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游憩空间的功能及其意义

(按)2017年,我国GDP总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杭州。但人均最高GDP却又是另一番景象。(见下图)。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GDP为12.46万元,首次突破12万元人民币大关。折合为8160多美元。对于城市游憩空间的功能提升尤为迫切。分享2004年年初采访我国休闲学专家马教授的思想。

游憩空间(Recreation space)是西方国家近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揭示了休闲与创造及人的多方面发展的辩证关系。猴年春节7天长假刚过,我便特意采访中国著名休闲学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文化研究中心马惠娣教授。马教授住在北京,认识她是通过于光远网站的媒介。对她在休闲学的造诣,我早已略知一二,这次能如愿以偿,倾听她畅谈一番了。

(第二排右三是马惠娣教授)

“游憩空间”的功能与价值

问:《珠海特区报》1月29日刊文评论今年的春节是“中国从‘吃穿年’迈向‘休闲年’。在今年春节的长假中,我更加理解人类是多么需要身心的游憩以及环境对于游憩的重要。请您向上海的读者介绍“游憩空间”的概念以及对于现代中国市民生活、工作的意义。

马:游憩空间,是西方国家近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起源于18世纪的杂志、咖啡馆和音乐室中,之后持续发展,至19世纪的城市街心公园、运动场和假日旅游之中,到20世纪初已成为城市建设与规划必不可少的内容,20世纪6070年代后,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与模式的多样性,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现代游憩空间”在传统理念的基础上,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文化氛围、文化体验、文化传播、文化欣赏;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发展;更注重“人文关怀”的态度和管理国家所采用的文化手段。她的目标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寓教于乐中塑造和提升人的文化精神品格。

问:“游憩空间”的词义如何解释?

马:游憩空间(Recreation space),来自英文,由台湾学者译为游憩空间,泛指人的消遣、游玩、社交的场所。在西方,“游憩”(recreation)是休闲研究(leisure studies)的一个重要概念,因为recreation是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一种体现。这是一个合成词,前缀Re,表达“不断”、“反复”、“重复”的意思;而creation的意思是创造。Recreation原意是指“业余消遣或娱乐的方式,有身心的放松,休憩”之意。所表达的思想是:要创造就要有休闲生活、就要有玩耍行为、就要做适当的游憩活动、就要为行为者建造游憩的场所。正因为人有了休闲生活、有了玩耍行为、有了适当的游憩活动、有了游憩的场所,人的创造力才得以更好地发挥,人的教养在潜移默化的行为中提升。Recreation在中文的解释中:游玩。《礼记.学记》:“故君子之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郑玄注:“游谓闲暇无事之游,然者游者不迫遽之意,”《论语.述而》:“依于仁,游于艺。”杨伯峻注:“依靠在仁,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关于“recreation”的这种解释,是我于2000年访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时,在对该专业师生的讲演中进行了如此的解读。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及认同。(Recreation)深刻地揭示了休闲与创造及人的多方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在美国,广义的游憩空间包括:宾馆(包括汽车旅馆);饭店;运动场;高尔夫球场;网球俱乐部;剧院;音乐厅;文化中心;主题公园;博物馆游泳池;划船俱乐部;马术场;垂钓园;天然小径探险;岩洞探险、风景游览;射击场;台球厅;保龄球馆;滑雪场;假日农场和度假牧场;度假宿营地;探险旅游和野炊场所等等。

问:那游憩空间对人类的价值又怎样呢?

马:游憩空间是休闲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的闲暇时间的增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充实人的休闲生活具有普遍意义。首先:“现代游憩空间”在传统理念的基础上,成为社区建设的依托。她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往;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发展;更注重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成为城市中的具有不同特色的文化生态圈。她所体现的是“人文关怀”的精神,是治理国家所采用的文化手段。她的目标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寓教于乐中塑造和提升人的文化精神品格。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选择休闲、旅游(或其他方式)作为一种生活情趣已成为比较普遍的行为,游憩空间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感受文明、融于自然、理解文化、陶冶性情的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生态环境。在北美,人们对游憩空间的利用可以说是出奇的高。在美国有70%,在加拿大有85%的人有散步和游憩的空间。

第三:“游憩空间”对城市经济发展显得日益重要。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正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因而,城市经济模式中发展“游憩空间”的重要意义也日益凸现出来。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中,各类休闲活动已成为经济活动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也越来越依赖于人的休闲需求的实现,这种休闲产业的发展随处可见,诸如,在都市中河、湖、港口附近区域的商业开发、娱乐设施、餐饮服务、体育竞技,还有旅游观光、名胜古迹的开发利用,以及节假日和各类庆典场合的商业倾销,各类非职业技能培训式的成人教育、众多高雅艺术的蓬勃发展,所有这一切无不反映出经济模式在向休闲产业与产品的开发方面转变,也为“游憩空间”的多样性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内容。

在标志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中,其大部分内容同人的游憩生活有关(比如公园绿地、艺术场馆、社区宁静程度、自然环境状况等)。一个地区如果拥有并建设这些条件,对于日后的经济繁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都把娱乐设施、商业网点、鲜花草坪和休闲服务看作是经济投资的一部分。据美国农业部20世纪90年代初的统计,在美国森林业提供给国民生产总值的来源中,大约四分之三来自郊外游憩项目。国家森林公园提供大量的土地用于露营、钓鱼、登山、划船和狩猎,特别是加里福尼亚州和其他西部地区。仅在加里福尼亚州,就有包括125个湖泊2000万亩土地可游历;450个有鱼湖泊可供探险,其中包括穿越35个重要的野生地带,175条溪流和800个可驱车直达的露营地。因此美国学者说,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土地用于休闲,有三分之一的收入付给休闲,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投入休闲。

另外:各级政府在发展和规划“游憩空间”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休闲娱乐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政府就必须承担相关的责任。提供或安排娱乐和休闲的空间,其目的是营造出一个更好的社会氛围。因为,提供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游憩场所是很重要的,人们可以在其中交流、学习并得以社会化。参加有计划的、内容健康的休闲活动将杜绝或消除令人生厌的或滥用闲暇的可能。政府在政策导向上,鼓励国民“以乐为本”学会放松、学会止欲,倡导亲近自然,融入社会,感受快乐与幸福;减少奢侈挥霍,增加社会关爱;其次,实施休闲系统知识教育,即培养市民的良好科学的休闲素质和休闲能力。美国成立了“国家游憩与园林协会”(National Recreation and Park Association)是开拓和规划“游憩空间”的行业组织,其目的是:①利用园林资源,开展文、体活动,增强人的体质;②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游玩环境,影响人的参与方式和价值取向;③规范行业行规,人员业务培训,顾问咨询,规划护养公共设施,资格认证等。美国的各联邦政府也都直接或间接地介入许多娱乐和休闲产业的企业项目,防止游憩场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但他们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对于土地的开发利用具有严格的法律程序;同时要求休闲服务产业做好合理的规划与优质服务。

未来社会休闲观念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问:游憩空间与人类休闲生活方式休戚相关。去年,我在上海《读者导报》上看到您对休闲学的精辟阐述。能否再详细介绍有关休闲方面的知识?

马:人的生命中有1/3的时间要在闲暇中度过。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闲’的时间越多,如何使用好‘闲’的问题就越突出。从个人方面来看,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支配好,使这段时间过得愉快、充实、快乐和富有意义就越显得重要。”中国著名理论家龚育之先生也说过:“从人类文明演化的历史看,休闲,过去少数人的消磨光阴,现在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进而变为一种研究对象,形成一门休闲科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说:“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使未来的社会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变化着。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带来两个变化:第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人们也将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到来,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也会在越来越多的方面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休闲需求、休闲价值观、休闲方式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

问:我国这么多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也认识到休闲观念的变化和价值,那休闲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呢?

马: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著名的休闲研究教授杰弗瑞·戈比预测,在稍后的几年,休闲的中心地位将会加强,人们的休闲概念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85%。人的休闲消费观念将出现革命性的变化:一是随着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人们开始转向文化精神的消费与追求,更多的时间和钱财用于休闲,费用的投向也将发生明显的变化,诸如休闲度假、多方面发展自我、接受各种技能的培训、完善自我的再教育(终生教育)、文化陶冶、健身美容、欣赏艺术等。二是传统的工作和休闲的概念已经模糊。工作时空界限被打破;休闲在未来的社会中成为社会系统中一个建制化的事物,它会成为一种资源、回报分配、创新期待,有利于事业的发展,延伸工作。它既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也是实现对劳动力价值的维护。三是传统的“先生产、后生活(消费)”的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随着“过剩经济”到来,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活”和“消费”对发展经济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国家越富有,休闲时间就越多。而休闲的普及将会变成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用于满足文化精神生活的消费成为主要动力。四是人的寿命在延长,使人生的后30-40年处于休闲的状态中,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人的晚年的各种费用主要用于休闲消费的支出。五是休闲使人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对“游憩空间“的利用成为与人的身心健康、社会经济体系,甚至对文化价值观的确立都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问:您提出了“休闲经济”的概念,与传统的商业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国的商业发展确实需要向现代休闲经济领域获取更大的市场。

马:春节前夕,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宣布,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1.4万多亿美元,人均1090美元,这是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意味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汽车、电脑、高档电器等加速进入家庭;在衣食的需求相对满足后,人们的消费将重在住与行的品位与体验。经济学专家李荣生说,这是中国人自己送给自己的一份猴年大礼,也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经济的一份新年大餐。中国虽然离“休闲时代”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不能不看到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不能不看到休闲文化和休闲经济的迅速崛起,不能不看到人民大众日益高涨的文化精神消费的热情。让我们关注人的休闲生活、休闲需求、休闲行为,但愿有更多的“游憩空间”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中独具休闲文化魅力和成为人们放飞心情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舞台。学者王宁先生说:“一部人类文化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休闲文化史”。具有5000余年的中华悠久文化历史的变迁与发展说明休闲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在继承、弘扬和传播主流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有无数个政权被更迭,无数个叱咤风云的人物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然而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等游憩形式却延续至今。而那些辑录有休闲思想内容的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闲适小品,以及许多精华的娱乐形式,诸如:赶集、庙会、放鹰、养鸟、观鱼、垂钓、猜谜、楹联、诗社、书院、风筝、踢、打拳、舞剑、啜茗、嚼蟹、书市、园林、流觞、国画、曲艺、管弦、戏曲、书法、金石……都是我们民族的聪明与智慧、道德与伦理、勤劳与善良、生活与创造的真实记录。自然地,在这些游憩的行为中塑造了我们民族特有的自然哲学的思想、人格修养的魅力、审美情趣的独到、文学艺术的气质。当然,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尤为值得骄傲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游憩空间”是人们从事休闲活动的场所之一,她既是人类文化的创造物,又是人类文化创造的果实,也是传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载体,亦是展示不同民族、地区文化个性的舞台,更是保持和保留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沃土。“游憩空间”,应成为镶嵌在中国大城市里的一颗颗耀眼的明珠。“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2004、2、8修改

专家简介:

马惠娣,1995年起随于光远先生开始休闲问题的研究。已发表休闲学论文近40篇;主持翻译我国学术界第一套西方休闲研究译著五本;主持三个国家和部委的课题;多次接受多家电视台、电台以及报刊杂志的专访;多次访问美国相关专业的大学与组织。现仍在做课题和从事休闲学的研究。

刊于《上海商业》2004年第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A HANDBOOK OF LEISURE STUDIES休闲学手册
旅游管理学科的二级学科设置与学科发展前景
游憩
区域旅游产业的科学定位 (2007-10-19 20:40:11)
专家最新界定:什么才是户外运动?
【专家点评】董二为:休闲游憩是和谐城市的基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