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汉初三杰”中唯有张良能善始善终,被尊为“谋圣”?

张良,字子房,后人也称其为子房先生,今安徽亳州人,汉初三杰之一,他祖父、父亲曾任韩国相。秦王政十七年韩为秦所灭,韩亡时,张良虽尚为少年,但他决心刺杀秦王,以报灭国之仇。他倾所有家产来召集死士,于公元前218年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因铁锤误中副车而失败。从此,张良隐姓埋名,流落他乡。

据说张良的智谋博学得益于他在流亡的日子里研读的兵书《太公兵法》,他在得到《太公兵法》时有一段奇遇。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尽管有些不满,但他还是下去捡起了鞋子,接着又为老者穿上了鞋子。老者又让张良次日凌晨在桥头相会,前两次都因张良晚到遭到责怪,张良第三次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的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老者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老夫。”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
虽然这只是个历史传说,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认为张良是得到“仙人”神通有如此本领的,将张良的本事与“仙人”挂钩,可以看出其能力。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农民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张良见时机成熟,也聚众起义,但感势单力薄难以立足,后在行军中遇到刘邦,两人一见如故,便投靠刘邦。

张良辅佐刘邦开创帝业的过程中,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屡建奇功。他设计让刘邦比项羽抢先一步进入关中灭秦;巧妙保护刘邦赴鸿门宴智斗项羽,保刘邦全身而退;为刘邦献计取得民心,为刘邦求得汉中;明烧栈道暗度陈仓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策反九江王英布;虚扶韩信;劝刘邦定都关中;建议刘邦封赏雍齿,安一仇而坚众心,缓和了内部矛盾;为消除刘邦易太子之念,张良略施小计,让太子请来商山四皓,刘邦一见而易念顿失。这些功绩,无一不显示出他的雄才大略。

刘邦称帝后,曾对群臣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并认为,自己能任用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因此得天下。在刘邦眼中,张良是谋划战略的良师,萧何是的镇国安民的助手,韩信是攻坚克险的大将。刘邦对张良的谋略有如此高的评价也得到了后人的认可,曹操曾称赞荀彧,说:“吾之子房也”,朱元璋也曾对刘伯温说过同样的话——吾之子房也,可见张良的谋略水平之高是历史公认的。

刘邦取得天下后,论功行封时,按级班爵,他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当初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张良获封感言道:我如今国已报,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受封万户侯,我己经相当满足了。此后,张良便推辞多病,闭门不出。随着刘邦皇位的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


在历朝历代中,能善始善终的开国功臣确实不多,而张良就是其中一个。张良与刘邦之间并无故交,在刘邦即位大肆屠杀功臣时,张良却躲过了刘邦的屠刀,要知道当时连萧何都获罪入了大狱。究其原因,有以下四点:


1.审时度势,保护自己。在汉初期,为巩固政权,刘邦剿灭了大部分的异性王侯,张良却很少出言献策,而在西汉王室的各种斗争中,张良始终秉持着疏不间亲的原则。极少参与这些事,以求保全自身及家人的自家性命。


2.不贪恋名利,低调再低调。作为刘邦开国的一代谋臣,他的谋略能力确实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张良却从未担任过任何官职。虽然能够参加军事机密的讨论,但是,却没有半点实权,这也是刘邦对他非常放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3.明哲保身。刘邦后来宠信戚夫人,还一度打算立其子赵王如意为皇太子,废掉吕后所生的长子刘盈,眼看刘盈太子之位不保,吕后便问计于张良。张良向吕后建议,可请"商山四皓"下山,待之为上宾,陪伴太子刘盈一段时间。刘邦见太子刘盈身边有"商山四老"陪伴后,认为太子刘盈现在已"羽翼丰满",擅动不得,便放弃了改立太子之念。张良由此得到吕后的敬重,也得到刘盈的感激。张良的晚年,安然无恙,实现了寿终正寝的最好结局。

4.激流勇退。张良熟谙道家真谛,拿得起,更放得下。《道德经》中有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的规律,“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有功成身退、明哲保身的教导,“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更何况刘邦也曾说过,非刘姓而称王,天下共击之。所以在刘邦登上帝位之后,张良便选择了隐退。在名利面前头脑如此清醒,需要大智慧,张良做到了。

据《仙释志》记载:“张良,相传从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岩山,时隐时现。”《陵墓志》也记载:“汉留侯张良墓,在青岩山。良得黄石公书后,从赤松子游。邑中天门、青岩各山,多存遗迹。”张良功成身退,从秦末汉初的第一谋士,成了“仙风道骨”的道士。

他晚年在景色秀美的青岩山,隐居学道,死后即葬于该地。并且张良的儿子张不疑一支一直定居于此。

到了东汉时期,自称是张良八世孙的张陵创立了五斗米教,又称道教,因此张陵又名张道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张天师”,道教到今天为止还在一代一代的传承着。

另外,被后人称为“医圣”,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据说也是张良的后人。

唐朝开元年间的名相、诗人张九龄,同样是张良的后人。

张良激流勇退的这一明智之举不仅保全了自己,也惠及了后世万千子孙。他无愧"谋圣"之称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小调查


如果大家对此文章感兴趣,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若森知道”(梓健讲历史)微信圈子中可以与我互动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良:唯一得到善终的汉初三杰
汉留侯张良的人生秘籍
以古通今:“汉初三杰”昭示后人,规划人生
汉初三杰之一张良,审时度势、功成身退,成为千古良辅被后人仰慕
汉张良—怎样躲过刘邦杀戮的
良公传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