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述重订伤寒杂病论》5-6
欢迎**一路健康APP
注册就有伤寒研究音频版**听!

今天开始分享吴雄志老师整理的伤寒论。

吴雄志老师是中医世家,西医博士。伤寒论都是文言文,看起来非常晦涩难懂,通过吴老师讲的伤寒论,就可以思维清晰的从西医和中医的角度来理解伤寒论,及疾病的本质,同时做到中西医汇通


5: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总纲里面,提到恶寒,但是没有提到发热,中风是一定发热的,伤寒的发热是或然证(或然证也是疾病主证之外可能出现的病证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是因为发热是取决于体质/时间和治疗,如果没有人为干预,发热是一种趋势。所有在某一阶段观察,可能发热或者没有发热,但是一定有发热的趋势。

必恶寒----恶寒是太阳病下面所有的病都具备的,有人总结为一分表证,一分恶寒。表证越严重,调动的气血越多,体表气血越多,就越感到外界冷。大青龙汤》麻黄汤》桂枝汤

体痛----因为伤寒属于表实体质,不容易出汗,但是气血往上涌的趋势没有变,所有对体表是一种压迫,就会拥塞不同,出现疼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个时候有汗的脉缓,无汗的脉紧。

呕逆----气血往上涌的时候,尤其胃肠里面的水往上走,就会出现呕吐的感觉。

伤寒---皮肤毛孔没有打开,没有出汗,病邪还在体表,病邪比较表浅。

脉阴阳俱紧者---因为内外温差,外界冷,体表的气血多,不能出汗缓解压力,所以寸脉尺脉都处于紧绷状态。

总结:太阳病分为1.中风  有汗 恶风  脉缓

                 2.伤寒  无汗 恶寒  脉紧

2.从西医的角度就是外感病毒或者细菌激活了体内的肾上腺素和干扰素,干扰素的症状是恶寒、发热,体痛。肾上腺素是脉浮发热,解释机理不一样,但是殊途同归,都是通过发热的方法驱除病毒。

吴门验方 阿司匹林+一匙白糖+白米汤 ,一个患者感冒了一周以上 ,服了一次夜间发了一场透汗,就好了


6.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者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很像太阳病,有头项强痛脉浮,就是不恶寒,但热不寒而渴是温病的特点,温病的内在基础是积液不足,内有温邪,这类人容易感召温热之邪。 ----体内津液少。不恶寒----有内热,体表反而没有那么热,没有表证。

若发汗已-----发汗容易伤人津液,如果是内热,发汗不仅仅不能散热,反而会更热,因为津液少,就像是炉子上面的水壶,水越少越容易烧开,温病的人越发汗越热。

身灼热---身体干热干热的,像火烤的感觉,这个时候从温病变成风温了。太阳病中风是汗出,温病里面的风温也是汗出,风对应的汗出。

浮脉----主表主热,阴阳俱浮这里是主内外都热

自汗出---这个出汗是因为热,迫津外出,就是热逼迫体内的津液变成汗,就是炉子上面的烧的开水,温度越高,水蒸气越多。

身重---一般指皮肤肌肉里面有湿,身体内部五脏六腑的津液因为出汗而减少,因为出津液到了皮肤肌肉层,四肢会有些沉重。

多睡眠---体内的五脏六腑重要器官的气血转化为汗出去了,所以身体功能受影响,就像有些气血不足的人,吃完饭就想睡觉,体内唯一的气血都在运化食物,没有多余的气血供应头部的循环出现困乏。

鼻息必鼾,语言难出---一种湿热往上涌的表现,打鼾感觉呼吸快要没了。因肺经湿热壅结鼻窍所致

若被下者----此时若用泻药,泻药和拉肚子一样,都会造成津液亏虚,人的津液就是大池子里的水,池子里面的水少了,流出去的就少,出现小便少而不顺畅。

小便不利-----津液亏虚,气血减少,气血是细胞、组织、器官维持正常结构和功能的重要营养物质,气血不足,膀胱功能下降,排尿不正常。

直视----津液少,肯定血也少,没有血液的濡养,眼睛发直。

失溲----津液亏虚,肾功能失去收摄作用,有点尿还容易憋不住,一动就小便容易流出来。

微发黄色,剧者如惊痫,时瘛疭------温病凡是用火疗或者艾灸等来发汗退热的,轻的就会肤色发黄,重的就会抽搐惊恐。因为温病是津液亏虚的人外感温邪和风邪,如果用发汗的方法,可以让体内的津液再次减少,内热加重,皮肤水分少,就会发黄,体内津液少还热,会伤及五脏的的阴,不能滋养经络和五脏六腑,使之功能失常,就会抽搐痉挛。

这个我们平时也可以遇见,在老年人气血亏虚的状态,和小孩子快速成长期,血不足以养筋,就容易出现抽筋的症状,这个只是津液少,如果加上热呢,就会有抽风。

惊痫------也就是俗称的“抽风”,中医称为“惊风”,是癫痫发作的主要形式,是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的紧急状态西医的神经与中医的经络类似。

瘛疭--------意思是惊风,痫病,亦泛指手足痉挛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治疗风温如果用大面积的火来熏蒸身体,比刚才的艾灸和火疗的范围要大,用一次可能还能活一段时间,再次用火攻,就会折寿。

小结;

1.这个风温,不是太阳病里的伤寒和中风,不能用太阳病的发汗的方法治疗,一般用清内热的方法,发汗的方法对于津液少的人也要慎用,尤其是现代的汗蒸这样大发汗,汗蒸后可能感冒好了,但是自己容易得阴虚的体质,有些人表现为咳嗽,有些人表现容易上火,这个病比感冒要难治疗很多。

2.但热不寒而渴,多伴有发热、烦、口渴,可以是阳明病,也可以是温病,区别就是一个脉浮,一个脉大。

3.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及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失常而产生的类似于风、寒、湿、燥、火(热)外邪致病特征的病理状态。因其临床症状特点类似于六淫邪气,但病起于内,为了与外邪有所区别,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

4.太阳病大部分是感冒和流感,大部分都是受寒后引起的。

温病可以是感冒,就是常说的风热感冒,或者是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等。太阳病与温病,一个病因是风寒,一个是风热,一个是体质偏寒,一个是体质偏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太阳病无方证条文
《伤寒论》006条:谁说伤寒论不能治温病?
王培成解读伤寒论
解读《伤寒论》密钥之第6条
伤寒论之温病
重读经典《伤寒论》第6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