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港你知】是宮殿還是教堂?

瑪利亞堂倚爐峰之翠,面大海之波……翠瓦朱牆,得宮廷之壯勢;黃帷紅帳,罄殿宇之威嚴。讀到這一段由香港聖公會首位會吏長李求恩在1949年撰寫的《祝聖馬利亞堂祝聖典》時,總有人會提出各式各樣的疑問,文中的瑪利亞怎麼讀起來像是中式建築,但「瑪利亞分明是一個西洋名字,那麼這個瑪利亞到底是什麼呢?

  


瑪利亞堂即聖公會聖馬利亞堂,是香港聖公會在港島東區發展傳教事工的第一所教會,成立於1911年。當年聖公會港粵教區在銅鑼灣設立「晏氏棲留院,收容無依婦女,讓他們獲得安身之所,並教以識字和求生技能。後來在銅鑼灣興建供棲留院婦女使用的小禮拜堂,就是聖馬利亞堂。隨著港島東區不斷發展,港人東遷、周邊工業區興起,信徒日益增加,教堂在1936年開始擴建,由華人建築師林護負責興建。他將自己的宗教信仰與文化背景融合,再加上中國教會力倡教會本地化,所以教堂設計采用中國古典建築形式,成為今天港島僅存的糅合中國特色和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教堂。

  


聖馬利亞堂有著我們認知上西方教堂的結構,但套上了中式建築的模樣。教堂一共有八個屋頂結構,兩側各三個,門前和頂部各一個,以木制雕花結構與紅磚牆連接,在最頂部裝飾有龍形正吻簇擁的蓮花金頂。如果不是正中央捆著紅色花紋的白色十字架如此顯眼,還真讓人以為這是一座古代宮殿。

  



扶著兩邊的雕花石圍欄,跟隨前門有十多級的石階拾級而上,引入眼簾的是四根巨大的朱紅色柱子,伴著三扇中式木門。推開木門走進教堂內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祥雲拱門下的聖壇,聖壇中央擺放著刻有各種宗教象征和中國特色圖案的「彎腿托泥翹頭供案。陽光透過五彩聖母像玻璃窗照進來,給教堂內部帶來斑斕的暖光。在長椅坐下,不難發現連椅子也充滿中式圖騰,兩邊扶手是十字架與祥雲相結合,而椅腳則刻有壽桃。再望向四周,無論牆上、柱上都布有祥雲,讓來人有種在地若天的感覺。

  

我們常說香港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而在這座建築裡面,建造者嘗試將西方文化帶進中國傳統裡面,其實這何嘗不是我們一直以來對融洽的向往與追求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龍應台:軟實力是港臺的最大貢獻
【城市滨水】中國張家港小城河改造 / 柏濤景觀公司BOTAO
沪港寻旧 My twin cities
婚后宣布复出!40岁TVB前知名女星转行做电台主持,遭前男友出轨背叛
带你领略香港饮食文化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这些人终被宣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