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社会科学网】“皖派”学风: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

“皖派”的名义与镜像

作者:徐道彬

一代之治有一代之学。清代考证学是继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宋明理学之后,对中国传统学术和思想文化加以整理和总结的集大成之学。汪中曾描摹当时的学术格局云:“古学之兴也,顾氏始开其端。河洛矫诬,至胡氏而绌;中西推步,至梅氏而精;力攻古文者,阎氏也;专言汉儒《易》者,惠氏也;凡此皆千余年不传之绝学,及戴氏出而集其成焉。”此中之“集大成”者,即为乾嘉考据学的代表及“皖派”学术的领袖戴东原。

“国朝经学之盛在新安”

“皖派”学术是乾嘉考据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清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与外延并非指安徽一地之人和一地之学。它是以江永和戴震为代表的汉学群体,以徽州为发祥地,逐步向江浙燕冀之地扩散延伸。随着弟子和私淑的与日俱增,至《四库全书》开馆之时,“皖派”已蔚成规模,由乡野而登庙堂,并由此深刻影响了当时及近代以来的学术风气。

“皖派”名义虽然出于后人的追认,但也确实抽绎出一种特别的学术风尚。这一概念或名词的出现,虽受惠于章太炎和梁启超的昌言而得以确立,但追溯其来源,乾嘉时期就已隐约成型。姚鼐就曾坦言“国朝经学之盛在新安”,段玉裁也称“新安为经学渊薮”,凌廷堪诗云“国朝多通儒,吾郡尤粹深”。扬州学者更是寝馈其中而异口同声,焦循曰:“近世以来,在吴有惠氏之学,在徽有江氏之学、戴氏之学”,且“徽州之学,自江文学永倡其先,戴庶常震、金殿撰榜、程孝廉方正瑶田踵而兴焉”。江藩认为:“至本朝,三惠之学盛于吴中,江永、戴震诸君继起于歙,从此汉学昌明,千载沉霾一朝复旦。”黄承吉曰:“自汉晋以来,经学集成于本朝,而邃学者尤以徽、苏两郡为众盛,即吾扬诸儒亦皆后出。”诸如此类的并世言论,俨然已肇“吴派”、“皖派”和“扬州学派”之说。

至1924年,支伟成衣钵章太炎之说,撰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一书,即以“皖派”之名,领有“经学”、“小学”、“历算”诸家,凡80余人,以黄生、姚际恒为先导,以江永、戴震为大师,以金榜、洪榜、程瑶田、凌廷堪为主体,以段玉裁、王念孙、“绩溪三胡”、汪莱、俞正燮为中坚,以朱筠、纪昀、阮元为护法。不立“扬州学派”,而以任大椿、焦循、“宝应刘氏”和“仪征刘氏”为“皖派”之赓续,又言“晚近有俞樾、孙诒让、章炳麟丕振坠绪,人才之盛,诚远迈他派矣”,由此而绘成一幅差强人意的“皖派”学者谱系图。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

“皖派”的治学特征与学术内涵,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对此多有阐释,且通过与“吴派”的异同对比,来显示其在清代学术史上的卓越地位与深远影响,认为“皖派”是“清学”的真正代表,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汉学”可以涵盖。其学术路径与治学领域,绝非拘拘暧暧于琐碎的名物训诂,实乃贯通古今中外之科学,为近代学术规模之全面开拓者。如江永综合西学而作《翼梅》和《推步法解》,戴震作《续天文略》并辑考《算经十书》,程瑶田精心于《九谷考》且撰《通艺录》等,皆可谓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创者和实证精神的引领人。刘师培《近代汉学变迁论》对此有赞:“江戴之学兴于徽歙,所学长于比勘,博征其材,约守其例,悉以心得为凭。且观其治学之次第,莫不先立科条,使纲举目张,同条共贯,可谓无信不征矣。”

具体而言,“皖派”的治学主张在于实事求是,无征不信,“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循序渐进,不务声华。大体由文字训诂而入经史考证,辅以天文历算之法、推步测量之方、宫室衣服之制、鸟兽虫鱼草木之名、音和声限古今之殊、山川疆域沿革之由、少广旁要之率、钟实管律之术,堂庑广大,通贯古今,而无不求归至是,符契真源。尤其是在“西学东渐”的冲击下,重视自然科学,博采西法之长,更显示出通经致用、内外兼修的开放特色。可以说,江戴之学的重点就在于实用性质的“小学,测算,典章制度”(凌廷堪语),他们首先是小学家、历算家和礼制学家,其次才是学者和思想家。作为由乡土而起的朴实学者,“存古法以溯其源,秉新制以究其变”,在坚守儒家经史之“体”的同时,又能突破传统,倾心于民众之“用”。而在朝廷崇尚经术、学界重视考据之时,如此之学也正好顺应了朝廷的旨趣和学术的内在需求,“皖派”也因此而异军突起,引领风气。

“舍名分而论是非”

从宋代的朱熹、程大昌,到明代的朱升、程敏政,再至清代的江永、戴震,清晰地显露着徽州地域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脉络。随着时代的发展,程朱理学的“尊德性”弊端日益凸显,本土学人尤为“厌弃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实”,汲汲于朱子的“道问学”一路。换言之,“皖派”朴学事实上就是承继宋儒疑古考实的人文统绪,发掘汉儒训诂名物的考证实学,超越汉宋、陆王之辨,“舍名分而论是非”,倡导“故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理义明。贤人圣人之理义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是也”。如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一书即由疏证字义入手,兼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复活了17世纪清初大儒的人文主义统绪,也启导了19世纪的一线曙光”。故梁启超称:“苟无戴震,则清学能否卓然自树立,盖未可知也。”可见“皖派”学者不仅能以实学惠及民众,且能以思想卓越当时,用学术经世之法为时代学术注入丰富的内涵,开辟广阔的研究领域,展现自己在整个“乾嘉学派”乃至清代学术中的耀眼镜像。

乾嘉学术之光明,“皖派”学者与有功焉。然而,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有人言乾嘉学者埋首故纸,皓首穷经,“空慕远古,了无益处”。此语显然有失偏颇,理应视时代背景和个人情志具体而论。在“康乾盛世”的时代,若能精通经史考证之“学”,又能留心明体达用之“术”,当为学者终生的幸运与希冀。“皖派”学者与芸芸士人一样,读书行事皆以学问、人品、政事三者同条共贯,“有一念及其民,则民受一念之福”,以经术饰吏治,体现出修齐治平的儒家气象。职是之故,时人阮元曾言:政事之学必审知利弊之所从生,此与稽古之学异曲而同工,未有不精于稽古而能精于政事者也。

莫道浮萍风乍起,学林自有金石声。回顾历史,乾嘉学术及“皖派”学者已“树风声于当时,标新学于后世”;检视当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和“拿证据来”的科学性,及“走出疑古时代”及“回到乾嘉去”诸话题,也再次表明“皖派”学风依然深为学界所推重。

(作者系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绩溪金紫胡氏”与地域学术风气
故事:「原创」乾嘉学风,对书法、篆刻起到的影响,让后人受惠至今
戴逸:吴、皖、扬、浙——清代考据学的四大学派
​【觅经记】惠栋:三代治易,吴派之祖(上)
漆永祥谈乾嘉考据学的得失
什么是“乾嘉学派”?“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