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安万年】之九十:远交近攻,老谋深算的张仪立足长安,将“连横”战略玩得炉火纯青

        战国时期,纵横家很多,因为那是一个野心和私欲膨胀的时代和社会,“战国七雄”无序而残酷的竞争,是纵横家生长的沃土,其中广为人们熟悉的代表人物是苏秦和张仪。但据考证,比这两位更早的纵横家其实是一个叫公孙衍的人,张仪的“连横”也好,苏秦的“合纵”也罢,思想的开创 者是此公,张、苏二人,只是用最不要脸、最 没信誉、最缺德地方式把公孙衍的纵横学说付诸行动而已。当然,张仪更老谋深算一些,而苏秦则更张扬放纵一点。

        公孙衍,又号“犀首”,战国时期纵横家,是魏国阴晋人,即今天陕西华阴人,曾入秦为大良造,积极推进秦的“连横”政策,后来,脸皮更厚、良心更黑、更不讲游戏规则的“无底线”之人张仪考上了秦国的高级公务员,受到秦惠文王的赏识,便受到张仪的排挤。公孙衍放弃了在秦国实施的“连横”思想,离开秦国,去魏国发展,作为魏将,又倡导“合纵”抗秦。公元前323年,就发起燕、赵、韩、魏、中山“五国相王”,比苏秦的“纵约长”和“六国相印”要早很多时日。

        张仪与秦惠文王很有缘,秦惠文王赏识和重用张仪,张仪也甘愿为秦惠文王两肋插刀,不惜暴露出自己不怎么健全的人格。秦惠文王十年,即公元前328年,张仪正式出任秦相,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组织实施公孙衍的“连横”战略。“连横”战略的重点是“远交近攻”,稳住远点的敌人,先消灭跟前的敌人,待跟前的敌人被消灭了,远处的敌人也就变成跟前的敌人了,如此一点点地蚕食,最终拥有整个天下。离秦国最近的国家,一个是魏国,一个是楚国。张仪便把这两个国家作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拿下这两个国家,就证明了张仪的本领。

        他与秦王商定,由自己先去魏国任相,设法使魏国首先背离合纵之约,与秦国结好。张仪到魏国后,他为魏王分析利害,说道:“亲兄弟之间尚且会争夺财产,更何况六国各有计谋,结盟不可能长久。魏国处于各国包围之中,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只有依靠秦国,才能保证安全。”尽管秦国已然强大,魏国开始式微,但张仪话中的漏洞和不良动机,魏王还是很明白的。他没有采纳张仪的建议,张仪的“游说术“没有起作用,显示出张仪的真实水平也就是这个样子,于是张仪让秦王发兵攻魏,占取魏国城池,然后再归还城池,在软硬兼施之下,魏王最终背弃合纵之约,转与秦国结盟。这与其说是外交的作用,倒不如说是实力比拼的结果。

        为了对付楚国,张仪主动向秦王要求出使楚国,以拆散齐、楚联盟。张仪以秦国使者的身份觐见楚怀王时,说道:“当今天下,七雄并立,群雄之中,以秦、楚、齐最为强大;三者之中,又以秦国最强,齐、楚两国相当。如果楚国与秦国联盟,则楚国就比齐国强大;反之,如果齐国与秦国联盟,则齐国就比楚国强大。所以,楚国最好的出路就是与秦联盟。”他又许诺,如果楚国与齐国断交、同秦国结盟,秦国会把原本是楚国领土的商、於之地600里归还给楚国。楚怀王被眼前的利益所动,不顾楚国众大臣的反对,与齐国断交,并且派一名将军随张仪到秦国接收商、於之地。

        张仪回到秦国后,佯装摔伤了脚,三个月没有露面。楚得知此事后,竟以为这是楚国与齐国绝交不够彻底引起的,于是又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真是岂有此理,齐王一气之下,决定与秦国结盟。这时张仪出面了,告诉随他来接收领土的那位楚国将领,自己当时答应楚王的,并不是600里商、於之地,而是自己的6里封邑。如此“厚黑”,地球人已经拿他没有办法了。这位将军只好返回楚国,把张仪的话禀告了楚怀王。楚怀王一怒之下,决定举兵攻打秦国,结果在丹阳,即今天的河南淅川丹江以北,被秦军打得大败,楚将屈匄(gài)等70多人被俘,楚军折兵8万人。秦军攻占了楚国的汉中地区,并在这里设置了汉中郡,在今天陕西安康境内,而不是指今天的汉中市。

        齐、楚两个大国之君,就这样被张仪玩弄于股掌之间。楚国如果真有实力与秦国对抗,商、於之地直接兴兵讨回即可,何必费如此大的周折。可见楚怀王没有自知之明,却又不甘心失败,又调动全国的兵力攻打秦国,结果楚军再次大败。楚王只好再割两座城池与秦国讲和。秦王又提出用商、於之地换取楚国的黔中之地,楚王竟然答复说,只要得到张仪并亲自诛之,原将黔中之地奉送。如此感性的楚怀王,又给张仪提供了攻击的机会。张仪自信满满地只身赴楚,他买通楚王宠臣靳尚和楚怀王夫人郑袖,终于使楚怀王改变了对自己的态度。张仪向楚怀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议不要楚国的黔中之地,但两国太子要互为人质,永结同盟。楚王对此十分高兴。就这样,齐、楚两国都背离了“合纵”而与秦国结盟。

        当时的“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齐、楚、魏实力最强,搞定了这三国,“合纵抗秦”的“统一战线”中就只剩下了“老弱病残”的小国家。张仪回到秦国之后,马上又出使其余诸侯国,使他们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和苏秦“张扬”的“阳谋”不同,张仪不只利用口才,而且综合利用“欺骗”、“收卖”、“洞吓”、“装病”等各种措施搞“阴谋”,因此,收效要比苏秦的明显。秦惠文王封张仪为“武信君”,不知“信”从何来?而赵肃侯封苏秦为“武安君”,也不知“安”在何方?

        秦惠文王死于更元十四年,即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一死,儿子秦武王即位,张仪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玩脑袋瓜子、耍嘴皮子的张仪素与这位比胳膊粗细、且自信于使用蛮力的秦武王“三观”不合,于是不得不放弃自己苦心经营的“连横”战略,步当年公孙衍的后尘,逃离秦国奔赴“祖国”魏国,魏王不记前嫌,任用为魏相,不过,他没有给“祖国”做出什么贡献,一年后就死去了。

        没有张仪的秦国,依然强大,照样揍得诸侯叫苦不迭,最终“横扫六阖”。这种结果,充分证明了那句话:“地球离了谁都转”,更何况离开的还是搅乱世事的“舌头”。秦国只要有实力,没有这些搞“连横”的“专家”,照样会“拉一批,打一批”,巧妙地一个一个收拾掉诸侯国;秦国如果没实力,千万“厚黑”无比的张仪,也统一不了天下。这个世界,实力是根基,其他一切都是开出来的花。

        张仪,魏国安邑人,即今天的山西万荣人。他凭借着高超的智谋(恰当地说,应该是厚黑的阴谋)和说辩之术,瓦解了苏秦(或许应该是公孙衍所创)所创的六国合纵。他的连横之术成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战备。

        客观地讲,张仪用“连横”战略救了秦国,也害了秦国。当时秦国立足长安地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完全没有必要让一些江湖术士一样的纵横家去各诸侯国“坑蒙拐骗”,为未来的秦王朝到处“拉仇恨”。要知道,“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正是这个时期秦国外交的“缺德”,不合于道,为秦王朝建立后“二世而亡”进埋下了祸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纵横家王诩之谋略专集【72-15】
杰出的权谋纵横家张仪
纵横家故事——张仪篇
苏秦、张仪 | 纵横家们最辉煌的时代
《芈月传》:看儒家、法家、纵横家斗法
战国纵横家张仪和公孙衍,双方几番较量,最后的下场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