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访 | 程启坤_一颗真心,一杯真茶。

程启坤大地奖

学茶叶专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1937年3月生,江西婺源人。1960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一直从事茶叶生化、茶叶品质鉴定、茶叶加工和茶文化的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世界茶联合会会长,现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程启坤提出了“儿茶素品质指数”、“红碎茶内质的化学鉴定法”、“绿茶滋味化学鉴定法”和“酚氨比”的概念,命名了红茶中的“茶褐素”。1961年以来发表了《中国茶经》、《茶之初》、《科学饮茶有利健康》、《陆羽茶经简明读本》等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240多篇,其中近一半是茶文化论文。1980年以来,获国家、部、院科技成果奖10项;1983年,他将积累的有关文献资料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编写成《茶化浅析》,受到了生产实践者、业务技术普及者的欢迎。程老一直从事茶文化的研究工作,多次参与组织大型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主编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参与国家职业技能高级茶艺师和茶艺技师培训等。  

近年来,程老始终在茶领域“发挥余热”:加入老茶缘老专家志愿者服务队,参加科技下乡、科技扶贫活动;参加茶文化研讨会;赴茶产区调查研究,指导茶农进行茶叶加工;赴机关、学校、企业普及茶文化等。2020年11月,程老被授予“杰出中华茶人(终身成就)”荣誉称号。

茶人精神奖——“大地奖”

由「茶道新生活」平台联合中国茶人新春茶会组委会共同发起的首届茶人精神奖——“大地奖”,通过在线会议的形式进行了评选,并在人民网同步直播的茶人春晚上进行了发布和茶道新生活公众平台进行了公示。
自评选信息公布以来,受到了茶界的普遍认可,未收到任何异议,现正式发出该奖项,表彰为茶行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物,倡导茶行业的正能量,让社会大众更加了解茶行业,引导茶业行业朝着蓬勃健康的方向发展。

「茶道新生活」本次前往杭州拜访程老,一是为了程老致敬颁发茶人精神奖——“大地奖”,二是听听他的故事。

见到程老时是在他家里,刚刚进门就是一张长方形的餐桌,上面已经摆放好了泡好的茶和几碟小零食。玻璃杯茶水升腾的热气说明茶还是进门前就准备好的。程老和他的夫人热情的招呼我们赶紧坐下喝点茶,作为晚辈着实有点受宠若惊,非常随和、亲切、平易近人。

程老说:“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个事情,那就是茶,别我也不会。我见过了中国茶行业的兴起,一辈子也就在茶这里了。”程老的故事也在一杯清茶中娓娓道来。

70年岁月都在茶里

1937年3月,程老在茶区出生了。在茶树间,他的出生,注定将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小时候,程老的父亲在一所皖南的学校教书,母亲则在家种茶。一亩多茶地,是程老最早的茶启蒙地。

春天来了,除了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婺源的茶树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具活力的时候。母亲忙着采茶、制茶,小小年纪的程老也帮着母亲搭把手,一起投入到春茶的忙碌之中。自天采茶,晚上做茶,年纪虽小,但耳濡目染下,程老也是一个小小的“茶专家”了。

眼瞅着,初中即将毕业了。一天,父亲把程老叫到身边,对他说明了家里的经济情况,接下来他只能去中等专业学校学习。父亲给了他两个专业选择,要么“学医,上医专”,要么“学茶,上茶校”。在这短短的谈话过程中,程老想起来自小生长、玩耍的茶园,便对父亲说道:“那还是学茶吧。”

1953年,程老进入屯溪茶校读书,学习茶的栽培与加工。

在屯溪茶校学习期间,因为对茶的热爱,以及自身的认真努力学习,1956年夏季,程老获得了保送进入浙江农业大学第一届茶学系本科学习的机会。同时,他与他爱人也在此时相遇

1960年本科毕业后,正赶上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扩招人员,就这样,程老被分配到了茶叶研究所工作。

1960年,程老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生理生化研究室,研究茶树的生长、栽培。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他最早开始了茶多酚的研究工作,探明了茶多酚及儿茶素在茶树体内的分布、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制茶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1983年被提拨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之后,程老也一直没有脱离业务工作,出任重点课题组长,一起帮忙出点子,先后进行了提高红碎茶品质技术的研究,茶叶中功能成分系统分离提取技术的研究等。1980年以来获得国家、部、院科技成果奖10项,不少成果都对茶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成立,第一届会长王家扬找到了程老,希望他能协助茶文化工作。

之后,程老进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开始对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担任副会长及学术委员会主任职务,参与组织大型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多次,为中国茶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从茶研究到茶文化,程老的生活涵盖了茶的方方面面。

耕耘70年:仍有遗憾

茶行业发展之路不好走,时常伴随着艰难和遗憾。

在交谈问道程老是否有遗憾时,程老深思说:“国内的茶已经达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也越来越多人喝茶,生产和消耗都达到了世界级别,但出口依然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发展速度慢,一直停留在一个缓慢的上升阶段。”

1

国内没有形成一个好的品牌

程老也给我们解释一下原因就是更国内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品牌,不论是武夷山、安溪还是云南都没有形成一个很大的出口品牌。茶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7万家茶厂抵不过一个英国立顿。“这句话说得肯定是片面的,但这也说明了英国立顿的确有值得中国茶业学习的地方。”

程老两次去到英国立顿考察,进行了立顿品牌的研究。带着“为什么立顿能做那么大”的问题,程老去到了英国的曼彻斯特考察立顿。一到立顿的拼配厂,最大的感触是“讲究科学”。

在像一个篮球场那么大的审评室里,审评师们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叶进行着确定配方的工作。有个审评师当场给程老出起了考题,在数个茶样对比中请他确认哪个最接近标准样。经过审评答对之后,那位审评师笑着对他说:“你可以留在我们这里当审评师了。”

国内茶品类、资源以及茶人都远远超过国外任何一个国家。这些都为中国茶事业发展形成一个优秀品牌做好了充足的基础,要把握住自己优势,将茶行业推上国际的大舞台。

2

国内茶生产没有形成标准化生产

生产过程科学严密、品质稳定,是立顿给程老最直观的感受。“要大批量出口,质量稳定是关键。中国的茶叶市场比较乱,因为我们是小农经济,小批量生产。如果我今年想买到和去年一模一样品质的茶叶,几乎是不可能的。质量不稳定是中国茶业发展的致命伤。所以,通过科学的拼配技术达到质量稳定,就是立顿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程老回忆着说道。

首先把这个品牌建立起来,标准化生产,进行统一管理,大大小小的山头都在管理上强调标准,做到每年每泡的茶都要一样的水平,形成一个规模化的一个像立顿一样的这样的一个品牌。

3

茶人应该要有能力,更要有文化魄力

中国茶现在也有个优点,就是热情比较高。大家都认为茶是个朝阳产业,涌入这个行业。但是很多人进入行业后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很多参与进去的人吃了苦头就知道,哪个行业都一样,有各种各样的挑战。程老认为目前发展成一个波浪式发展,没必要过分担心,慢慢地会发展好起来的。

程老强调茶要有文化魄力,才能卖起好价钱,才能体现出茶的价值来。但又同时强调,文化魄力应该是有真实性,有科学性。支持炒作但反对将假的、杜撰的拿来炒作,对于有着真实史实的不但要炒,还要炒好,炒不好是自己的错,炒好了没消费群也是自己的错。

其次目前茶行业正在发展阶段,国内茶人人才方面紧缺,但学校也好、培训机构也好都存在很多的弊端,学到的东西也不能落实,不能学以致用,所以人才需要大力培育。最后就是做出的茶产品需要更符合市场需求,比如年轻人喜欢快速解决,就应该考虑能不能冷泡、速冲这样的。品牌化、标准化、统一管理都做好才真正能解决出口问题。

做真人,做真事,做好茶。

时至今日已经86岁高龄,程老表示很多事情已经不能亲力亲为,但现在还是很乐意跟年轻人多接触,多交流,有什么知识、技术方面需要帮助,都可以找他解答,也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真真正正掌握一些茶本事,认认真真做实事。把人做好,把事做好,把茶做好。

临了,程老将自己的著作《茶化浅析》赠予我们,并在给吴垠主编的书上写上写上了“回归土地,看见茶。”以鼓励茶道新生活要坚持自己的初心,为茶文化、茶行业做好标准,为更多带去正确的茶知识、茶文化以及一杯安心、健康的好茶。

70年岁月山河,一生事茶,很敬佩程老,一直认认真真在做茶。直到2022年6月,程老也才提交最后一份材料,由于常年工作,程老给身体也带了一些伤害,交谈时会经常听不清而不得不带上助听器,程老夫人对其虽有埋怨,但都充满了关心。

对于完成茶出口问题还有很多问题程老都表示非常遗憾,对中国茶产业的那种真切期望,完全没有因为现在的年纪和不在岗位上而减少一分一毫,程老的人生经历让人不觉慨叹,就像一泡老茶一直不断在散发着馨香,化去岁月的苦涩,将甘甜留给“茶人”。

吴垠主编

采访后记

在炎热的夏季,走进程老家的时候,自然感受到一种清爽,因为里面整洁有序,而桌面上的那5杯泡好的龙井,让人印象深刻。这一抹待客之道和老人家在对中国茶产业的遗憾、希望和祝福里感受到一种单纯,执着的信念,也感受到一个老一辈的茶人对待一杯茶的心心念念,并且融于生活的精神状态。还记得程老当时讲起他的遗憾时,眼里的深沉,还有劲道,让我感觉像一泡饱满而浓烈的茶,饱含无限的生命,无限的可能,无限的滋味,而他的希望和祝福也成为我们这些正走在茶路上的后辈的勉励。

事后,我收到程老寄来的正念饮茶、上善若水以及茶源地理的字幅,心中充斥着被老人家关切和信任的感动。在我心里,新中国的第一代科学茶人,科学家,我们将沿着你们的脚步继续求真务实,像他们这样的大地一样的精神学习,脚踏实地,一步步向前,向上,泡好一杯杯茶,品好一杯茶茶,传递好茶的文化和科学价值。感谢程老在这个过程中给我的滋养和勉励。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国立顿第一,印度红茶第二,中国茶叶还要再落后几年?
星巴克卖茶,打了谁的耳光?
学会享受一杯茶
专访|ChaLi茶里创始人谭琼:3年的品牌如何超越200年的立顿
“立顿”谢幕,千亿袋泡茶市场迎来新玩家
喝到普洱味,懂得茶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