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行医论

孙思邈之祝医者曰: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嗟乎!医之神良,尽于此矣。

宅心醇谨,举动安和,言无轻吐,目无乱观,忌心勿起,贪念罔生,毋忽贫贱,毋惮疲劳,检医典而精求,对疾苦而悲悯,如是者谓之行方。

禀赋有厚薄,年岁有老少,身形有肥瘦,性情有缓急,境地有贵贱,风气有柔强,天时有寒热,昼夜有重轻,气色有吉凶,声音有高下,受病有久新,运气有太过不及,知常知变,能神能明,如是者谓之智圆。

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须辨,当思人命至重,冥报难逃,一旦差讹,永劫莫忏,乌容不慎,如是者谓之心小。补即补而泻即泻,热斯热而寒斯寒,抵当承气,时用回春;姜附理中,恒投起死,析理详明,勿持两可,如是者谓之胆大。

四者似分而实合也。世未有详谨之士,执成法以伤人;灵变之人,败名节以损己;行方者智必圆也,心小则惟惧或失,胆大则药如其证,或大攻,或大补,似乎胆大,不知不如是则病不解,是胆大适所以行其小心也。

故心小胆大者,合而成智圆;心小胆大智圆者,合而成行方也。世皆疑方则有碍乎圆,小则有妨乎大,故表而出之。  

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其形四垂,附着于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以行诸脏之气,为脏之长,为心之盖。  

是经常多气少血,其合皮也,其荣毛也,开窍于鼻。《难经》曰: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主藏魄。华元化曰:肺者生气之原,乃五脏之华盖。  

肺叶白莹,谓之华盖,以覆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籥。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其见证也,善嚏,悲愁欲哭,洒淅寒热,缺盆中痛,肩背痛。脐右少腹胀痛,小便数,溏泄,皮肤痛及麻木,喘少气,颊上气见。  

实则梦兵戈競扰,虚则梦田野平原。不足则太息,有余则喘嗽。寅时气血注于肺。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回肠当脐左回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广肠传脊以受回肠,乃出滓秽之路。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是经多气多血。《难经》曰:大肠二斤十二两。肛门重十二两。回肠者,以其回叠也;广肠,即回肠之更大者。直肠,又广肠之末节也,下连肛门,是为谷道后阴,一名魄门,总皆大肠也。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其见证也,大指、次指难用,耳聋煇煇焞焞,耳鸣嘈嘈,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气满,皮肤坚而不痛。卯时气血注大肠。  

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  

是经常多气多血。《难经》曰:胃重二斤一两。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

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其见证也,恶烟火,闻木音则惊,上登而歌,弃衣而走,颜黑不能言,呕,呵欠,消谷善饥,颈肿,膺乳冲股伏兔胻外廉足跗皆痛,胸旁过乳痛,口渴,腹大,水肿,奔响腹胀,胻内廉跗痛,髀不可转,腘如结,腨如裂,膝膑肿痛,遗溺失气,善伸,癫疾,湿淫心欲动,则闭户独处,惊栗,身前热,身后不热。辰时气血注于胃。  

脾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形如刀镰,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俞,当十一椎下。闻声则动,动则磨胃而主运化。其合肉也,其荣唇也,开窍于口。  

是经多气少血。《难经》曰:脾重二斤三两,广扁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与智。滑氏曰:掩乎太仓。华元化曰:脾主消磨五谷,养于四傍。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其见证也,五泄,二便闭,面黄,舌强痛,口甘,食即吐,嗜卧,善饥,善味不嗜食。尻阴、膝、臑、胻足背痛,当脐痛,腹胀肠鸣,足不收行,善瘛善噫,后泄气,肉痛,足月行肿,体不能动。实则梦欢歌快乐,虚则梦饮食相争。巳时气血注于脾。  

心包络一经,《难经》言其无形,滑伯仁曰:心包络,一名手心主,以藏象校之,在心下横膜之上,竖膜之下,其与横膜相粘,而黄脂裹者,心也。脂膜之外,有细筋膜如丝,与心肺相连者,心包也。此说为是,言无形者非。  

按:《灵兰秘典论》十二官独少心包一官,而多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一段。今考心包脏居膈上,经始胸中,正值膻中之所,位居相火,代君行事,实臣使也,此一官即心包无疑矣。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其见证也,笑不休,手心热,心中大热,面黄目赤,心中动。  

按:包络者,即包络其心之义也,显而易见。乃叔和配诸尺中,因其为臣使之官,应心主而为相火,故误耳。今订正之,详在《脉法》中。  

戌时气血注此。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  

是经常少血多气,其合脉也,其荣色也,开窍于舌。《难经》曰: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其中有窍,多寡不同,以导引天真之气。下无透窍,上通乎舌,共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是为心包络。心下有膈膜,与脊胁周围相着,遮蔽浊气,使不得上熏心肺也。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其见证也,消渴,两肾内痛,后廉腰背痛浸淫,善笑,善惊、善忘;上咳吐,下气泄,眩仆,身热腹痛而悲。实则梦忧惊恐怖,虚则梦烟火焰田。午时气血注于心。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后附于脊,前附于脐上,左回迭,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小肠上口,在脐上二寸,近脊,水谷由此而入腹下一寸,外附于脐,为水分穴,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渗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肠。  

是经多血少气。《难经》曰:重二斤十四两。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其见证也,面白,耳前热,苦寒,额颔肿,不可转,腰似折,肩臑、肘臂外后廉肿痛,臑臂内前廉痛。未时气血注于小肠。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当十九椎,居肾之下,大肠之前,有下口,无上口,当脐上一寸水分穴处,为小肠下口,乃膀胱之际,水液由此别回肠,随气泌渗而下。其出其入,皆由气化。入气不化,则水归大肠而为泄泻;出气不化,则闭塞下窍,而为癃肿。后世诸书,有言其有上口,无下口,有言上下俱有口者,皆非。  

是经多血少气。《难经》曰: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盛溺九升九合。口广二寸半。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其见证也,目似脱,头两边痛,泪出,脐反出,下肿,便脓血,肌肉痿,项似拔,小腹胀痛,按之欲小便不得。申时气血注于膀胱。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附于脊之十四椎下。  

是经常少血多气,其合骨也,其荣发也,开窍于二阴。《难经》曰:肾有二枚,重一斤二两,藏精与志。华元化曰: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肾有两枚,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黄脂包裹,各有带二条,上条系于心,下条趋脊下大骨,在脊骨之端,如半手许,中有两穴,是肾带经过处,上脊髓,至脑中,连于髓海。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肢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其见证也,面黑,口渴,唾血,大小腹痛,大便难,饥不欲食,腹大胫肿,脊臀腹后痛,脐下气逆,足寒而逆,阴下湿,足下热,坐而欲起,下痢善恐,四肢不收不举。  

实则梦腰脊解软,虚则梦涉水恐惧。酉时气血注于肾。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是经少血多气。《中藏经》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其於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也。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其见证也,耳鸣,喉痹,肿痛,耳后连目锐眦痛,汗自出,肩臑痛,内外皆疼,小指、次指如废。亥时气血注于三焦。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难经》曰: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长三寸,盛精汁三合。是经多血少气。按:华元化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䪼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

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其见证也,口苦,马刀挟瘿,足外热,寝寒憎风,体无膏泽,胸中、胁肋、髀膝外至胻、绝骨外踝前诸节痛,善太息。子时气血注于胆。  

《卮言》曰:胆者,瞻也,清净之腑,无所受输,淡淡然者也。愚谓胆者,澹也,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犹人之正直无私,有力量善担当者也。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居膈下,上着脊之九椎下。  

是经多血少气,其合筋也,其荣爪也,主藏魄,开窍于目,其系上络心肺,下亦无窍。《难经》曰:肝重二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滑氏曰:肝之为脏,其治在左,其脏在左胁左肾之前,并胃着脊之第九椎。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其见证也,头痛,脱色,善洁,耳无闻,颊肿,肝逆,面青,目赤肿痛,两胁下痛引小腹,胸痛胁肿,妇人小腹肿、腰痛不可俯仰,四肢满闷,挺长热呕逆,睾疝暴痒,足逆寒,胻善瘛,遗溺,淋溲,便难,癃狐疝㿗,冒眩转筋,阴缩筋挛,善恐,胸中喘,骂詈,血在胁下,喘。  

实则梦山林大树,虚则梦细草苔藓。丑时气血注肝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生十二时辰:顺天时,应物候,安身心
疏通经络,百病不请自去 、中医咨询后背起痘痘
陈玉琴经络养生
能量养生--经络常识
精编子午流注与养生思维导图
中医必背歌诀(增补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