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鱼粉价格飙涨至16500元/吨!注意!可用鸡蛋粉替代鱼粉,蝌蚪变态率显著增加


牛蛙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走环境友好模式
  • 文/图 水产前沿 敖春梅、陈晓庆

牛蛙是一个高密度养殖物种,抗生素问题一直饱受诟病,近几年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环保问题接踵而至,甚至多地出现牛蛙禁养政策,为实现牛蛙产业可持续发展,多数研究者将目光聚焦营养研究,通过开发高质量饲料配方,减少药物使用,助推牛蛙朝向食品安全、环境友好模式发展。

据悉,湖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胡毅教授团队自2021年正式展开牛蛙营养学研究,目前在常德和岳阳建立牛蛙试验基地,每年平均进行网箱试验300-400个,至今已取得了一些成果。日前,笔者找到胡毅教授做进一步解析。

湖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胡毅教授

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水产学科带头人、水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特色水产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渔业领域硕士学位点领衔人,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湖南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

聚焦行业空白

助力产业发展

水产前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牛蛙营养学研究进展?贵团队研究的聚焦点是?

胡毅:总体上,国内外牛蛙营养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国际上主要有巴西、日本等地区科研机构做过少量关于添加剂、摄食因子的研究;国内仅有少数科研团队开展牛蛙营养饲料学的研究。目前,牛蛙对矿物质、微生物等微量元素的需求研究相对较少,牛蛙幼体和蝌蚪的营养学研究更是存在许多不足和空白,现有文献在牛蛙饲料配方中,明确蛋白质和脂肪需求量在40%和7%左右。

2021年,我们正式展开牛蛙饲料的研究,蝌蚪主要聚焦于营养与变态的研究,并进行了蝌蚪消化系统发育过程、饲料工艺(生粉熟化、粒型粒径)、蛋白脂肪需求、投料频率与水平、养殖密度等方面的多项实验。当下鱼粉价格贵且时常缺货,而中国产蛋量在全球排第一,相比鱼粉,鸡蛋粉资源更丰富,所以我们开展了鸡蛋粉替代鱼粉的试验,结果显示鸡蛋粉组的蝌蚪变态后均重及变态率均更高。目前,针对蝌蚪变态率,我们已经开发了几种促变态饲料,效果非常显著,现在正在和几家企业谈合作推广的相关事宜。成蛙主要聚焦于配方优化,功能性添加剂或动保产品的开发。

水产前沿:近几年,华中地区牛蛙养殖发生了哪些变化?

胡毅:近两年,华中湘皖鄂赣地区牛蛙养殖发展非常迅猛,如湖南从2020年的3万多吨增长到2022年的8万到10万吨,成为全国牛蛙养殖的第二大产区。华中地区和南方沿海地区存在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差异,所以牛蛙养殖模式也有所不同,在传统的土池、帆布池基础上,出现网箱套养和温棚养殖模式。网箱套养是在环保压力与耕地保护政策等多因素影响下诞生的养殖模式;温棚养殖是为解决气温的问题,延长生产周期,主流方式为“大棚+帆布池”,“大棚+土池”。此外,牛蛙养殖内迁入华中地区后,“蛙+”模式如“蛙+鱼”、“蛙+小龙虾”迅速发展,该模式不仅合理利用了养殖面积,还提高了经济效益。

目前,华中地区牛蛙养殖模式大部分是4-5月份放苗,过冬前卖一批,第二年再卖剩下的,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方面冬蛙出现掉重和肝肠健康等问题,另一方面导致冬蛙库存较大,因市场供需导致价格波动较大,出现堵货现象。总之,华中地区牛蛙产业发展既有机会又有新的挑战,与传统产区有所区别,有望形成新的产业局面。而且,当下牛蛙主产区广东福建等地受到禁养影响,未来华中地区牛蛙产业还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水产前沿:牛蛙不同的养殖模式具有什么特点?能否举例简述一下?

胡毅:首先牛蛙帆布池养殖,此模式的优点是将养殖尾水经过沉淀、过滤及曝气等方式初步处理后,再流入一级、二级净化池利用生物净化能力进一步处理,处理得到的水能再次用于牛蛙养殖,形成循环水养殖。但水处理设备运转成本较大,需要考虑如何合理运营管理降低开支。

其次,土塘养殖,利用生物之间的互利关系处理养殖排放物,如生态效益较好的稻蛙共生模式,牛蛙能够摄食水稻田里的部分害虫,并且排泄物能够给水稻提供养分;水稻能够给牛蛙提供遮阴场所。此模式需要注意牛蛙放养量和稻田面积适配。

最后,鱼塘网箱养蛙模式,合理利用池塘空间,环保压力较小,适应健康生态养殖政策要求;稻虾蛙养殖模式,可以考虑利用稻虾环沟,搭建部分网箱,合理利用水体。

牛蛙未来之路

绿色养殖模式

水产前沿:您认为当前牛蛙养殖的制约点有哪些?可以怎样解决?

胡毅:目前,牛蛙养殖面临着养殖技术无标准、抗生素滥用和尾水污染严重等主要制约因素。

首先,抗生素滥用问题比较普遍:一方面部分养殖户因技术落后、养殖环境差,为减少发病,定期在饲料中拌入抗生素,导致牛蛙体内药残超标;另一方面有些养殖户为方便使用,直接将抗生素加入养殖水中,这样虽然能杀死水中的病原体,但也杀死了正常微生物,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

其次,牛蛙养殖尾水处理不当,污染环境:在养殖过程中因大量投放饲料,导致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影响水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残饵等有机物质会在水体中积累,导致水质变差;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消毒剂、抗生素等药物会导致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超标。

为了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对牛蛙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监管;第二、开发新型绿色安全产品如中成药、中药提取物和益生菌等代替抗生素,增强牛蛙体内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从而减少药物的使用;第三、通过定期清除水体底泥、换水、消毒等方法控制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也可以通过使用生物制剂和化学制剂对尾水进行一定处理,使污水达标排放;第四、对养殖废水进行科学处理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产前沿:饲料作为养殖中重要的一环,饲料产业应该如何发展?

胡毅:首先,牛蛙饲料中常用原料如鱼粉鱼油、鸡肉粉、骨粉、豆粕豆油等存在缺货、供应不稳定、价格高、易受污染等问题,因此寻找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绿色无污染、消化利用率高、安全稳定性佳等优势的替代性新型蛋白源是当前牛蛙蛋白质营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次,我认为在饲料开发中,不能一味追求降成本,如用低质蛋白替代高质蛋白,低价饲料虽有利于销售,但更应该考虑饲料成本与养殖效益的对比:应开发筛选一些促进蝌蚪变态发育的蛋白源及添加剂,在不影响蝌蚪变态发育的前提,尽可能提高蝌蚪发育速度,提高牛蛙养殖效率,增加养殖户的收益。

此外,在成蛙养殖过程:一方面可通过寻找低氮替抗产品,如近几年研究热点之一的低氮饲料,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促进脂肪吸收和代谢绿色添加剂等方式提高牛蛙对脂肪的利用,减少饲料中蛋白含量,实现牛蛙低氮排放;另一方面可开发新型饲料加工技术,如通过酶解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可增加牛蛙肠道有益菌含量、消化利用率、抗病力,降低饵料系数,减少粪便排放及死亡率,继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水产前沿:贵团队的下一步研究计划是?

胡毅:在现有基础上,后续5年我们的主要研究目标及具体举措如下:

第一、初步建立牛蛙和蝌蚪饲料生产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开展不同粒型、粒径饲料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精准牛蛙、蝌蚪不同阶段饲料中对粗蛋白、脂肪等的需求量,开发牛蛙饲料蛋白源、优化配方结构最终能达到降本增效;

第二、研发促蝌蚪变态饲料:对蝌蚪变态机理进行总结与研究,通过营养学干预手段,开发促蝌蚪变态饲料原料及添加剂;

第三、牛蛙养殖替抗研究:总结与分析牛蛙主要疾病(肠炎、歪头等)病因,开发预防或缓解疾病的营养学策略;

第四、牛蛙越冬保健饲料研究:通过研究牛蛙越冬机体健康变化的量化与机理,开发预防或缓解疾病的营养学策略。

总之,我们团队的研究目标总是顺应国家的政策要求,立足于产业及企业的紧迫需求,做符合国家和产业需求的研究,做最能落地助益国家和产业发展的研究。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青蛙高效规范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中目前鱼粉鱼油利用率怎么样?#饲料降本增效
牛蛙十大经典养殖技术
牛蛙养殖技术
细节性工作做好,才能使牛蛙在蝌蚪阶段顺利变态!
种质退化成牛蛙养殖最大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