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傅佩荣:MU5735航班头七祭,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是受难者

生死有如昼夜轮替、四季运行,循环不已,既然如此,我们不必永远受困于生死离别这一刻。
——傅佩荣

3月21日,MU5735航班在飞行途中坠毁,机上所有人员全部遇难。

面对这样悲惨的消息,没有一个人的心情不沉重。

更可想见,遇难者亲人正在经受着怎样的悲痛。

同样的感受,让我想到了十几年前的一场灾难。

1

失去亲人一年后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曾经两次到过那里,为北川中学的学生演讲。

第二次演讲时,我看到坐在前排的一位同学,坐着轮椅,我想应该是地震时受伤的。

演讲结束后是问答时间,这位学生首先提问:

“请问傅老师,人为什么不可以自杀?”

说实话,听到他的问题时,我感觉非常心酸。

这次演讲是在2009年,灾难已经过去了一年,但是对于亲历灾难的人来说,那种伤痛很难释怀。

这位同学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自己也失去了双腿。

我理解他的感受:

为什么遭受了这么大的苦难,人还必须活下去,而不能自杀呢?

当时的场合,实在不容许我做太多解释,我只能告诉他:

首先,人的生命不是自己争取来的,而是父母所赐的礼物。

想到父母,我们有责任珍惜善待自己的生命,好好使用,不可任意弃置浪费,更不可妄加消灭。

再者,任何人的死亡,都会使关心他的亲人、朋友深感痛苦;

我们已经有了切身体会,不要把同样的痛苦加诸别人。

听完我的回答,这位同学点了点头。

我知道,这不见得是能够真正帮到他的答案。

事实上,人生有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

2

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

哲学家说,人生有三个根本的问题,永远没有答案。

第一,痛苦。

人生病时,会体验到身体的痛苦;

与爱的人生死离别时,会经历心理的痛苦。

人活着都会经历痛苦,但谁能说得清楚,痛苦究竟怎么回事?

释迦牟尼原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被世间人的苦难深深震撼,于是决意出家修行,寻求解脱之道。

佛教四大真理第一就是“苦谛”,说明痛苦普遍存在,要靠修行寻求解脱之法。

第二,罪恶。

有句话说:好人不知道坏人有多坏,坏人也不知道好人有多好。

反过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做过错事,伤害过别人;

同时也被别人的恶意伤害过,不能理解别人的罪恶。

罪恶让我们深深困惑,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总是容易产生误解、散布仇恨?

3

人为什么恐惧死亡?

第三,死亡。

死亡是人生最大的奥秘,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关卡。

什么是死亡?

没有人能在死亡之后,再回来告诉我们死亡是怎么回事。

所以,死亡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因为不了解,所以害怕。

人类为什么害怕死亡?

理由有很多,大概包括:

死亡使人离开可爱的世界,这样就要和朋友、家人分离,必然心生不舍。

死亡往往伴随着痛苦,与病痛、伤口、鲜血联系在一起,所以让人心生恐惧。

死亡意味着被取代,人死之后,你原本所拥有的金钱、名声、地位统统被取走了。

痛苦、罪恶和死亡,被称为“人生三大奥秘”。

从古至今,没有人能用理性给出透彻的答案。

所谓“奥秘”,就是没有固定答案,人必须亲身去体验、探索,学会与它一起生活。

4

巨大的痛苦中我该怎么办?

虽然没有答案,我们依然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去面对。

当你的生命中遭遇痛苦与死亡时,怎样面对它们?

我始终不会忘记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我有幸见到的一位校长。

5月26日,我由朋友安排,第一次来到北川中学,准备为那里的师生演讲。

在演讲开始之前,工作人员告诉我,刘校长想要同我谈三分钟话。

我当时想,校长大概会嘱咐我,同学们刚刚从灾难中逃出来,请多鼓励他们。

结果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样。

刘校长走进来,是位黑黑瘦瘦的中年男士,满脸疲惫。

他开口对我说:

“傅老师,我的家人在地震中全部罹难了,我心里悲痛不已,但还要带着全体师生转移;

我后来是看了你的一本书,才稍稍化解了痛苦,可以支撑到现在。”

什么书呢?

是我讲的《庄子》

我对他说:“我这本书有你这一位读者,就够了!”

如此巨大的打击之下,为什么他可以从《庄子》中获得帮助?

他告诉我,他是读到了其中两篇文章。

5

把生死安放在这里

一是庄子妻死,庄子鼓盆而歌。

这是出自《庄子·至乐》的一段故事。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来吊丧,却看到庄子正蹲在地上,一面敲盆一面唱歌。

惠子诧异不解,责怪他说:妻子死了,你不哭就罢了,竟然还要敲着盆子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

庄子回答:不是这样的。她刚死的时候,我怎么可能不难过呢?可是反思之后,我反而为她觉得高兴。

庄子这是什么道理?

庄子说,人在未生之前,原是天地之间的一股气,后来偶然得到生命度过一生,年老而死,又回到原本的气中。

妻子化为一股气,回到天地之间,正像回家一样,所以何必难过呢?

所以应该为她高兴。

在庄子这里,生死有如昼夜轮替、四季运行,循环不已。

出生,有它的源头;死亡,有它的归宿;始与终相反而没有开端,也不知将止于何处。

既然如此,我们不必永远受困在生离死别的这一刻。

把生死放到共同的整体里,放在道里面,一切都安然共处。

6

越过死亡的门槛

二是庄子年寿将尽,弟子们为他准备安葬事宜。

这一段故事记载在《庄子·列御寇》中。

弟子们想要为庄子举行隆重的葬礼,庄子认为大可不必。

庄子说:“我把天地当作棺椁,把日月当作双璧,把星辰当作珠玑,把万物当作殉葬,有什么比这样更好的!”

按照庄子的意思,我死后你们随便把我丢在哪个地方就好。

弟子说:“我们担心乌鸦与老鹰会把老师吃掉。”

庄子说:“在地上会被乌鸦与老鹰吃掉,在地下会被蝼蚁吃掉;你们从那边抢过来,送给这边吃掉,为什么这么偏心呢!”

能够这样轻松诙谐地谈论自己的死,古今中外恐怕都十分罕见。

庄子是故作潇洒吗?

不是的。

因为他觉悟了“道”的存在,“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是唯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生死都可以看淡。

尘归尘,土归土,死亡有如回家,不必寄以过多情绪。

逝者已矣,面对巨大的悲痛,生者更要鼓励自己,早日从中解脱出来。

正像心理学家罗洛·梅说的:

“没有人知道越过死亡的门槛之后是什么,但如果死亡不仅仅是灭绝的话,那么为死亡所做最好的准备,就是运用创造力,竭尽所能地活出我们的生命,去经验及贡献我们所能完成的事。”

傅老师的视频号已开通!

点关注

微信视频号:傅佩荣国学馆

每天几分钟,陪你感悟国学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傅佩荣:出生之前,死去之后你在哪里?如何超越生死?庄子如是说
【学点哲学】面对死亡,逃避或恐惧是无效的,最好的办法是:向死而生
有了庄子,生死也变得洒脱与逍遥
狮子捕猎偶遇小奶羊, 狮子: 我怎么有种罪恶感!
人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于丹庄子心得08:谈笑论生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