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熹错了 | 孔子怎么会有“人性本善”的念头?

 02 

读者:无名

朱熹认为的“人性本善”,孔子会支持这种观点吗?

 

我的回答

《论语·季氏》有一段资料,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在此所谓“君子”,是指“有志成为君子的人”,而不是指“已经成为君子的人”;所以才有“少之时”的考虑。

从少到壮,从壮到老,只要是人,就有“血气”问题。血气是指:随着身体而来的“本能、冲动、欲望”。有身体就有血气,所以人的一生都要“修养”。依此看来,人性如何可能是“本善”的?

在《论语》中,孔子直接谈到人性的,只有一处,在《论语·阳货》。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里用“性”与“习”相对,显然是以“性”为天生的自然状态,并以“习”为后天发展的结果。但是把“性”这种天生的自然状态说成“相近”,却正是主张“人性本善”的朱熹所无法接受的。

朱熹主张“人性本善”,所以只能肯定“性相同”。他为此而明确批评了孔子的说法。朱注如下:“此所谓性,兼气质而言者也。气质之性固有美恶之不同矣,然以其初而言,则皆不甚相远也,但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于是始相远耳。”

他认为孔子的“性”是“兼气质而言”,所以说得不清不楚。接着,朱注引用了程颐的话就不太客气了。注曰:“程子曰:此言气质之性,非言性之本也。若言其本,则性即是理,理无不善,孟子之言性善是也。何相近之有哉!”

针对孔子说的“性相近也”,朱注居然引程颐所说的:“何相近之有哉!”这实在让人震撼!在学习孔子时,未能先去认真思考孔子的说法,却反而以自己的人性论去质疑孔子说错了。这算哪门子的注解?

孔子是哲学家,哲学家要做三件事:

一,对人生经验作全面而深入的反省;

二,对人生提出一个系统的说法;

三,指出人生的理想与应行之道。

以孔子为例,他总是强调“修养”,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相对的,他也肯定个人的主体性与责任所在;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关键在于“我欲”,那么“仁”并非我天生本具的,不是很明白的观点吗?

这样的孔子怎么会有“人性本善”的念头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20801{预习}《四大圣哲. 孔子. 基本智慧》(P125~137)
坤家文化学派为什么要修订宋末传统版《三字经》
儒家养生之道
孔孟谈儒家养生术: 戒色、养心一个都不能少
为《朱熹错了》说几句话 -兼答网友的书评(一)
国学经典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