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庸》流传千古的名言,值得终身学习!

《中庸》是四书五经之一,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相传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

孔子在世的时候,子思的父亲就死了,但子思却因此获得了更多与孔子交流的机会。孔子去世后,子思又拜曾子为师,成为儒家八派中的一个代表。子思一辈子没有做过官,学生求学时给他的一点见面礼,成为他唯一的生活来源,所以他生活贫寒,一辈子住在破旧的陋巷里度日,跟颜回有点像,可惜后人知道的不多。这篇《中庸》不长,不到一万字,却和《论语》、《孟子》是齐名并列的经典,它所讲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庸之道,就是用中正、中和的方式做人做事。

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感悟:上初中的时候,班主任就总给我们讲,做人要学会“笨鸟先飞”,笨点不怕,就懒,勤能补拙。

别人一遍能学会的东西,我们学不会,我们笨,那没关系,我们可以学一百遍,难道还能学不会吗?别人十遍能学会的东西,我们可以学一千遍,难道还学不会吗?以此类推,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愿意付出一百倍的努力,就一定不会比别人差。

说自己天分不好,所以才不如别人,所以才没做出成绩,那是借口,关键的原因,还是懒惰。

二、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感悟:一个人可以没有智慧,因为每个人的智慧、天分是不同的,但不可以不学习,如果不肯学习,那智慧不可能凭空而来。所以说,只要一个人不懒惰,能够努力学习,就已经走在接近智慧的道路上了。

一个人能否成为仁人君子,不在于他学的是什么,说的是什么,关键在于他做的是什么,如果他能竭尽所能地去把圣贤的学问落实到生活实践当中,那么他就已经接近于一个仁人、圣人 了。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如果做错了事情,却不肯认错,还将错就错,那就是无耻,不可救药了。如果做错了事,还能感觉到耻辱,感觉很内疚,不好意思,肯于改过自新,重新做人,那就已经接近勇敢了。

三、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感悟:圣人的境界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看待事情和问题也不一样。

我们普通人急功近利,只看眼前,而圣人目光长远,能够从近处就看到很远处,比如看到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就能看出他将来的命运如何;脚底踩到秋霜的时候,就知道严寒的冬天已经不远了。

普通人只知道随波逐流,跟着现实走,不知道社会的风气,是怎么来的,源头是哪里。而圣人看到社会上的一个不良风气时,就能知道产生这种风气的根源。

圣人的心非常清净,所以能够观察入微,看到一些隐微的、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这个境界,如果没有修行到一定程度,是不会体会到的。

如果能够做到上面这三点,这个人就可以入道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庸启示录019:人为什么难以一直中庸
试译韩愈的《师说》
中庸──做人的智慧
《中庸》译注:第十一章素隐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中庸》的理想人格塑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