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节:几本关于妈妈的绘本

母亲,我的千思万虑

文/蔡朝阳

五月份有母亲节,我们自然要以最美妙的诗歌赞美我们的母亲。如米斯特拉尔的诗歌那样歌颂:以前我没有见过大地真正的形象/大地的模样像是一个怀里抱着孩子的女人/我逐渐明白了事物的母性。

在我读过的绘本中,对于母爱的赞美,最令人过目不忘的,便是安东尼·布朗《我妈妈》了。强悍如犀牛,坚韧如劲松,温柔如猫咪,甜蜜如黑夜。在我们的幼年时代,妈妈不但是守护者,更是整个的世界的全部。妈妈,这个词,包含着多少的柔情蜜意,多少的意味深长。

所以,除了一味地赞美之外,我们更需要理解。

自从做了父亲,我才渐渐明白,我对自己母亲的情感,绝不是单纯地用或者可以形容的。这是因为,我在观察自家孩子渐渐成长的过程中,也理解到了自我的成长。从来没有另外一个生命,像母亲那样,在孩子身上刻下深刻的烙印,以至于一生伴随。是以,当我们谈起母亲,一则有一种难以尽述的饱满之爱,一则,又有一种更为复杂的,难以言表的情绪参杂其中。

比如我的母亲,她对我生命的影响,其深远程度,或许还超过我的想象。她的基因,以遗传的方式存在于我身上;她的性格,她的处事方式,她对我的期望与纵容,统统地作用于我,让我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而非另外的样子。

正因为母亲对我们的塑造力太强大了,以至于我们有时候会从潜意识里去反抗这种作用力。我说的是,我们不是要去反抗母爱,而是生命自我的觉醒,需要这个个体成为他自己。

有两本讲母爱的绘本,不单单述说了母爱的缠绵,同时也有孩子自我觉醒的萌芽。母爱很伟大,而孩子的自我觉醒,也很重要。这两个绘本,都提到了这一点,一本是《逃家小兔》,一本是《我讨厌妈妈》。

《逃家小兔》里,小兔子想变成各种各样的物事,走得远远的,但妈妈总是能想尽办法找到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你走到多远,始终逃不脱的,是母爱的无边无际。所以小兔子最后不逃了,他安全地躺在妈妈怀里,吃了一根他最喜欢的胡萝卜。但是这里,我想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小兔子要逃家呢?因为,小兔子的这个年龄段,刚刚是人生第一次认识到自我的年龄段。逃家不是变坏了,而是一种自立与自由的欲求。绘本里的兔子妈妈多好呀,她接纳与认同了小兔子的这种要求独立的心理,无论小兔子怎么样,大兔子总是温柔相待,这本身便是对小兔子个性成长最好的呵护。

酒井驹子的《我讨厌妈妈》,也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这本书里的小兔子,对妈妈有各种各样的意见,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吐槽。而事实上,这些恰恰是爱的表现。但与《逃家小兔》不同,《逃家小兔》讲的是妈妈对孩子的爱,而《我讨厌妈妈》,则正文反做,以讨厌一词,来讲述小兔子对妈妈的爱。但如果我们从更深层次的来看,这里的讨厌,恰恰也带有小兔子的自我觉醒,要开始以自我的主见,来重新定义他的生活。

我们与妈妈的关系,不正是这样吗,一方面血肉相连,一方面彼此独立。如今,我们自己也成为了妈妈,或者爸爸,我们也许忘掉了自己是怎样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当我们与孩子亲密相处的时候,我们也会记住,孩子,也将跟我们的现在一样,对母亲怀有千思万虑。

我最喜欢的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有《妈妈及生命的意义》一书。在书里,他讲述了他的一个梦境,母亲去世后很多年,他还在做这个梦。在梦里,他总是向妈妈挥着手,问她: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曾经,我们生活在妈妈的眼光里,在妈妈的注视之下,我们渴望她的看见,也渴望得到她的赞誉。多么希望,欧文亚隆的妈妈,也像《逃家小兔》里的妈妈那样,是一种无条件的接纳啊!但这也只是一个空想而已,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唯一的妈妈,这个唯一的妈妈,都用独一无二的方式,爱着我们,并跟我们相处。她们塑造了我们,而我们又会在这种塑造之中,成为独立的个体。

刊于蒲蒲兰绘本杂志《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逃家小兔》读后有感
绘本《逃家小兔》教学设计
《逃家小兔》教学设计-轻风拂面-温馨小房-校讯通博客
深沉的母爱——《逃家小兔》导读
昆明龙泉育才学校小学语文组课堂观察
每日一绘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