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的四大特点

中国古典美学

与西方美学

乃至其它文化的美学

比较起来,特点甚多

但是其中

四个特点

甚为重要:

首先是带着

中国宇宙观

特点的美学

其次是带着

中国天下观

特点的美学

再次是

其理论形态

与文化形态

紧密相联

的美学

最后是带有

历史发展的

丰富性的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

是带着

中国宇宙观

特点的美学

中国的宇宙

即是一个

气化流行

阴阳相成

虚实相生

的宇宙

气的宇宙,

气化流行,

产生万物,

物亡

又复归于

宇宙之气

中国的气的宇宙,不同于

西方的实体宇宙

实体宇宙,要把事物

归到最小的物质实体

(如原子)

而气

不是实体

而是虚体

不能进行

实体性的

分割和分析

这是西方

能够建立

实验科学

中国不会

这样做的

哲学原因

气于宇宙

不仅是可,定量观测

气流、温度、湿度等

而还

包含在这些

能定量之物

后面的东西

这些都非实验室

所能把握和穷尽

实验室

把一事物

或者事物

的某一方面

与其它方面

分离割裂

开来进行

正与中国之气

的性质相违背

气在人体

运行经络

至今科学

还找不到

就是以后找到了

也不是中国之气

的本质性的东西

人体之气

天地之气

相交流

实验室方式进行

分离割裂的分析

与气的本质

相违背

气是虚的

又是万物的根本

也是审美对象的根本

文学:以气为主

书法:梭梭凛凛,常有生气

绘画:气韵生动

声乐:善歌调气

抚琴:满弦氤氲

因中国宇宙

是气的宇宙

而中国美学

对审美对象

的评价

其最高层次

是虚体性的

神、情、

气、韵

……

这类与气具有

同质性的东西

气的宇宙,进一步的把握

就是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样一个

宇宙当中

人也要求

静而与阴同德

动而与阳同波

宇宙

万物万象

皆可分为

阴阳

同样中国之美

也可首先分为

阴刚之美

阴柔之美

《复鲁絜夫书》

讲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存在天地间的方方面面:

其得于

阳与刚

之美者

则其文

如霆、如电、

如长风之出谷,

如崇山峻崖,

如决大川,

如奔骐骥;

其光也,

如杲日,

如火,

如金镠铁;

其于人也

如冯高视远

如君而朝万众

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其得于

阴与柔

之美者,

则其文

如旭,如风、

如云,如霞,

如烟,

如幽林曲涧,

如沦如漾,如玉之辉,

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

其于人也,

漻乎其如叹,

邈乎其如有思,

煗乎其如喜,

愀乎其如悲

阴阳还可以

进一步展开为:

四(季)、

五(行)、

八(卦),

展开各种多:

为十二、

二十四,

六十四

……

中国美学

也是以这一

具有文化特点的

数的规律来展开的

刘勰《体性》讲八种类型:

典雅、远奥、精约、显附、

繁缛、壮丽、新奇、轻靡

就是按照

《周易》

哲学中的

一分为二

二分为四

四分为八

的方式进行

八类可以

简化为四:

雅与奇反,奥与显殊,

繁与约舛,壮与轻乖

四组当中又归结为二:

雅、显、繁、壮一组,属阳

奇、奥、约、轻一组,属阴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也是一个由

二而四而五而二十四的结构

中国宇宙是一个

阴阳合一的宇宙

从而形成

中国美学

审美类型上的

基本划分方式

及对美的

体悟中的

特殊方式

气的宇宙

不但分为阴阳

还要分为虚实

气无形

它在作品

显出之时

从无到有

化虚为实

这无这虚这气

又是最根本的

三十辐

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讲的即就是,像

陶器、车子、房屋

这样的物体

正因有虚

才成其为

一个物体

对于中国文化来说:

在天地之间

具有生气的物体

都有虚实相生的结构

审美对象

也是如此

对虚的一面

的重视形成了

中国美学特点:

文学即讲究

含蓄有余味

无字处皆其意

绘画重视

空白处理

虚实相生

无画之处

皆成妙境

书法追求“潜虚半腹”

“计白当黑”

“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建筑提倡“透风漏目”

从房屋的门窗和

亭台廊榭之空格

得自然之动景

感宇宙之情韵

中国宇宙是一个

虚实合一的宇宙

从而中国美学

对于审美对象

也以虚实相生的

方式进行把握

这与

西方对美进行

实体性的把握

完全不同

宇宙是一个虚实结构

语言词句和概念范畴

同样是一个虚实结构

虚实相生,当中

虚的一面更根本

体现在

美学理论

的形态上

中国美学理论

更加看重

语言和概念

的虚的一面

《论语·阳货》:

“天何言哉”

“子欲无言”

“知者之言,言者不知”

《周易》:“言不尽意”

《天道》:

“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造就中国美学的理论

表达方式与表现形式

与西方美学的差异

孔子: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天有规律

这一个规律

不仅体现在

理论语句上

更体现在

现实中的

四季运行

有万物的

生长之上

中国美学

也有规律

这规律不仅体现在

逻辑性和概念性的

表述之中

更体现在具体的

审美文化之中

而从后一方面

总结出中国美学的理论

对突出中国美学的特点

同样重要

中和境界:

中国文化的

最高境界是

包括:

人与人之和、

人与社会之和、

人与宇宙之和

中国艺术美

自觉追求着

表天地之心

拟太虚之体

因而也

把和作为

最高境界

和的追求

是艺术家通过

对中国文化和的

基本精神的体会

并且用

艺术形式

表现出来

中国古人:

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艺术,音乐须五音配合

绘画,“错画为文”,“墨分五彩”

书法,八种笔划的配合

中国各门

艺术都是通过

自己所依媒介

的多祥性组合

按照和实生物的

原则产生出来的

和不是

无矛盾

无差别

的同一

而是

包涵矛盾

诸方面的

阴阳之和

五行之和

以及

有无相生

相反相成

绘画的,墨的浓淡枯湿

书法的,笔的长短曲直

建筑的,墙与顶

音乐的,八音克谐

中国的和与“中”

是联系在一起的

所谓“中”

就是按照一定的文化法则

组织多样的或相反的东西

并把这些

多样或者相反的东西

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中”:

艺术上表现为

对中心的追求

音乐须有主音

最好就是宫音

五行体系,宫是中

绘画讲究

整体性

首先突出

主要人物

或者主峰

人物画中

主要人物

总是画得

大于他人

山水画:

画山有主峰

诸峰所拱向

书法要:

每字中立定主笔

布局、势展、结构、

操纵、侧泻、力悖

皆主笔左右之也

有此主笔,四面呼吸相通

戏曲乐器

鼓板是中心

指导着整个

乐队的演奏

建筑群,有主体建筑

于故宫,是太和殿

于寺庙,是大雄宝殿

中国艺术的和谐感和理性精神

都是靠其整体性中有一个中心

才显得气韵生动

中国文化

的宇宙观

时空合一

和在

时间方面,显现而为:

四季循环,历史盛衰

国家分合,王朝兴亡

四季有秋冬

等级和谐有:

臣、子、

妇、民

历史运转有:

分、衰、亡

心理情感

必须有悲

因此

中国和谐当中必然包含

悲、怨、愤、憾的一面

但中国艺术在表现

悲、怨、愤、憾时

是建立在根本的

和谐精神之中的

徐渭、郑燮的书法

八大山人、石涛的

绘画不论

用笔造型,多怪且多奇

仍然保存,和谐的构图

明清悲剧无论怎样使得

忠臣义士良民走向死亡

总是以平反昭雪

的大团圆来结尾

这类艺术

表面上是,不和的

根子上是,求和的

不和

即是文化之和的

一个必不可少的

部分

是不和之和

而这种

不和之和

正是在于

和是以中

为核心的

总之,中和

既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

也是中国美学的最高境界

因此中国美学之特色

是以中国宇宙观为基

中国古典美学是,带着

中国天下观特点的美学

中华民族,自8千年前

农业文化,出现之时

就呈现出,“满天星斗”

多元一体,之势

在以后的

发展中

出现了:

在地理上,以中原为核心的

在文化上,以华夏为核心的

天下一体,的观念

这个天下观

地理上:

由中原

而伸向

东南西北

四面八方

在文化上:

由华夏与四夷进行的

对话/冲突/融合/的

中国文化不断的

丰富扩大的过程

以中原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华夏

构成了(在今天看来只是东方,

在古代看来乃为)天下的中心

因此,“中国”

一词在古代

原意即是

地域概念

国即城,中国即

天下之中央的城

即京城

《诗经·民劳》:

中国,京师也

四方,诸夏也

京师者,诸夏之根本

京城作为文化核心

不但代表华夏地区

而且代表天下之中

与四夷和整个天下

所形成的结构

《说文段注订补》:

京师为首

诸侯为手

四裔为足

所以为

中国之人

总而言之

古代中国

的天下观

是由京城/

华夏地区/

四夷/八荒

(包括尚不完全清楚

乃至根本不清楚的夷)

构成

从地理上说

这一天下观由

《禹贡》《礼记·王制》《山海经》

和历代史书中的《地理志》所呈出

(在文化上即

《史记》开创的帝王世纪

以及华夏的世家、列传

加上

《匈奴列传》《南越列传》

《东越列传》《朝鲜列传》

《大宛列传》所组成)

但对这一

天下观的

文化地理

从《禹贡》始

一方面真实地

反映天下九州

另一方面

又用一种

规范的方式

将之体系化

即与京师

作为中心

每五百里

分为五服:

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在文化上正与《史记》讲的

世纪、世家、列传体系相对应)

不同的地区与中央

形成,不同的关系

五服的天下观

在《礼记·王制》

被总结为一个五方

(东西南北中)

的理论结构

把这一规范抽象

五服或五方理论

转换为现实地理

就是

学者们

所讲的

几大区域:

一是基本

先后成为,华夏族的

中原地区和沿海地区

二是北部

草原地区

先后为

北狄、匈奴、

鲜卑、柔然、

高车、突厥、

回纥、蒙古

等部的游牧场所

蒙古与西伯利亚之间

还有过丁零、黠嘎斯

(柯尔克牧人的祖先

可追溯于此)等部

三是东北高山森林区

先后有过

肃慎(满族祖先)乌桓、

鲜卑(锡伯族祖先可追溯于此)、

室韦(蒙古祖先可追溯于此)、

契丹和女真等族;

四是与北部

紧密相连的

西域

包括今天

三面环山

向东敞开

的新疆

和葱岭以西的

中亚河中地区

有着

塞人、乌孙、

月氏、粟特、

匈奴、突厥、

回纥、蒙古准葛尔部;

五是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这里有

吐蕃(藏族祖先可追溯于此)、

门巴、羌、白、苗、傣、壮

等十多个民族

在此之外

又牵联到:

东(朝鲜日本)

(南洋各国并由

南方丝绸之路和

海上丝路

而到非洲

中国的穆斯林

很大的一部分

由海上丝绸之路而来)

西

(由陆上丝绸之路

而与广大文化包括:

中亚、南亚、西亚、

中东、西方的文化

佛教、袄教、摩尼教、

伊斯兰教、基督教

等联结在一起)

(由内蒙外蒙

而与西伯利亚

与俄罗斯

相牵联)

的大地区

把五服象征

转化为现实的

政治/社会关联

这就是

与天下观

相对应的

两类制度的

三类情况

两类制度即对华夏文化区

实行直接行政管理的郡县制度

和对有紧密关系的多样性的

四夷文化实行的羁縻制度

(包括:

边郡制度

羁縻府州

册封制度

土司制度)

三类情况除了

上面两类之外

与核心华夏区

无有紧密现实联系

只有流动中的联系

由三条丝绸之路

而不断进行交流

而又

时连时断的

时闻时亡的

民族和文化

在文化上以一个“夷”字总概

在地理上以一个“荒”字总概

即《禹贡》中五服中

最远的“荒服”之“荒”

(最远的往来关系)

也即贾谊《过秦论》: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并吞八荒

之“荒”(最远的地理边缘)

也是《明史》

“荒渺莫考”之“荒”

从而维护着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的华夏中心观

和“王者

之于万物,

天覆地载,

靡有所遗”

的华夏天下观

在古代中国

的天下观里

华夏地区具有

农耕文明的

高级形态

同时对于,整个“天下”

具有具大,的吸引力

这一巨大

的吸引力

体现为

在军事上

具有优势的

北方游牧民族

不断地南下

以占取华夏

在农业地区的

高级文化成果

而且一旦其南下成功

进入华夏核心区的少数民族

就让自己变成华夏文化

成为天下之中的核心

北魏,

辽、金、

元、清,

无不如此

军事上/

行政上

没有优势的

南方各民族

其适宜于大片农耕的地区

在华夏文化的南进浪涛中

不断地被华夏化

因此

在一个共同的

天下观的东方

无论北方诸族在

军事上/行政上

取得胜利

还是南方诸族在

军事上/行政上

的退却和变化

都在各族的交流中

得到共同的进步

在一种

中国型的

文化理想

当中融和

体现而为

以华夏

为核心的

中国文化

像滚雪球

越滚越大

这里内蕴三种含义

第一,华夏文化作为

中国古代的高极文化

在天下观

的结构中

具有最大的

文化吸引力、

文化向心力、

文化和谐力

第二,华夏核心

在农业地区的普及

第三,非农业区的四夷与华夏

形成一种多样共生的紧密关系

正是

这三点

构成了

现代性

之后的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的基础

这三点也正是

“五服”的理论

抽象的精髓

古代中国

正是在这样一种

天下观和宇宙观

的影响形成了

京城/华夏/

四夷/八荒

的互动共同体

只有完整地呈现,这一共同体

才能完整地呈现,古代中国原貌

古代中国美学

是这样一个

多元一体的

文化共同体

的美学表现

因此

中国美学是一个

以华夏为核心的

华夷一体的美学

一方面华夏美学与四夷美学

各有自己的特点,它体现为:

第一

华夏核心区和边疆各区的

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

审美文化区和

不同的美学话语

第二

作为核心的华夏美学

正因有四夷美学的存在

吸收了四夷美学的精华

而形成

因此华夏美学

一方面体现了

中华核心区的

地域文化的美学

另方面又体现出代表

中国型的宇宙和天下的美学

正如汉族乃多民族融和的结果

华夏美学

本就内蕴

四夷美学

的内容

它不仅

体现华夏

而且体现

作为整体的

天下观的美学

因此中国,的美学史

不但需要,呈现作为

天下核心的华夏美学

还有体现出了

具地域特色的

四夷美学思想

华夏的具有天下观的美学

才显示出自己的内蕴深度

因此,中国美学

在对其华夏主体

进行历史叙述中

总要兼顾

中国天下观影响之下的

中国地域美学的多样性

正如历代史书和会要,总有

形形色色的四夷列传在其中

中国古典美学

是理论形态

与文化形态

紧密相连

的美学

中国和西方对学科的

不同态度和方式产生了

中国美学的第三个特点:

从文化关联中

呈现理论形态

西方美学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

对心理结构作

知情意的划分

然后把情

与知、意

区分开来

而美学正是在,这一区分性基础上

而产生的关于,情感和感性的学问

第二

虽然一切的对象

(自然和社会)

也都有美的问题

但是这一种

美是与具体

的概念内容

和功利内容

结合一起的

因此

不纯粹的

不能成为

美学研究

的对象

只有当人

对之采取距离

对混合型的美

采用形式静观

才有美学

因此

面对自然和社会当中的美

是以距离/直觉/情感/形式

的方式,才有可能获得美

同时又说明了

自然和社会中

不易有美

因此

西方美的主流,不认为

自然和社会,有美学

第三

认为艺术

正即是从

区分性的

原则

对于自然和社会采用

距离/直觉/移情/形式

之后的成果

与概念内容

和功利内容

拉开了距离

专门为美

创造出来

因此

美学即是

艺术哲学

从前一方面来讲:

哲学和科学,是对真的追求

伦理,是对善的追求

艺术,以追求美为目的

从后一方面讲:

艺术与现实不同

对现实拉开距离

摆脱了现实的功利

与科学不同

不用概念方式

拒斥抽象内容

而以

美的形式

显示出来

因此西方美学

呈现而为偏重

纯理论的

纯概念的

美学形态

中国文化中

在第一点上

不是把主体

心理几何式地

区分为知、情、意

而是看作,是一个

相互联系的功能整体

性、

心、情、

意、志

是一个整体

程颢:

心即性也,

在天为命,

在人为性,

论其所主为心

程颐:

性之本,谓之命

性之自然者,谓之天

自性之有形者,谓之心

自性之有动者,谓之情

凡此数者皆一也

《诗大序》: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不会把

性、心、知、志、意

区分开之后再来讲情

而是将之

结合讲情

在第二和第三点上:

在中国不会

把艺术看成

与现实不同

艺术与现实

打成了一片

一方面

社会和自然

本身就有美

天地有大美:

日月星,天之文

山河动植,地之文

社会有典章制度之美

人物,孔子讲“周公才之美”

文学

六经即是,文学的核心

文学之美,由之而迸出

整个艺术,就要反映

天地之心、万物之情、

时世风貌,以及人在

天地之间、现实之中

的真实感受

中国的

诗、文、

书、画、

建筑、音乐

都强调直接

反映现实和

人在现实中

的真实性情

中国美学

在主体上的

性心情意志不分

和在客体上直面

天地和现实

决定了

中国美学的

理论形态

讲究其与

现实审美

文化形态

有区别的

同时

更讲究与审美文化

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之相应

其理论言说

既有理论型

的专论

也有与生活

紧密相连的:

诗话、词话、

画语、书语

还有

以诗论诗、

以诗论画、

以诗论书

更有理论与

文艺作品

绝不能够

分开来的

理论形态:

如:

两汉诗经学、

古文评点、

古诗评点、

文人画中的诗文题跋

明清和小说和戏曲的

评点形式

这一类的

理论形态

一定是与

文艺文本

结合一起

才能形成

这一理论

的原貌

去掉文艺文本

只把总评、评注、

行批、夹批、眉批

一条条地拈出

完全无法

显示评点的

整体和原意

这一类理论形态的存在

突出了中国理论的

一大特色

从本质上讲

要从高度统一

来去看待理论

古代名言: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亦文章

讲的正是

现实、理论、美学

的同一性

由于中国文化

如是的理论观

如是的理论形态

中国美学把:

美学理论

美学思想

审美文化

结合一起

即在突出

美学理论、

美学思想

的同时一定程度地

把理论与现实、与艺术,

与审美文化联系在一起

因此一个完整的中国美学不但

既要有专讲理论名著的纯理论

也要有面对具体美学领域的美学思想

还要在没有理论话语的时候

从审美文化当中提炼出

本有的美学思想

从而

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

不同,在形态上体现为:

美学理论、

美学思想、

审美文化

的统一

四、

中国

古典美学即是带着

历史丰富性的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

是从史的展开

当中呈现出来

从而有了

其在史的

各阶段的

演化、发展、丰富

中国美学

可以分为

三个大段

远古到先秦为第一段

是中国美学的形成期

秦汉到唐的第二段

是中国美学发展期

宋到清是第三段

既是中国美学的

丰富和总结期

又是中国美学

向现代的转型期

第一段里

中国美学

可分三段:

远古时代

夏商周,先秦

远古时代是从

岩画、彩陶、玉器、坛台

是在巫礼(原始仪式)中

呈现了中国型的

审美和艺术初型

审美观念

内蕴其中

夏商周的

礼乐文明

是远古时代

美学总结

和体系化

美学观念

既体现在

礼乐文明的

朝廷美学中

又从关键性的文字

(甲骨文和金文)

里头体现出来

先秦时代

华夏主体在中原形成

形成了以诸夏为中心

的天下观

先秦美学

是对夏商周

礼乐文明的

文化总结和

理性提升

以孔子

和老子

为代表的

先秦诸子

对中国思想作了

结构性呈现

(如

道的宇宙、

仁的人性、

法的政治功用、

侠的社会情怀)

也对与之关联的

中国美学的思想

作了奠基性呈现

同时在朝廷和人格

文与乐等多个方面

为中国美学

从先秦转向秦汉

作了开创性贡献

第二阶段

中国美学

可分三段:

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秦汉时期,大一统的朝廷

以地理上的长城划出了

以南的农业区

以北的游牧区

制度上的郡县制

划出天下观中的

核心区与边疆区

通西域展开了

五彩缤纷的天下

美学最主要的成就

是朝廷方面:

一是体现新的

宇宙观和天下观的“巨丽”

(主要由汉赋和建筑上

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

二是体现大一统朝廷

在政治上进行美学调控

的诗经美学和史传美学

也体现在:

宫殿苑囿

陵墓体系、

汉赋、

舞乐、

秦篆汉隶、

秦汉漆器、

汉画像、

汉帛画

等所内蕴的

观念之中

同时

民间文化形式之中的美学思想和

边疆民族文化之中的美学思想

在中国

天下观的

框架当中

得到呈现

魏晋南北朝

两大事件

对于美学

最为重要:

一是魏晋以来士人

自觉意识的形成

产生具有体系性的

以士人为主体的美学:

人物品藻、

诗、文、

书、画、

音乐、园林

体现出的

美学思想

在此基础之上

美学理论得到

质的提升

由这产生了

中国美学的

体系著作:

《文心雕龙》

《书品》

《古画品录》

二是东晋以之后

中华民族又进入了

以一个大交汇和大融合阶段

由此产生,南北

两种不同的美学类型

这一时期产生

佛教美学思想、

道教美学思想、

自然美学思想、

民间美学思想

等具有横跨南北的性质

隋唐五代

是美学上

五彩缤纷

的时代

首先士人的

美学思想得到

全面的发展

丰富的展开

典型地体现

三大美学类型上:

李诗张书吴画为代表的

具有天才性的审美类型;

杜诗颜书韩文为代表的

具有法度性的审美类型

山水诗和水墨画为代表

的淡逸境界的审美类型

在唐代

三教都得到

极大的发展

儒家美学、

佛教美学、

道教美学

显出耀眼的光芒

唐代长安

世界之都

丝绸之路

联系到了

广大世界

各民族、文化、宗教

都汇聚到长安

隋代运河的开通

扬州成为

商业大都

联系着海上丝路

透出一种

新型都市的

美学思想的

兴起

唐代

既是第二段

发展的顶峰

又是第二段

进入第三段

的转折

除了扬州型的

都市美学思想

生成

白居易

中隐园林、

韩柳古文、

禅宗美学

反映了社会

的转型类型

第三阶段

可分三段:

宋辽金元、明代、清代

三个阶段

更多关联

在一些方面

应三段合一

如小说戏曲的发展

宋元明

呈为一个

总体面貌

另一些方面

应两段合一

文人画

宋元合论较好

而带着西方

近代思想的

传教士来华

明清应合起来讲

诸多方面

三段各有特点

如:

宋代

的文人画

与画院画

的争论

明代的启蒙美学

清代在各个

艺术领域的

总结性著作

整体来看可以分为

两宋辽金元和明清

两段来论述

宋辽西夏金

一方面

继承唐代以来的各种潮流

一方面又有了全新的开拓

宋代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的完善

使由唐而来的美学主流

有新的发展和演变

体现在:

古文、绘画、

园林、诗词、

棋茶

特别体现在

宋代的中隐园林理论

宋元的文人画理论

宋代

城市繁华

科技发明

经济繁荣

产生了美学的新质

体现在

都市文化里的

通俗文艺之中

精英美学

大众美学

不同倾向

雅俗之争

显示出来

而文人画

与画院画

不同趣味

神逸之争

显示出来

宋辽西夏金是一个

多民族政权

共存的时代

从而造就了

各个政权区域

不同美学类型

蒙古一统天下

而且是进行了

极大的世界性

扩张之后

定都北京

既进行着新的社会文化分层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又以中华文化的继承者而重振美学

还在世界性的民族移动中

由色目人

(西方和西域

各民族的总称)

进入全国各地

而带来了美学

的新融合

(各类民族的美学类型)

与新的风貌(戏曲美学)

明代汉人王朝

取代蒙古王朝

之后

经济、

社会、

文化、

对外交流

有了一个

空前发展

清代

再一次由

少数民族

入主中原

清王朝的

大一统思想

对后来的

中华民族的形成

中国疆域的稳定

具有很大的作用

对中华民族美学的

多样性和丰富性

也有很大的作用

明清美学

有如下的

几个特点:

首先

美学的各个领域

都得了大的发展

包括三教在内

的各种思想

以及具有

一定启蒙性质的

王学和李贽思想

还有

明清西方传教士

带来的西方思想

得到极大的发展

其次

艺术的各个领域

诗、文、书、画、

小说、戏曲、

园林、工艺

等得到极大的

发展和体系化

特别是在

小说美学、

戏曲美学、

园林美学

成就尤甚

强调:

明代的主要特色是,发展

清代的主要特色是,体系化

特别

对那些具有

悠长历史的

艺术门类里

诗、文、词、赋、

书、画、乐、建筑等

进行的总结性的体系化

第三

边疆民族,各各呈现

丰富多彩的美学类型

明代俺答汗

将藏传黄教

引入蒙古

成为普遍信仰的宗教

改变了

蒙古草原

审美风貌

佛教教义

进入原来

萨满教的

祭词、赞词、

祷词、歌谣

文学上:

明代英雄史诗,《江格尔》

散文诗小说,《乌巴什洪台吉》

清代,《格斯尔王传》

维吾尔族,《阿凡提故事》

《十二木卡姆》

得到整理和定型

阿曼尼莎写出了

诗歌、书法、音乐的

理论著作《心灵的协商》

清代阿布杜热依本·尼札里

写长诗《热碧娅—赛丁》

明代回族

伊斯兰教

开始了

中国化

王代舆的

“学通四教”

(伊斯兰、

儒、释、道)

具有代表性

他与詹应鹏、张忻等

“以儒诠经”取得成就

文艺领域:

明代有:

丁鹤年、海瑞、李贽、

金大车、金大舆、

孙继鲁、马继龙

清代有:

马世俊、丁澎、

蒋湘南、沙琛

藏族地区,明代有索南坚赞的

《西藏王统记》等历史著作

桑吉坚赞《米拉日巴传》

清代有:

《格萨尔王传》

《朱拉日巴道歌集》

《仓央嘉措情歌集》

《广语的故事》

内蕴着深厚的

藏族美学思想

明代,西藏五大寺

(白居寺、

甘丹寺、

哲蚌寺、

色拉寺、

札布伦寺)

青海塔尔寺

清代

兴修布达拉宫

等十余所寺庙

这些藏佛寺庙集

建筑、

雕塑、绘画、

文学、工艺

为一体

展现独特

审美风貌

南方众多的

少数民族文化

也各呈风采

如:

苗族《花边姑娘》、

瑶族《盘王歌》、

黎族《葫芦瓜》

……

如何对于

具有历史

丰富性的

中国美学

进行总结

是中国美学

的重要任务

[1]

荒渺莫考之荒

其远难于到达

明代对利玛窦

带来的西方国家知识

难以置信又难以怀疑

《明史》:

其说实在

荒渺莫考

然其国人

充斥中土

则其地

固有之

不可诬

[2] 

游牧民族

“俗善骑谢”

相对于

农耕民族

马种类型

骑兵特长

民族性格

三个方面

都有优势

晁错:

今匈奴

地形技艺,与中国异

一下山阪,出入溪涧,

中国之马,弗与也;

险道倾仄,且驰且射,

中国之骑,弗与也;

风雨罢劳,饥渴不困,

中国之人,弗与也;

此匈奴之长技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典美学的四大特点
理解美学史
心中勢,新中式。
宋潮赏石艺术说——顺德看云庐客
许明:华夏审美风尚史·方法论(下)
汤先锋象形雨花石——华夏圣果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