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云的美食散文||傣家饭

傣 家 饭

         傣家饭,是说傣族的日常饮食。傣族的饮食体系与汉族的大不同,即使在傣族内部,因为分布地域不同,饮食习惯也稍有差别。所以,要说傣家饭,得先说傣族。

傣族的先民,在汉文史籍中记载,在秦汉时期称为滇越,唐宋时期称为金齿花蛮白衣等等。到明清时期,称为百夷、白夷。傣族与泰国的泰民族有亲缘关系,语言和生活习惯相近,宗教信仰相同。

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云南有两个傣族自治州,一个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个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还有四个傣族自治县,新平、耿马、孟连、元江,但都是与其它民族共治的行政区。新平是彝族傣族,耿马是傣族佤族,孟连是傣族拉祜族佤族,元江是哈尼族彝族傣族。其它地方也有,但比较分散。历史上傣族在昆明一带也有分布。傣族按方言和分布区域、生活习惯不同,分为几个群体,水傣、旱傣、花腰傣。水傣的人口最多,分布最广,西双版纳、德宏、孟连都是水傣。旱傣,其实是汉傣的转音,意思是汉化比较深,和汉人区别不大的傣族。玉溪的旱傣人口不少,单从衣着、语言看,你认不出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聂耳就是玉溪人,他的母亲是傣族,大约就是旱傣。花腰傣人口较少,新平傣族就是花腰傣。西双版纳、德宏的傣族都住竹楼,典型的干栏式建筑,但新平花腰傣住土房,和彝族相类。旱傣和花腰傣与其它民族杂处,接受的影响肯定多一些,饮食习惯也会不同。所以说傣家饭,版纳、德宏一带的水傣的食俗最为典型。

说起来,傣家饭特点极为突出。汉族人,无论南北,煎炒炖煮,是日常烹饪的常法。但傣族人一样不用。傣族人的烹调常法是烤、蒸、腌剁、包烧。你让汉族人做饭,不给他锅,他做不成。没锅怎么做饭?开玩笑。但傣族人不用,没锅,照样能做出一大桌,还能做的有滋有味。汉族人日常食材,取自肉蛋菜蔬,但傣族人除此之外,对大自然授予的蛋白和维生素广而用之,虫子、青苔、茅草、竹鼠、蝌蚪,无不入食。汉族人的口头禅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傣族人不是,没有米,照样做饭,照样吃的肚儿圆。

我第一次吃水傣的傣家饭,是在景洪,景洪是西双版纳的首府,也是傣族的美食中心。吃的是农家饭,炸青苔、烤鱼、烤猪肉、撒撇,但因为是在旅游途中,加上楼上楼下十几桌,饭菜大部分是半冷不热的,吃的也匆匆忙忙,没吃出什么体会。印象最深刻的是,西双版纳的水傣的饭食,和以前在新平吃过的花腰傣的傣家饭不大一样。

后来回到昆明,吃了一家名叫“小卜哨”的德宏傣菜馆,慢慢悠悠,一边喝傣族糯米封缸酒,一边一个菜一个菜地品,这回品出点儿味道来了。这傣菜,就是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有菜谱为证。吃完了,临走,让服务员把菜谱拿来,抄了几个菜名。看一看,就明白了:炒芭蕉花,炸竹虫,喃咪,撒撇,油炸孔雀蛋,菠萝炒猪肉,香茅草烤鱼,炸青苔,木瓜炒鸡,炸牛皮。有的菜,如果不吃,光看菜谱,可能会发懵,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多吃。为了加深印象,我连吃了三次“小卜哨”,算粗粗了解了傣家饭。

第一是味道,傣菜以酸、辣为主,而且尚苦。所取的调料与内陆不同。辣不用说了,当然是辣椒与胡椒,但在版纳和德宏,胡椒用量大,这与当地产胡椒有关。但是,傣菜中,最特殊的辣味调料是喃咪。这喃咪,有的外地人吃的入迷。喃咪也有很多种类,最有名的有两个,一个是番茄喃咪,用西双版纳特有的小米辣,用炭烤,烤糊了,在水里把皮剥开涮净,加野香菜和一种叫香子的调料剁成泥,拌入薄荷之类香料做成酱。如果把小河蟹腌制后剁成泥,加入喃咪中,则叫螃海喃咪。这喃咪辣的可以,也香的特殊。调酸,很特别,不用醋,用酸菜,用酸笋,用柠檬,用酸角。因此酸的特别。酸菜、酸笋不稀奇,内陆也有,苗、侗同胞也嗜好此酸。柠檬,西餐多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多用,但中国以柠檬为调酸料的,怕只有傣族。酸角内陆没有,是热带雨林中的特产,树生,结出的果实象巨大的豆角,晒干后外壳呈栗红色,果核圆滑坚硬,果肉粘韧,酸中带甜,味极浓烈。傣菜中苦味菜也多,苦笋,撒撇,都是苦味菜。撒撇是什么?撒撇也是一种调味品,是用牛胆汁和牛胃液制成的调料。是苦味料。食后口腔有清香之感。其实与侗族的牛瘪、羊瘪一样。撇与瘪同音,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与侗语极亲近,应该是同音同义。这撒撇,如果用来拌牛肉,就叫牛撒撇,如果用它和别的调料一起,比如喃咪,来拌米线、拌菜叶,就叫撒撇。当然,香是最高追求,调香的味料,有一味最特殊,香茅草。这是一种多年生草本作物,高可长到一米多,叶宽半厘米左右。烤肉,烤鱼时用香茅草捆扎,烤出来的鱼肉有特殊的香气。这是浓香,还有清香。比如竹筒饭。和苗族、侗族的竹筒饭不同,不用大竹子,用雨林中生长的一种香竹,直径不超过一点五厘米,按竹节崭段,打开一头,灌入糯米和水,用竹叶塞住开口放在木炭火上。烤到竹子干裂,竹筒饭就好了,打开,竹膜将糯米饭紧紧裹住,一股清香缕缕散开,让人心旷神怡。

第二是做法。汉族人是炒菜为主,傣族基本不炒。上面食谱中的炒菜,大多是为适应汉族食客的需要改良的,是饭店菜。到傣族人家里,少见。傣菜里,有几样做法很特别,很精致。

烤,是最常见的。烤鱼,烤肉,烤蔬菜,几乎凡是能吃的,都能烤。最好吃的是烤鱼,又以鲫鱼为佳,不大不小,容易烤透。把鱼洗净,去腮去鳞,从鱼背上把鱼划成两半,去鱼杂,用折耳根、香菜、葱、姜、蒜、小米辣、香茅草,加盐,混成香料,在鱼腹中填满,再用香茅草叶把鱼五花大绑夹在篾中,炭上烤,边烤边抹猪油,到鱼皮焦黄,香味四溢时,美美的傣家烤鱼就得了。这是傣菜中最好的下酒菜。此外,香茅草烤鸡、烤黄鳝、烤竹笋,都是好菜。

    剁,也叫剁生。猪肉可以剁生鱼肉可以剁生牛肉可以剁生鱼可以剁生,田鸡可以剁生,最好是马鹿肉剁生。怎么个剁生?说白了,就是剁碎了生吃。当然不是现吃,要腌。把肉剁碎了,和葱姜蒜花椒辣椒盐拌在一起,在瓦罐子里发酵半个月,等到这生肉捂酸了,就是好剁生,也是下酒的好菜。外地人来了开始不敢吃,等尝了一口,放不下了,吃了还想吃。和剁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白旺”。旺就是血,白旺,在傣语里,就是生血。做白旺,没什么窍门,杀猪杀鸡,把血放到盆里,搅拌至凝固即可。但吃的时候有窍门,用勺子盛起来,得慢慢往嘴里送,不小心,要不洒在衣服上,要不嘴角流血,不雅观。我没吃过,但听吃过的人说,无比滑爽。

包烧。这是傣族特有的吃法。是将食品用芭蕉叶子包住,烧熟食用的一种烹调方法。还可以用叶,这叶是哪里长的,不知道。可以包烧的东西很多,可以是菜蔬,可以是鱼肉,也可以是粮薯。以菜蔬为例,就是将要包烧的菜剁碎,可以是一种菜蔬,也可以是多种菜蔬。比如菌子、芋头杆、南瓜尖之类。剁碎了,加调料拌匀,包好,捆扎紧,放入火塘的炭灰里,让炭灰慢慢把菜煨熟。有芭蕉叶包着,菜味跑不出去,包烧的菜、肉都原汁原味,比炒来吃更香。

腌。不是腌咸,而是腌酸。这一点,和湘黔的苗侗同胞相近。典型的是酸肉,酸肉中,又以酸牛筋和酸牛头脚为上品。这与剁生有相近之处,但这是煮熟后再腌,与剁生就有本质区别了。杀了牛,开水烫去牛头、牛蹄子的毛,再把骨头剔去,放在淘米水力洗泡。收拾干净了,煮熟,晾凉后,切成片、把牛筋单抽出来,切成条,用盐,姜,蒜,辣椒,花椒拌匀,放进坛子里,用米汤作发酵剂,三五天后,酸了,就可以吃了。这东西,更是下酒的好菜。

    再就是炸、拌、炒、蒸之类,做法不特殊。比如有一个菜,叫粑煳,和东北人做的清汤牛肉相差不到那里。但有的菜,特别是炸和拌,炸出来,拌出来的东西就有点儿特殊。比如炸竹虫,炸青苔,拌蚂蚁蛋,拌蝌蚪,蒸脑花之类,初去版纳和德宏的外地人,可能吃的时候,就要斟酌一下,看敢不敢下筷子了。

体会不深,只能粗粗地说。傣菜也是大系,吃三、五次,哪里吃的完,下次再回云南,还得接着吃,再体会。不吃小卜哨了,换一家,看看还有什么新鲜的,吃的兴起,再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均20 隐藏在昆明的正宗30年傣味,想要品尝正宗的傣味美食,来这里就对了~
傣族特色名菜
西双版纳美食攻略: 舌尖上的西双版纳
普洱孟连土司宴上美食的诱惑
傣族歌曲 蒸蒸日上 西双版纳德宏傣语联唱
【中药释义】能够祛除眼袋的中药,利水消肿的苦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