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云的美食散文||清真菜

清 真菜

 中国有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在饮食上有禁忌,其中最主要的禁忌就是禁食猪肉。穆斯林认为,猪是不洁的动物。犹太教也有这样的禁忌。除了猪肉以外,一切奇蹄类的、不反刍的动物,性情凶暴的禽类都不可食用,包括马骡驴、猫狗鼠、虎豹熊、豺狼狐,还有鹰鹞鹫之类猛禽的肉,都禁食。由于这些禁忌,伊斯兰民族在饮食上就与其它民族区割开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中国的穆斯林有两千万人,回族就占了一半,一千万。其它九个民族加起来一千万。这两个一千万,居住环境大不相同,因此在饮食特点上也不尽相同。回族的一千万,分布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回族同胞。另一个一千万,除了甘肃青海少量分布外,都集中在新疆。回族把伊斯兰教义解释为清静、清真,因此把宗教集会场所称为清真寺,相应的,把自己的餐饮体系称为清真菜。甘肃、青海的撒拉、东乡、保安三族,与回族关系密切,也可以划入这一体系。新疆六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由于居住集中,地理、气候、物产相近,饮食特点也相近,因此新疆六族的饮食体系被统称称为新疆菜。清真菜和新疆菜,是中国美食王国中的两朵花。

清真菜,有人叫作清真菜系,把它与鲁菜、粤菜等并列起来,我认为是大大错误。与汉族菜一样,清真菜是回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餐饮体系的总称。如同不能把汉族菜称为汉族菜系一样,清真菜也不能称作清真菜系。汉族菜有川鲁粤淮杨之分,清真菜同样也有不同风格,不同口味,不同系统。你到济南吃清真菜,与到广东吃到的清真菜绝对是两个风格,两个口味。一个长期生活在云南,吃惯了牛干巴、壮羊冷片、大理乳扇的穆斯林,不一定习惯陕西的羊肉泡馍。因为回族与汉族混居的时间太长了,长到一千五百多年,二者之间除了饮食禁忌外,口味的相互传染已经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同是回族,因为所处地域不同,环境各异,口味、偏好便也不同,各地的清真菜便出现了不同体系,或者说不同菜系。

我不是穆斯林,但爱吃清真菜,我认为如果粗略划分的话,清真菜可以分为华北、东北、西北、西南、东南五大系。

华北清真菜的精华在京津两市。京津两地无论从历史沿革还是从人口比例上说,都是回族一个重要的大本营。元朝定都北京,叫元大都,从女真人手里拿下北京的,就是回回人阿刺浅。成吉思汗回到北方草原,任命阿刺浅为达鲁花赤,是元朝北京的第一任市长。当时北京人口最多几十万人,就有回回近三千户,以一家五口人算,少说也有一万五千多人。这个比例不小。到明朝,又有不少回回随军从南方迁入北京,后来逐渐落户京畿,北京回回人口有增无减。清朝时又有新疆维吾尔军营驻守北京,其后代最后也融入回回。一九九零年统计,北京回族人口已达到二十多万人。天津回族也在元朝时就形成规模。甚至可以说回族是天津最早的居民。七百多年前,就有两千康里军士到直沽屯田,都是穆斯林。到今天,天津穆斯林有十三万人口,比例也不小。

可以想见,北京的清真饮食,从元代已成规模。元代有一本书,名字叫“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其中专门有回回食品一章。明清两朝,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北京清真菜已经形成完整体系,包括菜肴、火锅、烤炙、小吃、点心,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清真大席进入宫廷,成为满汉全席之后的第二大席。到民国,北京的清真饮食业空前发达,鸿宾楼、东来顺、烤肉宛、老白魁、元兴堂、同和轩,群星荟萃,有数十家之多。到现在,北京的清真菜馆仍然遍布各区,清真菜肴,有名的,上谱的,就有五百多种。火锅,东来顺、西来顺、又一顺,各有特色。特色菜肴,象芫爆散丹、它似蜜、扒牛肉条、桂花羊肉、芝麻里脊等,是京津两地最富盛名的清真菜。小吃,爆肚满的爆肚,月盛斋的酱牛羊肉,馅饼周的馅饼,羊头马的白水羊头,豆汁张的豆汁儿,都是老北京的最爱。点心,洪记的艾窝窝、豌豆黄、驴打滚,年糕钱的盆糕、枣切糕,大顺斋的糖火烧,都极富特色。天津的白记水饺,羊肉粥也尽显地方特色,雅俗共赏,回汉皆喜。

京津之外,河北、山东、河南也是穆斯林人口较多的省。河北有五十五万,仅沧州一地就有二十万。全国六个回族自治县,河北就有两个,大厂、孟村。山东有五十万,所占比例也不小。山东回族,主要是由西域迁入,但比较有特点的是还有一部分是南亚穆斯林的后裔。河南回族人口更达到近百万人之多。冀鲁豫近京津,食俗相近,虽然济南、沧州清真菜里海鲜菜较多,有自己的特色,但总体来说,都可以划入华北体系。

东北的穆斯林,祖先大多是从华北迁入,按理说,东北清真菜应该与华北差别不大,其实不然。东北的清真菜自成一体,极有特点。以哈尔滨为例,北京的它似蜜、白水羊头之类在哈尔滨清真菜里是见不着的。水爆肚也是近些年从北京传进来的,原来哈尔滨没有这个小吃。北京的涮羊肉是清水锅,哈尔滨吃涮羊肉,讲究锅底,大虾、冰蟹、海胆、海蛎子,先把汤锅调鲜再下羊肉。在济南,是炒菜为主,到哈尔滨,是炖与熘为主。熘口白,熘胸口,熘明镜,炖羊排,炖筋头八脑,炖羊杂。炖的软软烂烂,喷喷香。炒菜倒卖的不火。这种习惯,就与京津和冀鲁豫明显地区隔开来。就连小吃,也不同京津的以甜为主,讲究油香。牛肉烧麦、羊肉饺子、牛肉馅饼,在哈尔滨卖的最火。道外区和香坊区是回民饭店最集中的地方,各个饭店都有自己的当家菜,道外二十道街庆增饭店的扒羊肉条,大红梅的羊汤,老仁义的包子,清香阁的熘炒,都是绝味。香坊饭店在文革前就是哈尔滨数一数二的大饭店,煎炒烹炸,汆熘烩蒸,百菜百味,尽显东北风格。东北清真菜,一是受气候影响,讲究热汤热水。一口下来,就能把身子暖了。二是接受了一些满族食俗,来的大气,带骨头上桌的菜为数不少,吃着热闹。一盆清煮羊排上来,那个量,能把南方来的人吓一跳。哈尔滨的回族人口不多,黑龙江全省也不超过十五万,哈尔滨最多就几万人,但回民饭店数量不少,到饭口上,哪个饭店都满满当当。东北清真菜,合哈尔滨人的口味。

西北是回族人口最多的地方,也是清真饮食最发达的地方。兰州牛肉拉面、西安羊肉泡馍、银川手抓肉,名气大的很,各有特点。如果说中心的话,西北清真菜是多中心。但如果说风格的话,是一个风格,统一的很。就是面食为主,肉食为主,小吃为主。风格粗犷,粗中有细,朴拙实沉。

陕西在历史上是穆斯林最集中的省。人口最多时,全省穆斯林人口接近二百万人。但到清末,由于天灾频仍,加上清朝地方官吏横征暴敛,官逼民反,陕西回民多次起义,但都被残酷镇压。同治一朝,是西北回民的梦魇,清军压境,大量起义回民被屠杀,左宗棠成了地地道道的刽子手。剩下的回民部分西迁,散居青海新疆,甚至被迫越过天山,落籍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同治年间,陕西回民人口十之去九,锐减至十五六万人。这是中国历史的悲哀。但是,陕西毕竟是回回祖居之地,回风漫延,代代不绝,清真饮食不但在穆斯林中间得到继承与发展,而且成了回汉两族共同的饮食习惯。

陕西清真饮食,最值得称颂的是羊肉泡馍。它的消费群体早已超出穆斯林人群,成了全民共爱。除了羊肉泡馍,水盆羊肉、灌汤包子、腊羊肉、黄桂柿子饼、油茶、粉蒸肉、都是西安清真饮食的佼佼者。象贾三灌汤包子、贾永信腊牛羊肉、凯丽思黄桂柿子饼、德福祥油茶、马老虎清真烤鸭、伊味香肉丸糊辣汤、孙庆海酱牛肉、老安家清真糕点,不但在西安,而且在整个西北地区都大有名气。入夜,到鼓楼后的回坊美食街走走,你就走进了清真美食世界。说来让人吃惊,西安清真饮食店有三千五百多个,但是供应炒菜的不多,总体上是小吃当家。说来说去,西安最主要的清真食品还是羊肉泡馍。这一味名吃,可以作为西安清真食品的代表。

兰州也有自己的代表,牛肉拉面。而且兰州拉面的名气,远大于羊肉泡馍。出了陕西,在北方,羊肉泡馍还有市场,到南方,就寻不到踪影了。兰州拉面不然,不论南方北方,简直到了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兰州拉面的程度。说起来,甘肃穆斯林人口大大超过陕西,全省有六十多万,回族人口也相对集中,甘肃有临夏回族自治州。甘青穆斯林生活习性相近,青海有穆斯林八十多万,有两个回族自治县,化隆、门源。爱吃拉面的还有新疆的回民,新疆回族人口也不少,七十多万,也有一个回族自治州,昌吉。两省一区回族人口加在一起,接近二百二十万。这兰州拉面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甘青穆斯林饮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多少吸收了藏族饮食的一些成分。有的穆斯林有喝酥油茶的习惯。新疆穆斯林长期与维哈等民族共处,饮食习惯上也接近.但你要问,甘青疆清真食品谁最有名,得到的回答,异口同声:牛肉拉面。

宁夏是回族自治区,是中国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全区回族人口近一百九十万。银川清真菜最有名的是手抓肉,简称手抓。手抓在银川的地位,相当于拉面在兰州,泡馍在西安,为当地人所尊崇。由于银川介于陕甘之间,生活习惯也近于陕甘,所以除了手抓,兰州拉面、陕西泡馍也是银川人的当家饭。

陕甘宁青清真饮食,特色鲜明。华北、东北清真菜都是以菜为主,在菜式花样上下功夫,但西北虽然也有全羊席之类的筵席菜,但日常饮食,还是以小吃为主,追求简便,风格上决不花哨,近于朴拙。

西南地区回民最集中的省是云南。云南回族人口六十五万,是长江以南回族人口最多的省。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郑和,就是云南昆阳人。回回入云南元代是高峰,元代的云南最高长官赛典赤·赡思丁就是西域回回。赛典赤·赡思丁入云南,带了10万回回大军。整个元代,陆续进入云南的回回,代代皆有。到明代,又有沐英带回回军进入云南,清代再有回回将领哈元生率大批回族军士再入云南。这些回回军士后代,绝大部分留在云南。造就了回回遍云南的格局。云南回族与汉、彝、傣、白各族交错居住,相互影响,形成了与西北回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使云南的清真餐饮更有不同于众的鲜明特色,云南清真菜,可以说是西南清真菜的精华。

云南穆斯林吃羊肉,是山羊,不扒皮,连皮吃,煮熟了,切片。切了就吃的,是冷片,切了,再放进羊汤里,捞出来打蘸水,或连汤带肉一起吃的,叫汤片。如果爱吃肥的,不能说肥,叫壮,肥羊肉,叫壮羊。牛肉、牛肚、牛蹄筋,都可照此办理。吃牛肉,也有特色,用上好牛肉风干,做成牛干巴,切片炸了吃,酥脆醇香。牛干巴在云南的食用量极大,每年春节年货市场上,挂的一排一排的,比汉族人的火腿还抢眼。也吃火锅,有一家保山永昌铜瓢牛肉,在昆明开了两家店,火得很,就是牛肉火锅,但不象北京涮羊肉,生肉涮锅,而是把牛肉先煮熟,再入锅,接着煮,锅底辣麻甜香,要想吃,得排队等坐。还有一家店,叫伊天园,分店大概有十多家,卖炒菜和米线、饵块。也火得一塌糊涂,总店是以炒菜为主的,口味与汉餐的滇菜风格并无二样,只是原料都是牛羊肉。至于菜式,则煎炒烹炸,琳琅满目,决不输于汉餐。昆明的清真炒菜,象铒块煎牛肉、酸菜干巴、明火烤羊肉、梅子干巴、鸡汁罗卜丝、枇杷鸭、年糕小煎鸡之类,尽有特色。云南的清真小吃也种类繁多,羊肉米线、红糖年糕、油炸馓子、大酥牛肉面,等等等等,回族小吃遍街巷,占有饮食市场的相当份额。滇西回族还有两品特殊食品,乳扇、乳饼,是用牛奶或羊奶制成,炸乳扇、乳饼炒青蚕豆,是滇味清真菜中的珍品,出了云南,你就吃不到。川黔两省,也有不少清真美食,如四川德阳马昌恒果汁牛肉,但由于回族人口相对少的多,与云南比较起来,相对单薄些。

东南地区,在宋元时,曾是回回最集中的地方,特别是扬州、南京、泉州、广州这些水陆码头,更是回回的集聚地。但近代,东南地区回族人口明显少于三北、西南,除江苏、安徽稍多,其它各省均少于十万人。但东南各省清真菜也不是没有名店、精品。南京直到明代,还是回族重要的居住地,到现在,郑和家族的后人还留居南京。在东南地区,南京是东南清真菜的一个代表。清真名店“马祥兴”在清朝时就是南京首屈一指的食坊,民国时期,马祥兴名菜美人肝、松鼠鱼、凤尾虾、蛋烧卖是国民政府官员们追捧的对象。据说桂系军阀白崇禧每次到南京,都要到马祥兴去捧场,白崇禧是广西回族,民国大佬于右任也是马祥兴的常客。泉州在宋代曾是中国第一个建立番坊,就是西域穆斯林居住小区的城市。中国最早的穆斯林墓园也在泉州。但现在泉州穆斯林人口很少,清真饮食残留下来的,就剩下一款小吃:牛肉锅点。就是牛肉煎饺。但是仅此一款,在泉州却扎下根来,成为泉州有代表性的小吃。广州在宋元明时期,也是穆斯林云集的城市,现在也和泉州一样,穆斯林人口很少。广州的清真菜,菜式和做法都与粤菜无二,南风浓浓。回民饭店的脆皮火鹅、酥炸牛丸,窝烧牛柳,怀圣寺清真餐厅的桶子油鸡、牛骨汤,是广州清真菜的代表作。总体来说,东南地方的清真菜,无论规模,还是菜式,都形不成一个像样的的系统,基本是各吃各味。这一点,与其它地区比较起来,弱很多。

不是穆斯林,妄议清真菜,班门弄斧。但无不敬的意思,清真菜吃多了,不想在心里窝着,说说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真菜
馋游天下-清真菜菜谱大全
回族服饰资料
临清“清真八大碗”
中国穆斯林的起源 回族史 回回传
北京清真小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