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山 ▏宋氏家族

宋氏家族

作者 ▏山山

这不是历史上的四大家族之一的宋家哈,我这三脚猫般的写作水平,还真不敢乱写。

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坐落着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它有三四十户人,连我们插队知青算起有一百多人。

我曾在那里生活了7年,虽然时常不在队上,但我的户口却在此待了七年。

它曾有过一个名字,叫宋家堡(pu)子。这名字怪怪的,很北方。

全村,那时叫生产队,百分之九十都姓宋。除了只安排活路和得罪人、另外啥事都管不了的队长以外,其余所有实权的职务,比如保管员,会计之类的,都由宋氏族人担任。

已经给大家说过队上的会计姓宋,我们知青都叫他宋会计。他当年有四十多岁,长得很精瘦,比别人要显白些。一看就是不怎么下田的货,满月似的脸庞与五官极不协调。鹰勾鼻和一双滴溜乱转的小眼晴,薄薄的嘴皮使他显得很刻薄和很有心机。头上刻意的三七开发型和永远披在身上的中山装,显摆着他的“干部”身份。

我们刚到时,他对我们抱有很深的戒备甚至敌意。因为只读过三年扫盲班,把老挝读成老锅的他,最怕我们这些识字青年抢了他的饭碗。

后来看这几公子几娘母莫得这些想法,也就稍微与我们少了些隔阂。

再后来分田到户,会计没得做了。前年回去听说在县医院住院,因无事可虑引发大脑有恙。所以做人还是要多用脑子,不管是算计别人还是提防被人算计。

我们队上年轻的副队长,也是宋氏家族里的“干部子女”,算得上是红二代。其父是大队干部,而且还有一段革命历史。当年红军长征路过当地,年轻的他也被扩了红。在走到冕宁界时,他突然想爹妈了,于是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就回来孝敬双老了。

此人从来都是一付文质彬彬的面孔出现在大众面前,在知青们眼里印象极好,我们称他宋大伯。

就在刚到队上不久时,宋会计想给我们一个下马威,在一次队上开会之际准备施用武力。那知老队长将消息透露给了我们,就在双方剑拨弩张,兵刃相对之际,宋大伯以大队调解委员身份站出来化解了事态的扩大。说实话如打起来,吃亏的必定是我们。

后来才得知,他也是幕后策划之一。

其实副队长人挺不错的,毫无一丝的“干子”习气,农话也做得好。前年回去方知英年早逝,令人唏嘘不已。

我记得他结婚时,他那干部爹给摆了三天的流水席,那可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哦。他家杀了一头肥猪,他爹通过关系在供销社买了一大桶酒。我当时恰巧也在队上,送了一升米,吃了三天九碗。

我们知青因住处没库房,每年分的谷子又多,大概六七百斤吧,没地放就放在队上仓库里。所以每次需要调粮都要找保管,称谷子时经常耍小聪明。称重时用一只脚顶住箩筐底,这样每次都会多称点粮。

我们保管也是宋氏家族的人,长了一副慈善像,雪白的胡子有半尺长,是一个对知青很好的老者。他与他家人及家里的卫生状况,肯定当时很多县城人都不及。后来他生前曾对人说过我们称粮时的小伎俩,他一开始就晓得,只是不忍心戳破而已。

几年的知青生涯,在我的一生中只占有百分之几,可是它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曾经埋葬了我们青春岁月的日子,却令人难以割舍,谁能说得清这是为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洋十二年(十三)
南师大校友作品专刊 · 散文选登(十四)
忆知青岁月
我当过生产队的记工员
知青岁月:五月的回忆(二)
含泪借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