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清的四次“尊老宴”

大清朝的四次“尊老宴”


作者 ▏申玉琢

尊老宴又名“千叟宴”,虽由中央政府举办,但“政府”一词,要20世纪初才由东洋传入,我们就姑叫它朝廷国宴吧。

这样的盛宴,开天辟地,也惟大清一朝,办过4次:第一次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农历三月,第二次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农历正月,第三次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正月,第四次是在嘉庆元年(1796)正月,宴会的主人分别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

一、宣示孝悌的“老人宴”

康熙是大清定鼎北京后第二任皇帝,继位时年仅8岁,其朝政尚被鳌拜等大臣控制,外加三藩势力各据一方,无论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国运危艰。好在康熙胆识过人,16岁就智擒鳌拜,后又撤消三藩,重振朝纲,并平定因削藩而引起的三藩之乱。

康熙鼎新革故后,一面注重发展经济,任用汉族官员,实行民族和解;一面开放海禁,加强外贸。并在康熙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两次亲征噶尔丹,强化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在他悉心经营下,大清王朝开始走上盛世之路。

登基五十二年后,康熙迎来他60岁的寿诞,各级政府(当时叫衙门)都在为他备寿,各地来京贺寿者也很多,其中不乏年事很高的老人,他们在北京西直门外赁棚暂住。而时值初春,乍暖还寒,康熙降旨:倘有病恙者,均由太医院诊治,示朕“尊老之意”!

为了保证老人们既能朝拜自己,又不致发生意外,还口谕:三月十七日那天,老人们先在各自所居之芦棚接驾,十八日再到正阳门礼部大堂行礼,为防拥挤,礼后不再回芦棚。

随即,康熙亲奉孝惠章皇太后(康熙嫡母,生母孝康章皇太后已)由畅春园回宫,御辇过处,直隶各省官员、士庶夹道罗拜,耆老等跪献万寿觞。镶蓝旗蒙古副都统赖都年九十之老母,也率其子孙迎驾,令康熙感动万分,并停辇慰劳,赐老人寿桃及食品。并下谕“今岁天下老人为朕六旬大庆,不辞千里,怎可令其空归?欲赐伊等筵宴,然后遣回”。

二十四日,康熙再谕:明日赐赴京老人盛宴畅春园正门。

并改礼部议奏:“70岁以上者,赐布二匹;80岁者四匹,90岁者六匹”为:“65岁以上者赏银四两,70岁以上者六两,80岁以上者八两,90岁以上者十两。”

二十五日这天,由礼部引导众老来畅春园正门,敷席设几,自北而南,东西前后,各十余行。东坐西向的官员有大学士李光第、吏部尚书王掞等23人。在西坐东向的,有户部尚书王鸿绪等25人。次列各省耆民二千余人。待众人坐定后,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出来宣读圣旨,表明皇上设宴之圣衷:在于“养老尊贤”!

宴毕,南书房翰林奉宣御旨,再次表达圣上设宴目的:“晓谕邻里,须先孝悌,倘天下皆以孝悌为重,此诚移风易俗之本。”随后,令诸皇子率诸皇孙及宗室子弟50余人,亲执爵觞为与会老人敬酒献茶。

在众人翘首仰盼中,康熙终于露面,他召请张烺等数人至御座前,亲赐酒一卮,又命侍从搀扶90岁以上老人庄国兴等至御座,也赐酒一卮,亲表敬老之意。这次宴飨,因系万古不闻,尚无“千叟宴”之说,故名“尊老宴”,它充分体现了康熙尊老敬老的意识,以及维风励俗之目的。

二、缅怀往事的“千叟宴”

时间转眼又到康熙六十一年,如今之康熙已届“望七”之年,61年来的执政耗费他大量精力。此时,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丁户口已达三千四百七十二万。康熙任用汉族官吏,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使国家走上富强之路,这让年届69之康熙颇为自满。

然皇子间的继位之争也多次闹到剑拔弩张。两次废黜太子,也让康熙忧危积心,圣体每况日下。三年前,康熙大病70余日时,曾于病榻向诸王及大臣,进行自我评价,同时表露了自己对臣工们,能致仕回家,含饴弄孙,过上悠闲的生活表示羡慕,并示意要在继位61年之际再办“千叟宴”。

圣衷既定,康熙果然于次年正月初二举办了由他主持的第二次“千叟宴”,并召八旗、满洲、蒙古、汉军文武大臣、官员及致仕、退养人员65岁以上者680人于乾清宫前,命诸王、贝勒、贝子及闲散宗室等授爵劝饮,颁赐食品。

两天后,又召340人宴于乾清宫前,授爵奉卮,分颁食品如前。并御制七言律诗一首,命马齐、张令璜等与会满、汉大臣、官员,各作诗词以纪盛况。并于乾隆年间修订成《御制千叟宴诗》一部。更值得一提的是,有清一代的第二位名帝,时年12岁的乾隆,作为皇孙也参加了这次宴会,并留下深刻印象。

三、意满志得的盛宴

乾隆从小就在宫内学习、走动,祖父的雄才大略与文治武功都令他钦佩不已。继位后,除继续推行祖父与父亲的治国方略,在政治上他还强化中央集权,对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有着重要影响。到他执政后期,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国势强盛。踌躇满志的乾隆,晚年竟以“十全老人”自居。

乾隆四十九年三月,大臣马彪奏请赴京觐见,乾隆御笔谕示:“朕于明岁新正举行千叟宴,凡内外文武官员,年凡六十以上者,皆属赐宴之例。马彪年逾七十,例得入宴,著令于今岁冬底进京,以便新春同入筵宴”。并于十月行文下旨:“康熙年间,曾举“千叟宴”,与中外臣民跻寿宇而迓繁僖,诚为千载一时之嘉会。朕著于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日举行千叟宴盛典,以昭大清景运昌期,重熙累洽,与中外臣民耆老介祉延禧之至意。”

十二月,又颁旨:凡与宴官民,凡90以上者,俱准其子孙扶掖入宴,以示“优眷耆年”之意。

当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这天到来时,乾清宫外一片欢腾,檐下奏起了只有皇帝祭天才用的,由钟一,磬一,编钟十六,建鼓一,篪六,排箫二,埙二,箫十,笛十,琴十,瑟四,笙十,搏拊二,麾一等乐器组成的中和韶乐。

乾清门内丹墀正中高挂黄幕,幕内陈列御案,上置尊、爵、金卮、壶、勺等器具。左右甬道放置皇帝恩赏用品。殿庑廊下列宴席50桌,丹墀内设244桌,甬道左右124桌,丹墀外382桌。

庚即,伴着中和韶乐之鸣奏,乾隆御殿升座,接受众叟及王公大臣行三跪九叩礼。皇上召一品大臣及90至105岁众叟至座前,亲手赐卮酒,又命诸皇子、皇孙、皇曾孙等为亲王以下大臣行酒,侍卫为各官员及众叟行酒,并分赐果食。随后,众人在“寿宇同登,万国咸宁,协气遍寰瀛。三宵露盈,三殿春生,一人端拱乾清。鹊炉鸾扇祥烟袅,珠树银帆绣影萦。鹭序横,虎拜成,布宴设席同庆”的颂唱声中,入席进馔。

馔毕,中和韶乐再奏,皇上离座起驾回宫。负责宴会之王公大臣分颁恩赉物品,包括诗刻、如意、寿杖、朝珠、金锞、银牌等,众人跪领,引至乾清宫门,行三跪九叩礼谢恩。清代画师汪承霈所绘之《千叟宴图》,就是当日众人退出乾清门时的情景……

四、落日余辉中的豪宴

转眼又到乾隆六十年,乾隆已是一个85岁的老人,为了不逾越祖父在位61年的纪录,他决定将皇位禅让给第十五子颙琰,自己当“太上皇”。

然而,陶醉盛世已久的乾隆又岂肯默默退出历史舞台?为此,他决定于乾隆六十一年再办一次“千叟宴”。而此时的乾隆与其祖父(康熙)相比,则更有值得骄傲的资本。祖父举办“千叟宴”时69岁,而自己现年85,是名副其实的“老叟”了!

为此,于十月二十六日再次降旨:乾隆五十年乙巳,恭照皇祖千叟宴举行盛典,迄今已逾十年,……明岁丙辰,纪元周甲,即嘉庆元年正月初四日,于宁寿宫皇极殿再举“千叟宴”。

此时的乾隆,已是86岁的老人,60岁的人与他已有26岁的距离,因此把参宴老人的年龄由60改为70,其中最长者是106岁的熊国沛和100岁的邱成龙。

这一天,嘉庆亲奉父驾御临东朝,率领3056名银须白发的耄老山呼万岁,为太上皇帝乾隆祝寿。礼仪及陈设同十年前,只是地点由乾清宫改至皇极殿。乾隆以太上皇帝的身份,由嘉庆帝陪伴着出现在列队恭立的众人前,韶乐演唱的颂词也改为“乾隆六十一年,授嘉庆初元,叟宴三开钜典传,天家尊养弥虔,建维皇锡极无偏。……”此后乐奏《进茶丹墀清乐》、《进酒丹墀清乐》和《进馔丹墀清乐》,其吉语祥词,无不是为乾隆歌功颂德。

这次千叟宴,除了分颁赏赉诗刻、如意、朝珠、貂皮等外,参宴众人还分别加恩,加赏缎匹、银锞。熊国沛、邱成龙均赐升“人瑞”,赏六品顶戴,90以上老人梁廷裕等赏给七品顶戴,以示弘历养老,敷锡寿祺之意。据记载,此次宴会共设800席之多。

但天朝的接班人都是一代不如一代的。建国初期的雄视远略和自信,早以荡然无存。以权谋私的后继者们,既无开国太祖之强梁霸气,更无中兴之君的改革宏图,随着第四次“千叟宴”的曲终人散,也意味着大清由鼎盛走向没落。中国历史上的“康乾盛世”也在千叟宴“盛宴难忘”的鼓乐声中走向谢幕。

以后,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体制内各种矛盾的加深加剧。天朝的接班人们,在内忧外患中再也没有信心和能力“盛宴重开”了。而日薄西山的“大清盛世”从此一步步滑向衰亡。战前天下第一,战时不堪一击,战后一摊烂泥的“天朝上邦”,很快便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腩……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阳节话千叟宴
清代的千叟宴
清代“千叟宴”与“千叟宴诗”考论
它是历史上堪称当代国宴的饭局!
紫禁城里的豪华饭局
千叟大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