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代人杰曾国藩的成功秘诀||李喜平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一代人杰曾国藩的成功秘诀

晚清重臣曾国藩,长条脸,扫帚眉,三角眼,还患有先天性牛皮癣。这哥们不单长相不怎么样,带兵打仗也不行──凡是曾国藩亲自参加指挥的战斗,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称其为“常败将军”一点不过分。曾国藩为此曾羞愧地自杀过几次,但都没死成,被周围的将士救起。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又不会带兵打仗的人,在乱糟糟的晚清,能够创建一支几十万之众的敢打硬仗的“湘军”,并最终把强悍一时的“太平军”干趴下,让腐朽不堪的清王朝苟延残喘下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那么,究竟是什么成就了曾国藩,让其在晚清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名臣呢?

曾国藩擅长造势。科举考试中磕磕绊绊的曾国藩,最终凭着恒心和毅力在朝廷殿试中中了进士,虽然成绩不怎么突出,但机缘巧合,留在了中央机关。留在中央机关的曾国藩意识到没有人提拔不行,于是凭着自己的诗文才华,不断拜托故人推荐,暗中结交权贵。随着曾国藩地位的提高,一个神秘的传说开始伴随着他。据说曾国藩母亲曾亲口告诉他,梦中一只巨蟒入怀,随后生下了曾国藩。曾国藩是“巨蟒精”托生由此传播开来,曾国藩与生俱来的犀利、阴鸷三角眼和浑身牛皮癣(据说是“蟒屑”),好似又印证了这种传闻。大家不要小看这种传说,在封建迷信浓厚的年代,往往能够给出身贫寒的人带上神秘光环,让他们在常人眼中“高贵”起来。曾国藩出身于一介平民,后来能够得到那么多英才的帮助,与他身上的这种神秘光环有一定关系。其实不止曾国藩带有这种神秘色彩,与曾国藩并称“晚清四大名臣”的左宗棠,据说是“牵牛星”托生。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杨秀清,公开声称自己是天父天兄托身。正是这种依附在他们身上的神秘光环,增加了他们在常人心中的份量,让他们能够在适当时机一呼百应,成就一番事业。

曾国藩非常重视人才。纵观曾国藩一生,除了酷爱读书学习,就是随时随地注意发现挖掘各类人才。据说曾国藩为了得到更多的人才,曾经厚待一个胡说八侃、神经不正常的人。这种求贤若渴的态度,一时间引得无数贤才前来投奔。曾国藩创立的“湘勇”,由初期的只有陆军几千人发展到后来的水路两路大军几十万人,手下战将谋士如云,都得益于他长期坚持识人用人,厚待仁人志士。他麾下的陆师将领李续宾、罗泽南、鲍超、李元度、郭嵩焘、曾国荃,水军提督杨载福、彭玉粼,谋士刘蓉、陈敷、彭寿颐、赵烈文、薛福成,随从保镖康福,弟子李鸿章,好友左宗棠,都是万里挑一,不可多得的英雄豪杰。这些人敬佩曾国藩身上的涵养和自律,为曾国藩创立湘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曾国藩能够做到知己知彼。曾国藩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是一线指挥打仗的料。冲锋陷阵、攻杀打伐,他根本不行。所以他总是把指挥部建立在大后方,运筹帷幄,掌控大局。为了让部下能够放开手脚打胜仗,每次大战初期,他总是及时身退,躲得远远的,很少干涉一线指挥。在同太平军的长期对峙中,曾国藩犀利地捕捉到,太平天国将士多数出身草莽,他们毁孔孟、烧书籍,直接或间接失去了一个杰出的群体──读书人。支撑太平军精神灵魂的是虚无缥缈的“拜上帝教”,这样的政权和军队不会长久。与此相反,湘军将官大多出身书生,曾国藩积极赏识重用读书人,这与太平军形成鲜明对比。从曾国藩的湘军中,走出了不少当朝一品、二品、三品文武大员,曾国藩学生弟子遍天下,权重一时。清醒地认识自我,知人善任,积极地推荐提拔立功将士,使曾国藩的湘军士气旺盛,斗志昂扬。其中,在曾国藩的支持下,李鸿章创建了淮军,左宗棠创建了楚军。湘军、楚军、淮军三股新生力量,有效地弥补了腐朽颓废的清王朝正规军战斗力的不足,为太平天国的覆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京事变给曾国藩湘军的崛起提供了时机。如果没有太平天国天京内讧,曾国藩的湘军不会这么快就获得崛起的机会。太平天国不是没有人才,运筹帷幄、杀伐果断的东王杨秀清,文武双全、深得民心的翼王石达开,还有太平天国后期的杰出将领陈玉成、李秀成,都是人中龙凤,湘军的克星。单单一个翼王石达开,就九次大败曾国藩的湘军,甚至一度把湘军逼上绝路。就在曾国藩的湘军陷入困境、一筹莫展之时,天京内讧爆发了。天京内讧,是太平天国高层不可调和矛盾地一次集中大洗牌。北王韦昌辉灭了骄横跋扈的东王集团,天王洪秀全又借机灭了野心膨胀的北王集团。紧跟着翼王石达开被排挤出天京,被迫和太平天国分道扬镳,成了孤军野旅。加上早先战死疆场的南王和西王,支撑太平天国的骨干力量分崩离析。天京事变,暴露了太平天国高层领导集团的农民劣根性,洪秀全后期贪图享乐、极端自私的面目暴露无遗。洪秀全缺乏长期有效的战略眼光,把太平天国这根油灯耗尽,把千疮百孔、大厦将倾的太平天国留给了他的子民和子孙。天京内讧挽救了湘军,挽救了曾国藩。天京内讧后,太平天国由强盛走向衰落,曾国藩的湘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曾国藩充分利用这一时机,积极调整充实人马,加大先进武器的研发力度,湘军重新站立起来,战术技能空前提高。重新强壮强悍起来的湘军,面对日渐衰落的太平军,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曾国藩尊崇黄老之术。组建湘勇初期的曾国藩,在平叛匪患时,因为重用酷刑法度,误杀了不少人,被人们背地里称作“曾剃头”。又因为看不惯官场上的推拉扯皮,鄙视庸官昏官,不注重沟通协调,从而得罪了不少同事同僚、达官显贵,曾经一度被孤立,遭官场冷遇。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越来越成熟的曾国藩在好友的建议下,开始钻研黄老之术,懂得了“大柔非柔,至刚无刚”的道理。在曾国藩后来的从政带兵生涯中,能够把“含刚强于柔弱之中”运用的炉火纯青,以亲退谦让来调和上下左右的关系,从而让其能够在官场和军营中左右逢源。湘军灭了太平天国后,军威进入鼎盛时期,曾氏兄弟和湘军一度遭到满清朝廷的猜忌和敌视。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亲信好友趁机撺掇曾国藩“黄袍加身”。通过科举出身出仕,有强烈忠君报国思想的曾国藩,曾一度彷徨犹豫过。但他审时度势,思虑再三,认识到湘军内部已开始腐化堕落,而满清的正规军僵而不死,分布在自己周围。就连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同为汉人军队的淮军、楚军,关键时刻会不会听命于自己,都很难说。与其打一场毫无把握的战争,还不如自剪羽翼,保全自己,以柔克刚。于是曾国藩顺应清廷的意思,在湘军灭掉太平天国不久,果断精简军队,二十几万的水路大军,只剩下三万人。外行人可能觉得这无异于自杀行为,其实这正是曾国藩的高明之处——既保留了湘军精华,又卸去了清廷的猜忌,同时达到明哲保身、韬光养晦的目的。果然,之后的曾国藩一帆风顺,受到朝廷的重用,曾氏家族也得以保全。曾氏一家安享富贵,曾国藩善始善终,名垂青史。

(作者简介:李喜平,笔名“心雨”,中共党员,供职于修武县竹林小学。作品散见于各类网络平台和报刊杂志。

 李喜平作品展示区

漫话中国龙||李喜平

生命在四季轮回中永不止息||李喜平

冬雪||李喜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平天国失败的最大的原因?
UC头条:曾国藩曾孙, 交出一份李秀成被俘后写下的供词, 还原了历史真相
曾国藩写的一篇檄文,竟被称为天下第一檄文,令人拍案叫绝
石达开带兵出走是否正确?后期的哪些举措值得商榷?
慈禧下令分尸洪秀全,一向听话的曾国藩为何抗旨不尊?
太平天国之魂,他十九岁领千军二十岁封王,被凌迟一百刀不吭一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