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磅||足球诗人袁沭淮:诗集《一杯茶,慢慢地饮》出版

㊗️足球诗人袁沭淮第三本诗集《一杯茶,慢慢地饮》出版



近日,足球诗人袁沭淮诗集《一杯茶,慢慢地饮》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袁沭淮继《心灵深处的河流》《红尘只是平常日子》之后出版的第三本诗集,收入作者2019—2021年创作的123首诗,分为“季节”“风月”“爱园”“八行”“家人”“足球”六辑。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抒写人生。诗集还收入了作者近年撰写的歌词和诗论,以及师友对袁沭淮诗歌的评论。该诗集呈现作者诗歌一以贯之的典雅优美、蕴藉深沉的风格;作者信奉价值观、传播真善美,以深情拥抱生活,感受生命,力求写出简洁有味、雅俗共赏的诗歌。


袁沭淮写诗三十多年,孜孜以求,执着地在诗歌品质上下功夫,不断丰富人生积累,持之以恒地锤炼诗艺,锻铸高品质的诗歌。他的诗歌彰显真善美,特别重视传达爱心,凸现人文关怀;重感受、重体验、重情怀、重文化内涵。他认为,诗歌须不拘一格、自然天成,跳出窠臼束缚,我心写我诗;须有情调情趣,灵动活泼,不要一本正经,避免刻意雕琢。他着意学习中国古典诗歌人文情怀、雅俗共赏的精神,同时努力汲取新诗的表现方法,追求大众化和高品质的结合,力争创作出读者易于接受的作品。


该诗集责任编辑上海文艺出版社李平指出:“袁沭淮长期从事报纸副刊编辑工作,了解读者阅读需求,同时十分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善于从古诗词中汲取营养,加之作者有较为深厚的人生积淀,通过持久的创作实践,不间断地锤炼诗艺,使得诗作内容结实饱满,语言清新优美,诗句富蕴哲理,具有简短、唯美、哲思的鲜明特色,尤其是足球诗,独辟蹊径,极具个人标识。他的诗契合大众审美,充满浓浓的中国味,相信《一杯茶,慢慢地饮》会受到好评和青睐。”


著名诗评家、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张德明这样评价袁沭淮的诗歌:“写诗多年,袁沭淮并不是一位跟风随潮的写作者,而是有着自己特定的诗学见解与艺术主张,并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坚定实践的有定力的诗人。袁沭淮的诗歌朴素自然,贴近生活,充满着情意和趣味,能让读者感到和蔼亲近,并获得阅读的快感、情绪的感染和精神的陶冶。在对真善美的生动传递之中,他的不少诗歌达到了不俗的艺术境界。”


诗人袁沭淮的“切换”术
——序袁沭淮诗集《一杯茶,慢慢地饮》


                   张 德 明

写诗多年,袁沭淮并不是一个跟风随潮的写作者,而是有着自己特定的诗学见解与艺术主张,并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坚定实践的有定力的诗人。他曾说:“我崇尚诗歌自然天成,不拘一格,自由发挥,信奉价值观,传播真善美,力求简洁有味、雅俗共赏,用简单的文字写出优美深刻的诗。”这样的诗学观,说起来或许有些轻松,但真正做起来却是相当难的。因为诗歌语言选择上的简洁有味与诗美呈现上的雅俗共赏,这些都是较为高妙的诗歌境界,一个诗人非用尽全部的劳力心力是难以抵达的。而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可能成就袁沭淮心中的所谓“好诗”,即“一旦进入视线,即刻就能打动人心,激发共鸣,让人体验到诗的美妙和读诗快感。”(袁沭淮《好诗须契合大众审美》)


当我阅读收入诗集《一杯茶,慢慢地饮》的诗作时,我是按照袁沭淮所遵循的诗歌理想去观照这些诗歌文本的。也许,诗人并没有完全高质量地实现自己所设定的艺术目标,但他是在努力趋近心目中预期的美学指数的。袁沭淮的诗歌朴素自然,贴近生活,充满着情意和趣味,能让读者感到和蔼亲近,并获得阅读的快感、情绪的感染和精神的陶冶。在对真善美的生动传递之中,他的不少诗歌达到了不俗的艺术境界。在我看来,袁沭淮诗艺世界的生成,是有着某种内在的创作机制的,这种机制就是神奇的“切换”术。诗人在自然与人生、现实与记忆、外在与自我乃至不同时间与空间之间自由切换,巧妙嫁接,从而创化出一种粘贴着诗人特定美学标签的诗歌样本,令读者欣喜和感动。


他的《冬天切换到春天》,是一首季节沉吟的作品,诗题中直接运用了“切换”一词。全诗为:

五颜六色的女郎新装
媲美五颜六色的天空风筝
风摇花儿吐出蓓蕾
狗儿撒腿乱跑,忽东忽西
少年头戴柳圈,放慢了脚步
人们的话语多了,笑声也多了
那么多小孩,流连河边
小网兜探向游逛的蝌蚪

孤独者从冬眠中醒来
蹒跚着走出家门
睁大双眼,看新鲜的天地
沉重的步子,开始轻快
浑浊的眼眸,逐渐明亮
终于,他摁下了关闭已久的
心房的开关
于是,冬天切换到春天

诗人描写季节的转换,并没有具体展示冬天之萧索寒冷与春天之枝繁叶茂等外在的自然情状,而是抓住初春之际人们的生活情状来用笔,以人们精神上的焕然一新来暗示冬春之季节交替,写得巧妙而自然。同样是季节变换的书写,《最后的夏天》则以“最后”一词来提示大家:“最后的夏天,白天的蝉鸣/高亢的男高音;夜晚的虫吟/女花腔愈唱愈起劲/烈日炙烤,倾泻热雷雨/把草叶、树叶、荷叶/洇染得浓绿浓绿/繁星闪烁,人们短衣短裤/聚集于公园广场/大把抛洒,欲望的汗水/男士女士,集体舞蹈/越跳越快,越跳越快/脚步的鼓点无法停下/——直到消逝了,最后的夏天”,在“最后的夏天”里,人们疯狂地歌舞,尽情地愉悦,彻底地释放,因为他们意识到,冷清的秋天马上就要来了。这首诗没有直接写季节的“切换”,但很明显,即将出现的秋天成为了火热夏天的潜在背景,节令的扭转一触即发,季节“切换”是随时可能发生的。


外在的大千世界,充满了鸟语花香,总是显得五彩斑斓,如诗如画。但大千世界再美好,如果没有与人类发生精神联系,那它就是缺乏生气甚至缺乏意义的。换句话说,自然与人生往往是相互激发、互相诠释的,只有与人文世界发生交集的自然世界,才可能彰显出丰富的意义和韵味来。袁沭淮是通晓此道的,他的诗歌也善于在自然与人世之间作有效的“切换”。如《树梢上的鸟窝》一诗:“冬季,一棵树赤裸/树梢上托着一只鸟窝/树枝搭的房子,无需还贷/粗茶淡饭,过简朴日子//离地四万八千丈/鸟儿,听不见人间喧哗/这个世界很寂静/鸟儿的心,也很寂静”,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鸟”,实际上是在写人;表面上是描述鸟的生活状况,实际上是在对人类并不如意的生存状况表达某种叹惋之情。通过自然与人世之间的巧妙“切换”,诗人借树梢上鸟窝的述写,表达出感人至深的人间情味来。


袁沭淮或许是一个喜欢回忆过往的人,《怀旧的人》一诗写的正是他这种微妙的心境:“小时候,母亲曾将我喜欢的旧书/当作废品卖掉/这成了留在我心上的/一块疤//今天,母亲已逝,我已渐老/积聚的一摞一摞,宝贝的书/塞满了日子,塞得我喘不过气来//秋雨绵绵的午后,怀旧的人/怀念那一件,衣柜里褪色的西装/那一声,小院夏夜的虫鸣/那一位,转身离去的女孩/她们陪伴过我,让我痛并快乐/并且,至今没有离开//在秋转冬的节令/该丢弃她们了/丢弃那些旧人和旧物/包括那块痊愈的疤”,在这首诗里,诗人写到了陈旧的书、“褪色的西装”“痊愈的疤”等诸多与往昔有关的事物,通过这些事物,诗人将岁月的点滴回忆呈现在我们面前,也将自己属于“怀旧的人”这一主题加以点明。其实,那些念旧的人,并非就是一味沉浸于过去时光中的墨守成规的人,而是善于在现实与过往之间来回穿梭、互相比照的人,往往也是富有情怀的人,也就是说,这首诗的生成,来自于诗人在现实与记忆之间有效的“切换”,以及光阴过滤之后的人生感怀。


既能出乎其外,又能入乎其内,这是人情练达之后的人们常会表现出的生命情貌与精神状态。也就是说,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人,总是善于在外在与自我之间作自由的穿梭与灵活的“切换”。袁沭淮也用诗歌将这种生命“切换”术作了精彩演绎,如《一起喝杯茶吧》一诗:“认识你,只需要一杯茶/那么自然简单/没有多少言语/家长里短更添意味/碧螺春的袅袅热气/遮盖了你的面容/小的茶室,大的格窗/古筝弹着旧时光/河边花间,月下草地/随心所欲一席话//一起喝杯茶吧/简单的一句话/要经过跋涉才能抵达”,这首诗中的“你”,其实也可以换成“我”。在这首诗中,认识“你”与认识“茶”其实是互文的,或者更准确地说,通过“你”去认识茶与通过“茶”去认识你,是这首诗的一体两面,外在之物与内在自我形成了深度同构的关系,诗人正是通过在“茶”与“你”(“我”)之间进行的自如切换,有效彰显出外在与自我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关系。


当然,要想在自然与人生、现实与记忆、外在与自我乃至不同时间与空间之间作自由切换和巧妙嫁接,从而建构出富有精神内涵的诗意世界来,这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诗人有较为丰厚的生命阅历和知识储备,以及较为成熟完善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看到,诗人袁沭淮已经熟练掌握了诗歌创作的这种“切换”术,我想,随着他的生命经验的进一步积淀和丰富,他的诗歌技艺,还会持续的发展和生长,从而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歌来。

2022年5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

(张德明,文学博士,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评审专家。曾获2014《星星诗刊》年度批评家奖。)



写诗感言
——《一杯茶,慢慢地饮》代后记


                 袁 沭 淮

这是我出版的第三本诗集。第一本《心灵深处的河流》,自己写了后记;第二本《红尘只是平常日子》,自己没有写后记,而是以一篇访谈录代替。这第三本诗集应该说一说自己的创作心语了。


小时候最大的兴趣是阅读,阅读催生了我的文学梦。偏偏又是喜思考重感受之人,生活中自然会有心思,有感触,就借诗抒发出来,并留下心路历程。由喜欢看书,喜欢读诗,到喜欢写作,喜欢写诗,这一梦便是长长的一生,便是尽心竭力的追求。文学尤其是诗歌始终是远方的光,心中的爱。漫长人生,与诗为伍,其中当然有起落,有低谷,但从来没有放弃;也曾长久地陷入无助和困惑,可始终初心不改,信念不变。


年华远去岁月渐老,锲而不舍成绩甚微,自然心起波澜,明白应天顺时的道理,却不可不努力奋进,以期收获回报;虽知道世上许多东西不可强求,但凡事须尽心尽力,方可无愧人生。


诗歌各有各写法,按自己的路子写就好;也遑论传统手法抑或现代技巧,形成个人特色即为优品。我诗抒我心,所作诗歌,无不注入了我的情感,带有我对岁月的体悟,用一颗心去体会生活和人生,用诗歌演绎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写诗多年,摸索和总结出自己的诗观:追求简洁优美,注重韵味内涵,大众化与文化品位相结合。作为诗歌铁粉,我崇尚诗歌自然天成,自由发挥,不拘一格,信奉价值观,传播真善美,力求简洁有味、雅俗共赏,用简单的文字写出优美深刻的诗。虽羞赧天资平平,但所有作品皆和着自己血肉,用心打磨,不敢草率敷衍。


文学属于传媒范畴,是搭建作者和受众之间的精神桥梁。诗歌既可以抒发个人情感,又是供人阅读的。这就要求诗人心中有读者,写出的作品符合大众的文学审美。大众喜欢雅俗共赏的作品,雅俗共赏是文学和诗歌的最高境界,这个成语自带鲜明的中国印记,以及浓浓的中国文化味。诗歌还应该体现作者的境界、情怀、品格、品位,所谓功夫在诗外,诗外当指文字之外的情操、思想、哲理、内蕴,这些和作者的人格紧密相连。


作诗,重要的是在诗歌品质上下功夫,追求诗情诗美诗味。广大读者欢迎这样的诗:具雅俗共赏的风格,真善美的价值取向,自然质朴的语言,结实饱满的内容,意蕴浓郁的韵味,情真意切的文学感染力。另外,还要避免同质化,强化辨识度,追求特色鲜明的个人风格。我写诗尽量使用口语和日常语言,一般不刻意去构思,也不过多考虑技巧,重要的是在内容内涵上着力,在诗歌文本上锤炼。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在长长的写诗生涯中,得到过师长的指点和扶持,得到过文友的倾情相助,得到过家人的无私支持,允我不一一列举,借此机会,一并对支持我的亲友深表谢意。诗路相伴,有你,有他,有亲朋,慰藉我心,给我力量;无以回报,当铭记在心,继续向前。在此,特别感谢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张德明拨冗为本书作序;以及多位师友对本人诗歌的关注和评论。


最后“亮相”一下自画像:本人干过多种行当,大半生下来,平凡如小草,几无建树;喜欢舞文弄墨,只为兴趣使然;生性散淡,却又偏爱文字;因为喜欢,所以执著。涂鸦数十载,文稿厚厚一沓,部分收于书籍,见于报刊及新媒体,更多的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故而期待进一步和读者结缘,相遇知音,得以不负年华不负心,足也!


时至春暮,整理好这本诗集,写下此篇后记,心绪也随窗外的杨花飘飘扬扬,不由想起近日应某平台邀约写的一首诗,很契合此刻的心境,不妨录入,以释我怀:

◎夕 阳
袁沭淮

那时,喜欢坐在斜坡的河岸
凝望夕阳挂在西天
一点点下沉,一点点黯淡
旷野的风,从地平线吹来
一个人久久地发呆
沉默的心思,迷茫的年华
恰似脚下的河水
无声无息地流向远方

此刻,在高楼的缝隙
在城市的转角
忽然地,就跳出了夕阳
依旧熟悉,依旧亲切
只是更猩红了,更遥远了
平静的心情,清醒的年轮
不再去河岸观看夕阳
却在内心品味黄昏······

袁沭淮撰于2022年5月4日

袁沭淮诗10首(选自书籍《一杯茶,慢慢地饮》)

◎茶道

一杯茶,悠悠地喝
从春天喝到秋天
几十个春秋还没喝完
而热气早就飘散了

一盏茶,缓缓地端起
又轻轻地放下
大千世界,可搁在掌中
也可化在心里

一碗茶,既清澈见底
且橙黄碧绿
万种滋味,一一尝尽
却归于无味

一壶茶,葫芦架下
饮着,饮着
事儿就忘了
人也就微微地醉了


◎一杯茶,慢慢地饮

一杯茶,慢慢地饮
不管多长的日子
多远的季节
她的香气都不会淡去
艳阳天,她是舒展的
摆动清秀的身形
阴雨天,她是蜷缩的
散发微微的苦香
凌霄宝殿的老普洱
品出轻轻的禅音
五百年的碧螺春
闻一闻就成神仙了
茶是和岁月一起发芽的
是和年华一起生长的
喝着,喝着
茶就流进血脉了



◎在地坪上写字的老者

一位须髯飘飘的老者,每天清晨,
和朝霞一起,来到公园
手握半人高的毛笔
沾上清水,如沾上浓墨
柔软的长锋,要把人生写透
大地,成了一张任意书写的宣纸

一阵风吹来,字迹淡了许多
又一阵风吹来,字迹转瞬全无
一次一次消失,仍一遍一遍写
他不管,今天地上的字没了
明天自己也会没了
他只知道,写字很快乐······


◎树梢上的鸟窝

冬季,一棵树赤裸
树梢上托着一只鸟窝
树枝搭的房子,无需还贷
粗茶淡饭,过简朴日子

离地四万八千丈
鸟儿,听不见人间喧哗
这个世界很寂静
鸟儿的心,也很寂静


◎杨柳枝一洒

观音居于寺庙
手持莲花,普渡众生
也会端坐在人家的高堂
置身市井烟火
还会化为护身符
和粉丝形影不离

你心里有她,她就不会弃你
西行途中,走累了
念一声,南无观世音菩萨
她就会飘然而至
杨柳枝,沾上甘露一洒
你就沐浴了春风


◎怀旧的人

小时候,母亲曾将我喜欢的旧书
当作废品卖掉
这成了留在我心上的,一块疤

今天,母亲已逝,我已渐老
积聚的一摞一摞,宝贝的书
塞满了日子,塞得我喘不过气来

秋雨绵绵的午后,怀旧的人
怀念那一件,衣柜里褪色的西装
那一声,小院夏夜的虫鸣
那一位,转身离去的女孩

她们陪伴过我,让我痛并快乐
并且,至今没有离开

在秋转冬的节令,该丢弃她们了
丢弃那些旧人和旧物
包括那块痊愈的疤


◎月季花和爱人

我的爱人,五月
买回一盆红月季,置于床头柜
精心侍弄,如侍弄爱情

花有灵性,一朵接一朵开
角逐选美皇后
我分不清,皇后是你
还是,月季花

三天两头,我把花儿端到室外
让她晒晒太阳,喝喝露水
我是一个幸福的男人
天天陪伴,四季常开的花儿
朝夕相处的爱人


◎相约冬雨

冬雨,顺着你的花伞滴落
冷风轻扬冷雨
抚摸冰凉的手指
我们在雨中相约而来
又在雨中挥手再见
就像爱情,有时愈走愈近
有时又愈离愈远

湿冷的冬雨,绵延着时日
不知道,这一个冬天能有多长
这一季冬雨能有多久
没有奢求,只愿你能知我心颤
我会立于冬雨,等你整个季节
曾经憧憬,来一场夏雨
轰轰烈烈倾泻如注


◎兵发马尔代夫
——写在国足冲击2022世界杯首战前夜


昨日的兵败还刻在心间
第12次冲击又硝烟弥漫
里皮舰队扬帆起航
剑锋直指2022

将士的一字一字誓言
擂响一声一声鼓点
球迷的肾上腺素
开始莫名的飙升

足球的舞蹈
引爆稀缺的激情
平庸的灵魂
渴望战火的涅槃

滴血的回忆
凝结成岁月的祭奠
世界杯的情愫
陪伴每个人的成长

艾克森、李可成为亮点
但,与归化无关
四年等一回
已成为无解的惯性


◎不会再有马拉多纳

他涌动的是拉普拉塔河的血液
还是印第安人和意大利移民
混血儿的血液
不!他涌动着岩浆和地火
野性和欲望
涌动着雄性的精、气、神
马拉多纳,一个矮而壮的男人
创造了马拉多纳时代
整个阿根廷、整个足坛、整个世界
都围绕马拉多纳

他是美妙的足球舞蹈家
踢出了阿根廷探戈的风味
和南美大草原的精魂
踢出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球感
绿茵场成了他表演的绿地毯
世界杯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

他是天使?他是魔鬼?
也许,人就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
也许,马拉多纳是没有结论的话题

贡献了完美足球的马拉多纳
就这样划过人们的视野
以足球为生命的马拉多纳
就这样离开了绿茵场……
这个星球上,不会再有马拉多纳
但球迷们仍在呼喊——
马拉多纳、马拉多纳、马拉多纳……



袁沭淮,诗作刊于《诗刊》《新华文摘》、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诗歌被《诗刊》《青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载文评论。多首足球诗在报刊发表,有足球诗人之称。入选多种选集,出版诗集3部,获中诗网2022年度诗人、宿迁市首届五个一工程图书奖、沭阳县政府紫藤文艺奖等奖项。现任《中国诗人》杂志编辑、江苏省沭阳县诗歌学会会长;历任公务员、地级市党报部门主任、文学副刊主编等。


2001年7月袁沭淮与汪国真等3位诗人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音乐厅联手举办“时尚风暴·新诗朗诵与流行歌曲演唱会”,该活动曾引起广泛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家》: 张 晓 阳 诗意沭淮,诗写人生 ——袁沭淮《红尘只是平常日子》读后漫笔
中国诗歌报江苏工作室《诗之评》 袁沭淮篇(37)
【安徽诗歌●诗选粹】袁沭淮 ▎正在长高的楼房(外四首)
袁青:驿路行走,边走边唱
当我途径你的绽放
花满谷 · 一线诗刊十人小辑 || 坐在春风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