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建昌 | 我的职业生涯


我的职业生涯

江都 赵建昌

作者赵建昌先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高级教师。现任市教育督导员、区教育督学、区教育局初教科科长。曾任区实验小学教师,区教育局办公室秘书、副主任,期间兼任区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区教育局机关第二支部书记,区政协委员。曾被省市区表彰20余次,主编或参编教育类书籍5本,并有50多篇文章发表在各类报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随着几个师范同班同学“退二线”,转眼与恍惚之间,再过三个月,我近三十五年的职业生涯也将画上一个句号。成败得失尽归于零,甘苦荣辱亦归于零,缥缈的是过去,拥有的是当下,寄托的是未来。于此,简要回顾一下职业全程,以平坦的心态开启我“职业后”人生,亦不失为一种雅趣。


我的职业生涯,如同“老八股”式的三段论:实验小学八年、教育局办公室十六年、教育局初教科十一年。其中,实验小学的八年最“随心”,教育局办公室的十六年最“顺心”,初教科的十一年最“用心”。三十五年唯一不变的,就是:用“人”的良知,做“真”的教育。


实小八年,“随心”中的探索

1987年暑假,作为全国第一届小学教育“三二分段”大专班的毕业生,我踏进实小大门,成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

也许有较多的自知之明,刚参加工作,我就有了“不上公开课、不参加教学比赛”的想法,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的不足:长相不能压台、普通话是“乡土式”、粉笔字不够漂亮,但是我向校长保证可以随时进我的课堂听课。两个多月后,把一个有点“随意”的班级管理得四平八稳,校长“夸”我有能力,并安排我到城区的人民小学支教一年。这是一所只有九名教师、百十名学生的小规模薄弱学校。有一天刚上课几分钟,教育局分管局长带了一帮人从后门鱼贯而入,大家短暂的目光交流后,继续我的课堂教学。频繁的师生互动,清晰的板书,明了的简笔画,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诵……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在实验小学做了八年语文教师,没有一本完整的备课笔记。其实“功夫在诗外”,每天悉心备课,即使上课不带教材,也知道课文在哪一页、重点在哪几段。当时的部编教材每册八个单元,每单元三四篇课文,我从来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按照“三类课文”的编排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个单元第一篇课文“我来教、你来学”,第二篇课文“我们一起学”,第三篇课文“你来学、我来帮”,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节省了不少课堂教学的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每学期两次的“作文周”,所有语文课全部用来训练写作,每学年出一本“土书”——本班学生的《优秀作文集》。

八年普通教师,做了八年“随心”的班主任。我强调以铁的纪律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施了“纲目式量化班级管理”,力求让“严谨”和“严格”贯穿到学生在校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段。这个管理方法,曾经作为成功案例入选江苏省中等师范学校《班级管理》教材。记得有一年学校举行广播操比赛,精彩之时,忽然狂风大作,天空乌云密布。其他班的学生一哄而散狂奔进教室,只有我这个班纹丝不动列队如初,而后在体育委员响亮的口令声中排着整齐的队伍回到教室。

实小八年,是青春“随心”的八年,是创新求异的八年,是问心无愧的八年,我从良心上对得起我的学生。我经常说,实小是我的“根”,是我成长的“摇篮”。至今实小诸多同志依然称我为“实小人”。


办公室十六年,“顺心”中的坦荡

偶然的机会,1995年11月我借用到了教育局办公室,从此开启了十六年的专业文秘工作。也许是天生对文字的敏感,加之身边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接下来的十六年成为我最“顺心”的十六年。

人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用在我身上,真的恰如其分。我从初中开始就每天坚持写日记,到1995年应该有十五年有余了,其间也写点小诗、填个把词、创几句格言之类的,还幼稚地写过一部小说、出过几本书。十多年间,也读了一点书,尤其喜欢鲁迅的杂文,先生文章观点的鲜明、语言的犀利、逻辑的严谨、条理的清晰,令我五体投地。由此,打下了一定的文字功底,为十六年的文秘工作创造了“先天”的条件。自豪地说,在教育局办公室十六年的文字工作,无论是大材料还是小材料,不计其数,没有一次领导不满意的,也没有一次推翻重写的。

借用到教育局那年我刚三十岁,一位长者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家骑马我骑驴,要知足常乐,顺其自然。”大概2000年的时候,我就是副股级秘书,很快就是办公室副主任,虽然别人都称呼“赵主任”,其实我清楚,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秘书,把工作做好是唯一的选择。十六年间,对个人的名和利,从来没有向领导提任何要求,一切坚持顺其自然,真的减少了甚多的忧愁和烦恼。

有人说,秘书是个特殊的岗位,做得好前途光明,做不好身败名裂。我的体会是,作为一个“工种”,要做好秘书,吃得苦、有悟性、不多事、无所求,可能是“稳当”的关键所在。


初教科十一年,“用心”中的前行

2011年3月,我有幸成功竞聘初教科科长。在这个岗位上,“用心”前行了十一年。

“用心”首先来自于初心。牵头管理全区小学,责任重大,虽然上有局长,下有校长,但是如果自己缺乏“思路”,全区小学整体上一定没有“出路”,损害的不仅仅是我个人名声,更多的是几万孩子的健康成长。

“用心”还源于角色的转变。做了科长,我真正体验到“做官要做副”的道理。做副职只要随大流、听吩咐,担任正职就要担当全部的责任,甚至一言一行都要小心,任何决策都要谨慎。凭着对小学教育的熟悉和“传承+创新”的工作思路,十一年做了三件事,立志培养朝气蓬勃的学生,打造百花齐放的江都小学教育。

——2011年至2013年进行了三年特色提升,实现了江都小学的“多特色、出精品”,实现特色活动社团化,此为“传承”。

——2014年至2017年推行了四年以“三个美丽”为载体的学校文化建设,全区每一所小学明晰了本校的文化特质,确立了文化的“灵魂”,此为“转折”。

——2018年至2021年,利用四年时间,按照“顶层设计、行政推进、强制入轨、整体推进”的方式,在全区小学推行了“1+N”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并立项为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此为“创新”。

十一年转眼逝去,担任科室负责人,有几点感触:一是无为则无位,工作干不好脚都站不稳,但是不要居功自傲;二是高手在民间,要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推进工作,但是不能盛气凌人;三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多留点空间让别人想想,但是无需委曲求全;四是人品要正,原则要坚持,但是也不能从头到尾“一根筋”;五是要敢于担当,凡事不要急躁,往往时间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六是要善于思考,坚持在思考的状态下工作,但是千万不要动歪脑筋、出坏点子。


“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三十五的职业生涯,相伴了两任一把手校长、六任一把手局长,相处的其他领导、同事不下数百人,如今记忆中最多的是大家对我的“好”。欠缺自然是有的,和“得意”之处一样,任由他人评说,我自弃之如履,躲进小楼继续我的人生春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福区:歌舞乐诵齐上阵,开福娃娃展风采
一年之内 他是如何把工作从全区排名倒数第三 做到排名第一的?
惠城区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在场的人都服了,这位教育局长竟以这种方式结束职业生涯!
散文||“大内总管”上位记
竞聘教育局副局长演讲稿(建议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