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望安山文学】王金山|​|​医院竞争“白热化” 患者“择医”天地宽(大特写)
医院竞争“白热化”
患者“择医”天地宽
文/王金山(安徽)


引子    此稿写于2000年6月13日,虽然时过境迁,但文中的大部分内容还是与当今吻合的。细细品味,仍然现实意义不减。

 

从2000年年初开始,我国的医疗改革进一步深入了。医药分离,药品降价,公私医院并存,病人指定医院并选医生就医,等等。这一切举措,无疑,将对诸家医疗单位是一个“核”冲击。
医院服务的对象就是病人,病人是医护人员的衣食父母,是上帝。我国浙江省将患者定位成“特殊消费者”,这更明确了患者的地位。所以,每家的医院管理工作者都清楚,今天的病人已非同于昔日的病人,今日的医院也不同于昔日的医院。你这个医院若没有了病人,就意味着你这个医院即将关门。只有病人满院,医院才会兴旺,院长和职工的日子才好过,才过得称心。
那么,医院靠什么来招揽及吸引病人呢?只有屡出新招方能致胜。
记得十几年前,有位个体医在报纸上做广告,向病人拍胸脯:多少钱包好,治不好不收费,云云。当时,我们许多正规医院的医生对此嗤之以鼻,说那是江湖医生的做法,纯粹为了讨好及拉病人等等。想不到“十年河东转河西”,原先被我们不屑一顾的做法,今天也被我们采用了。
2000上半年,武汉市几家大医院,没有任何先兆,突然间,诸家医院在价格上交起火来。当年5月1日,该市第一医院郑重宣布,为了病人的利益,我院从今日起,取消2. 20元的诊疗费,将平诊挂号费3元恢复到0. 80元,急诊挂号费恢复到1. 30元;该市第二医院也坐不住了,立即出台了一些让利措施,如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各类腔镜手术、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腰椎间盘突出胶原酶溶解术等10项医疗技术,给予10%—50%的优惠;其后,该市第五医院实行对下岗职工免收挂号费,并对诊疗费、手术费、检查费、住院费、化验费等收半价的措施等等。
南京市一些医院的“招”较高明,如该市中医院儿科郑重对社会宣布,自2000年5月18日起,凡是来本院儿科就诊的感冒患儿,50元内“搞定”普通感冒,其中还包括胸透和血常规的费用。而该市第二医院也立即宣布,自2000年5月20日起,对来该院作检验的患者实行“买一赠一”,即查5项肝功能者,医院为之出6项结果;查12项者出15项结果。瞧,为了吸引患者,将商家的“买一赠一”的做法也搬进了圣洁的医院,一时间,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其次,武汉市的一些医院做法也非常奇特。一位姓王的女士到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她对医生说:“我下岗了,一个月只有200元生活费,想用这个钱看好病。”医生坦言:“恐怕不行,不能保本。”医生与王女士商量选定了一种用药和治疗方案,共479元。王女士面露难色,“能再少点吗?”医生建议更换了一种药,价格降到424元。再经还价,医生免了诊疗费,医患双方达成了统一价——400元。这就是名噪一时的“议价医院”。看病跟到市场买东西一样,可讨价还价,甚至打折,也够新鲜的了!
长期以来,医院与大多数上班族的工作时间一致,这种“你上班他开门,你下班他关门,你放假他也放假”的作息制度给群众就医带来了诸多不便。江西省直各医院目前采取弹性排班工作制、为门诊“扩容”等有效措施方便群众看病。(2007年8月20日新华网)
江西各医院调整上下班时间,这绝对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事实上,包括政府部门的窗口单位,他们都应该及时改变服务时间。但除了一个商场外,还有做得比较好的行业吗?而商场为什么会做得比较好就不用多说了吧。一些服务部门为什么就不肯在服务时间上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早已经形成了习惯是一方面(计划经济时代可就是如此呀),更重要的一方面则在于,他们缺少提高服务的内在动力,反正你也是离不开我,不管怎么服务与提供服务者的自身利益都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而在这种缺少竞争的情况下,能够出现“江西省直医院调整上下班时间”的事情,当然就显得更加珍贵了。希望一些行业的主管部门都能够行动起来,主动扫除服务“盲区”。
另外,奇特的还不止这些医院。“病人选处方”,即是患者在接受医生诊断后,医生会主动向患者或患者亲属提供高、中、低三个价位的处方,讲明患者的具体病情后,医生还会给予患者或患者亲属一定建议,最终由患者或患者亲属来决定选择哪一个处方。沈阳市的吕先生于2001年2月10日带着6岁的儿子吕X到该市儿童医院就诊。医生告诉他,孩子患重感冒,扁桃体发炎,需输液治疗。治疗该病有多组治疗药物组合,其中包括青霉素+病毒唑,费用10元;青霉素+双黄连,费用15元;青霉素+头孢+病毒唑,费用30元等。吕先生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选择了低廉的10元组合。治疗5天后,孩子康复。南京市一位下岗工人,准备到该市雨花医院做肝脏手术。这位患者在该院问过价后,又到该市另两家大医院问价格,结果分别为10万元和5万元。病人最终选择雨花医院的2万多元而做了手术。看来,这也算是跨医院的“选处方”了。
更为奇特的是,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华锦医院2007年推出了“看病免息分期付款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在册大学生和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社区居民、下岗职工等。签订协议后,申请人须支付占总医疗费30%—50%的信用保证金,其余的款项可自由选择5个月期限内的任何时间还款,还款期间不会收取利息。5个月以来,已有100多名患者受益。
“分期付款看病”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医疗消费模式。2004年,上海仁爱医院曾在国内率先尝试,其后沈阳、桂林等地的一些医院也推出了针对不同专科手术的“按揭看病”方式。
“按揭看病”对医患双方都有利,值得尝试和推广。首先,实行“按揭看病”,说明医疗机构敢于承担为此面临的风险,这样的胸襟和气魄无疑有助于提升医疗机构的信誉;其次,有利于患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遇到特殊情况,如资金周转困难等情况时,“按揭看病”无疑能够让患者心里更踏实。
患者分期支付医疗费对医院来说在短期内可能面临一些风险,比如有的患者可能拒付剩余款项,但从长远来看,医院并不吃亏。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卫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赢得患者的信任,在医疗市场上争取更大的份额,已经是每个医疗单位不得不考虑的迫切问题。先看病后付款可以缓解众多患者所面临的资金困难,同时医患间可以建立长期合作的和谐关系,自然患者就会成为医院的“常客”,甚至会把自己未来的健康和生命都托付给医院。
但值得深思的是,推出“按揭看病”这一举措的多是私立医院。“按揭看病”解决了部分弱势群体的燃眉之急,是一种善举,必然会赢得社会的认可。我们期待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更多的医院能够推出这一便民措施。
当然,也有为了竞争采取“暧昧”的做法。这里,就有一个奇特的例子:“甘草:6克;238:12克;201:6克……”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你到山西省某县人民医院就诊后的“代码”处方。这样的“天书”,仅限于医院内部医药人员懂得,外面人拿着这样的“密码”却一头雾水、瞠目结舌。
这就是该县人民医院为了竞争,害怕医院处方外流而实行的“高招”。谁知,这样的“高招”却遇到了“红灯”。方山县工商局认定“代码处方”属“不正当竞争行为”,责令该医院停止“代码处方”行为,并处以3万元罚款。其定性依据的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本想“改革创新”,多多赚钱,但因念歪了经,实行“微软式”的医药捆绑销售,该不该罚?该!
当今,诸家医院为了吸引病人,先后打出了“专家”“首席专家”“名医”“名老中医”“著名老中医”以及“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国际级”名医等等的招牌,患者在就诊时已拥有选择医生的权利,即患者可以与“名医”直接对话,“点医”就诊,不合适再换。等等。
过去患者就医是“求”,如今是“选”,虽只字之差,但反映了医患之间地位质的变化,数十年来,随医而治,医者高高在上,如今这个习惯被打破了。
于是,医院的“商战”味愈来愈浓,尤其是近几年来突飞猛进的大大小小民营医院及洋医院等,犹如一匹匹黑色的骏马在飞奔,冲击得我们那些公立医院一家家坐不住了。
民营医院,也就是我们说的营利性医院,包括合资、独资、股份制、私企等,这些医院的异军突起,在全国各地医疗界引起了强烈的“泥鳅效应”,如南京市益来医院,是一家港资医院。这家医院,比同等技术、水平的公立医院费用平均便宜30%。一个腹腔镜手术在市三甲医院是6000—8000元,在这家医院花3800元即可出院。益来医院实行的是国际上先进的运营管理制度,同等医院100—120人才能运行,而他们只有26人;院级负责人只有一名院长和一名院长助理。据悉,目前我国约有民办医院400多所,私人办诊所13. 7万个,个体医生近20万名。北京市建工医院,虽然是一家股份制医院,却因管理规范服务态度及质量好,成了北京市医保定点医院。
医疗竞争“白热化”,病人却是乐开了花,因为他们“择医”的路子越来越宽,受到的“礼遇”越来越高,花的钱越来越“值得”。
不过,也有人忧虑道,医疗行业为了竞争相互杀价的做法,利不少,可也有一定的弊端。大幅度降价,医院只能是保本或仅有点盈余,以这种手段来吸引病人,能支撑久吗?
另外,一旦价格再提起来,是否会赶走更多的病人?同时,这样的无序竞争,是否会将中小医院一个个击垮?其次,我国服务行业早就有文规定,经营者应当遵守公平、自愿的原则,不得强行销售、强行服务,不得设置最低消费,等等。现在诸家医院的这种竞相降价、“买一搭一”的商业做法,是否妥当?竞相降价,“薄利多销”,“购一赠一”,是否符合公平、诚信的经营原则?是否存在着一种变相的强制消费?是否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医疗市场规则?医疗之间的竞争,最主要是信誉、医疗质量的竞争,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合理的医疗收入(况且医疗方面的费用定价均是经过物价监督部门经过科学调研而定的),如果这样无序地“降”下去,等于自己“掉”自己价,损害了医疗部门的利益,医院“畸形”发展或濒临倒闭,反过来也是损害了大多数病人的利益。
另外,关于医疗收费的限价问题,有人也提出了异议,即从诊断学上看,多病一果,一病多症很常见,如同是感冒,有的只是轻微症状,不吃药或稍微在药房拿点药吃吃就好了,可有的人就会发烧,甚至烧到病毒性心肌炎的地步,花的钱就很难定数了。现在患者的法律意识很强,如果你定的钱看不好病,或大病看好了,又冒出小病,就会打官司,不管输赢,都有损医院声誉。如果提“单病种全程质量管理”要比“单病种收费最高限价”科学、客观。
至于“病人选医生”、“病人选处方”问题,有许多地方还不完善,还存在着与法律相悖的地方,如病人选这个医生,而就诊及手术不是这个医生,或是这个治疗组的某一个成员,患者是否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障法》而告医院欺诈?因为你医院既然打出了承诺的招牌,如不兑现,就含有商业欺诈的意味。“病人选处方”也存在着这个问题,即治疗疾病的主动权毕竟还是在医者一方,况且,疗效好坏并非是以药物价格的高低而决定的,有时有的病情也得使用贵重药,如果一味地指导患者使用便宜药,万一因疗效不佳或出了人命,引起医疗纠纷,如何收场?
笔者以为,以医疗质量、医疗效果取信于患者,把医疗质量作为医院发展的主要目标,这才是院兴之根本。如果在限费、议价和“选医”上打花拳,医院硬要医生用固定的费用来治疗动变的疾病,这只能是“作法自毙”,即自己立规矩,自己圈自己。此言是否妥当?
总之,我们在一切考虑病人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医务人员自主权利的保护。
(原载《中国保健营养》杂志2000年9期,署名:益思,此次发表略有修改)

  

延伸阅读

 

写稿时间:2000年1月30日。
国家卫生部前不久公布的一项统计显示:中国内陆医院长期负债额达到350亿元人民币,2005年全国医院用于建设的资金为185亿元人民币,其中财政投入只占23%,其余是由医院贷款和自筹……


     如今医院怎么啦?


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作为暴利行业的医院竟然长期负债达几百个亿,如此巨大的窟窿不但让我等想不到,可能连一直抱怨看病难、看病贵的患者也想不到。而有关卫生经济学专家指出,这是由于政府财政投入所占比例很小所造成的,原来如此。但只是让人质疑,“救护车一响,一头牛白养”,“一进医院门,不穷也要脱身皮”,显见医院利润高得出奇、离谱得出奇,那么这高利润又流向何方?
诚然,财政投入比例小,这是事实。但有的人质疑:将医院负债归咎于财政投入,是否在转移公众的视线,从而规避自身存在的积淀已久的深层次问题?是否又在为下一步的医疗费用提价造舆论?面对庞大的公立医院,人浮于事的机制,医院的管理者们为什么不找找自己的“癌细胞”?看来——

 

医院“减肥健身”迫在眉睫

 

有位老医师对笔者说:“医院不减员增效,就有被市场经济淘汰的危险!”笔者问他缘何现象这么严重,老医师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医院的机构哪有这么庞大,医院领导班子也就那么2、3个人,最多4、5个人吧,可现在是多少人?成倍增长,有的是好几倍增长!那时医院的二级机构也是十分精简,如医教科、总务科、人事科、院长办公室、工会、团委、组宣科、护理部等,医教科负责医疗、教学、科研,至于现在的医疗质量管理科、医疗设备科、统计科、'三甲办’'改革办’等,全由医教科囊括了,可现在,你浏览一下,不但分出了这些科,而且医教科本身就成了处(医院只是处级),下又分医疗科、教学科、科研科、质检科、病案管理科等;还有如总务科,过去基建、房产、水电、福利、膳食等全归总务科所管,现在'五脏俱全’全分成了科,为什么?有庙就要设和尚,'和尚’多了就麻烦,无事即生非!行管科室是这样,临床科室也不例外,有的一种病也成了科……”
这位老医师的心声,代表着无数个医务人员的心声。看来,医院的减员增效已呼声甚高了。

 

如今医院如同一个肥硕的老太

 

“一人的活二三个人干,还有一二个人在添乱”,这是多年来一些医疗机构存在的普遍问题。确实,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医院内部编制过大,机构过多,分工过细,忙闲不均,相互推诿,人浮于事的弊端,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转;有识之士认为,由于我们在用人上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在分配上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公立医院还基本上发着“铁工资”、职工捧着“铁饭碗”、干部坐着“铁交椅”,所以,职工无动力,工作无活力,医院无竞争力;由于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导致医院建筑资源的严重过剩,医疗设备的大量闲置,成了许多医院负债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为追求所谓的规模与档次,罔顾实际的大建、大购,结果是高楼建起来了,却门可罗雀,那高昂的医疗费用往往让患者望而生畏。至于一边是医院精湛人才资源的严重匮乏,一边却是人员臃肿,大量闲散人员人浮于事,大大增加了医院的经济压力。由于医院里人满为患,效率低下,有限的资金几乎被人员的吃喝穿住用全占了,因此医院负担重、服务成本高,人员素质低,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医学科学,难以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接轨。这话可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前不久有报道称,深圳有家私营医院有500张床位,只有医护人员500名。而一家公立医院有1000张床位,医护人员则有2500多名。这家医院高压氧科有医护人员11名(最多时12名)另加清洁工1名,而目前的工作量,如在私营医院四五人足矣。如此情况比比皆是。一个坑里2个萝卜是要争营养的,都想长得好些,奖金少了反正挣不到就怠工呗,要不就巧立名目搞创收。所以,医疗卫生改革需要严格编制,精兵简政,这样才能真正让利于患者。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2010年前全国基本上实行社区医疗“首诊制”,“大病重病转医院”)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新一轮改革(增加投保者的住院费自付比例,提高门诊就诊费用报销比例)也给医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显然,医院的减员增效已是背水一战,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先吃“螃蟹”先受惠

 

让我们将镜头回放。2006年春以来的改革,让山东省潍坊市的医院正在悄悄“变脸”:公立医院没了行政级别,院长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与之配套的一系列措施,使政府对医院的监管越来越严,真正受益的是广大患者。首先是院长没有了行政级别。院长实行聘任制、年薪制,每届任期4年,最多任职两届。
据有关新闻媒体披露,2006年初,潍坊市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的意见》,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由所属卫生行政部门归口管理。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医院领导干部的现有行政级别继续保留,实行档案管理,今后不再套用。医院院长实行聘任制,由所属卫生行政部门聘任,每届任期4年,在一个医院最多任职两届。取消医院人员编制定额,用人全部实行聘任制。
据悉,潍坊市改革目标有三:
一是明晰所有权。公立医院改革后,卫生行政部门受政府和国资部门的委托,代行资产所有者、代表出资人职能,对医院有管理团队任免考评奖惩权、收支知情权、经营监督权和发展决策权;医疗卫生单位是经营者,院长有用人权、分配权和经营权。这就形成了“国有资产管理——主管部门——单位”三层监臀体系。
二是扩大经营权。实行全员聘任制、工资总额制、岗位工资制。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50%—60%为薪酬总额,包括工资、奖金、福利、保险等,具体比例由所属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财政、人事部门确定。医院根据工资总额制定具体的岗位工资,一岗—薪,易岗易薪。
三是强化监督权。实行总会计师从院长升为局长、厅长等。按照行政级别,先配车,后换房,待遇越来越好,权力也越来越大。尽管远离了医疗、科研、教学一线,却仍可享受“学术权威”的待遇。总会计师具有双重职责,一是受市卫生局委托监管国有资产,二是在院长领导下参与医院财务管理,督促医院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目前,市属7个医院已设立了副总会计师。每个医院原则上只开设一个收入户和一个支出户。
此外,针对多数卫生机构仍然沿用大收大支的粗放模式,实行收支预算审批制。针对一些医院基建项目和上千万元大型设备采购由院长一个人说了算的状况,实行建设项目和购买大型设备报批制。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40%—50%用于医院发展。
为此,有评论家评论道:医务人员应靠医术,而不靠“长官意志”。医院必须让专家成为“第一提琴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淡化“官气”,涵养“学气”,使科学精神得以发扬光大,让人感到当官并非高人一等,专家同样“一言九鼎”。惟其如此,才能树立医学的主体地位、专家的核心地位,另外,给院长摘掉“官帽”,是深化医院体制改革的可喜一步,对于消除“官本位”意识意义重大,院长实行聘任制,定期考核,能上能下,不再有终身“官衔”,这就传递出一个信号:当院长和当专家,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地位高低。有志于搞管理者就竞聘院长,有志于搞医学者就钻研医术。对于有潜力的年轻医生来说,最好的重用是给其创造更宽松的学术环境、更好的生活待遇。

 

医院改革“难于上青天”?

 

当然,面对膨胀的机构,臃肿的人员,医院的减员增效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医院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它引起的震动和遇到的阻力,往往使领导者有如履薄冰的感觉,所以,一定要谨慎从事,切不可操之过急。医院精简应首先从何处着手,笔者在采访一些医院的医护人员中,他们共同的意见就是应先从医院行管及后勤等科室开始,“龙头”干练了,“龙身、龙尾”还不好办吗?如果不从“龙头”开刀,“开”起了“龙身、龙尾”,反而会伤了职工的心,乱了医院的阵,令广大的临床第一线医、技、护人员对改革失望甚至怀疑,这样,非但增加不了效益,还会出乱子,影响改革大局,影响社会和谐。
减员是手段,增效是目的。只要我们尊重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医院领导大公无私,对每一个医务以及行管、后勤人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医院这艘“泰坦尼克号”面对市场经济这块无情的“礁石”也不会“触礁灭顶”,相反,还会加速前进。
(原载《中国保健营养》杂志2000年5期,署名:草叶,此次发表略有修改)
【文中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作者
简介
策划:耕文;主编:非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药闻】与患者面对面,药师临床不再隐身
看病太难?解锁“在家看病”新模式试试看
为什么你的学术推广,医生不买账?
黑暗!院长将患者死亡责任推给麻醉医生|国庆荐剧
医者仁心 —--记阜蒙县中医医院院长张少武
图文并茂:医患矛盾如何巧妙化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