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岳飞的“朱仙镇大捷”与十二道金牌的考证

宋金战争,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串显著的足印。其中朱仙镇大捷,更是展现了一段精彩而又令人遗憾的历史事件——在各路宋军节节取得胜利,准备乘胜围攻金兵收复失地的大好形势下,秦桧下令各路宋军收兵,继而怂恿宋高宗赵构以十二道金牌诏令岳飞班师回朝,以致功亏一篑!然而,对于朱仙镇大捷和十二道金牌的历史事件,部分“学者”不明白,认为该历史事件“有争议”。下面将朱仙镇大捷和有关十二道金牌的历史事件作考证。

 

一、岳飞朱仙镇大捷的历史背景简述

宋绍兴十年,岳飞带领岳家军先后取得了郾城大捷、颍昌大捷、朱仙镇大捷后,已经准备与各路宋军围攻汴京,进而收复北宋的失地。

而在各路宋军连续取得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两河”义军也纷纷响应宋军,全力围攻金兵。

《宋史》载:“梁兴会太行忠义及两河豪杰等,累战皆捷,中原大震。飞奏:'兴等过河,人心愿归朝廷。金兵累败,兀术等皆令老少北去,正中兴之机’。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

而金兀术这时也已经准备席卷在中原掠夺的珍宝逃回老家,放弃原先占领的北宋国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三朝北盟会编》载:“虏震惧丧魄,燕之珍器重宝,悉徙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然而,就在这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秦桧先下令各路宋军收兵,再怂恿宋高宗赵构以十二道金牌诏令岳飞班师回朝。放弃了收复北方领土的大好时机!创下了我国军事历史上最低级的错误!

二、朱仙镇大捷是岳珂杜撰的吗?

对于岳飞取得朱仙镇大捷的历史事件,有些人,包括部分“学者”却是持否认的态度。理由是朱仙镇大捷是岳飞的孙子岳珂在《金佗粹编》杜撰的,并强调,除《金佗》之外,南宋时期没有任何史料有朱仙镇大捷的记载,认为“孤证不成立”。

那么,对于朱仙镇大捷,真的是除了《金佗粹编》的记载之外,南宋时期就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吗?答案是否定的。下面就将南宋时期有关朱仙镇大捷的历史记载展示。

大量南宋史家所著的历史资料记载。南宋史家吕中在《中兴大事记》一书作出了如下记述:“岳飞忠孝出于天性,自结发从戎,凡历数百战,内平剧盗,外抗强胡。其用兵也,尤其善以寡胜众……其战兀术也,于颍昌则以背嵬八百,于朱仙镇则以背嵬五百,皆破其众十余万。虏人所畏服,不敢以名称,至以父呼之”。

南宋时期除了《中兴大事记》之外,还有《皇宋十朝纲要》卷23,《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卷5,《大金国志》卷11,《文献通考》卷31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6等诸多同时代史家所著史书都对朱仙镇大捷有详细或简要的记载。

而位列二十四史的《宋史》对朱仙镇大捷也有具体的记载。《宋史》卷365记载:“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

 

(图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六的截图)

大量的南宋时期的史料记载证实,历史上朱仙镇大捷的事件已是铁的事实证明其确实存在,而对于岳珂杜撰之说,明显是不成立的。

三、十二道金牌诏令岳飞班师回朝的释义

我们先看看正史记载:

“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风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宋史》。

“忽一日诏书十三道,令班师,赴阙奏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

《建炎》记载十三道诏书,其中十二道诏书属于金字牌方式。宋代的“金字牌”是最快速度的通讯方式,具体如下有详细解释。

对于十二道金牌诏令岳飞班师回朝的历史事件,同样也是让部分人不明白,认为是假的。其理由是:“由杭州临安到朱仙镇有一千七百多里,一日不可能跑十二次来回”。乍一听,还真似乎很有“道理”,但明显是搞错了,不需要一日跑十二趟来回,而是在同一日发了十二次诏令。请看下文的详细解说。

 

(一)十二道金牌的解说。

金字牌是宋代多种通信方式中最快的一种,它是以金字牌为标志的一种以最快速度传递邮件的特殊标志。

历史记载,金牌用于赦书及军机要务,由皇帝直接交发。这种金牌制度由宋元丰六年开始使用。金牌是用木头做成条状,长约一尺左右,周身涂满朱红色油漆,上面篆刻着“御前文字,不得入铺”八个黄金“警”字。这里的“御前文字”,是指从朝廷皇帝身边传来的公文、信件;“不得入铺”是指传递邮件时,驿吏不得在驿站内交接,而只能在马背上依次传递(与现代的“接力赛”方式相似)。这样,不仅大大加快了邮件的传递速度,而且加大了驿吏的工作效率。

据《宋史》记载,该“金牌”光耀炫眼,传递时急飞如电,望之者无不避影,日行500里,昼夜不停鸣铃飞递。可见,这种“金牌”与我们现在用的“特快专递”标志差不多。

注:宋廷给岳飞发送十二道金牌是在一日内发送,与路途远近无关。

(二)每隔二刻钟发一次,一日之内发十二次,并不需要往返十二趟。

十二道金牌的间隔时间是每隔二刻钟发一次,连续性发送。注意:这个“连续性”并不等于跑十二趟来回,而是在同一日,十二道金牌都在路上飞奔传送,最终,岳飞就会在同一日的不同时间连续接到十二道金牌。

在一日之内连续发十二次金牌,而金牌到达目的地时,也是在一日内连续收到十二道金牌,无需跑十二趟往返,而是十二道金牌总共只跑一趟。

无论路途有多远,都是跑一趟,算一下路途也无妨。

由杭州临安到朱仙镇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宋里,如果按照上述的速度,大约四天左右可送达到岳飞军营。但古代的道路不是那么畅顺的,实际需要十天时间左右。

(三)为什么要一日发十二道金牌?

1、军情万分重要,预防路上有意外,保障军令务必送达。古代路上很多劫匪,就算部分传件人遇劫,其他的令牌也会送达岳飞军营。

2、连续性发令牌明显也是不让收件人回复。试想一下,当时岳飞在朱仙镇已经等着军令准备进攻汴京,如果不是连续性发令牌,岳飞肯定会回复,要求抓住战机进一步扩大战果。但连续性发十二道金牌诏令班师回朝,岳飞就没有机会回复。

3、连续性的十二道金牌,也是一种必须服从的最高军令,是意味着就算天塌下来都要服从命令。结果岳飞不得不放弃进攻汴京的机会,服从军令班师回朝。

4、十二道金牌是一种最高军令的方式,并不等于朝廷催促岳飞十二次,而是给岳飞下发了一次必须服从的最高军令。

上述已经说明了十二道金牌的原理与意义,历史记载并没有假。之所以说“有争议”、“不合事理”等说法,都是因为不懂这个十二道金牌的性质,总是认为路途遥远不可能往返跑十二次,其实就是理解错误。

朝廷以十二道金牌诏令岳飞班师回朝,以及朱仙镇大捷的历史事件没有假。历史记载已经走过了八百多年的历程,到现在只是部分人不理解,但通过细致的研究历史,就会发现这些历史事件真实无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是谁说的?即然“军令有所不受”,那为什么岳飞却被“十二道金牌催回京都”,从而丧命呢?
宋高宗真给岳飞发过十二道金牌班师吗,宋代的“金牌”是什么?
岳飞身上附着多少神话
如何看待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的历史?
【岳飞传】颍昌、朱仙镇大捷与十二道金牌(10)
令岳飞功败垂成的十二道金牌究竟是啥?为何有这么大的“威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