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南女子大学——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

福建临海,位于闽江口附近的福州,汉唐以来就成了海上交通的中心。五口通商后,西方传教士纷至沓来,他们在福州建立新的传播点,扩大和发展基督教在福州的势力。他们仿效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创办了各式各样的学校。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上半叶,福州的教会学校一所又一所地建立起来。基督教教育的蓬勃发展,渐渐将福州教会学校的办学规模朝着更高的办学层次推进。

20世纪初年,无论是中国的基督教教育还是中国的妇女教育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小学与中学发展的基础上,创办女子高等学校的社会条件日益成熟。

华南女子学院的早期的创建人之一华惠德回忆:“现在给妇女读大学机会,被认为是当然的事,但它很容易被人们忘记,即使在美国,这种优惠是在面临男女两界强烈反对中获得的。像中国这样东方古老的国家,给妇女高等教育的想法,到很晚时候才出现,当不足为怪。事实上,在这个南方重要省份福建,向女孩子打开平常初等教育的大门,已经做了几十年极为艰苦而不惜一切牺牲的工作了。”

她还说:“如果不是福州毓英寄宿学校为女孩子打开初等教育的局面,在半个世纪后,梦想有一个女子学院是不可能的。”

正是由于教会女子初等、中等办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创办教会女子大学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再一个促使中国教会女子大学兴盛的原因是当时社会的需要。随着教会势力的不断扩大,教会的妇女活动也日益增多,许多教会事业诸如教育、医学、新闻、出版等都需要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女性,因此创立教会女子高等学校是为当时的教会开展工作培养大批知识女性的最佳途径,因此在中国创办教会女子大学的设想一提出,就得到了国内外教会机构的一致赞同。

华南的校训

华南女子学院的校训是“受当施”,最初,是援引美以美会女遣使会的会训“Saved for Service”而来,此语来自《圣经》。学校就把“受当施”的英文译为“Having received, I ought to give”。1928年,华南女子学院根据校训“受当施”的精神,制定了校歌和校友歌。

华南女子学院校歌

藤山之脊,闽江之湄;  宏开学府,树立坤维;

地灵人杰,蔚成女师;  猗欤我华南,丕显丕基。

女宗明镜,人文新曦;  成己成物,不激不随;

服膺弗失,曰受当施;  懿哉我华南,令则令仪。

甄陶多士,允赖先知;  吾道其南,斯文在兹;

缅彼漆室,辅世匡时;  渊乎我华南,有守有为。

华南女子学院的经费来源并不多,因只有美以美会独家资助。有时华南女子学院还动员学生向家长与亲属募捐,以充作办公经费。当然教友和教会团体的捐赠仍是华南女子学院办学的经费主要来源。

1904年10月,福建省会督柏锡福个人捐赠500美元以供华南女子学院建校购地之用。美以美妇女外洋布道会联合委员会提议组成一个董事会并同意要求向华南女子学院拨25000美元的巨款。

此后,J.D.彭先生向该校捐赠了15000美元用于建行政大楼。美以美会妇女外洋布道会也做出决定每年按需给予拨款,以维持华南女子学院的正常运转。

行政彭氏楼谷莲楼(学生宿舍楼两座楼的设计是福州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们都亲切地称其为“天国的基督堂”。那时的人们赞叹这座校园的宏伟和壮丽,认为50年内是住不满的。

谁曾料想,到1921年,大学预科已达220人,大学生已有42人,很显然,再建一座宿舍楼是摆在面前的事了。校友们很快就行动起来了,每位校友捐100元,每位学生捐10元,学校一共收到捐款20000元。

但校舍建造一年后,因经费告罄而停工。华南女子学院首任校长程吕底亚女士(加拿大籍)的哥哥将自己住宅变卖凑集资金捐给华南女子学院,校舍建造才得以继续进行。美国美以美会女遣使会听说情况后,立即补足建楼所需的余下款项,并提议新建的宿舍楼命名为“程吕底亚楼”(称“立雪楼”)。

1914年,行政彭氏楼、学生宿舍楼谷莲楼相继建成启用,学校招考两年的大学课程。1916年,学校改校名为“华南女子大学”。

1917年,华南女子大学开办四年大学课程,首届学生毕业有5人。1921年有3位毕业生从程吕底亚校长手中获得大学文凭。

1922年,华南女子大学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理事部临时特许证,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文凭,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研究院的学习。从此学校入学学生数剧增,从1920年的21人,增至1923年的63人,又增至1926年的87人。

1922年6月,在俄亥俄州美以美会会议上,华南女子大学的英文校名,由原来的“ Huan Nang ”改为“ Hwa Nan ”。

1925年1月,在华办学50多年的程吕底亚女士从校长任上引退。

《华南学院校刊--程前校长纪念专号》1941年,华南女院校长王世静回忆她尊敬的校长、敬爱的老师时是这样评价的: “程前校长本着先知先觉之眼光……先从办学入手。办学以后,不论当时中国政府怎样顽腐,社会怎样黑暗,而中国女子潜在力量化腐朽为神奇,化黑暗为光明。……程前校长培植中国女子,不仅谋其自身改善,而在由小及大,由近及远,谋普遍的改良……

华南女院第二任校长卢爱德促进了美国七所大学和华南建立了友好关系。七所美国大学为华南女子大学各系派遣教师,提供经费和设备。她认为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有三个目的:

第一:用东西方文化的精华改造中国;

第二:为中国年轻女性提供自我觉醒的机会;

第三:培训乐于服务的基督教领袖。

教育家陶行知评价卢爱德:“这几年来,在中国女子教育上有研究的人,我只遇到一位,这一位就是美国卢爱德女士。”(摘自《陶行知全集》卷一)

1927年,福州掀起反文化侵略,卢爱德辞去校长职务,后因病回美国。1928年,校董事会任命王世静担任校长。1929年7月,王世静从美国密歇根大学进修回国接管校务一直到1951年华南女子学院停办为止。

华南女子大学的校园

华南女大校舍位于仓山区上三路8号,共3座,建在山岗顶上,面向东南,平面呈门形。依山势筑3座大平台,中间主楼为马莲彭学院(MalianPayneHall),俗称彭氏楼,现名胜利楼。右侧为谷莲堂宿舍(GransonHall),俗称谷氏楼,现名和平楼。左侧为程吕底亚宿舍(LydiaA.TrimbleHall),俗称程氏楼,又称立雪楼。

华南女子大学的校园坐落在闽江之滨的南台岛上的一处高地上,从大学校园往北眺望,闽江蜿蜒伸向远方。远处的山峦跌宕起伏,鲜翠欲滴。校园的南面是大片肥沃的田野和炊烟袅袅的村庄,校园的背面是群山环绕。

1914年,彭氏楼和谷莲楼完工时,前来参观新建筑的游客络绎不绝。

1928年,在立雪楼的顶楼设立了英文图书馆,在对面的谷莲楼设立了中文图书馆。两个图书馆独立运作,直到1947年,两个图书馆才合并在修复的彭氏楼的四楼上。

据统计,到1934年,华南女子学院的校园面积达40余亩,4座建筑,共有面积28126平方米。其中有行政大楼、学生宿舍78间、图书馆3间、实验室5间。校产约值97754 元。图书资料达23772册。这样的办学经费与设备,为近代中国女子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华南的社会实践

华南女子学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让女生们走出课堂,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社会实践,认识社会,毕业后能立足社会,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之中。

华南女子学院之学生,每逢假日即到周围的农村主日学校担任义务之教员,进行唱歌、讲故事、卫生指导、手工和游戏等活动,以鼓励和指导学生对社会服务事业的研究和选择。

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有:组织师生开设少女识字班、贩童夜校、工童夜校、青年男子失业成人班;创办《通俗周报》,供学生阅读。开设各种类型的家庭妇女进修班。主要有烹饪、缝纫、国语、英文、科学、时事、音乐等组。

有时还开办母亲训练班,传授当母亲的常识;开设劳工婴儿园、劳工子女补习班、儿童会、儿童阅览室、儿童营养茶室、儿童健康社等,还设立“平民妇女福利社”,供应廉价商品、借贷资金、为社员代笔及介绍职工等。

华南最主要的社会服务是暑期圣经学校和主日学校。提倡教学和生活相结合,在农村地区建立公共卫生模范家庭。

1934年12月 烛光晚会

学校以栽培中国女青年得受文学上、科学上、职业上之高等教育,并养成牺牲服务之高尚人格。

1938年,抗战事起,华南女子学院迁往福建南平。华南女生参加战时社教运动,仅1938年三个月,她们就探访了7500个家庭,举行14场话剧表演,观看人数达16500人次,开办了4个培训班,为100名妇女传授急救方法。战争拉近了华南女子学院和福建农村的距离。

抗战时期,华南女子学院还组织师生认购救国债券,深入农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组织募捐、义卖活动。上演话剧、音乐会,将所得用于慰劳前线将士。

1941年,福州沦陷,日军北犯,我军在闽侯大湖一带抗击日军,由于军粮供给不上,影响了士气。华南女子学院师生闻讯,急忙总动员,全体参加军粮包装供应工作。师生们在军粮包装的同时,附上勉励抗日将士多杀日寇的字条,起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大湖战役胜利后,李良荣少将高度赞扬了华南的师生,他说:“我们在前线的成功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华南女子学院的帮助。当我们每年庆祝这一天时,我们都无法忘记华南女子学院这支背后的军队。”

1946年3月11日,华南女子学院结束了8年的流亡生活,又重新开始在福州的新生活。1952年,院系调整合并后,华南女子学院的校舍成为福州大学理学院所在地。1953年福州大学改为福建师范学院时,华南女子学院旧址成为福建师范学院化学系用房。1972年福建师范学院改成福建师范大学后,华南旧校址成为其行政办公大楼,亦称福建师范大学校部。

以上文字和图片来自《图说华南女子学院》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专刊《福州》

以优美的散文笔法,生动地讲述福州故事,多角度描绘福州山川壮美画卷,展现福州这座慢城市、宜居地的优雅品味、诗意情调。

《乡愁里的福州》
讲述福州对外贸易文化交流史,重点介绍福州的琉球遗迹(河口人文风景)、探讨明清的中日琉关系。
《流翠烟台山》
述说仓山人文历史故事,全景式活画出近代福州口岸城市的熙熙攘攘的生态图像,反映福州悠久灿烂的海丝文化。其中部分篇章是作者在仓山生活的口述史,再现了仓山的旧日风情。
《琼花点绛马厂街》:述说马厂街的园庐故事、错综复杂的家族往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信中的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校史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福州大学校史图片90幅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88——华南女子文理大学
【福建·福州】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电视剧《原乡》中“警总”的取景地)
他把烟台山的美,都定格在了画框里
【市博科普】 福州古厝系列(23)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