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统编三下第三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建议
高学雷工作室  郝秀秀
一、单元整体解读
关于人文主题
“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与传统文化有关。对于这个主题,学生并不陌生,从二年级的“传统节日”到三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到五、六年级的“汉字之美”和“民风民俗”,编者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的增长,编排了一系列涉及传统节日、建筑、书画、文字、民俗的文本,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传统文化以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而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它与学生的距离并不遥远,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建筑的精巧,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我们应当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调动学生以往的经验,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
关于阅读训练要素
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是“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样的训练要素在统编教材中分布如下:
册序
单元
阅读训练要素
三上
第六单元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三下
第三单元
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六上
第五单元
体会文章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我们可以看出,小学六年中,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是螺旋上升的。纵向来看,由段到篇,层层递进;横向来看,由阅读指向习作,也是层层递进的。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落实了由读到写的目标。
小学中段,学生在掌握默读的基础上,要求阅读的速度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都要有所提高。因此,“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就至关重要。教师在落实这一阅读要素时,初始可以带领学生以一段落为例,再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以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为例: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教师在落实“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要素时,可将任务分解。第一步,先找到段落的关键句;第二步,通过圈话关键词,了解后面几句话都是为了写出小城树多这一特点。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分解任务,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也就是学习具体的方法。其后,在后两个自然段中,放手让学生试着找到关键语句,并自主圈画关键词,理解段落的意思。
学生在上学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就要“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三下第三单元)。三年级上册“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而这个单元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即学生不仅要能找到段落中点明中心意思的句子,借助这句话理解整段的内容,更要学习这段话围绕这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也能为学生的习作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教材是通过“课后题”和《语文园地》的相关练习来呈现的。以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为例:
这座桥不但精巧,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拦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课后题中明确要求学生“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基础上,可以很快的找到本段落的关键句“这座桥不但精巧,而且美观”,亦能理解这段话是围绕“这一意思”写的。在此学情基础上,学生需要了解这段话是如何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学生在表述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从文本中找到依据,提炼信息。如文中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其中对各种姿态的龙进行列举,写得活灵活现。在这一课中,学生可以习得的“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就是“列举同一事物(或人物)不同形态特点”进行说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下第三单元)中的第三段也采取了同样的写法来强化学生对此种方法的认识。
除了“列举同一事物(或人物)不同形态特点”这一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呢?以本单元《纸的发明》第四段为例: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这一段中,作者为了将“蔡伦改进造纸术”这一意思写清楚,用连续性动词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写具体。此种方法在语文园地中的“语句段运用”中也有体现,旨在通过梳理流程图将某件事情的过程写清楚。那学生可以习得的方法即围绕一个意思把“某件事阶段过程”写清楚。
综上,相较三年级上学期,学生需要更进一步。第一步,提炼段落的中心意思;第二步,借助中心意思理解段落大意;第三步,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通过三年级一学年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对于“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已经很清楚了。在此基础上,便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六上第五单元)这一阅读要素直指学生写作,旨在让学生在习作中,懂得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因此,在分析文本时,第一步,提炼全篇的中心意思;第二步,寻找全文中的依据,总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或哪几个事例来表达中心思想。第三步,在具体段落中,重复上面过程。如在《夏天里的成长》(六上第五单元)一课中,学生需先找到全文的中心意思,即“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在寻找各个段落中的依据,了解作者是从“生物长大”、“植物长大”“人长大”三个方面来写的。
如此一以贯之的阅读要素,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提取文本信息;更可以将此要素直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促进学生表达更加具有条理性与逻辑性。
综上所述,三下第三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可以细化为以下几点阅读学习目标:
1.        阅读描写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和现代文,能借助关键句了解相关节日、建筑、书画的特点,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愿望和热情;
2.        通过阅读思考,能够从段落中找到表达中心意思的语句;
3.        在明确中心意思的基础上,通过圈画关键语句,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4.        能够寻找依据支持自己的中心观点,并能尝试用这样的方法介绍一个节日。
关于综合性学习
本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这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开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的教学。《古诗三首》课后的“活动提示”明确提出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对如何开展活动作了具体的指导。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将打算了解的传统节日用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详细记录过节的时间和习俗。对于了解传统节日的途径,既可以看看日历,问问长辈,查查资料等。第二课《纸的发明》后对接下来的活动进行提示——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可以是图片,可以是传说等等,并对活动成果的展示形式进行讨论。本单元课文学习结束后,需要对这一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活动有两项任务:第一项是个人成果展示,要求写一写过节的过程;第二项成果展示重在合作,可以通过介绍做月饼的过程、写春联、诵读古诗、讲述包粽子的方法等方式进行展示。
本单元的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既进行综合性学习,又落实“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要求。在综合性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写作,就可以降低很大难度。关于写作指导,教师应主要围绕“写什么”、“怎么写”进行指导。针对“写什么”,本次习作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写过节过程。学生既可以写过节的整体过程,如中秋节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过节中某个环节的具体过程,如中秋节做月饼的具体过程。两个角度,学生可以选择进行整体描写,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环节进行具体描写。
针对“怎么写”,学生可以借鉴《纸的发明》中梳理流程图的方法,将过节的过程进行梳理。如果学生选择写过节的整体过程。内容上可以从过节的时间、习俗入手,并能够把过节中深刻的故事穿插到习俗之中。如果学生选择过节中某个环节的具体过程,内容上可以从这个节日的习俗引入,说一说自己亲手制作或观察的过程,如端午节包粽子的过程。学生不管选择哪种过程进行书写,在结构上都可以借鉴《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将一段话写清楚。
综上所述,三下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可以细化为以下几点学习目标:
1.        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时间、习俗、传说),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        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3.        借助流程图,梳理一个传统节日或节日中某个具体环节的过程,并有条理地写下来;能够借鉴《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将一段话写清楚。
4.        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分享成果与习作,分享在传统节日中自己的心情;
二、教学规划建议
结合单元整体解读,梳理出本单元语文训练要素所指向的具体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规划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板块:
板块一:联系以往学习经验,唤醒自主学习的意愿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教材中每一单元都设有导语页,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通过文字表述,并配有相关插图。通过三年级上学期教师的引导学习,学生已对导语页的作用与意义有了初步认识。因此,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导语页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源。
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1.        自主阅读导语页、插图,发现单元的人文主题;继而阅读单元目录,明确各篇文本是从哪些角度写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形成初步的情感体验;
2.        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建立学习迁移,了解学习目标的递进性;
3.        浏览本单元文本,并结合课后题和活动提示,明确语文要素在各板块中的落实情况,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板块二:通过具体篇目,展开阅读要素学习
本单元阅读要素为“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根据其所细化的目标,主要从学习方法、强化方法、运用方法的角度落实阅读训练要素,可以设计学习活动如下:
1.        阅读《纸的发明》,找到课文中运用这一写法的自然段,继而明确这一自然段是围绕“蔡伦改进造纸术”这一意思写的。自主圈画这一段中的关键词句,并结合《语文园地》中的“语句段运用”,体会作者为了将“蔡伦改进造纸术”这一意思写清楚,用连续性动词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写具体。因此,可以习得的方法即围绕一个意思,借助流程图,把“某件事阶段过程”写清楚。
2.        阅读《赵州桥》,结合课后题及《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与“语句段运用”,圈画出能够体现赵州桥美观的词语,如“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想象龙的不同动作姿态,与同学交流作者是怎么把图案写清楚、写活的。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列举同一事物(或人物)不同形态特点。
3.        阅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圈画出能够体现街市热闹的词语或句子,如“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和“语句段运用”,与《赵州桥》中的第3自然段“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对比学习,强化“列举同一事物(或人物)不同形态特点”来把中心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4.        总结“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交流这种写法的好处,认识到这种写法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写得更明确、更有逻辑。有意识地在口头表达和写作中运用这一方法。
板块三:收集传统节日资料,展示活动成果
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于整个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提示也渗透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秉持“导语中有明确、活动前有布置、过程中有指导、活动后有交流”的原则下,可以设计学习活动如下:
1.        通过学习三首古诗中的传统节日,同学交流除此之外还知道的传统节日,形成节日时间轴;
2.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节日,找到兴趣相投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各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传统节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并不断补充材料。如研究中秋节,可以采取如下方式:
“中秋节”学习计划
研究内容
节日古诗
节日习俗
节日故事
节日歌曲
.......
资料获取途径
查找书籍
询问长辈
上网查询
上网查询
.......
记录方式
手抄报
表格记录
手抄报
拍摄视频
.......
3.        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形式不定,如文字资料、图片、朗诵、视频、现场表演、实物展示等;对其他小组的展示进行提问和评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根据他人的建议对本组的展示进行完善。
4.        汇报自己细致观察到的不同节日中的人、事、景,了解不同节日的不同氛围,如喜庆吉祥的春节、热闹团圆的元宵节、缅怀激励的清明节、敬老感恩的重阳节等。在此基础上,能够借助流程图,梳理一个传统节日或节日中某个具体环节的过程,并有条理地写下来;能够借鉴《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将一段话写清楚。完成习作后,互相交流点评,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统编备课资源:
汪晴l统编四下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解读与教学规划
统编四下第二课《乡下人家》课文解读与教学规划
统编四下第三课《天窗》课文解读与教学规划
统编四下第四课《三月桃花水》课文解读和与教学规划
阿雷朗读课文:
一年级下册:
统编课文朗读(一下)识字1春夏秋冬
统编一下课文朗读 识字2姓氏歌
统编一下识字4猜字谜
统编一年级下册第一课《吃水不忘挖井人》
统编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我多想去看看》
统编一年级下册第三课《一个接一个》
统编一年级下册第四课《四个太阳》
统编一年级下册第五课《小公鸡和小鸭子》
统编一年级下册第六课《树和喜鹊》
......
二年级下册:
统编课文朗读(二下)1.古诗二首(村居)
统编二下第二课《找春天》
统编二下《开满鲜活的小路》
统编二年级下册第四课
统编二年级下册第五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统编二年级下册第六课《千人糕》
统编二年级下册第七课《一匹出色的马》
统编二年级下册第八课《》
统编二年级下册第九课《枫树上的喜鹊》
统编二年级下册第十课《沙滩上的童话》
......
三年级下册:
统编课文朗读(三下)1.古诗三首(绝句)
统编三下第二课
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三课《荷花》
统编三年级下册第四课《昆虫备忘录》
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守株待兔》
统编三年级下册第六课《陶罐和铁罐》
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七课《美丽的鹿角》
统编三年级下册第八课《池子和河流》
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
统编三年级下册第十课《纸的发明》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备课手记|三下三单元备课解读与建议
​统编版三下第三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2023年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下册
承前启后 有机整合——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编排特点与内容解析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上)
对话编者,合理规划,将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以统编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节日”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