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投资感悟003——分析因素,分清主次


成长股投资的确定性,高成长,低估值,小市值,那个更重要?                                                                                                                                                                            ——写在前面


价值投资对标的选择有人认为需要从确定性,高成长,低估值,小市值各个因素出发,有人认为就是护城河和安全垫。其实都是殊途同归,护城河就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具备高成长的确定性;而安全垫就是相对的低估值。确定性,高成长,低估值,小市值这些因素有主有次,又相互联系,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对于这几个因素的排序不一样。而由于排序的不同,选出的标的完全不一样。投资必须理性,既然理性投资,必须对这些因素的主次进行排序。

对我来说,确定性必须放首位。确定性首先由行业的景气程度决定。如果一个行业在走下坡趋势,客户需求越来越少,原来充足的产能会突然过剩,行业内公司竞争加剧,势必一些公司会出现增长缓慢或者负增长,竞争的结果是很多公司被淘汰,只有最优秀的公司会一家独大,成为龙头企业,这是行业的变化规律。从这个规律,可以看出,选股必须选择景气的行业;换句话说,标的所处的行业必须具有景气的确定性;对于景气的行业,相对出牛股的机会就很多。比如历史上的医药,电子行业。而对于确定景气的行业,选出的标的同样要具备确定性,这种确定性的增长才会创造利润,也才可能市场给相对乐观的估值。根据市值=净利润*估值这个公式,股价才可能升高,比如医药行业的恒瑞医药,电子行业的大华股份。另外,景气的行业迟早会慢慢衰退,所以标的在竞争中能不能脱颖而出,一枝独秀,恒瑞医药成为医药行业化药领域的龙头,大华股份成为电子行业安防方面的龙头。所以,个人理解,确定性应该放首位,这里所说的确定性应该是标的所处行业景气的确定性+标的自身可增长的确定性+标的能够成为龙头的确定性。

对于我们初步选出具有确定性的标的,高成长成为关键;如果没有高成长,那前期判断的确定性就不成立。所以,有人说,成长股投资就是大胆假设,不断试错,不断证伪的过程,只要大概率判断正确,赚钱也是大概率的事情。高增长可以消化高估值,风生水起先生周记中有一段话对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标的当前30元,80倍PE,且具有高增长性;三年持续高增长后,股价变为80元,市盈率变成30倍。这是同一个企业,你是愿意花30元买估值80倍还是花80元买估值30倍?这确实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难就难在怎么判断标的的高成长确定性,这又回到了确定性问题。有句话说得好,企业是黑洞,用在细分行业上应该更加成立,有些细分行业断崖式的衰退估计连行业内的人都料不到。投资就是投预期,如果都知道不行了那还投什么?或者说如果知道企业能够取得超预期的净利润那投资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了。事实上像华懋科技,伟星新材一季报出来毫不犹疑减仓或清仓照样是赚钱的,而且收益可观。所以,个人理解,首先根据自己的专业或阅历来慢慢确立行业能力圈,然后通过不断学习和认识去扩大;其次在不确定中尽可能寻找确定性,我们普通人不能很好的把握就跟随和守正,不及预期(例如网速科技,负增长)就清仓,或者判断不准(华懋科技,单季度增长放缓)至少要减仓。

关于估值,成长股的魅力就在于估值切换,这是一个最终审判的时刻。证伪的,一下子估值会变得相对预期“很高”。业绩在下降,估值在下杀,戴维斯双杀来临,最终股价阴跌不止,变成一地鸡毛,今年典型的代表是网宿科技。估值是市场情绪的产物,容易走极端。乐观时极其乐观,比如牛市。还是拿自己当前持有的明星股康得新来举例:

2010年,净利润增速51.5%;收盘价2.08元;估值96倍;估值上涨0.00%;
2011年,净利润增速86.6%;收盘价3.02元;估值75倍;估值下跌21.88%;
2012年,净利润增速223.5%;收盘价5.28元;估值40倍;估值下跌46.67%;
2013年,净利润增速55.7%;收盘价8.0元;估值39 倍;估值下跌2.50%;
2014年,净利润增速52.3%;收盘价8.59元;估值28倍;估值下跌28.21%;
2015年,净利润增速40.6%;收盘价19.02元;估值44倍;估值上涨57.15%;
2016年,净利润增速36.45%;收盘价19.11元;估值35倍;估值下跌20.45%;

2010-2014年,增利润在增加,估值却在下跌,而股价的上涨的原因是净利润增速大于估值降速。2015年,净利润和估值都在提升,估值到了44倍;如果价值投资以30倍为合理估值,则2015年的44倍已经属于高估。高估值会回落,2016年开始杀估值,净利润增速只有36.45%,所以股价只能横盘震荡。这里引伸出两个问题,第一,2010和2011年估值非常高,作为成长股投资者一般的选股标准:当前预期估值30倍以内,这种标的可能会被错杀。这恰好又是风生水起先生的那个问题同一个企业,你是愿意花30元买估值80倍还是花80元买估值30倍?我的理解是,风生水起这样的高手对于行业和标的有着超越常人的判断力,所以这种廉价筹码不适合我们普通人。也就是说错杀就错杀,这个鱼头我们吃不了。而大多数成长股投资者对于2012-2014这段40倍左右估值进退自如,是可以把握的,这个鱼身子收益也不错。第二个问题,从2012年起,每年净利润增速在趋于稳定,特别是2016到现在估值已经合理,并且随着光二的开展,裸眼3D和碳纤维想象空间是否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康得新能不能有新的业绩增长点?所以今年下半年或者以后,这条鱼有没有肉吃?我选择耐心持有等待和等待。而我理解,相对来讲,在当前行业和企业基本面未有大的改变下,企业管理者的战略布局和经营思维已经决定了今年的业绩,所以每日的股价波动只是情绪波动造成估值波动的变化罢了。所以,从这层意义上,对真正的成长股投资者来说,就像@征-途 兄说的,波动里没有风险,也没有收益,长期持股是唯一的选择。当然,40倍的估值也不见得安全,所以,确定性高成长的前提下,越低的估值安全垫越厚实。

至于市值,前面的文章已经说过,这是由行业天花板和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决定,如果过于追求小市值(小于100亿),可能会错过贵州茅台,恒瑞医药,大华股份等长牛标的。小市值不是绝对的优点,同样大市值也不是绝对的缺点。

总之,确定性排第一,高成长结合估值排第二,小市值可有可无
PS:自己小散一个,本文仅仅说说一些自己的体会或感悟,起到自我总结和交流学习的作用,但愿不要给看到人造成困扰。文中涉及个股不不构成投资建议,以此为据买卖后果自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用到的两种估值方法第一种是三年投资收益...
长线投资社群:一周交流精选(第九期 2017.05.01)
机构重仓医药股,前20名(干货)!
天山龙江: 长线投资需要化繁为简 长线投资需要化繁为简 作者:天山龙江 看过樱花烂漫,嗅过栀子清甜,...
医药:真成长是最好的防御
这19只个股,务必关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