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益生菌接种,过去偷衣服,如今卖益生菌
写在前面

在民间,过去一些富贵人家的孩子不好养的时候,会去偷贫困人家孩子的衣服穿。看似迷信,但有时候确实是有用的。

从微生物的角度是可以解释的,贫困人家男耕女织,生活的更天然,更接近于大自然,更有利于微生物的定居。

微生物对人体的调控及影响作用较大,偷衣服相当于给孩子接种微生物,哪家孩子好养,说明他家菌群中有益菌多。

此外,除了血脉外,还有一种说法叫“菌脉”,传统的生产和哺乳过程可以有效传递菌脉,更有利于胎儿的健康。

顺产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和副拟杆菌属细菌等有益菌的丰度很高,占到了 68.3%。

剖宫产的婴儿正相反,其潜在的有害微生物可以占到婴儿总肠道微生物的 68.25%。

所以剖宫产新生儿通常免疫力较弱,且患肥胖、过敏和哮喘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如果母亲产道环境健康自然,婴儿自产道而出便会率先吸入有利菌群,也助于他们在婴儿肠内的早期定殖。

一般情况下,孕期女性会向阴道里分泌大量的糖原,利于平衡产道环境的有益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大量繁殖。

在婴儿的发育阶段(3-14个月),肠道菌主要以双歧杆菌为主; 而母乳喂养的宝宝肠道中双歧杆菌数量多于非母乳喂养宝宝。

母乳里不仅有有益菌,还有益菌所需的一类叫作低聚寡糖的益生元,利于肠道有益菌的定殖与繁殖。

人类与微生物
01
微生物数量

人是由90%的共生微生物组成的超级生物体,微生物尤其是肠道微生物参与了人体的营养吸收和代谢,通过这种相互作用方式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发展。

肠道菌群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被视为人体又一“隐藏的器官”,携带着人体“第二基因”,因此人体也被形容成一个“超级生物体”。

一个成年人的肠道内大概有10的14次方个细菌,约占自身细胞的10倍,重量近乎肝脏的重量。

胃肠道中不同部位生理状况不同导致细菌的组成也有一定差异,大肠尤其结肠部位最适宜微生物生存,也是微生物系统密度最高,活菌数量多达10的12次方~10的14次方。

这些细菌按照对人体的作用可大致分为3类:

①与宿主共生的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

②与宿主共栖的条件致病菌,如肠杆菌、肠球菌;

③病原菌,如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02
微生物与健康

肠道菌群通过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调控肠道稳态,各种原因导致的肠道稳态失衡将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

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物与宿主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动态平衡。

微生物从宿主那里吸取养分为己所用,宿主借助微生物来降解一些自身不能分解利用的物质。

随着长期的进化,二者形成了对自己最有力的菌种。

国内外大量研究已表明,肠道微生物与机体之间的平衡一旦被打破,菌群就会从能量吸收、内毒素血症、短链脂肪酸、胆碱、胆汁酸代谢和脑肠轴等多种途径影响宿主的健康。

肠道菌群的改变不仅能引起肥胖和糖尿病,还能导致心血管疾病。

肠道微生物可产生神经递质,通过迷走神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肠道微生物可作用于免疫系统,使血液中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发生改变,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改变脑功能。

肠道微生物通过调节肠道内细胞激素的分泌,如脑肠肽、瘦素等物质直接作用于脑,实现脑和肠之间的信息交流。

肠道菌群作为一个“内化了的环境因子”,可以关闭燃烧脂肪所需的基因,上调合成脂肪所需的基因,让机体向合成脂肪或脂肪过度堆积的方向发展。

肠道菌群的失衡使肠道通透性增加,促使肝脏暴露于细菌产生的LPS和非甲基化GpGDNA。

这些产物刺激内源性免疫系统受体,启动相关信号通路促使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海带和裙带菜等海藻中含有的昆布多糖,能通过增加肠道内一种乳酸杆菌的数量来达到防止UC等炎性肠病的发生。

某些肠道细菌可通过产生血清素,来影响人类的情绪以及控制抑郁症。

虽然血清素在大脑中的含量最高,但人体90%的血清素产生于消化道。

肠道中存在大量神经组织,可以把一些感觉信号传递给大脑从而影响人类情绪。

肠道细菌是导致焦虑和抑郁行为出现的必要条件之一。

肠道蓝藻细菌产生的其他神经毒素如类毒素可能也会引发退行性神经病变。

导致自闭症、焦虑、抑郁和AD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因素均有过度的自身免疫应答。

据报道,58名自闭症儿童中有91.4%的患者均出现肠道菌群紊乱。

自闭症儿童粪便中的微生物与健康儿童相比,各个种属的梭状芽孢杆菌数量明显增多。

梭状芽胞杆菌不仅会产生导致胃肠道疾病的肠毒素,还会产生导致自闭症的神经毒素。

在婴儿发育过程中,他们接触的环境里包括大量细菌,正是这些细菌的存在,使他们的免疫系统能正常发育并行使功能。

在那些卫生程度很高的发达国家,大面积的消毒使人们实际上生活在细菌部分缺失的环境中。

大量事实证明这些缺失的细菌与过敏、哮喘、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要关系。

发展中国家过敏人群远小于发达国家,这很可能是由于家庭结构庞大复杂,使得每一个家庭成员有更多接触致病菌的机会。

结尾

益生菌,主要来自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是一类外部添加的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

除了治疗肠道疾病,益生菌也被应用于治疗精神领域相关疾病。

益生菌可以降低IBS的焦虑症状,减少应激反应,改善情绪。

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乳酸乳杆菌4种益生菌的联合使用。

可以通过改变健康志愿者脑岛中后部的脑活性进而改善抑郁症或焦虑的症状。

过去,还得偷偷摸摸偷别家小孩的旧衣物,来接种微生物。

如今,已经可以大大方方的购买各种益生菌产品,来调理我们的第二基因组。

平台里面还有好几款,我随意挑选了一款益生菌。接种益生菌最最廉价的方式,我想是和健康阳光的人相处,慢慢的,菌群互相平衡,两个人也越来越像。

我想不同时辰出生的人性格不同,与一年四季,一天二十四小时活动的微生物不同有关,这些微生物在出生瞬间于肠道定殖,不同菌种影响着不同的性格。

参考文献

(1)肠道菌群与人体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林璋 祖先鹏 谢海胜 金慧子 杨鸟 刘心如 张卫东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后生素:微生态疗法新理念以及应用前景
肠道菌群
益生菌的保健机理暨益生菌、益生元的双效作用
还在吃益生菌?不知道这些你就out了
急性腹泻怎么办?重在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谁来拯救你的肠道,选择性益生元或成新方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