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例析

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例析

 

 

名词作状语,是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现象的一个重要类型。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见。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颇为普遍。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单纯作状语,它通常跟介词结合,组成介宾短语,才能作状语。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作该动词的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状

   以作为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的特征,来描绘和修饰动作行为的方式或情状。通常翻译成“像……一样(似的)”。例如: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

   (项伯)不时用自己的身体张开翅膀似的遮掩住刘邦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蒲松龄《狼》

   没多久,一只狼干脆走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坐在(屠夫)面前。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

   向潭西南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如游蛇那样蜿蜒,忽隐忽现

   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

   天下的人,像云块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听从号令,带着粮食如影随形似的跟从(陈涉)起事

上述四例中的“翼”、“犬”、“斗”、“蛇”、“云”、“景(通“影”)”分别放在动词“蔽”、“坐”、“折”、“行”、“集”“从”的前面做状语,描绘出了动作行为的状态。

   2.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处置态度

   把甲(动词支配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当乙(用以修饰动词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一般可翻译作“像对待……一样地……”或“把……当作……”。例如:

   ①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作仆役来使唤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地对待他

④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鲁仲连义不帝秦》

   那个秦国,是抛弃礼仪却崇尚用敌人头颅邀功的国家啊。(他们)用权术驱谴它的学士,像对待奴仆一样地役使它的百姓

上述四例中的宾语都是表示人的代词或名词,“兄”、“隶”、“客”、“虏”用以修饰动词“事”、“使”、“待”、“使”,分别表示对待或处置上述对象的方式或态度。

   3.表示完成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采取的方式

   翻译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补上介词“用”、“拿”、“当”等,构成“介宾短语”。例如:

   ①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马中锡《中山狼传》

   狼,快离开!不然,我就用拐杖打死你

   ②畚箕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用畚箕(把土石)运送到渤海边上

   ③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黔之驴》

黔地本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

   前三例中“杖”、“畚箕”、“船”分别表示实施“杀”、“运”、“载”等行为所凭借的工具,后一例中“面”表示的是“刺”的方式,即“当面表达”的意思。

   4.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处所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名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在哪里”产生。翻译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补上介词“在”、“从”等,构成“介宾短语”。例如:

   ①卒廷见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终于在朝廷上(按礼节)接见了蔺相如

   ②草行露宿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在荒草丛中行走,在露天里息宿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扶苏因屡次进谏,所以皇上派他在外地带兵

   ④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已经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上述四例中的“廷”、“草”、“露”、“外”、“间”分别表示动词“见”、“行”、“宿”、“将”、“至”所涉及的处所、环境。

5.表示情势或道理xiaoyan.com
  在古汉语中,有些名词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表示产生某种动作行为所依据的情势或道理,可以加“依”、“按”这类介词构成介宾短语来解释它。

①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我与曹操这老东西,按情势说,不能同时并存。xiaoyan.com
   ②予分当引决。  文天祥《指南录后后序》

我按道理应该自杀。xiaoyan.com
  上述二例中的“势”、“分”,分别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根据某种情势”或“按照什么道理或规定”而产生某种行为的意思。

二、时间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每一。例如: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庖丁解牛》

技术好的 厨师每年更换刀,(因为)它是用刀割肉 ;一般的厨师每月更换刀,(因为)它是用刀割砍骨头   

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孟子·滕文公下》

(假定)现在有个人天天偷邻居的鸡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  《战国策·赵策》

每天的饮食该不曾减少吧?

④谨食之,时而献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

(我)小心喂养蛇,每到规定的时候再把蛇送上去交了差。

2.表示渐进。例如:

①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史记·屈原列传》

从这以后,楚国国力一天天地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所灭亡。

②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三国志·诸葛亮传》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③乡邻之生日蹙。  柳宗元《捕蛇者说》

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

3.表示往昔。例如:

①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  《尔雅注疏》

②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  《晏子春秋》

上述两例中的“日”都可当“往日”“从前”讲。这种用法的“日”字多见于先秦作品中,秦、汉以后比较少见。

三、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词是名词的附类。单纯的方位词“东”“西”“南”“北”等在行为动词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或趋向。译成现代汉语时,常常需加介词“在”、“到”或“往”、“向”等来理解。

1.表示方位。例如: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列子·汤问》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三国志·诸葛亮传》

对外与孙权结盟修好,对内兴利除弊革新政治

2.表示趋向。例如:

①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贾谊《过秦论》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荀子《劝学》

①句的“南”“西”“东”“北”分别修饰其后的动词,有往南、往西、往东、往北的意思。②句的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上、向下。

 

名词作状语在文言文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法现象,往往可以取得表义更为显豁、描写更加形象的修饰效果,有的已作为成语或发展为双音节词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如:虎踞龙盘、里应外合、日积月累、风驰电掣、土崩瓦解、席卷、瓜分等。认识并掌握这一语法现象及运用规律,有助于正确理解词语,避免翻译文句时望文生义,有益于文言文阅读能力不断增强。

 

  (本文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7年第8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词降格为哪般
438.名词作状语及其判断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的类型
《文言文知识专题精讲》
“文言文初级课程”中的介词第一讲(连载十三)
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全案: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