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 魂 画 手,逆 袭 艺 术 圈

素人艺术(Outsider Art)最开始是指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无外界干扰的条件下完全无意识的创作。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变,素人艺术成为一种“非职业“艺术的代名词,显示出原始、纯粹、自由且高度自治的特性。

素人艺术家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自闭症患者、残疾人、农民、进城务工者……他们没有受过专业艺术教育或训练,但创作出了许多充满灵气的作品。

今天小印就来给大家介绍几位充满魅力的素人艺术家。

画“怪画”的橡胶厂女工

郭凤怡,一名普通橡胶厂女工,因为关节炎退休,为了缓解疼痛,开始致力于画画和修炼“气功”。

知道她的人少之又少,但看过她作品的艺术评论家说:“她是从20世纪到现在的100年来,唯一被西方学术界认可的中国画家”。

据说,她是在练习“气功”冥想的时候,突然产生了绘画的念头,于是就拿起笔开始了创作。

她创作的主体包罗万象,从宇宙学到中国神话,再到传统中医和哲学。

《泸沽湖—昆明》

在郭凤怡的作品中,你可以感受到那些连续的线条在缓缓流动。

画作整体呈现出神秘、甚至略带诡异的氛围,却又有着某种奇妙的吸引力。

《老君》

自2002年起,郭凤怡的作品就开始频繁出现在各个国际重要的艺术项目中。

此后,她的作品相继在威尼斯双年展、Garneige国际艺术展、伦敦海沃德美术馆等展览中展出。

《関子明玄洞极终图》

《启蒙过蝶图》

人们都称她是画“怪画”的人,创作对她来说好像不需要过多的理论支持,初衷也不是为了展示给他人观看,更多像是排解心中的苦闷、表达自我的精神意志、对抗病痛的工具。

她的作品不是传统经验的意识图画,而是人类深层意识中神性的再现,其创作隐匿着难以被完全识别的图案神秘美;呈现着生命本自具足的状态美;渗透着志与坚所淬炼的挣扎美。

职做综合材料艺术家的农民工

农民工能做什么副业?

李忠东给出了我们一个答案——艺术家。

李忠东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到现在还有很多字不认识,但是他从小就喜欢画画。

小时候,冬天窗户上结了一层冰,他就用铁钉在上面画小人,用黄泥捏泥人,捏坦克。到后来,他还临摹过张大千、徐悲鸿的画。

《十位武术教练》牛皮纸上水墨,丙烯,废纸粘贴

《洗、球、梳、刀、雕》废书,废画册粘贴,水墨,丙烯

到了二十五六岁,他开始一边打工,一边用废品画画。

工作中可能得到的废弃物品,都成了张忠东的创作材料。

如今,年过50的他已经连续创作了二十多年。

《爸爸的养蜂场》废布,丙烯,水墨,废纸粘贴,废木框

《城市的草莓园》亚麻画布,丙烯,水墨,废纸粘贴

《城市里的管道》废布,丙烯,水墨,废纸粘贴废木板

破衣服、废铁丝、废铁丝网、破的狗链子、破鞋底、玻璃碎片、玻璃球、自行车链子、废自行车外胎皮、动物羽毛、松树枝子、树叶子、象棋、鹅卵石、竹笼子、破箅子、动物骨头、破草帽、废木头、废木板、水泥垃圾、废塑料、汽车配件、电路板、废旧报纸杂志......

我们避之不及的废品,在李忠东那里都变废为宝,成了艺术品。

《修鞋匠和织毛衣的姑娘》废沙发布,图钉,丙烯,废木板

野马》油画,水墨,废纸粘贴

《挣扎》丙烯,水墨,纸本

《斗牛场》废布,自制木框,丙烯,水墨,废纸粘贴

有人见他这样画画,就给他起来个名字:原生态画家。


他的名片上也这样写着:原生态画家:李忠东。

李忠东说:“我觉得我是综合性画派的,我什么都用,我还想用上千种材料、方法画画。”

至今,他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创作,并陆续参加了一些国外的素人艺术展,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创作工作坊。

从食堂服务员到著名画家

汪化本名叫季红燕,1981年出生在福建南平浦城县一个小山村,因为家里穷,只上到小学5年级,她就退学在家帮忙干活了。

16岁,她开始辗转全国各地打工,在福州当保姆,在广州进鞋厂,在深圳当服务员,在北京中央美院当过打饭女工……走南闯北,与生活搏斗。

《无题》,纸上针管笔

有一天,汪化在地摊上看到《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书中摩登女子的照片让她产生了动笔作画的冲动,绘画时自由落笔的酣畅感,让她觉得世界都变得熠熠生辉了。

她开始尝试创作长卷画,用5毛钱一支的0.5毫米的油性笔,绘制一幅15米长的画。

看着一朵花、一阵风、一片海在自己笔下倾泻而出,汪化能感到一股难以言说的欣喜和满足。


汪化


汪化线描作品局部

没有主题,不打底稿,也没有专业学过画画的她,连自己都不知道每幅作品最后会画成什么样子。

没有参照物,任凭线条随心而流、由想而发,无数疏密有致的线条构成了她奇异的想象空间。

“我可以把万物都看成一条线,无论是舞蹈也好、音乐也罢,包括听到的声音。”

2013年春,中央电视台的张楠听说央美食堂服务员在画画的消息,就找到汪化跟拍了一部纪录片。

后来,这部名为《我的生命线》的片子,还获得了法国阳光纪录片最佳提名奖。

张楠总结:这是一个出身低微的打工女孩,用自己对艺术的信念独自对抗全世界的故事。

《龙脉》局部

2016年,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出15万的高价,收藏了汪化的一幅画作。

拍摄汪化事迹的纪录片也获得了法国纪录片大奖。

初中学历的著名画家 

60岁退休之前,邵炳凤做过农民、小学老师、绣花工、会计,却从未有一天拿起过画笔。




直到2006年的五一,因为女儿、女婿都在南艺读研,60岁的邵炳凤便带着外孙到南京玩,女儿、女婿平时都在校上课,她没事做,就看看他们的书、画儿,陪小外孙在纸上胡乱涂鸦。

撇到桌子上她和小外孙的合照,邵炳凤感觉很温馨,便下意识地将它画了出来,还用桌上的颜料涂了色。



女儿、女婿晚上回到家来,看到桌上的画大吃一惊,觉得画作有英国绘画大师大卫·霍克尼的风格。

“岳母的肖像画作品意境很好,乍看人物有些木讷,但眼神里的天真和善良,表情中的渴望与炽热,把国人的天性以轻松的方式,一丝一毫地展现了出来。”




邵炳凤笔下的人物在比例造型上会有比较明显的失真。

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特点的部位和细节突出放大,这样完成的作品虽然在整体平衡感上有所欠缺,却比完全写实的图画更具真实感,而经由夸张放大、渲染的局部又倒过来为画面增加幽默与诙谐。

十年来,邵炳凤累计作画几百幅。

很多画画的朋友,谈到她的画作,都感叹自己在美院画这么多年,却赶不上老人家的“信手涂抹”。


2013年,《藏画导刊》注意到她的画作,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发表她的作品,邵炳凤的名字和画作开始被更多人知晓。

《画刊》《享悦艺术》等知名艺术杂志也纷纷开始发表她的画作,北京798太和艺术空间为她举办了个人画展。

2014年,法国原生艺术画廊收藏了她自2006年起创作的200多幅作品,并且出版了中、英、法三语个人画册。



中国人民大学的夏可君教授评价:“她的画里有未泯的童心,关注的日常的人与事,都有着照片的亲切感,熟悉却又被记忆的喜悦再次染色,并不戏剧化与做作。”

“她没受过专业训练,画画也不拘泥于技法,敢于我用我法,管它是洋是土,是民间还是学院,都散发着真实鲜活的气息。”

在专业人士眼中,她的画有五花八门的解读,但对这些邵炳凤并不在意,她只是觉得:画画是一件让她身心愉悦的事情。

“画画后我的身体好多了,以前头晕头疼,身体不舒服没事爱躺着。

现在都好了,只是觉得时间跑得太快,转眼一天,一星期,一月,一年,有那么多美好的生活景象,我都想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

“完成一幅画时,那种幸福和开心无法言喻。”


靠画画转移病痛

张子贵出生在唐山市的晏家峪村,这里的环境和中国大多数的村庄无异,能够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足够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

15岁那年,子贵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不得不辍学在家。

随时可能恶化的病情,使得服药和康复走路成为了子贵每天的必修课,这样一过便是十几年。

为了缓解病痛,在23岁那年,子贵拿起了画笔,开始了绘画生涯。

从最初的铅笔涂鸦,到尝试水彩,再到连续两年参加素人艺术节的作品,他一步步摸索出了自身独特的风格。


和许许多多离开乡村,进入大城市生活的人不一样,晏家峪对子贵来说,不是遥寄思念的故乡,而是一整个世界。

因为行动不便,子贵除了去遵化看病,多数时候的活动范围就只是步行可达的方圆几公里。

晏家峪的山水、动物与人就是他全部的风景。


从目光所及的周遭事物中得到感触,从一片树叶,一棵树,一个小房子开始,子贵画下了自己的心情,也画出了他所理解的世界。


一辈子活在大山里的剪纸奶奶 

库淑兰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位普通农妇,一辈子生在大山里。

和山里的很多妇女一样,她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17岁就嫁为人妇,并先后生下了13个孩子。

与山里其他妇女不同的是,她对剪纸非常热爱,并最终将剪纸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成功推向了全世界。

从小,库淑兰就非常擅长剪纸,剪出的作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因此,村里人结婚的时候,总爱请她剪“喜”字。

一次偶然,库淑兰在一次劳作归来的时候,不慎落入悬崖。

大家都以为她生存无望,但她却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奇迹生还。

被人救起后,她大病数天,不省人事。

醒来后,她精神蠼烁,说自己得到了“剪花娘子”的保佑。

从那以后,库淑兰的剪纸如有神助,一改过去风格。


在作品中,剪花娘子的形象屡屡出现。

库淑兰打破了剪纸艺术中以单纯的模仿来传承的传统的方式,独创了表现其自我灵魂的艺术模式——剪贴画。

20世纪80年代,库淑兰的剪纸天赋被县文化馆发现并予以推介。

库淑兰的名字和她独树一帜的作品,一起走出山沟,登上了大雅之堂。


她的剪纸构图新奇大胆,颜色鲜丽,运用剪贴手法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彩色剪贴纸,尤其是其晚年重复以“剪花娘子”为主题创作的作品,充斥着极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呈现出其丰富神奇的内心世界。

作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家,1996年,库淑兰成了首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中国女性。

用画作记录童年

1962年出生的焦金安,是河南省西平县的一名村民。

初中学历的他曾在全国各地打工谋生,在山西挖过煤,在新疆摘过棉花,在上海养老院做过护工......63岁失业后,就回家种地。

《老鼠钻圈》

因为一直喜欢画画,回乡之后他开始利用闲暇时间描绘曾经的经历。

焦金安总是在画作旁边配以大量的文字记录,颇有史料记载的感觉。

《放羊捡粪》

焦金安的画作记录了很多如今已经很难见到的,独属于他那个年代的童年游戏:

能集合全村孩子的“老鼠钻圈”、极度考验臂力的“老龙磨腰”、神似彝族达体舞的“毂轮毂轮圆圆”、既考验智力又考验歌喉的“挑营”......

古老的歌谣和游戏,都在他的画里“活”了起来。

《毂轮毂轮圆圆》

《挤油油》

2008年,焦金安的作品登上了第四届 Almost Art Project 素人艺术节,在798艺术区的Tabula Rasa画廊展出。

好啦,今天介绍的素人艺术家就到这里啦~

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素人艺术家呢?快来评论区告诉小印吧!





 作者:来士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年最具收藏实力派画家:绘画语言与思想的开创者——何灿波
夏阳丨自由是艺术的灵魂
一画一赏R06 | 6.26亿人民币,最贵的在世画家
50位全球最火的90后艺术家!(上)
为何“我家孩子也会画”的作品,总是能卖天价?
让水墨站立起来的人 | 朱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