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砡行(2) 丁哲《史前玉器的阴刻工艺及阴刻特征》 之红山文化玉器学习笔记(一)

阴刻,是古代治玉最主要的工艺之一。所谓阴刻,即以各类工具通过刻划、磋磨、推磨、砣磨等方式,在玉器上制作凹槽、凹线的一种工艺,其本质就是工具与玉材之间的摩擦。由于各个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的不同,工具、加工方式的区别,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各时期阴线的具体形态,以及排列组合方式便形成了一些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历史上各个时期制玉工具和工艺的不同,形成了玉器阴刻线不同的工痕,可以根据玉器阴刻线的工痕判断玉器的时代。

红山文化的玉器主要出现于红山文化的晚期,大概5500~5000年前。红山文化的阴刻工艺主要有“瓦沟纹”和普通阴刻线。

一、“瓦沟纹”

1、表现形式

打洼于勾云形玉佩(图1、图2),勾形器表面(图3),动物形玉器(玉猪龙、玉蝉)(图4、图5)细节处理。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2、瓦沟纹的特征

图6 一般特征

3、瓦沟纹的制作                 

①、制作工具及制作过程

图7

A、打稿,采用细石器,即燧石、玛瑙的这种锋锐坚硬的石核、石叶、石片等刻划磋磨出沟槽的基本形态(图7)。

B、再采用砂岩类的磨具,在玉的表面反复的研磨摩擦,使其进一步成型形成瓦沟状凹槽的基本轮廓。

C、然后再精打细磨,最后抛光。(图8)

图8

②、直瓦沟纹的细部特征(图9)

图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方法研究——王建泉
红山文化玉器的加工工艺
瓦沟纹痕迹剖析
古玉识趣(25):裂上煎熬一小鹰 虽然老料皮年轻
部分转载:红山文化古玉开门常识
红山文化玉器鉴赏初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