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座建于隋代的石拱桥,安济桥(赵州桥)
河北大地上曾经有歌谣:“沧州狮子,定州的塔;赵州石桥,正定菩萨”,说的是河北的四处有名的古迹。前文刚写过定州塔,今天且聊一聊赵州桥。
定州塔始建于宋代,赵州桥始建于隋代,历史更为久远。
 
  • 民间的赵州桥记忆(文化)
民间对于赵州桥的印象,多半在那首著名的民歌小放牛:

民歌里唱道: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民间附会赵州桥为鲁班的作品,估计是为了自己的歌更容易被人接受吧。
这当然不是事实。鲁班是能工巧匠的代表,至今工程界施工最高奖,就是鲁班奖,但鲁班确实不太可能修筑此桥。
 
  • 官方的赵州桥的记载(建筑艺术)
唐代中书令张嘉贞写过《安济桥铭》,对赵州桥的形制和建造者有明确的叙述:
赵州洨河石桥,隋匠立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试观乎用石之妙,楞平碪斫,方版促郁,缄穹隆崇,豁然无楹,吁可怪也!又详乎义插骈坒,磨砻致密,甃百像一,仍糊灰璺,腰铁铨蹙。两涯嵌四穴,盖以杀怒水之荡突,岁怀山而固护焉。非夫深智远虑,莫能创是……锤斫龙兽之状……若飞若动。
张嘉贞在开元八年(720年)任中书令。这距离隋亡(618)年百年之遥,所以说赵州桥为李春所做是可信的。
缄穹隆崇,豁然无楹”说的是拱形造型,不使用柱子,和实物也是相符的。

安济桥西面全景(梁思成1934年摄)
腰铁铨蹙”是指的两块石头之间用一个铁块连接起来,和实物也一致。

两涯嵌四穴”说的是两端共有四个小拱券,和实物完全一致。

一侧的两个小拱
锤斫龙兽之状……若飞若动”,这个说的是桥的栏板雕刻。明清时期栏板已经掉落到桥下淤泥之中,在50年代大修时,从河道里面挖出来,确实是苍劲有力的龙造型,颇有古意。

隋代的安济桥栏板雕刻(之一),藏于国家博物馆

隋代的安济桥栏板雕刻(之二),藏于国家博物馆

  • 洨河和石桥的跨度
《水经注》里有洨水的记载:
洨河不出山,而假力于近山之泉,……受西山诸水,每大雨时行,伏水迅发,建瓴而下,势不可遏。……当时颇称巨川,今仅有涓涓细流,唯夏秋霖潦,挟众山泉来注,然不久复为细流矣。

王先谦注解的水经注
历经一千四百多年,河道水流量由大到小,河床也淤积越来越越高。所以石桥拱券显露的部分,比起隋朝时,肯定少了很多。
现在测量的跨度(两侧较大的小券的墩壁之间距离)为37.37米。如果挖除淤泥,跨度肯定会增加不少。当地民间有传说,其实大石桥是一个整的圆,不是部分圆拱。

赵州桥立面和平面测绘图(梁思成)

  • 赵州桥的结构设计
《说文解字》里,拱字的解释是:敛手。也就是双手抱拳,拱手之意。拱手之形,近乎拱桥的弧形。
拱的英文是arch,牛津字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里对其解释为:A curved structure spanning an opening for supporting the weight ofa bridge, roof, or wall。拉丁语(Latin)则为arcus bow。翻译一下,大意就是支撑桥梁、屋顶、墙体的横跨洞口之弧形结构

中国书店版《说文解字》关于拱字的解释
拱形结构的历史很悠久。从战国的空心砖梁板结构,逐渐过渡到两汉的实心砖券拱形结构。但中国的建筑传统,一直以木结构为主,或为主流之斗拱,或为西南地区之穿斗,或为森林地区之干阑。而砖石的拱形结构,一直未能在建筑中大规模应用。

拱形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国建筑史》第二版,刘敦桢)
赵州桥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595-605年),是现存最早的敞肩桥。所谓敞肩,就是桥的两端做成敞开的小券,可以降低桥的自重,也可以增加洪水时的过水面积,减小洪水的冲击力。所谓两涯嵌四穴,盖以杀怒水之荡突是也。
赵州桥长37.37米,高7.23米,高跨比接近1/5。拱桥的桥券是大约60度的一段圆弧形,呈弓形,这样处理使得桥面的弧线非常平缓,有利于车马行人的顺利通过。两端四个小券,和大弧度的桥面、桥券相比,很是和谐,给人轻盈爽利之感。
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授予赵州桥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International historic civil engineering landmark)的称号,铜牌嵌于桥旁景观石之上,昭示着李春的功绩与不朽。

  • 历代对赵州桥的修缮
自隋代之后,直至明代万历年间,赵州桥一直完好无损。
万历年间,有人运木柴经过石桥,不巧着火了,导致“腰铁”剥落。另外,桥面也年久失修,有些破损。《重修大石桥记》记录了张居敬兄弟主持修缮的过程。
据当地人说,乾隆年间,也曾对桥进行修缮,但没有立碑勒石,难以查找证据。
1953-1958年,中央政府先后拨出三十余万元巨款,在中央文化部直接领导下由古代建筑修整所(中国文物研究所之前身)负责设计和施工技术指导。首先在桥下河床中对于坠落的古代栏板进行了数次发掘,进而在19553月至1956年由中央交通部与河北省交通厅完成了桥身的修复工程。
在施工中对主拱石的纵横接缝采用了压力灌浆法灌注了水泥砂浆,又做了钢筋混凝土的护拱盖板,使桥身的结构成为整体,因而可以大大延长桥的寿命。195811月初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工厂的刻石工人,完成了桥上栏板的仿制和安装。

五十年代赵州桥大修
 
  • 赵州桥的附属建筑
石桥的南岸曾就有关帝阁,有前后两部分组成。后面部分是歇山屋顶,前面则是卷棚屋顶。根据梁思成先生1934年考证,大约是元末明初的建筑。可惜在后世的战争中,关帝阁被毁,坍塌。现在人们所能见的,只是孤零零的一座大石桥。

赵州桥南侧曾经的关帝阁

桥南侧为关帝阁

如今的赵州桥
 
一千四百年的赵州桥,诉说着人间沧桑巨变。
石桥静卧,
河水流转。
掩卷长思,
不见前贤。
 
本文为土木君哥原创,转载请直接转发,以保证文章的完整性(包含作者信息),不要做任何编辑。如果有任何改动,作者保留要求转载者删除的权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国博看课本上的赵州桥,原来它是个艺术品,58条龙组成群龙阵
冬春相交时,策马游冀南(一):赵州桥
李春——隋代赵州桥造桥师
赵州桥,课本里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世界建桥史上的杰出创造——安济桥
邮票上的中国古桥— 河北赵县赵州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