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第155条:附子泻心汤证
userphoto

2022.10.06 湖南

关注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方十八。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本条讲实热型心下痞之见阳虚者。

上条所讲的心下痞,是实热型的心下痞,一般而言患者体质是很好的,阳气比较旺盛的。所以患者呈现实热证候。

但是有时候患者本身阳气并不是很充沛,而上焦呈现热像,下身呈现寒像;或者患者本来是实热型的心下痞,结果因为某些特别的原因,身体呈现了阳虚的征象,呈现了真阳虚衰之像,这时一方面要清其实热,另一方面要温阳,挽救其沉衰的真阳。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清其热,一方面要加附子顾护其沉衰之真阳,即附子泻心汤证。

本条患者,原本是心下痞,是实热型的心下痞,是热痞。但是后来出现了恶寒汗出的症状。患者原先或许有表证,但是后来出现心下痞之后,表证应该已经消失了。接下来再次出现恶寒汗出,应该不是表证,而是里证的阳虚导致的恶寒汗出。里阳虚导致恶寒汗出的情况其实比较常见。但是与心下痞同时出现的情况比较少见。

里阳虚就是阳气虚衰,阳虚就怕冷,这是常情。里阳虚必然导致卫气不固,卫气不固就会出汗。所以里阳虚的恶寒汗出属于常见现象。

那么里阳虚的恶寒汗出,与表证的恶寒汗出,如何鉴别呢?

表证的恶寒汗出,一般伴随呼吸系统的症状,比如咳嗦、打喷嚏、流鼻涕等等,往往伴随各种疼痛比如头疼、肩颈腰腿疼痛等等,或者皮肤过敏类症状。里阳虚的恶寒汗出一般没有呼吸系统症状,也没有明显的疼痛类症状。里阳虚的恶寒,一般对气温相对敏感,气温低就冷,气温升高就冷减轻,气温达到或略微超过正常人的适宜温度后,患者怕冷症状会消失。但是表证的恶寒,即使气温超过了正常人适宜的温度,患者仍然感觉寒冷,直至汗出表解为止。此外,表证的恶寒一般脉浮,里阳虚的恶寒一般脉微细,不浮,甚至脉沉。

本条方证是一种特殊情况,一方面患者有实热型的心下痞,有明显的热像;另一方面,患者又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阳虚症状,尤其是下焦阳虚,真阳虚衰。这两方面的症状合在一起,就是典型的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证。

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清其热,一方面要温其阳。附子泻心汤就是这种结构。一方面是清热类药物,包括大黄、黄连、黄芩,一方面是温阳类的药物,即附子。

本方的服用方法也比较特殊,清热的三味要还是用开水冲泡,附子单独煎煮,浸泡的药液和煎煮的药液兑在一起,再分两次服用。

本条方证比较特殊,比较少见。我个人的经验,这类疾病用理疗疗效更好,本人曾多次使用独创的六经火神罐技术治愈这类疾病,基本都是一两次治愈。

本条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学习第76天——'热痞证'之'附子泻心汤证″
【学伤寒】条文第155条
《伤寒论》学习笔记93
【《长沙方歌括》 白话版】卷二 太阳方
自学考试伤寒论试题
【中医】伤寒论笔记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