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词日历 | 释文珦《秋分前三日偶成》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美好的清秋,微微的一点点增加。对于秋分物候来说,已听不见雷声。

秋分显现出来的凉气,夜晚已经凝结成白露。秋日的水稻,又到了一年收获的季节。

燕子将“余暑”的热气,轻轻一“衔”就捎走了。虫儿将“嫩寒”的凉气,轻声一“唤”就唤来了。

人生皆泡影,何必让浮名牵绊一生。功名利禄,皆过眼云烟,不能长久。美好的光阴又何必苦苦催逼,人生何妨走得从容一点。

注释

嘉禾:长茁壮的禾稻
嫩寒:轻寒。
泡影:泡泡和影子。比喻事物的虚幻不实,生灭无常。后比喻落空的事情或希望。

赏析

这是宋代诗僧文珦的一首秋分节气诗。
“秋光”,美好的清秋。“几一增”,微微的一点点增加。“在候”,对于秋分物候来说。“已无雷”,已听不见雷声。秋分三候之一为“雷始收声”。古诗说,“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说明天气渐凉,秋冬已无雷声。
“显气”,秋分显现出来的凉气。“凝为露”,夜晚已经凝结成白露。“嘉禾”,禾苗、水稻。“秀出胎”,夏天水稻谷苗秀而未孕,是为“秀”,秋日则孕育成熟,是为“胎”,这里意指稻谷成熟,即将收获。
“燕衔”,这个“衔”字,用得极妙,轻盈而写意,将“余暑”的热气,轻轻一“衔”就捎走了。“虫唤”,这个“唤”字,对仗“衔”字,清新而脱俗,将“嫩寒”的凉气,轻声一“唤”就唤来了。虫唤嫩寒来,对应的是秋分物候之“蛰虫坯户”。“坯”在这里是“培”的意思。由于天气变冷,一些春分出土活动的小虫,陆陆续续回到土里,提前告别秋天,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古人有诗曰:“草端无华滋,阴气已盘固。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坯户。“嫩寒”来了,也意味着小动物们准确“坯户”过冬了。
“泡影”,人生皆泡影,名利何曾伴汝身。诗人由秋光短暂,想起功名利禄,皆过眼云烟。“非能久”,不能长久。“流光”,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之意。“又苦催”,美好的时光又何必苦苦催逼。
及时行乐,还是继续追逐名利,诗人并没有明说,但通过 “泡影”二字,还是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价值追求的。人生就是一场泡影,不妨走得从容一点,正如程颢在《偶成》中说:“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这才是大境界、大格局、大胸襟、大气度。
遇见是缘,
点亮
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宋诗人写“惊蛰”的诗词十二首
惊蛰诗10首:一雷惊蛰始,春风几日闲
唐诗中的惊蛰:那一声春雷,是暖,是希望
闻说天家起阿香,揽桃催杏脸无央|惊蛰+妇女节
追随节气读诗歌——“惊蛰”诗赏析
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2017年2月17日——丁酉年正月廿一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