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幸福的来源已经变了,认知停留在上世纪的人,更难感到幸福

主播:大宝

这本书是由生活技能畅销书作家本田直之所写。作者针对当前经济低增长时代的新情况,提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和全新幸福观——少即是多:少一点物质占有,多一些精神体验,以此摆脱金钱、时间、场所等束缚,享受真正自由的生活。

 这次我们分享关于幸福的三个变化,分别是:幸福感、减法生活和干扰因素。

幸福感

作为热爱生活的人,作者发现人们对幸福感的体会在不断变化。为此,他特意去幸福指数排名较高的北欧国家做采访。

在走访了各行各业的人之后,他发现高幸福感人身上的一个共通点。

“你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当作者提出相同的问题时,让人诧异的是他得到了相同的答案。

在他所得到的答案里,几乎找不到任何与“车”“房子”有关的物品,都是“想要家人健康”“希望朋友和我认识的人都能快乐”之类的回答。

换句话说,通过高幸福人群对幸福的理解,你会发现“通过物质获取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原因不难理解,从物质中获得的幸福感,是难以持续的。

比如,不管你买了块名贵的手表,还是买了辆很贵的豪车,我们在下单购物的那一刻,确实能获得强烈的满足感,但这样的满足感很难持续。

尤其在物质丰富的时代,当人们越来越清晰自己想要什么后,就会更加珍视那些精神和体验带来的幸福感。

减法生活

盖洛普在世界各国进行了一项民意测验,调查显示,“对于年薪2.5万美元以上的人来说,通过‘经历’获得的幸福感要比购物所带来的满足感高出2~3倍”。

你应该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小时候和家长一起旅游,或者一起做了一件事,这种亲身感受的体验,非常有意思。但是购物买东西的场景或者那些东西可能不太能记住了。

除非是在物质匮乏时代长大的人,那时候新的商品层出不穷,电子产品蓬勃发展,购物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体验。

但是同样的购物行为如果发生在现在这样一个什么都不缺的年代,难免会让人觉得“为了买东西而拼命工作,实在是太傻了”。

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人们把资金当作一个轮子,劳动当作另一个轮子。人们付出劳动,获得劳动的回报。

但是现在,努力工作和幸福之间已经失去了必然的联系。一方面是努力和回报的不对等;另一方面是购买物品和幸福感上的不对等。这造成我们在精神层面很难获得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过减法生活,减少努力的时间,用来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已经成了一种趋势。

干扰因素

日本的法定劳动时间为一周四十小时,而丹麦则是三十七小时。而且后者的法律中还明确规定了夏季四周、冬季一周,合计五周的带薪假期。

尽管丹麦社会正呈现出进一步缩短劳动时间的趋势,但他们的幸福感却始终排在世界前列。

现在,日本其实也正处于这样的过渡之中,“让工作和生活得到平衡”之类的口号、态度和大量文章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佐证。

在追求精神幸福的路上,有一只最大的拦路虎是:即刻满足。

即刻满足的饮料、即刻满足的食物、即刻满足的商品和即刻满足的服务。这些让我们能够过度满足瞬时欲望的东西,不仅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社交,还干扰了人们对未来的长远规划和打算。 

可是,即刻满足最大的坏处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这种即时快乐很难维持,也很容易让我们陷入快乐离去后的空虚中。

相反,如果物质类的短期利益诱惑有限,就能让人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也就能更加接近全新的幸福。所以,未来高幸福人群的必备能力就是有控制即刻满足的能力。

总结一下,幸福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人的感觉和反应可以描述。不妨记录一下你自己的状态,那些能给你带去长时间幸福的事,大多是非物质的。你内在的小世界体现的是外在大世界的变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幸福之问
2020:保持饥饿感,获得幸福力
幸福在哪里?
?贪婪
如何理解幸福 怎样获得幸福
人生在世,要有立足之本 能养活自己和家人是幸福最起码的根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