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格起源:我为什么是这种人格型号?

本文为我备课资料,也是未来九型高级班教材内容之一。
“一个儿童如何认知、如何面对世界以及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
将深刻地影响儿童的发展。”——佛洛依德
每次九型课都会有学员问:好吧我找到人格型号了,可我为什么是这种人格呢?
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先天和后天,即遗传和成长环境共同作用,但是两者各占多少比例很难量化和界定,因人而异。
为什么我那么在乎别人的评价?为什么我总是后院起火?为什么别人总是不理解我?为什么人们总要来打扰我?为什么我总是容易生气?为什么我总是很难持续一段亲密关系?为什么爱人不理解我?

本文尝试从每个人成年后固化的人际关系模式(含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工作关系)入手,用成人依恋理论做简单初步的解释。
一个人成年以后与身边人(家人、伴侣、孩子、同事、客户等等)互动的关系模式,几乎都可以从人们童年与照顾养育者(父母)的关系中找到源头和解释。解决生存温饱问题后,人的大部分烦恼来自不同的关系出了问题,所以让我们先回到童年,回到母婴关系,回到依恋理论。本文包括以下三部分。
1、依恋理论原理
2、成人依恋(恋爱)
3、源头的源头——依恋代际传递(养育者对婴儿的态度)

1、依恋理论原理

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Bowlby)提出,他试图理解婴儿与父母相分离后所体验到的强烈苦恼。鲍尔比观察到,被分离的婴儿会以极端的方式(如哭喊、紧抓不放、疯狂地寻找)力图抵抗与父母的分离或靠近不见了的父母。在许多哺乳动物中这种表达是很常见的,这些行为可能具有生物进化意义上的功能。鲍尔比的研究从母婴分离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开始,阐述母婴分离对于孩子人格和心理各方面的重要影响。

依恋理论认为,早期亲子关系的经验形成了人的“内部工作模式”——所有跟人有关的工作都离不开关注人的“内部工作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对他人的预期,决定了人的处世方式。内部工作模式会在以后的其他关系、特别是成年以后亲密关系和婚恋关系中起作用。

早期亲子依恋的质量对个体人格和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是因为人际关系有问题而产生心理问题,而是心理的问题使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
弗洛伊德明确指出:
如果儿童周围有不良的影响,会潜移默化地使儿童获得一些非理性地内化了的观念,潜藏在心灵深处,引导一生的处事态度和方法。这些非理性的观念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也是很难判别的。在一个人的幼年期,儿童并不存在这种分析能力,也缺少判断事物所应具备的经验,所以很容易地就被不经意间内化了。

治标又治本的方法是——首先找到不良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使其本人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非理性的或潜意识深处的观念,并用成年以后获得的经验和分析能力对这种观念做出判断,才有可能达到纠正的目的。
一个人之所以无法跟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其实是他内心“怕”被人拒绝,因为其早期有经常被拒绝的经历,这种经历使他形成了一种对他人的预期,内心有一个信念即“别人经常会拒绝我”。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强迫让这个人去主动跟别人打招呼,而要分析这种“怕”产生的来源,追寻到其早期经历。研究发现,通常这种人有一个对他人情绪并不敏感的母亲或者其他早期养护者,在儿童幼小的时候,他们经常忽视他的需要,或者习惯采取拒绝的养育方法,不关注他,极少对他有情感方面的表现流露,不愿意对他表现出喜爱和亲昵等。
纠正方法:
需要区分——早期受到的待遇,只是母亲的一种处世方式,而与他本身的可爱程度无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并不是每个跟他亲近的人都会采取和他的母亲一样的方式来跟他交流。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方法,会影响到孩子成年以后的人际交往。
孩子同其主要照料者间的最初关系构成了以后所有关系的起点。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20世纪60一80年代提出
迈克尔·拉特(MihcaelRutte)于1972年所做的研究和论述指出“事实上大多数问题的产生并非是由于母婴分离,而是由于母婴关系中某种成分的缺乏造成的。“爱、持久关系的发展、稳定而没有破裂的关系和积极的相互作用,都是必要”。对大多数儿童影响最大的是母爱中关联成分的缺乏,并非是现实情境中的分离,而是情感上的裂隙。
人们通常认为,幼儿7个月以后,就能够感受到与母亲在一起的快乐,如果在早期母子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在这个时候儿童与母亲分离就会有不同的表现了。爱因斯沃斯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将依恋进行了分类: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其中不安全型依恋又分为焦虑-回避型不安全依恋和焦虑一反抗型不安全依恋。
依恋行为如哭喊和搜寻,是与原有依恋对象(即提供支持、保护和照顾的人)相分离后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应,是因为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幼儿都不能自己获取食物和保护自己,他们都依赖于“年长而聪明”的成年个体提供照顾和保护。在进化的历程中,能够与一个依恋对象维持亲近关系(通过看起来可爱或借助依恋行为来维持)的婴儿更有可能生存到生殖年龄。在鲍尔比看来,自然选择渐渐地“设计”出一套“依恋行为系统”的动机控制系统,用以调整与所依恋对象的亲近关系。
依恋行为系统是依恋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因为它从总体上使这两者联系起来:
人类发展的行为模式、情感调节和人格的现代理论。
在鲍尔比看来,依恋系统在实质上是要“询问”这样一些根本性问题:
所依恋的对象在附近吗?
他接受我吗?
他关注我吗?
如果孩子察觉这个问题的答案为“是”,则孩子会感到被爱、安全、自信,并会从事探索周围环境、与他人玩耍以及交际的行为。但是,如果孩子察觉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为“否”,则孩子会体验到焦虑,并且表现出各种依恋行为:从用眼睛搜寻到主动跟随和呼喊。这些行为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孩子重新建立与所依恋对象的足够的身体或心理亲近水平,或者直到孩子“精疲力竭”,后者会在长时间的分离或失踪的情境中出现。在这种无助的情境中孩子会体验到失望和抑郁。
在陌生情境中,大多数儿童(约 60%)当父母离开房间时婴儿变得心烦意乱,但当父亲或母亲返回时,婴儿主动寻找父母,并很容易在父母的安慰下平静下来。表现出这种行为模式的儿童通常被称为安全型。
另一些儿童(约 20% 或更少)最初会不安,在分离后会变得极为痛苦。而更重要的是,当重新与父母团聚时,这些儿童难以平静下来,并经常出现相互矛盾的行为,显示出他们既想得到安慰,又想“惩罚”擅离职守的父母。这些儿童经常被称为焦虑-抵抗型。
第三种依恋模式被称为回避型。回避型儿童(约占 20%)显得不会因分离而过于痛苦,并在重聚时主动回避与父母的接触,有时会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玩实验室地板上的物体。

2、成人恋爱
早期的依恋质量会影响成年以后的婚恋关系,即婚恋依恋。
在当前的社会中,人际关系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几乎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生中最长的一段人际关系—婚恋关系,人际关系与人的心理问题又有着巨大的关系。
安全型婴儿通常调适最为良好,即它们较有韧性,与同伴关系良好、招人喜爱。在对成人依恋的研究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行为模式。总的来说,安全型成人比非安全型成人更加满意于自己的关系。他们的关系有这样一些特点:持续时间较长、信任、忠诚、独立,并且,他们更可能以恋爱伴侣为探索世界的安全基地。苦恼时,安全型成人比非安全型成人更可能寻求伴侣的支持,他们更可能向苦恼中的伴侣提供支持。在发生关系冲突的期间及随后,不安全型个体对伴侣的行为做出的反应,加剧而不是减轻了他们的不安全感。
在寻求长期关系的成人看来,潜在约会对象身上的能够使她响应婴儿的照看者品质,如专注、热情和敏感,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尽管安全感很吸引人,但不是所有成人都与安全型伴侣在一起。人们最终与之建立关系的伴侣,是那些肯定自己的与依恋关系有关的已有信念的人。
婴儿依恋研究中的一大问题,是躲避父母的回避型儿童——他们是否真的较少苦恼,或者他们的防御行为是否是对他们真实脆弱感的掩饰。研究表明,分离给回避型儿童带来苦恼,虽然他们表现得冷淡和防御——死撑这种人长大后往往表现得对情感不太敏感,刻意包装自己的强大,避免表现脆弱,避免情感牵绊——以免受伤。
人们对母亲的安全感和对恋爱伴侣的安全感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一岁时在陌生情境中的安全感、以及同一批人 20 年后在成人恋爱关系中的安全感。两个变量间的关联系数是 0.17。在恋爱关系中有安全感的成人在回忆童年生活时,更可能感到童年时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充满情感、关爱和接受 。
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人生阶段都具有依恋性。
婴儿-照看者和成人恋爱伴侣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 都会在另一方在身边和能够响应自己时,感到安全
* 都有亲密、私人性质的身体接触
* 当不能亲近另一方时都感到不安全
* 都与另一方分享自己的发现
* 都会抚弄另一方的面部,并都显示出相互间的迷恋和专注
*都会进行“身体交谈”
浪漫的爱是依恋行为系统和动机系统的特征,这些系统产生出照顾行为和与两性相关的现象。
有人从人际交往中获得乐趣,有人却在人际交往中体验到痛苦。内部工作模式在以后的其他关系,特别是成年以后亲密关系和婚恋关系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早期亲子依恋的质量会对个体的人格和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尝试测试:
哪段内容最好地描述了你在亲密关系中的所思、所感和行为?
A. 与别人亲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发现自己难以完全信任他们、难以让自己依赖他们。当别人与我太亲密时我会紧张,别人想让我更加亲密,这使我感到不舒服。
B. 我发现与别人亲密并不难,并能安心地依赖于别人和让别人依赖我。我不担心被别人抛弃,也不担心别人与我关系太亲密。
C. 我发现别人不乐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亲密。我经常担心自己的伴侣并不真爱我或不想与我在一起。我想与伴侣关系非常亲密,而这有时会吓跑别人。
这种三分类测量的结果发现:成人类型的分布情况类似于婴儿。约 60% 认为自己是安全型(B 段)、约 20% 把自己描述为回避型(A 段)、另有约 20% 把自己描述为焦虑-抗拒型(C 段)。
成人依恋模式中存在两种基本的维度。一个关键变量被称为依恋相关焦虑。这一变量得分高的人会忧虑于伴侣是否可亲近、及时响应、注意自己等等。这一变量得分低的人对伴侣更有安全感。

另一关键变量被称为依恋相关回避。这一维度得分高的人不愿依赖别人或向别人开放。这一维度得分低的人更乐意与别人亲密、在依赖别人和让别人依赖自己时更有安全感。安全型成人的原型在这两种维度上都应是低得分。
在人生中的不同时期,存在着相似的依恋模式。
1、安全型婴儿妈妈离开时,他会很难过,哭着不让妈妈走。但妈妈走后,他能很快地平复下来,会自得其乐地重新开始玩玩具。等妈妈回来时,他看到妈妈会很开心,会去拥抱妈妈。黏了妈妈一会后,他会自己再开始自得其乐地玩玩具。他长大后,这些安全感会内化。嫁一个或者娶到一个的安全型的人,是很大的福气。在亲密关系中,没有安全感的人要么怕被吞噬,要么怕被抛弃。而安全型的人,他不怕被吞噬。所以你粘他,他也觉得OK。他会给你你想要的亲密感。他也不怕被抛弃,所以你暂时离开他,他也觉得OK。他会给你你想要的空间和自由。你骂他时,他知道他自己是很好的,只是你今天发脾气而已,你不是针对他的。他会包容你。让你感觉自己不受到威胁。和安全型的人相处久了,你也会逐渐安定下来。心理学上称为“抱持”,你所有糟糕的情绪会有一个足够的容器接纳,他会让爱人感觉“我是有价值的,你也有价值”。然后你会更爱他,他也得到了更多的爱。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2、回避型婴儿(又称疏离型)妈妈走的时候,他没什么反应。妈妈回来的时候他也没什么反应。他表面看上去很冷淡。但其实内心很激动。长大后,他的这些冷漠会内化。他会认为人都不可靠,我只能靠自己。他对东西比对人有兴趣。在恋爱中不容易有亲密感。他很需要有自己的空间。他可能会通过说出真相(打压别人)来让自己感觉良好。他让爱人感觉挫败——“我行,你不行。我有价值你没有。”这种人习惯消极冷战,沉默,逃避沟通,对你发出的信号不回应,如果不了解这一点,许多人会因此抓狂崩溃,尤其是你如果希望得到一个明明白白原因和答案。
3、焦虑型婴儿妈妈离开时,他会哭天抢地不让妈妈离开。妈妈离开后,他会继续难过,焦急地等待着妈妈回来,没心情玩耍。妈妈回来时,他会一把抱住妈妈,不想把妈妈放开。甚至会打妈妈,埋怨妈妈为什么离开他。长大后,他会怕被抛弃。
这种人很难独处,习惯于让自己处于社交圈中,所有的能量都在外面,不太关注内在世界,敏感,过度在乎别人的感受,觉得仅靠自己无法生存,自得其乐对他们来说很困难。他会觉得别人都比我好,我和他们在一起了,我就安全了。于是他开始追别人、抓别人。如果他遇到的是一位安全型的恋人,那么他的焦虑情绪会在对方的安抚中逐渐稳定下来。
而如果他遇到的是一位回避型的恋人,对方又恰恰害怕被吞噬,于是开始逃跑。对方越跑,他越追。他越追,对方越跑,就像猫捉老鼠一样。双方都很累。但往往因为有这种你追我赶的酸爽,焦虑型和回避型的人很容易相互吸引,开始恋爱。常见那种平常非常独立的女汉子,恋爱后变得很黏人的小女生,往往就是焦虑型或紊乱型。
4、紊乱型婴儿(又称恐惧型)妈妈离开时,他想要抱住妈妈,但不知道怎么做。妈妈回来时,他张开双手想要抱妈妈,但是却往后退。他很爱妈妈,但是这个爱带给他很多痛苦,所以他进退两难。长大后,他和人相处时,一开始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因为害怕受伤害,但他其实内心是渴望和别人交往的。一旦他接纳了你,让你进来了,他像可能就会想八爪鱼一样紧紧抓住你,让你窒息。这种人往往阴晴不定,情绪化,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的心,初见可能很有趣很神秘,相处日久会很累,他们的亲密关系总是轰轰烈烈,有戏剧性,夸张。
以上类型总体上可以分为忧虑被弃和回避亲密两种,人们可以自己观察和回忆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觉察自己的依恋模式。

3、源头的源头——依恋代际传递
实验发现三种类型儿童:在与父母的关系中感到安全的儿童、焦虑-抵抗的儿童、以及焦虑-回避的儿童。这些个体差异与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内在家庭中的婴儿-父母互动相关联。
例如,在陌生环境中显得有安全感的儿童的父母,一般会及时地对儿童的需要做出反应。而在陌生环境中显得无安全感的儿童(即焦虑-抵抗或回避)的父母常常对儿童的需要不敏感,或者是以反复无常或遗弃的方式照顾儿童。
除了婴儿本身的反应,养育者(父母,主要是母亲)自身早期依恋经验的表征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抚育方式及敏感性,从而影响孩子的依恋安全性,于是导致了依恋代际传递性的研究(含横向和纵向传递)。
比如外婆的养育方式会直接影响母亲:从小被重男轻女的外婆随意打骂的母亲,很大可能也会对自己的女儿使用简单粗暴的养育方式,而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女儿采取的依恋模式以及长大后选择的哪一种依恋模式的伴侣,就会对她人格的形成和固化有重大影响,从而决定她又将如何养育自己的下一代……依恋代际传递就是这样每一天都在每个家庭中发生着。
有一位安全型的养育者自然是福气,但儿童可以与不同环境里(如家庭、学校)扮演不同角色的成人(如父母、老师)建立不同的依恋关系。由于儿童在学校与同学和老师一起度过的时间比较长,良好的师生依恋关系也能够对安全性低的亲子关系起到补偿的作用,运气差一点,家庭和学校都没有机会遇上安全型的养育者和好的教育者,能够结交安全型的好友或选择安全型的伴侣也可以提供补救。安全型有点像0型血,因为自身足够强大有力,可以搭配任意型号,好在研究结果表明人群中60%属于安全型,遇上安全型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每一个模式都假定依恋表现中的个体差异形成于早年童年期中对照看者的不同体验,而这些早年的依恋表现造就了个体后来的依恋品质。受新体验的影响,已有的依恋表现会被更新和改变,旧的依恋表现被逐渐“覆盖”掉。出生后一年内发展起来的依恋表现模式被保留下来(即不被覆盖)并持续影响着整个一生中的关系性行为。
一些成人在自己的关系中感到安全——相信在需要时伴侣会随时出现,并能够依赖于他人和让他人依赖自己。我们也会期望存在与此相反的成人,他们在关系中感到不安全。例如,一些无安全感的成人会是焦虑-抵抗型:他们忧虑于别人不会完全地爱他们,并在自己的依恋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容易产生挫折感和愤怒。还会有回避型成人:他们似乎不太在意亲密关系,不依赖于别人、或不让别人过于依赖自己。
如果成人恋爱关系是依恋关系,那么成人关系的“工作”方式应当类似于婴儿-照看者关系的工作方式。对于儿童来说即是有一位会及时响应的照看者,对于成人来说则是有一位会及时响应的伴侣——相信和期待每一次求助都会得到呼应。使得依恋对象符合婴儿“心意”(即及时响应、可亲近性)的同类事物,也应当符合成人恋爱伴侣的愿望。

成人在自己的成年关系中是否有安全感,可能部分地反映着他/她在早年儿童期中的依恋体验。儿童与关系有关的心智表征或工作模式(即行为和思维的期望、信念、“规则”或“脚本”),是他/她的被养育体验的一个机能。例如,安全的儿童相信别人会帮助他们,因为过去的体验使他得出这个结论。一旦儿童获得这种期望,他/她就会找寻符合这些期望的关系体验,并带着这些信念感知其它关系。在一生中,这种过程会增进依恋模式的连续性,如果人的关系体验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则他/她的依恋模式就有可能发生变化,有安全感的儿童长大后在恋爱关系中也具有安全感。

养育者对婴儿的态度
一种是入侵型的养育者,过分打扰,比如在婴儿不需要的时候喂奶,或者在婴儿不想玩的时候非要逗他玩,这样的养育者比较容易养出回避型依恋的婴儿。
矛盾型依恋的婴儿的养育者比较复杂一点,可能是比较焦虑类型的,有时候回应婴儿的需要,有时候则忽视或者有打扰,比如一定要按照时间表而不是按照婴儿的需要喂食。这样婴儿会无所适从“又爱又恨及不信任”。
混乱型依恋的婴儿的养育者的情况更糟糕一些,可能爱抚和虐待并存。
依恋类型也会发展和变化,比如某人经历某事或遇见某人后“性情大变”,因为依恋类型虽然深受儿时与主要照顾者互动关系的影响,但也是可以变化的。比如一个安全型的人,在经历了一段和回避型人的虐恋后,可能会变为焦虑紊乱型。比如一个回避型的人,在和安全型恋人的长期温暖相处中,也会变为安全型。
爱是相爱相杀,也是同步成长。
当然,养育者成为父母时年龄太小或太大,受教育程度高低,养育环境在城市或乡村,富裕或贫穷,养育方式中式或西化,民主或专制等等都会对依恋模式有影响。
……
谁还不是个宝宝呢?别看我们长大后有人喜欢社交,有人喜欢独处;有人人来疯,有人怕热闹;有的三天大吵五天小吵过了一辈子,有的从未红脸相敬如宾后来居然分手了;有人喜欢身体接触,有人喜欢保持距离;有人善谈,有人寡言;有人明明相爱却死撑不愿表达,有人时冷时热神秘莫测;有人主动积极喜欢进攻追求,有人被动消极喜欢防守拒绝……
通过亲密关系中的种种行为模式,回溯成长史,看到从幼年时代养成的依恋模式,想起一路走来遇见的人,发生的事,潜入人性深海,探索了解自己今日人格的由来,看见真相,自我觉察,自我教练,提升自己的心智化程度,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一个至少影响三代的养育者,影响整个家族,影响更多人,让身边的环境更美好,不负此生,不亦乐乎?
本文图片by包钢老师摄于泰国,理论参考引用网络《关于爱情,我们要知道的依恋理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分析:童年经历与婚姻关系
滋养内在的小孩,让生命之花绽放(下)
心理学家:在感情中,千万不要过于依赖他人,否则会越陷越深
成人依恋理论
0
成人依恋理论(zt) 很学术的一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