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一种教养是“一米线”的距离感 (罗西)

有一种教养是“一米线”的距离感        

文摄·罗西

买水果时,一个女生对她男友撒娇:“我不吃猕猴桃,毛好多……”我忍不住笑一句:又不是吃毛!

想不到她男友附和说:“你看,大哥都说了,你又不是吃毛。”

几分钟后,觉得我说这话,有点不妥,那男孩如果觉得这话有点黄,岂不是一种冒犯?

没走出水果店几步,现世报来了,我又被一个路边拉客的上了年纪的站街女冒犯了:“帅哥要不要玩?”我回她:“兔子都不吃窝边草,我跟你住一个小区,知道吗?不要每天都问我。”

真的好烦这种问长问短的冒犯。

一个“富二代”搞了一个大排场,有拉琴的,有撒花的,有啦啦队,有摄像的……现场还有一辆新跑车……然后在大门口叫一个女生出来,是位金发女郎,他扑通一声单膝跪下,呈上钻戒,求婚!非常唐突、无礼,自以为会给对方惊喜,却让对方惊愕、难堪,他口口声声强调“我有钱”,那女孩忍不住扔下一句:有钱有什么了不起。愤然离去。

这种没有交往基础、没有感情铺垫、自以为是的求婚,是一个大写的冒犯。

一个女孩天天收到一个男人写给她“奇怪的诗”,充满神经质。她怕极了,多次明白拒绝,那委琐大叔仍然天天给她邮寄“诗句”,不胜其扰,这已不是冒犯了,而是骚扰了。

曾经写过一个文章“对不起我爱你”,爱一个人,其实也是麻烦别人。如果没有照顾对方的感受,就是失礼,就是冒犯。

有一种教养,是客气,是三思而后说,是含蓄,是不打扰,是感觉有点“冷”,是距离感,那就是礼貌。它的反义词是:冒犯,是打扰。

其实“对不起”不是一种礼貌用语,而是生活写照,你一不留神就可能“对不起”他人,稍不注意就冒犯了他人的隐私、尊严、平静……

生活里,有意无意里就可能冒犯到他人,或是语言,或是表情,或是文字,或是身体气味:

在阳台或公共场合大声说话。

对陌生人“心直口快”。

怎么还不嫁人?

你们中年妇女……

有女朋友吗?

微信名加个括号,里面写四个字:拒加微商。

你买房了吗?

你儿子长得跟你不像。

这个你不懂。

咦,你印堂发黑。

什么?你不抽烟不喝酒!

你们真的骑马上学吗?

你们福建人,哦,莆田系……

采访你一个问题:你幸福吗?

早上坐出租,那味儿,真像钻进司机睡了一夜的被窝……

在美国,点菜的时候应该说“May I have ……”而不是“I want ……”,后一句给人感觉不够礼貌,甚至被冒犯。

躺着床上也中枪,躺在床上也会冒犯。比如,你对你的男人说“我要”,挺好,爱意满满;他登顶后,如果5分钟未过,一根烟还没抽完,你又躺下喊着“我还要”,就是冒犯,是对男人“不应期”的不尊重。

在公园公厕里小便,站在隔壁的三四岁小弟弟可能是裤子穿多了,掏不出那玩意儿,便带哭腔惊呼:“妈妈,我鸡鸡不见了!”孩子他妈救子心切,破门而入,弄得我措手不及。虚惊一场,那少妇不停地遮脸说抱歉抱歉什么都没看到,此地无银一二两!

奇怪的是,我也赶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见丑了!

其实是有点不爽,被冒犯了。

去某医院的五官科看病,诊室里就一女医生,她似乎很无聊,撩着裙子把一条雪白的腿架在另外一条雪白的腿上抚弄……我以为闯了人家闺房,低头害羞递上病历,她放下右脚勾了下她面前的塑料圆凳,要我更靠近坐下,然后磨磨蹭蹭打开我的嘴,深入浅出地看啊看;我仰头,张嘴“啊”个不停,同时感觉她用膝盖和上半身努力触碰我……我小有挣扎,她这才放下机器和我,“没事,有个出血点,以后咳嗽别跟那干啥似得太用力……”

她是说唱歌吧。

然后我心情复杂离开。她很有风情的,也漂亮,只是那架势太粗暴、太突然!

也许对我这种假正经、性冷感系的人而言,是有点轻微小冒犯。

之前,某电视台约我谈大学生的性问题,编导叫我看下女主持录像,熟悉下;一看,我的天,女主持看起来那么幼小,清纯羞涩、吹弹可破,我怎么开口啊?如同你对吃素的妙玉,怎么好意思跟她谈谈王石是怎么给她女友做红烧肉吃的……

后来还是上了那节目,她第一句就说:“罗西老师,咱们今晚谈谈大学生xing爱的问题!”我老脸一热,无地自容。

总觉得我怎么说,都是对她的一种不恭。

有位同学,在日本生活20多年后,谦谦君子愈发温润如玉。

他有个口头禅是“失礼”了。

据说日本人吃便当的时候不加热的,这与他们平和平静的面容有点像,其实日本人面容不是冷漠,是过分礼貌、谦让、克己,他们骨子眼里是热心的、善良的。在日本,当一个陌生人、游客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周围的人会在第一时间施以援手,大都是毫不犹豫,尽心尽意。

“他们不会在地铁里打高声打电话,而是安静地坐着;他们不会在大街上打打闹闹,而是安静的朝自己的目标前进……”这就是东方式的文明礼貌,甚至就是古典中国的样子。

一位做外贸生意的福建人是这么评价日本人:日本为人处事,很重视一个原则: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不要打扰别人。

生活在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非熟人社会)的人们,应该懂得“人与人之间是有界限的,不要随意闯入或者‘关心’别人的生活,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界限并不会造成真正的社会冷漠,反而会让社会更加有序和谐。

在此,有必要再说一下“一米线”,它是一种教养的尺寸,是一种文明的“距离感”。

作为一种国际的文明规则的“文明线”和“道德线”,“一米线”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引入我国。美国一位人类学家的一份人类社交研究报告指出,与朋友、熟人之间的距离保持在45-120厘米之间,比较合适,而一般公共社交距离则是120-210厘米左右,让人最舒坦就是120-210厘米这个距离。

在我们实际生活里,很多人无视这个“一米线”,很失礼,很冒犯的,也很不体面。

冷漠是生气的一种,礼貌是好感的一种。

(这是体面的知识付费年代,若喜欢此文,欢迎点击下面红色框,即可打赏,哪怕1元也是100分的支持与鼓励。谢谢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正的教养在每天的饭桌上,再不教就晚了
为什么你很难走进日本人的内心?| 日本社会
礼貌和教养
心理学:看似有礼貌、性格好、亲和的女孩,为什么总给人距离感?
“明礼”是必修课
一言一行皆是教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