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麦田里的守望者》:内心越强大,世界越美好
userphoto

2024.02.01 宁夏

关注
玩你自己,活得有趣,活得明白

1946年底,在欧洲战场从事反间谍工作的塞林格退伍了,那一年他27岁。

退伍之后,塞林格跑到纽约城外,租了一个房子,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

他租的那个房子,有好几扇窗户,从窗户向外看,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田野,也可以看到浩瀚无垠的星空,他对房主说:“要在这里写一本书。”

直到1950年入秋,他的小说才得以完成,他激动得拿起完稿的小说,开车到朋友家,将小说内容从头到尾读给朋友听。

一个青春的故事,缓缓呈现,故事里的主人公霍尔顿,讨厌一切陈腐的传统,厌恶一切虚伪和庸俗。

塞林格将故事投稿给《纽约客》,可是编辑觉得,霍尔顿个人叙述太多,不大令人信服,甚至有些矫揉造作。

《纽约客》拒绝了,塞林格将小说寄给出版社编辑吉鲁,吉鲁看了故事,很喜欢,可是他的老板却觉得,书里的小孩脑子有问题,出版社老板根本就不理解这本小说,还找了各种理由,甚至说想要出版可以,但故事要改写,不能写一个脑袋有问题的小孩。

塞林格得知后,一言不发。想让他重写,绝无可能。

后来,小说出版了,塞林格没有做任何宣传,甚至连书评都不看,他只想通过作品和读者交流,其他的一切方式他都拒绝,读者读到什么,都是读者的。

这本书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至今,畅销70年了。

01

诺奖作家福克纳说:

此书显示出一种不能说是错误,却是作者必须挺身而出抗击的恶,在我们的文化中,作为个体而存在会很困难。

我想,我从这本书中读出的是一个悲剧,有这样一个聪明的、比大部分人更敏感些的年轻人,他很想去爱人们,但当他试图闯入人的世界去爱人时,却发现那里空无一人。

福克纳不无感触地说:这正是这本书的悲剧所在。

霍尔顿敏感、聪明,可是在他看来,周围的环境如此庸俗、虚伪,很多人如此无聊,总之,生活在他眼里,一点也不美好,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也不愿意与之同流合污。

他换了好几所学校,但他都被开除了,因为有四门课不及格,所学的课程只有语文及格了,霍尔顿作文写得很好,但学习一点都不用功,抽烟还很凶。

现在他上的这个学校,经常开除人,学习不好的,要么被劝退,要么被开除,因此教学水平排名很靠前。

他是学校击剑队的队长,可是在带队参加比赛的时候,他将剑还有别的装备都搞丢了,还没开始比赛,他就带队回来了,回来的时候全队的人都不理他。

离开的那天,他去跟历史老师告别,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想去,只是老师留了一个纸条说想和他谈谈。

历史老师是个七十岁上下的老头,霍尔顿经常琢磨这个老师,可是琢磨得多了,他就开始纳闷,这老头这样活着,有什么破劲儿?

刚一见到老师,霍尔顿就后悔了。

虽然历史老师是个温和的人,对霍尔顿也关怀备至,他劝霍尔顿说人生是一场比赛,要遵守比赛规则,老师越说,霍尔顿越讨厌,老师说这些,完全没用,而且显得虚伪,他把一些道理翻来覆去的说,却说不出什么新鲜的。

在霍尔顿看来,老师对他说这些,好像就是想告诉霍尔顿,给他的历史打不及格,完全是没办法,为此还将霍尔顿平时不好的表现,一个一个地找出来,反反复复地说,好像就是在说,我不想给你打不及格,但你实在是太差了。

这一刻,霍尔顿只想赶紧离开,他看不惯这种行为,因为在他看来,这没必要,也没意思,只是虚伪的客套。

离开历史老师家,霍尔顿又想到了从他们学校走出去的一个成功人士,此人靠做殡葬行业赚了很多钱,还给学校捐了一栋宿舍楼,在年度首场橄榄球比赛时,开着一辆凯迪拉克来学校。

最让霍尔顿无语的是,此人一来,全校都要列队欢迎,还要听这成功人士传道讲经,比如讲五十个听烂了的笑话,来显示自己平易近人,台下有人放屁,被校长听到了,第二天全部人都被叫去礼堂训话。

此时的霍尔顿,还太年轻,他讨厌的人很多,看不惯的事儿也很多,总而言之,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太年轻,他知道自己和这个世界不同,却不知道如何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同。

实际上,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我们不喜欢的人,会遇到很多我们看不惯的事儿,并且这些事儿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真正厉害的人,看谁都顺眼,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他的限制,没有人能够完美,但有人能接纳别人的不完美。

02

回到宿舍,室友都去看比赛了,霍尔顿开始放飞自我,舒舒服服地看书。

看了三页左右,隔壁的阿克利就来串门了,霍尔顿眼里的阿克利,从不刷牙,牙齿好像长满苔藓,脸上又长满粉刺。

总而言之,霍尔顿很讨厌这个人,可是他却和阿克利逗乐起来,两人开着恶俗的玩笑,说着很粗的粗口话。

霍尔顿的东西已经收拾好了,可是当阿克利向霍尔顿借剪刀的时候,他还是去翻了出来。

阿克利要出去约会,向霍尔顿借夹克。

说着说着,室友斯特拉雷德回来了,在霍尔顿眼里,此人自恋得疯狂,虽然确实长得很帅。

斯特拉雷德要出去约会,就请霍尔顿帮他写一篇作文,但是特别说明,别写得太好,比如标点符号什么的,别全用对。

他跟斯特拉雷德打打闹闹,得知室友约会的对象是自己曾经的邻居简,也是霍尔顿喜欢的女孩。这么一来,霍尔顿就更讨厌斯特拉雷德了,因为他是个急色的“杂种”。

霍尔顿讨厌的人很多,喜欢的人很少,他喜欢弟弟艾里,艾里会在自己的棒球手套上写诗,手指、手掌写得都是,当艾里站在场外,没人击球的时候就可以读一下诗。

可是艾里因为白血病死了,艾里死的时候,霍尔顿睡在车库里,用拳头将车窗玻璃全部打碎,手也被打碎了,因此被送去看心理医生。

人间的很多事情,大多是为了活着,但总有那么一些事情,不仅仅是为了活着。

经常在说,人间是一个道场,而人生是一场修行,但绝大多数时候,个人的修行不是为了让世界变得美好,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好到可以坦然地容纳这个世界的不美好,如果可能,还要好到可以影响那么一些人,让他们也变得更好。

遗憾的是,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不明白这点,当我们明白的时候,我们已经吃了太多的苦。

03

离开学校后,霍尔顿去了潘恩,在路上,他鬼话连篇地和人聊天,丝毫不觉得说谎虚伪庸俗。

到了潘恩之后,霍尔顿不知道去哪儿,他不想回家,也不知道要联系谁,更不知道该干什么,就打了一辆的士去旅馆。

在旅馆里,霍尔顿突然想和自己的小妹妹菲比聊聊天,菲比漂亮又聪明,关键是天真可爱,完全没有成年人身上的“臭毛病”,霍尔顿很喜欢这个妹妹。

但是时间太晚了,不能给菲比打电话,霍尔顿只好出去找点乐子,他和三个女孩跳舞,可是他谁也不喜欢,他骗人家看见了著名的电影明星,其实根本就没有,结果这女孩转身就去告诉别人她看到了电影明星,这差点让霍尔顿笑死。

乐子没找到,只觉得这些人太无聊,霍尔顿又去了夜总会,夜总会人很多,但大多都是“上中学和大学的蠢材”。

一个叫莉莲的女孩和他热情地聊天,但其实只是对霍尔顿在好莱坞的哥哥感兴趣,因此霍尔顿觉得虚伪透了。

他本来想出去找乐子,可是看见的全是一群“无聊”的人,不得已的霍尔顿,只得回旅馆。

在旅馆的电梯里,有人问他要不要找妓女乐一下,那人告诉他:“五块一回,十五块可以一直到中午。”

霍尔顿说:“来一回吧”。

女孩很快就来到了霍尔顿的房间,霍尔顿瞬间变得文雅起来,当女孩脱了衣服,霍尔顿却怂了,他不愿意。

他说:“我不做,但我会给你钱的。”

女孩直接坐在他的腿上,霍尔顿就说自己刚动过手术,最后,他给女孩五块钱,可女孩说是十块,霍尔顿不肯,最后被修理了一顿,强行付了十块钱。

这时候,他想跳楼自杀,可是一想到死后还要被一群蠢 货伸长脖子看着那血淋淋的样子,又不想死了。

霍尔顿还和女友萨利约会,一起看电影,拥抱,亲吻。

但是他还是没能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每一种方式,他那敏感的心,都能发现其中的虚伪的做作,这让他越来越讨厌这个世界。

他见的人越多,对这个世界就越发厌倦,在他看来,人们无聊且虚伪。

人这一生,要做的其实就是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这个世界并不总是美好,我们当然可以选择讨厌,也可以选择接受,不管是讨厌还是接受,只要能自己说服自己,让生活更好,都是可以的。

但是绝大多数时候,讨厌一个东西,并不会让你活得更好。

霍尔顿讨厌虚伪,讨厌庸俗,并且担心自己会成为自己讨厌的人,然而他自己,又想试着从这些事情里找到美好,却也在虚伪和庸俗着!

04

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霍尔顿得知父母都出去了,他偷偷溜回家去看妹妹菲比。

那时候,菲比已经睡了,嘴巴大张着,霍尔顿觉得成年人睡觉张大嘴巴令人厌倦,而小孩睡觉张大嘴巴则全是可爱。

他看着菲比的笔记本,嘴角露出了笑容,尽管那些笔记幼稚而无内涵。

他和菲比聊了很多,东拉西扯的,聊到在好莱坞工作的哥哥,聊到梦想,菲比问他想不想做律师。

霍尔顿说:做律师还行,如果是一天到晚到处搭救无辜人们的性命的话,可是很多人真当了律师,就只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变得装模作样、假模假式起来。

菲比问:“那你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吗?”

霍尔顿本来不想说,但是菲比一再追问,他便说:

“如果非要做什么,我就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那麦田很大,有很多小孩在里面玩游戏,只有我一个人年龄稍大一点,我要站在一道悬崖边上,守望着每个奔跑的孩子,防止他们掉落悬崖。”

离开家的时候,菲比将自己存起来的钱给了霍尔顿,一共八块八毛五,拿着这些钱,霍尔顿无声地哭着。

他又去见了中学语文老师,老师告诉他:

对一个人来说,一辈子当中注定会不时寻找一些他们自身周围所不能提供的东西,要么是他们自以为自身周围无法提供,所以放弃了寻找,他们甚至还没有真正开始寻找,就放弃了。

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你正为了一个极不值得的理由,不是这样就是那样,正在轰轰烈烈地死去。

最后,老师给霍尔顿写了一句话: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

老师还建议霍尔顿继续上学,因为那样可以让他快速成长,可霍尔顿不愿意,他想离开城市,到乡下去找一个小房子,一个人生活,他不想再见到人了。

假如有人要来看他,他就要立一个规矩,就是不管是谁,在他的小屋里,都不准做虚伪的事。

离开前,他想再见妹妹菲比一面,也许是最后一面,那之后可能很多年他都不会回来,可是当看到菲比的时候,菲比竟然拖着一个行李箱,要和霍尔顿一起离开。

那一刻,霍尔顿突然崩溃了,他告诉妹妹,他不走了。他们去了游乐园,在游乐园看菲比玩旋转木马,霍尔顿开心得简直想大喊大叫。

人生最难的地方在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不是一个人,因此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但人最幸运的地方也在于,你身边有很多在意你的人,他们在你觉得自己被世界遗弃的时候拥抱着你!

人群是你的深渊,同时也可能是你的救赎。

05

周国平说,人一生有三次成长。

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是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

第三次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且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在我的理解当中,第一次成长是孩子长大,发现很多事情需要自己为自己负责,同时发现世界和他想象的不一样,有很多事与愿违的东西,但此时,他确信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在这一次成长之前,他无忧无虑,天真快乐。

而第二次成长,恰好就是我们发现有些事情,无论自己如何努力,也无能为力,这世间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回到,更加不是所有想要的都能得到。

比如死亡,我们必须接受,我们还必须接受,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不能让所有人闭嘴,总有人对你另眼相看,也有人对你议论纷纷。

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平凡的,除了创造万物的神,其他一切都是平凡的。

到了第三次成长的时候,人发现了生活的某些真相,比如罗曼罗兰说的,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他发现了世界和自己想象的不同,但坦然地接受,并且坦然地成自己想成的样子。

霍尔顿自然是还没有经历第三次成长,他发现了世界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也发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他想逃离,逃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西部,然后自己有一个小屋,他还要规定,人们可以去他那里,但是必须要拒绝虚伪。

然而,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且不说这样的隐居避世的地方是否真的存在,单就看他曾在这世间走过了一遭,就已经有了很多牵绊,而那些牵绊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抛弃的。

既然不可抛弃,那么便只能接受。

痛苦地接受既然难以忍受,那便只能修到坦然接受,修到以己身之自在,容纳世界之不同。

06

霍尔顿的困境,也是很多人共有的困境。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身边有很多人,和霍尔顿一样,他们不喜欢那些虚伪的客套,不喜欢的庸俗的生活,因此内心痛苦迷茫,担心自己最后也会变成这样。

可是当我们渐渐成长,我们会发现,曾经的那些人,要么变成他讨厌的样子,他抛弃了曾经的梦想,抛弃了曾经的渴望,跟随着生活,生活在哪里,他就在哪里。

要么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他们成为自己想成的人,并且接受了这个世界,他不虚伪,但也理解别人那种虚伪背后的无奈,他不庸俗,但也允许别人过“庸俗”的生活。

还有一部分,是继续矛盾和纠结,在矛盾和纠缠之中,一边痛苦一边生活,一边拒绝庸俗,另一边却又投身庸俗,一边抱怨生活,另一边又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去。

在这几种人当中,我最欣赏第二种,在我看来,他们掌控了自己的生命,知道自己下一步该走向何处,而不是被生活和人生逼着向前,他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

我相信,这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自由。

世界不会那么好,但也不会那么坏,他始终只是这样的世界,庸俗和高雅共存,苟且和诗意同在,虚伪和真诚相伴,假模假式和天真自在也彼此陪伴。

看到什么,全在于人的内心,修行到家了,内心强大了,看到的人事就顺眼了。

07

可是如何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呢?

我相信稍微查一查,就会看见别人分享的无数种方式,比如多看书,比如跟厉害的人学习。

总之,有很多方式,在我看来,所谓修行,无非就是做好这三件事:

第一,学习,学习是修行的灯,他也许照不亮世界,但是可以为你照亮一段黑暗的路。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也很杂,读书,思考,行走,都是学习。

第二,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让自己内心满足的事情,这是生活,任何修行,如果最终不能落在生活上,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都是扯淡。

生活是修行的路,没有这条路,你哪里都去不了,所以要找一条自己喜欢的路去走,那条路上会有你喜欢的风景,会有你想遇见的人,当你找到这条路,不管别人是赞同还是反对,你只管去做就好。

第三,等待。种子种下之后,不会立即开出你想要的花,结出你想要的结果,但只要你精心呵护,并且确信种下的种子不是坏种,那就安心等待,它总会给你一个答案。

春上村树说,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不要太着急要结果,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

只要我们自己给了自己过程,生活就总会给我们答案,你做了什么,最终就会收获什么。

文|不有趣灵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麦田里的守望者》:人生就像一场比赛,赛场上就要遵守比赛规则
《麦田里的守望者》:肮脏罪恶和真诚善良的对比,带你领略纯真
《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与世界格格不入
大学生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个人读后感1000字两篇最新
《麦田里的守望者》:做一个成年的孩子
麦田里的守望者:从问题少年到心灵捕手,成长就在一瞬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