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过庭说“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是怎么回事?

🔥书艺咀华咀嚼书法艺华!

左图左竖第4列起

关于书法审美差异问题,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过:

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辄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

就是说,我曾很用心地创作一幅作品,自我感觉不错,遇到公认懂书法的人,就拿出来给他看,结果呢?作品中的得意之笔,他不怎么留意;而写得有问题的败笔处,反被他赞赏不已。

孙过庭所举的这一“困惑”,其实我们在日常中也不时会遇到,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们对书法好坏的关注点不一样

这是一个审美问题。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产生于汉字的实用性之“余”。书法家的出现,更是让书法发展成为一门高度抽象的艺术,因为是抽象的,不同的观众自然会关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感受、得到不同的结论。你得意的,别人不以为意;你失意的,别人恰恰同意。这都是正常现象。

特别是今天,基于书法资料的多样化、大众审美的多元化、社会舆论的自由化,人们对于书法的优劣之争更加激烈,比如对“当代丑书”的争议就是很显著的例子。被公认为“当代丑书”书法家的沃兴华、曾翔、王镛等,当然认为自己是有道理的,无论从学术、还是从实践方面,他们都可以找到大量支持自己的佐证。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从所谓的“正统”出发,对他们大加贬抑,似乎也有自己的道理。

就书法审美而言,把“丑”和“美”放在一起毫无意义,也毫无道理。今人所说的“丑”,也与古人不同了,在古人那里“丑”可以理解为“拙”、不迎合时人,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难看”。而其对立面应该是“媚”,就是媚俗,故意取悦观众。

“美”呢?就很难说得清了。“二王”的阴柔很美,米芾的雄强也很美;欧虞褚薛的稳妥很美,魏碑楷书的不拘一格也很美;汉隶的庙堂气很美,清代学者隶书的金石味也很美。美,无法作为书法审美的判断标准,因为每个书法人心中的美是大不一样的,每个时代的美也是不一样的。

 阅读更多👇

🔥唐·孙过庭《书谱》(上)

🔥唐·孙过庭《书谱》(中)

🔥唐·孙过庭《书谱》(下)

🔥宋代姜夔《续书谱》全文

有时候,比起别人的评价,自己的积累、见识和坚持更可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23讲 书法批评(二)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94讲 《评书论》轻致陵诮
艺赏丨唐 · 孙过庭《书谱》高清彩版(附《书谱》诵读)
高进草书临帖:临写孙过庭《书谱》全文,连载(一),敬请关注!
唐诗字帖 | 孙过庭《书谱序》
高进草书临帖:临写孙过庭《书谱》全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