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长寿成为一种诅咒:对养老难题、养老院现象的哲学反思
这是单华伟的第二百五十一篇原创文章
 
本文重点:养老的难题,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它涉及社会制度的建设,法律保障的完善,更涉及我们全社会如何思考生命,对死亡的哲学沉思,只有当人在真正关注生命,关注老人,并且老人自己对死亡和生存问题看得明白,问题才可能被解决。

现代性

在古代的斯巴达,老人要被扔到荒郊野外等死,这似乎是世界各国的一个“传统”,因为生产力的匮乏,长寿成为一种诅咒,要吃饭但却做不了活儿的老人,只有被抛弃。
 
经典日本电影《楢山节考》便对这种文化有所表现:信浓附近山村的人到了七十岁都要进楢山,传言进山可得道升仙,儿子背着老母亲到山顶却发现累累白骨,在老母亲的驱赶下含泪而别。
 
到了现代社会,这个问题似乎不存在了,工业化的农业生产养活了大量的人口,我们张口闭口就是人权、自由、平等,一切似乎都欣欣向荣。
 
但近百年来,我们越加发觉现代社会所许诺的东西,并没有实现,就拿所谓自由与人权观来讲,它貌似在讲一切很有“仁义”的东西,但却不过是包装好的利益算计,因其基本立场,是“人要靠自己”。
 
很多欧美国家的人反对本国的高福利政策,也正缘由于此,他们会说:我靠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为什么要纳高额的税去养活那些什么也不做,就等着吃福利的软蛋?如此情况下,我和他们真的是平等的吗?为什么我要像供祖宗一样供他们?
 
在这样的背景下,养老院的难题就显得很有意思,私人养老院为老人提供服务,并不是因为任何尊老传统,而是企业家的利益算计之心,其中各种阴险坑害,便再自然不过。
 
曾经一段时间,很多人对现代社会提供的工业化、标准化服务是充满信心的,“养儿防不了老,我不用生个麻烦的儿子或女儿,积攒好财富,晚年花钱养老院照顾我就行”。
 
而现在一批人却发现,养儿虽然不防老,但可以防绝户:当你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无法维权时,如果在养老院遭受非人的待遇,儿女即使没有孝心,但就算只冲着赔的钱,也会帮你出头。
 
可是,这样的解决方案背后,又全是利益的计算,在这整个谋划当中,你看不到任何一个实际的,活生生的人在那里,有的只是一个生活无法自理,还想苟延残喘的老家伙,以及一个心里只有钱,可以被利用起来的年轻的家伙。
 
我们惊讶的发现,在现代社会,长寿似乎仍然是一种诅咒,因为我们的社会并不提供对人性的尊重,由高度的机械理性构建起的社会所带来的难题,只能通过同样冷冰冰的理性计算解决。

 

死亡之畏

 
所以,我们在这里谈的,不是“人心不古”,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人之将老,从古代到现代,都将彻底的成为边缘人
 
只是问题在于,曾经的人对待老人的处理,是如此的干脆直接,而在今天,又像是一场折磨式的谋杀。
 
而最吊诡的地方在于,这场谋杀又是一场合谋,一场“自杀”:社会不关心人的尊严,不关心老人的内心,子女不再关心孝道,老人自己对自己晚年的生活,也没有任何超越世俗性的简单苟活的追求和思考。
 
面对这样的难题,也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为什么今天的人会如此关注养老问题呢?为什么他们关注养老问题时,总是被迫要用理性计算去解决?养老问题,一个涉及人之尊严的问题,何以被简化成一个统计学、经济学和法学问题?
 
不难发现,这一切都源于现代人对文化根基的漠视,源于现代人被现代性所塑造出的空洞而无力的内心。
 
人对死亡的畏惧,本应当让人明白生之可贵,继而拿出“向死而生”的气概,去活出一种生命,一种生活来。
 
但今天的人,即使人之将老,人之将死,关心养老问题时,却很少有问关心老年的兴趣、生活以及未来,甚至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在很多老人自己的观念里,老年这个东西,根本没有任何“未来”可言。
 
不难看出,这样的人对死亡的焦虑,已经由一种高尚的“畏”,降格为一种流俗性的“怕”,对接近死亡的这一段老年时光过度关心,以至于最终完全忽视了这一段生命的时光,忘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人只要有一天还活着,就应该充满期待和活力的过着每一天。
 
我们常觉得年轻无敌,年轻人不怕死,老人才会怕死,老人怕死很自然,但笔者反而觉得一切要反过来才说得通:年轻人才应该最畏惧死(而不是“怕”死),因为这样才能激励他们去探究生命和人生;一个怕死的老人,反而应该感到可耻,因为他活了这么久,其阅读和思考,以及用于扩充其生命能量的兴趣爱好,内心的坚实程度,都不足以让其坦然面对死亡。

 

人生塑造

 
养老难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现代性的侵略,人自己的修养的缺失……现代性已经是一个确定的事实,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期待回到过去。所以,一切的关键只能在于后者,在于人如何思考自我
 
今日的社会,今天焦虑无比的现代人,需要的是深刻的死亡教育,关于死亡的哲学反思,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死亡的意义,让人们对死亡的情绪从怕,转变到畏。
 
如果社会中的道德乱象有一个解决之道的话,如果我们要把期待放到教育上的话,笔者认为,也只有死亡教育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因为对死的畏,让人珍视生
 
在今天,我们的社会似乎有一种风气,认为读书和文化修养并不重要,钱挣到了一切都好,所谓“生活”也不过如此。
 
但当面临本文所谈的难题,当面临死亡,面临人生意义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文化的作用原来如此之强,因为它帮助我们真正的活着,像个人一样的活着。
 
对于那些无法体悟生命的人来说,长寿仍然是诅咒,甚至,活着本身,也是一种诅咒
 
养老的难题,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它涉及社会制度的建设,法律保障的完善,更涉及我们全社会如何思考生命,对死亡的哲学沉思,只有当人在真正关注生命,关注老人,并且老人自己对死亡和生存问题看得明白,问题才可能被解决。
 
(END.)
--------------------
我是单华伟,一个看书和写作的人,如果觉得文章有启发,记得点个赞吧,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假如你老了但是有子女,那你还愿意去养老院吗?
孝道[172]-养老观念的改变也是一种孝道
寺院养老,你准备好了吗?
民办养老院期待走出困境
宾馆式养老院开进南山
学习时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难题<div>作者:青连斌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1398</div>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