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买房发财的人,别嘚瑟了!

忽然开始很厌烦一群人。

就是那些把买房当作唯一发财途径、然后还到处炫耀自己聪明并宣讲自己成功的人。

动不动讨论手握几个房本,在哪些城市有几所房子,自己当年是多么聪明,自己判断是多么精准,如何在社会上鄙视他人,甚至包括他们对女人年龄、长相和品味的要求……

现在听到这样的人说话,或者看到这样的人装逼,我想起来的——

要么,是大街上不会正眼看人的痞子无赖,在炫耀自己戴的金链子有多粗;

要么,是正在用指甲剔牙花子的农民,在给人吹嘘他今天多吃了几块儿肉。

总之,透着一股子浓浓的暴发户的味道。

我是一个研究金钱的人,一点儿都不仇富,买房卖房赚点儿钱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因为自己买房发了财,就把这个当成天底下最大的、唯一的发财之路,无论遇到任何社会或者经济问题,都问能不能买房?谈到任何投资问题,又问要不要买房?讨论哪个国家比较有发展潜力,他也是问要不要去买房?

……

这些人的脑壳里,似乎生活的一切都变成了买房——我甚至怀疑,在他们死去的时候,还要问黑白无常和孟婆,地狱里是不是能买房发财?

虽然从汽车后视镜的视角来看,当年在中国是多么的应该买房,可实际上,在当时,除了极少数真正窥视了天朝房价逻辑秘密的人之外,绝大部分通过买房挣钱的人,只不过运气好,站在了房价上涨这一边而已。

不信,让他们在当时去德国或者日本买房试试看?

无意间,有人骑在一头高速前进的巨鲸身上,他们却以为,自己高速前进的原因,是因为自己会在水上飞!

不是有个笑话说,三个人坐电梯,一个人一直在电梯里原地跑步,另一个人一直在做俯卧撑,另外一个一直在用头电梯门,他们都从1楼到了10楼。有人问他们是怎么到十楼的?一个说是跑步上来的,一个说是做俯卧撑上来的。一个说是用头撞门上来的。

这个电梯,是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是快速城镇化的社会,是政府垄断城镇土地资源,是政府把土地拍卖作为城市经营的核心,是中国加入WTO后外资持续涌入中国,是中国央行采用了绑定美元的货币体系,是整个中国整个金融体系依赖于房地产不断扩张信贷规模,是权力和资源高度集中于大城市的特色……

至于那3个人,就是各种吹嘘自己成功的买房者!

成功的时候,大家都会认为是自己的牛逼;

不顺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归咎于环境。

是这个大的时代让你挣钱,是中国崛起的大趋势让你挣钱,可很多人却把这种运气当成了自己的聪明、自己的智商和自己的判断能力给其他人炫耀。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在过去20年的中国,买房加杠杆、负债抗通胀的确是最为有效的发财方式——但这也是有其货币经济学基础的:中国的M2的年化增速在15-20%,2008年更是高达28%,而贷款利率最高的时候也不过7%,房产升值的速度远远高于利率,这当然是非常划算的投资。

但说到底,房地产上涨最根本的动力靠什么?

靠中国信用扩张、靠着信贷和债务规模的疯狂增长!

在这一信贷飞速扩张的过程中,少数人用去了货币增发的绝大部分额度,而多数底层民众却不得不牺牲相应人均环境、福利、资源,去承受货币贬值的生活影响——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体制鼓励下的一部分人对大部分人财富的合法掠夺而已。

和比尔盖茨创建微软、乔布斯重建苹果得来的财富相比,在这种零和游戏中从其他国民身上得来财富,还得意洋洋的到处炫耀——这和赌徒从赌场里赢了钱,然后向自己的父老乡亲炫耀有什么区别?

至少,赌场里挣钱的人,挣的不过是赌徒的钱,那些赌徒一开始就接手了负和游戏的规则,可房产却是大多数人的生存必需品,大多数人并不想参与到这场游戏中来,是土地制度和金融体系逼迫着他们接受这种规则,有人从这里面挣钱,挣到了也就挣到了,还要到处嘚瑟和炫耀,这才是让我恶心的地方。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的研究,在日本吹起全国性的房地产泡沫之前,世界主要国家根本没有全国性房地产泡沫的历史,就像对待收藏品和艺术品投资一样,因为变现繁琐而且非常的个性化(大多数投资品种是标准化的),除了考虑居住功能之外,绝大多数居民也根本不会将房地产作为主要投资手段……

然而,正是央行们的信用扩张改变了一切。

过去20年靠买房发财,所以未来就只能买房发财,这是一种典型的路径依赖。

很多普通人后知后觉,到了现在,还把买房加杠杆、负债抗通胀当做稳赚不赔的买卖,当做发财的标配手段,真叫个可笑至极。且不说中国大城市房价目前已经高居世界第一,哪怕就按照中国货币的增速计算,接下来继续实施加杠杆买房、负债抗通胀,注定会是一个坑死人不偿命的“发财路径”。

因为,相比2013年以前,中国的广义货币和信贷供应已经大幅度下降,从原来的15%以上的增速,下降到了只有8-9%左右的增速(见下表)。

关键性的转变发生在2014年,这一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开始下降,广义货币增速下降到11%,经历2015年的短暂上升之外再度下降,到2017年之后,下降到了10%以下。货币和信贷增长降速之后,“买房加杠杆、负债抗通胀”这个逻辑就需要重新来计算了。

假定M2的年增速降到8-9%,而贷款利率却是5-6%,甚至还有进一步上升的压力,面对已经涨至全球第一的中国大城市房产价格,其升值空间和下跌空间,真的是相当的不对称。现在依然给人鼓吹“买房加杠杆、负债抗通胀”来投资大城市的房产,甚至是刷信用卡买房,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特别是,一些2015-2016年加杠杆买房的人,跟人谈起投资赚钱,那副牛逼大发的样子,好像天底下只有他最聪明,只有他老早就断定2015-2016年房价一定会涨,而其他人都是傻逼,还要进股市炒股,还把房子卖给他……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15-2016年中国货币增速已经降下来,那个时候在买房加杠杆,在我看来无非是一种刀刃上舔血的冒险,和2015年4500点的时候买股票的人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要知道,当股市涨到5000点的时候,那些人都还一脸得意的样子给别人吹嘘他在4500点买股票是多么的英明……

嗯,我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李嘉诚更英明。

现年90岁的李嘉诚,从2013年起就开始逐步抛售旗下内陆和香港的房产,到2017年底,以当期的汇率为基础,他已经将大部分资产转移至欧洲。

相比之下,那些在2016-2017年买房发财的人,现在把自己的房产变现成美元、欧元或者英镑资产试试看?

网上不是有个段子说——

一个正在酣舞的舞厅中,把音乐给关了,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根据我在“10年来,6大央行总共印了多少钱”一文中的分析,不仅是中国,全世界主要央行的大规模信用扩张,也都将在2018年停止,而美联储更是2017年底已经开始其缩表进程。

对于那些还在相信中国房价会涨、甚至跑到全球各地买买买房产的人,我只能祝你们好运了。

最可笑的是,个别2015-2016年买房发财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说话趾高气扬,恨不得让别人都匍匐在地而对他山呼万岁,看不起农民,看不起工人,更看不起小商小贩做企业的人,看不起所有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人,看不起穷人也看不起女人,连相个亲都要女人来出门票钱,就好像他们是整个世界的主宰一样……

我只能说,过分装逼,会遭雷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球房产大扫描:在货币幻象中谁在裸泳?
【寒飞论债】汇率贬值根源在哪里:兼论2017年各类资产价格表现
“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四个层次
腾讯新闻
剖析:百万亿M2背后留下四大悬疑?
高杠杆的根源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