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九龄:山川历历在清晨

羽卫森森西向秦,山川历历在清晨。

晴云稍卷寒岩树,宿雨能销御路尘。

圣德由来合天道,灵符即此应时巡。

遗贤一一皆羁致,犹欲高深访隐沦。

——张九龄《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

曾经创造“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晚节不保,让一个本来盛大的唐朝突然就摇摇欲坠起来?当李隆基兵败路过蜀地的时候,因为想起他在朝堂时对自己的直谏,悲痛不已,专程跑到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去祭奠他。此时的李隆基内心定是后悔不已的,当失去了,才知道这个人对自己有多么重要,也正是因为自己的昏庸,一时听了谗言,才把对大唐王朝忠心耿耿的良臣贬出京师,让本来一个盛大的王朝一夜之间变成如此模样。

唐玄宗李隆基专程去祭奠的人,就是他的尚书右丞相张九龄。当初他创造的“开元盛世”也正是在这样的大批良臣将相们的辅佐下完成的,此时的李隆基也深深明白,张九龄是盛唐时期的一个关键人物。张九龄的宦海沉浮,也正是李唐从盛世走向衰败的分水岭。

奉和圣制,指的是古代官员或者文人墨客根据皇帝的要求和诗写作的意思,所以从张九龄的这首《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不难猜出,他是应了皇帝李隆基的要求来与其他大臣们作的一首和诗。从这首诗词的内容不难看出它的创作背景,这首诗词定是写于张九龄在长安做尚书右丞相时的作品。

这首七律虽然是应景之作,却同样用词考究、对仗工整,既赞美了高山大川的美好、国家防卫的严密,更是极力称赞了大唐盛世人们生活的安稳与幸福。尤其是当唐玄宗读到“圣德由来合天道,灵符即此应时巡”的句子时,更是心生欢喜,张九龄向来不会阿谀奉承,今天他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定是对自己治理朝政最大的肯定了。

那么张九龄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宦海浮沉,让他一路走到当朝宰相的位置,并能得到李隆基如此地信任?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张九龄《春江晚景》

美好落入内心充满爱与幸福之人的眼里就是诗、就是画、就是灵感迸发的源泉。张九龄这首诗的含义是:“江畔两岸树木茂盛,百花盛开,落日把天上的云朵也染成了彩色,风光无限好。在征途中遇到这样美丽的风景,心里顿时生出欢喜之情。望着这美好的春光,感觉赏心悦目,其中趣味妙不可言。远处,夕阳就落在江面上,余晖把江水染成彩色,包括水波都泛着金光。被风一吹,那些缤纷的花瓣伴着晚霞落入停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

从张九龄这首《春江晚景》里,我们看到了一幅生机盎然、风光无限的春日图,这样的风景让走在征途上的张九龄心情大悦,提笔写下这首自然流畅、赏心悦目的诗。

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世家,他聪明伶俐,从小就对诗词歌赋喜爱至极,他九岁就开始写诗,到了十三岁时他的文章便得到当朝宰相王方庆的赞赏。王方庆的鼓励让张九龄的内心充满希望,他希望有一天能用自己的才能报效国家。张九龄凭着他从小打下的扎实底子,加上出众的天赋,他的科举之路一帆风顺。公元702年,二十二岁的张九龄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校书郎。

此时,张九龄生命中又一重要的人物出现,当朝宰相张说因为得罪权贵,被流放的路上无意读到张九龄的文章,喜爱至极,并称赞张九龄的文章道:“有如轻缣素练,济时适用。”不仅如此,张说还亲自约见了张九龄,鼓励他积极进取,为国效劳。果然张九龄没有辜负张说的期望,五年后在京试中一举夺得状元,时为太子的李隆基选拔天下能人异士,张九龄高中状元,被正式任命为向皇帝进言的谏官右拾遗。在张九龄内心,本以为从此他可以在朝廷中大展宏图了,可却不知道事情并非如此。

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

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

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

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张九龄《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

张九龄的这首《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是写给自己的二弟在唐朝曾担任四川节度使张九皋的一首诗,这首诗充满兄弟亲情和对往日美好时光的回忆。尤其是这句“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让我们看到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哥哥带着弟弟玩得忘乎所以,结果弟弟的衣服脏了,哥哥便做出严肃的样子,让弟弟自己整理好衣衫。而这首诗词最后提到的梅岭,便是张九龄带着他的二弟张九皋、三弟张九章在唐朝修成的一条打通南北的要道。

李隆基没有登基前张九龄被任命为右拾遗,当他登基后又任命张九龄为左拾遗。一开始的时候,张九龄的进谏他都会采纳,可时间久了,宝座坐稳的李隆基的内心也开始有些膨胀,那些奉承他的话他听到心里非常舒服,可那些耿直的谏言让李隆基开始变得不耐烦了。当朝宰相姚崇是个极尽献媚之人,张九龄便向李隆基进谏:“远谄躁,进纯厚。封章直言,不协时宰。”结果受到姚崇的打压和排挤。

而此时张九龄的老母亲生病在家,他便以任职到期,要求卸去官职回家照顾母亲为由请辞,得到批准后,张九龄返回家乡岭南。当他的两个弟弟听到张九龄返回家乡,并想为家乡修路的时候,他们也先后返回,想助自己的哥哥一臂之力。

梅岭,也称大庾岭。秦皇汉武时期,为了开疆拓土和军事需要,朝廷曾在梅岭山中开辟一条山路。但这条小路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年久失修,早已面目全非。肩挑背负的山民猎户,步履艰难。特别是那里地处僻静,远离村庄,经常有土匪占山为王,拦路打劫。因而,南来北往的贩夫走卒或旅客行商,都必须结伴走岗。否则,连身家性命都可能不保。

当张九龄把自己修梅岭之道的奏折送到朝廷的时候,立刻得到李隆基的肯定,并派来戍边的官兵听从张九龄调拨使用。张九龄身先士卒带人们一起修路、筑桥,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大庾岭新路终于竣工。这条道路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南北物资的交流,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均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韶州、虔州两地百姓为了答谢张九龄,特地送了一把“万人伞”给张九龄。张九龄顺利完成任务之后,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表奏朝廷。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的这组《感遇十二首》在文学历史的长河里,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张九龄在这十二首诗词中,借物寓情,抒发内心感受,尤其是他的《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一首,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我们先来浅析一下《感遇十二首》之一的大致含义:“春天里幽兰枝叶繁盛,秋天里桂花皎洁清香。这世间草木的勃勃生机,是顺应了大自然的规律和四季的更替。谁又能知道山林里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之后满怀喜悦的心情。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它们的本性,怎么会求观赏者们攀折。”

这首小诗从春天兰花的幽香写到秋天桂花的盛开,而春天的兰与秋天的桂都是顺应了自然的规律,四季的更替而盛开怒放,然后作者笔锋一转,从景融入情,把山中归隐之人高尚的品行,不改变初心的品德写了出来。这首诗更是体现出了张九龄不变初心、不忘根本,永远保持高亮气节的精神。

张九龄本以为修好梅岭后就可以在故乡与亲人安度时光,可唐玄宗却又一道圣旨把张九龄召回了京城,并委以重任,而后张九龄一步步走向了宰相之位。作为心怀远大抱负的张九龄,官位的高低对他来说从来都不重要,他只是想要有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

张九龄的直言进谏最终还是触及了李隆基敏感的神经。唐开元十三年冬天,李隆基想举行盛大的泰山封禅仪式。结果张九龄极力反对,张九龄认为泰山封禅仪式极其铺张浪费、劳民伤财,这让李隆基的内心极为不舒服。后来张九龄又在用人方面多次与唐玄宗产生不同意见,尤其是李隆基想提拔李林甫的时候,满朝文武因为想到李林甫正当红之时,也能明白他是个心胸狭窄、报复心极强之人,所以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而张九龄却不顾这些,当着满朝文武官员,反对李隆基封李林甫为宰相。结果李隆基没有听他的,而是让李林甫走上了宰相之位,结果也正是李林甫的集权,让盛唐开始走向衰落。

张九龄是个政治触角非常敏感的政治家,他经过长期观察和分析,很快发现安禄山这个人的野心非常大,不是一个容易掌握和把控之人,如果朝廷继续给他军权,让他做大后,他定会谋反篡位,这样会严重威胁皇权的安全,必定让大唐走向动荡。他便向李隆基提出削去安禄山的一切职位,夺去他的兵权并把他诛杀,以早除祸患。但那时的安禄山正是李隆基眼前的红人,是杨贵妃极力推荐的人,所以李隆基没有听取张九龄的忠告,反而听了奸臣李林甫的谗言,说张九龄陷害忠良。

不久,李隆基就罢了张九龄的宰相之职,把他贬出了长安城。张九龄的话一语中的,果然几年后“安史之乱”爆发,鼎盛一时的唐王朝从此走向衰落。仓皇出逃到四川的李隆基,回想起张九龄当年的劝告,从内心发出了感慨:“蜀道铃声此际念公真晚矣,曲江风度他年卜相孰如之。”

李隆基就是一个矛盾的主题,他怕张九龄看到他的内心,怕张九龄的言语如刺一般扎他的胸口,可他却又从内心渴望拥有像张九龄这样有政治眼光的人在朝堂前,所以每当有人举荐新官员的时候,他却又往往真情地说出“风度得如九龄否?”的话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

当张九龄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绝句写进诗里的时候,他也给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了圆满的一笔。张九龄内心孤寂,继续行走江湖,但他此时的内心坦然、坦荡,如他高洁的灵魂一般。

张九龄乘船离开长安的时候,送别张九龄的渡口人山人海。公元740年,他终于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并在故乡的土地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4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93章)
唐朝5个宰相,一人一首经典诗,官大格局大,“王炸”一般的存在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38页
夜读诗话:当风流已成为往事45
送孟浩然之广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