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论诗三十首》看元好问诗歌创作主张

《论诗三十首》元好问诗歌创作主张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是金元时代重要的论诗诗。

    元好问(1190-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兴定五年进士,曾为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官。金亡不仕。编金人诗为《中州集》(十卷),有《遗山集》(四十卷),《金史》卷一二六《文艺》有传。是金、元二代最杰出的诗人。

    以绝句诗的形式论述诗歌创作和理论问题,即所谓的论诗诗,滥觞於杜甫的《戏为六绝句》,这以后各种形式的论诗诗风行起来,韩愈的《调张籍》、戴复古的《论诗十绝》,直至清代的钱谦益、王士祯、袁枚、赵执信、赵翼、近代丘逢甲、柳亚子、陈衍等等,作者很多,数量极大。从内容方面说,有阐述诗歌理论的,有偏重作家作品品评的。唐以后,论诗诗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作为金代的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对我国诗歌创作在唐以后发展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正本清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诗三十首》之作,很明显地继承了杜甫《戏为六绝》的精神。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最后一首的结尾,曾经提出过别裁伪体亲《风》《雅》的著名主张。伪体即以《诗经》《风》《雅》为代表的正体之反。杜甫提出这一主张,是针对当时诗坛的齐梁遗风而言。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元好问,在宋诗的流弊影响着金代诗坛的情况下,以当年杜甫所进行的别裁伪体为己任,成为他那个时代的诗中疏凿手。这正如《论诗三十首》(以下简称《论诗》)开宗明文所说的: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诗是问的语气,实则以疏凿手自居。汉谣魏什,泛指汉魏风骨的诗,久纷纭,即久纷乱,在后代逐渐失去了它的优良传统。《论诗》中的每一首虽然所论各异,或正面的提倡,或反面的批评,都体现着一个鲜明的纲领,即力图恢复汉魏以后以至杜甫所代表的正体的优良文学传统,不赞成和批评以后诗歌发展中所出现的伪体。这是贯穿全诗的一个基本线索。

    在具体的诗歌创作问题上,元好问接触到的问题很多,概言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强调真正的好诗,要以切身的体验为依据,应该表现自己真诚的情感,而不应该模拟、伪饰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第一句讲的就是切身体验(眼处心生)对能写出神入化(句自神)的诗之重要,第二句则说明:若无对现实的真切感受,只是闭门造车,按图素骥,就不会写出真切感人的诗歌来。这就是他在另一处批评闭门觅的宋代诗人陈师道所说的:传语闭门陈正字(指陈师道,曾除秘书省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而杜甫在他的一些诗歌中之所以能够真切描绘秦川的景色,和他在天宝年间曾长期生活在秦川是分不开的。诗的后两句正是借此对后人并无实际真切感受而以模拟前人为能事,所发出的感慨和批评。

    正是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元好问对以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实则以模拟为能事的江西诗派,颇不以为然。明确表示:论诗宁下涪翁(黄庭坚别号)拜,未作江西社里人。这里,元好问强调的是亲身经历对写好诗的重要,另一首中的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则是强调作者思想感情真诚的重要性。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曾说: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意即语言书籍是表现人的心灵活动的。元好问在诗中借用扬雄语,而认为诗歌创作总失真——不表现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那么,从文章中还怎么能够看得到作者的为人呢?元好问在他的许多其它文章中,都很强调作者主观情感之真而不伪,诚而不欺的重要性。如在《杨叔能小亨集引》(《遗山集》卷三十六)中,他说:夫惟不诚,故言无所主,心口别为二物;物我邈其千里,漠然而往,悠然而来,人之听之,若春风之过马耳。其欲动天地,感鬼神,难矣。这是说得很有道理的。另外对诗中缺少忧国忧民的感愤之词、脱离现实的倾向,他也提出了批评。

    其次,是从诗应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要求出发,在风格上提倡自然真淳,反对斗靡夸多的诗风。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自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斗靡夸多费观览,陆文犹恨冗于潘。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前一首意在说明:尽管晋代诗坛普遍崇尚浮华雕饰,而陶渊明的诗,却能做到天然真淳,不事辞藻上的雕琢和华艳,在那样的情况下,无疑是显得更加难能可贵的。后一酋则指出斗靡夸多诗风的流弊。诗是表达诗人心声、心画的,应该达到传心为止,布谷澜翻形容夸多,夸多是没有益处的。潘岳的诗干净,陆机的诗铺排,这正是潘优陆之处。前者是元好问正面的主张,后者是他不赞成的诗风。他举出古人的例证,是为了人,是为了针砭当时诗坛的流弊。在唐之后,由元稹、白居易开始的次韵酬唱之风很流行。苏轼虽然也提倡自然的诗风,提倡有为而作,大多数诗确实也写得自然雄奇,但在他的诗集中,大量的酬唱之作却并不具有这样的特点,不仅使他的这类作品失去了有为而作的优良文学传统,也很少有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因此,同样主张自然的元好问讥斥元、白、皮、陆一直到苏轼、黄庭坚的次韵诗是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元好问由苏轼对金代文坛的影响比较大,也由当时生活条件,虽然诗风上接近苏轼,但他仍然讥贬矜多炫巧的苏诗是百态新,批评苏轼、黄庭坚的诗随风而靡,狂流汜滥,所谓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元好问还以这样的立场批评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中推尊杜甫的排律恰恰表现了元稹自己对杜甫的诗缺乏真知灼见,指出: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壁,争奈微之(元稹)识碔砆碔砆,即石之似玉而非玉者,这固然是对元稹的批评,实际上也包含着对金代文坛流行着的苏轼某些诗风的批评。由重诗风的自然,元好问还对过讲求格律的偏向提出批评,而提倡自然之音。

    第三,是提倡高雅,反对险怪的诗风。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磊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一首中,元好问对晋代处政治高压下的诗人阮籍的诗,作了高度的评价;在沈、宋横驰翰墨场一首中,对唐初改革齐梁诗风的陈子昂作了高度的赞扬: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元好问之所以肯定阮籍,是由于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人物,而陈子昂更是以恢复诗歌中的汉魏风骨为己任,并且在创作和理论两方面建立了重要历史功绩的人物,他们的诗风都是高雅的,——这是元好问正面的主张。而在万古文章有坦途一首中,又着力批评了鬼画符式的险怪的诗风。在代,学习晚唐,特别是卢仝险怪诗风的十分普遍,元氏的这一批评,正是由此而发,所谓真书不人令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在提倡高雅诗风的同时,元氏还反对以俳偕怒骂为诗: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他推重高雅的诗风,反对以怒骂为诗的理论,曾经在《杨叔能小亨集引》中提出勿怨怼的要求。提倡诗应高雅,自然是合理的,但他笼统地反对以怒骂为诗,又并非完全恰切。

    第四,是主张诗风应该刚健雄放,反对纤弱浮艳。元好问的诗豪迈雄放,颇近苏轼。所以在诗的风格上,强调刚健雄放。如他赞颂建安七子豪壮的诗风: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见缺壶歌邺下风流,即指建安诗风(魏太子居邺下,建安七子环绕其周围,故云);《缺壶歌》典出《世说新语》: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东门行》),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同时借用钟嵘在《诗品》批评张华的诗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之句,批评张华的诗缺少风云气,风云若恨张华少;对李商隐的诗,元好问曾誉之谓精纯精纯垒失义山真,同时对温庭筠、李商隐诗中的婉艳方面,又有所不满,所谓温、李新声奈尔何。他赞扬曹植、刘桢的诗为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在元好问《自题中州集后》中也有邺下曹、刘气尽豪),赞扬《敕勒歌》的慷慨诗风: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同时又批评孟东野、秦观等的纤弱窘仄的诗风: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秦观句)。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元好问提倡诗的壮美或阳刚美,赞美气魄宏放的诗风,但也并不一概抹煞不同的风格美,他对柳宗元的诗也曾极力地推重。这和苏轼虽然重豪放,但南迁后以陶、柳为友的观点是相一致的。在《读柳诗》(《中州集》卷三)中,元好问还曾高度评价柳宗元为骚人,诗中表现着深刻的悲愤:世间无此最悲音。陶、柳诗虽然与雄奇大异其趣,其自然天成的特色确是受到历来很多诗人推重的。

    总之,元好问的《论诗》与他之前及他之后的许多论诗诗都不同,有着鲜明的疏凿诗歌发展的目的性,有对诗的一系列问题的纲领性的观点。由这些观点总的说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所以受到了后人广泛的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诗歌的发展、演变与特点
有关文艺学习的古诗词名句总结
江西诗派[源于北宋的诗文派别]
望今制奇 参古定法
村长的心情日记 2022 05 23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