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早读#404《寻路中国》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今天是小一大书建群的第684天

#早读#404  2017年3月12日 周日

一、图书简介

《寻路中国》一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它首先叙述了我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在这里,作者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的变化经历;最后,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二、作者介绍

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

他成长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市,在普林斯顿主修英文和写作,并取得牛津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海斯勒曾自助旅游欧洲三十国,毕业后更从布拉格出发,由水陆两路横越俄国、中国到泰国,跑完半个地球,也由此开启了他的旅游文学写作之路。

海斯勒散见于各大杂志的旅游文学作品,数度获得美国最佳旅游写作奖。他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中,《江城》一经推出即获得“奇里雅玛环太平洋图书奖”,《甲骨文》则荣获《时代周刊》年度最佳亚洲图书等殊荣。海斯勒本人亦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三、悦读者荐

最早是从老六的《读库》中了解了何伟(看名字以为是中国人),也就是《纽约客》的驻京记者彼得海斯勒,然后读了他的《江城》,不久前读完了他的《寻路中国》,很有意思的题目,作者在书中写了他在2001年夏天开始的七年中沿东海之滨一路向西,横跨中国的万里行程,也是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但汽车轮下的寻路何尝又不是另外一种“寻路”呢,由一位西方人的笔下,看到了我们熟视无睹的种种社会人群面对改革的迷茫,也是心灵渐渐失去归属后,不知如何“寻路”。

可能这其中很多故事我们都曾耳闻目睹,但却又被我们麻木地掠过。爱读何伟文章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描写,他几乎在文章中没有直接写自己的观点,而所有文章中的故事却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视角与观点。

之前看“字在人生”的倩姐介绍过一个写作课程的介绍,主要就是“是细节,让一篇文章有了生命力”,讲一篇让人读起来有生命力的文章,字里行间往往潜藏着种种细节。何伟的几本书堪称对这个讲解的一个佐证了。

周日到,与大家分享外国人何伟的中国之行的思考!悦读者早安,周日白色思考日快乐!

责任编辑:MM豆 一年阅读300本左右图书;五色时间元理论的提出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她是一本希望每个人都能透过鲜花看世界的书。

【栏目名称】早读

【栏目缘由】一日之计在于寅,一生之计在于勤。

【栏目内容】早读者联盟的悦读者每天早上与大家分享一本好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城》原作者外国人何伟回涪陵了!还是像当年一样帅气!
外国人笔下的这6本书,全是你没见识过的中国
去年读了51本,挑出10本最爱分享给你
有故事的人,为什么写出来没人读?
札记 | 消失的那座城@《江城》
最近接触到的一些书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