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对手动起来,你才能找到破绽!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四十三卷 汉纪三十五
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庚子,公元40年)

【原文】

郡国群盗处处并起,郡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青、余、幽、冀四州尤甚。冬十月,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又以畏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徙其魁帅于他郡,赋田受禀,使安生业。自是牛马放牧不收,邑门不闭。

【译文】

各郡、封国的盗贼处处并起,郡县追击征剿,军队到时盗贼就散开,军队离开后又重新屯聚集结,青州、徐州、幽州、冀州四个州尤其厉害。冬季,十月,朝廷派使节到各郡、封国,听凭盗贼们自相检举攻击。五个人共同斩杀一个人,免除五个人的罪。即使官吏畏怯逗留、逃避、故意放纵盗贼,也一律不追究,允许以擒贼讨贼立功。州、郡太守、县令县长在所辖界内有盗贼而不拘捕,或因畏惧懦弱弃城放弃职责的,全都不予处罚,只看捕获盗贼的多少来排列先后名次。仅对窝藏盗贼的人才加罪。于是,大捕盗贼,盗贼全部解散。把他们的头领迁徙到其他郡,给他们土地,供应粮食,使他们安心生产。从此以后,放牧的牛马晚上不用牵回,城门夜间不用关闭,一片升平景象。


【启发】


汉光武帝刘秀度田,丈量天下田亩,此时却郡国群盗处处并起。

这些盗匪是怎么来的?

显然,并不是因为刘秀方面政策失误而造成的。

天下大乱之际,地方上的地主豪强为了确保自家安全,往往会养家兵武装,当天下安定之后,这些人又不好解散,于是就以盗匪的形式隐匿于山间,需要的时候再出来搞事情。

其次材料中的”并起“很诡异。

显然此时天下刚刚平定,刘秀也没有乱来,尽可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仅仅因为度田一事,各地出现盗匪,而且还是”并起“。

这就是诡异的地方。

这说明背后多半是一种共识或默契。

因为刘秀的度田伤害到了他们利益,于是通过让盗匪搞事情,然后朝堂再发力,逼迫刘秀让步取消度田。

上面就是基本环境,材料后半段就是刘秀的处理对策。

通篇材料看,涉及到的角度共有四种。

刘秀朝廷、地方豪强、盗匪、地方官员。

搞明白存在这4种立场或角度,再看刘秀的处理对策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以刘秀代表的朝廷自然不用说。

地方豪强在整件事中发挥的作用是以盗匪并起为由,以朝堂斗争为后手,发挥的是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关键手段或者说达成目的的基础是盗匪朝廷无法解决,进而迫使刘秀妥协。

所以,盗匪问题就是关键。

而从盗匪的角度来说,盗匪当真都想做盗匪?尤其是现在天下安定的时候,谁希望自己是个罪犯朝不保夕,说不定哪天就被官军给灭了?

其中绝大多数是希望回归正常生活而不是成为盗匪。

其中盗匪的首领则是地方豪强花重金的关键,其目的就是与这些盗匪形成联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管理层,代表了地方豪强的意志,也是比较坚定的站在地方豪强一边。

对此刘秀的处理方案很简单:
听群盗自相纠,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

只要五人杀了另一个盗匪,那么就是无罪的。

本身盗匪这个团体组织纪律就松散,到此时也从原有的求活转变为求安定,现在还聚在一起无非担心投降之后的出路,加上又盗匪头子的压制。

刘秀的这个对策,让这盗匪团体内部瞬间变得不信任起来。

普通匪众见有希望会想把盗匪头子给抓了邀功请赏换自己无罪。

盗匪头子的小团体本身人就少,面对匪众,深怕自己睡觉时候被人剁了。

这种内部人心的相互猜忌,势必会造成盗匪分裂和混乱,届时再清剿就简单多了。

上兵伐谋,攻心为上。

能想出这个策略,其实也和刘秀早年间的经历有极大关系,这里不多说。

再看地方官员,此时的地方官员很难,尤其是面对盗匪并起并没有什么办法。

一般来说地方官员的权力KPI中,由治安、税收、教化、稽盗等等事情。

稳定治安是首要。

出现这种情况毫无疑问地方官员是要倒大霉,轻则丢官、重则杀头。

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你管不了有罪,什么不做也有罪,既然如此既,干脆和盗匪一起干了,说不定还能死中求活。

这个就是历代王朝末期,盗匪或农民起义到质变的关键点,正规朝廷官员进入造反团队,这个信号极其浓厚。

再看刘秀的策略:
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又以畏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

地方的官员分三类,一种是有能力处理盗匪问题的(极少),一类是没有能力只有观望的(最多),还有一类是和地方豪强勾结暗中配合盗匪的(极少)。

所以,刘秀给官员开出了极其高的条件,哪怕你们怯懦、逃避、甚至放纵盗贼,都不追究你们责任。

这个内涵是针对那些最多也是那些无能为力在观望的官员,其意有两点。

一是给他们兜底吃定心丸,确保这些人不转换态度。

二是既然没能力那就别乱来,守住当前局面就是好,别因为乱搞把局面搞得更糟糕。

当然,这其中给了一点希望,剿匪多少都算功劳。

同时最后一句”唯蔽匿者乃罪之“就很有意思的了。

显然这些盗匪为啥出现,刘秀门清,其中部分地方官员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他也知道。

在给这事定性的时候,只有一条即”唯蔽匿者乃罪之“,注意用了唯。

之前提到这些盗匪为什么存在,因为地方豪强的资助和配合。

现在要对付这些盗匪,其内部已经人心奔溃,只要有一个跳反必然会带动全部,到时候盗匪谁资助的、如何资助的肯定会曝光。

到时候,地主豪强想要再相安无事就不可能。

不过,不教而诛讲不过去,一切以刘秀发布命令开始为节点,以前怎么样就算了,以后隐匿的就不会放过了。

此时有些地主豪强家族就要思考如何与盗匪切割的问题。

届时不说全部吧,终归会有些人断绝和盗匪的联系,这样剿灭起来难度又降低了。
事实结果上面材料最后一段做了个小总结。
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徙其魁帅于他郡,赋田受禀,使安生业。自是牛马放牧不收,邑门不闭。

这其中有意思的是这一段:徙其魁帅于他郡,赋田受禀,使安生业。

显然刘秀是意识到了这些盗匪头目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于是单独处理,也没有直接杀了完事,而是换个地方养起来。

这里留给你思考为什么要换个地方?


【闲扯】


上面材料可以个人觉得真正有价值的并不算太多。

刘秀对付盗匪的办法有意义?

这事给你能有啥价值?或者说这路数你能用上?

所以单纯看事情很难看到什么东西,这事背后其实反映了两个老生常谈的东西。

其一,人性和人心的靠不住。

刘秀一封诏书,就是让盗匪、地方豪强分相互猜忌割裂的过程。

人性和人心就是这样,但面对自身利益的时候会紧张不得了,尤其是陷入到零和甚至负和博弈的时候,什么龌龊事都难免出来。

其二,区别对待与区别分析。

这个其实和毛主席诸多文章中提到的很多观点相吻合。

对待事物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一概而论,要学会细分的去看待,再去细分的针对性处理。

顺着这个线去挖才能发现主要矛盾,才能提纲挈领、四两拨千斤。

两个联合起来用的时候最常见的地方就是面对一个组织、圈子,你如何撬动局面破局。

而这里的撬动,并不是你要做什么,而是你丢一个支点,让这个圈子组织内部先动起来,只要它动了起来,就会有缝隙,这就是你的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光武帝刘秀的“严打”:恩威并重,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下属太强势怎么管?看刘秀教科书式操作,收服豪强,定两百年基业
光武帝刘秀:使用离间计,瓦解敌人「资治通鉴」
王尊传
为什么古代为官一任,任期只有几年?
统计一下全国耕地数量,为何差点让国家崩溃?扒一扒刘秀度田事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