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家看过来】常用经典书法对联纠误版:《楹联丛话》集句联(二)

《楹联丛话》

共十二卷,分别为故事,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集字、杂缀、谐语等,收入联话600余则。在广西巡抚兼署学政任上时,梁章钜花两年公余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此后,远近有相同兴趣的朋友先后寄来不少对联佳作,遂又着手编撰《楹联续话》。此书一出,各省纷纷翻刻出版。梁章钜本想把《续话》之后收集的联话附到笔记《浪迹丛谈》里去,做个交代,不再编联话了。但在友人的鼓励支持下,他又收集资料,编出了《楹联三话》。这时他已73岁了,还想继续出《四话》、《五话》。但两年后,这位楹联大师就逝世了。他的儿子梁恭辰曾随父游学二十年,官至温州知府,后继承父业,编撰了《楹联四话》和《巧对续录》。《楹联丛话全编》是梁章钜父子所作全部联话的合集。

本期选发集句部分,概因网间流传所谓书家最爱写之经典对联大多出自《丛话》集句部分,流传已久惜谬误颇多,为正本清源,自水流云网之对联大观移来原整理版并校对纠误发布,以倡大雅,不使错谬误人。

本期发布中有三联错字四处已纠,联中标红处原有谬,喜欢书写对联的书家要多注意,至于网上流传的错处就更多了,不足为取。

——编者按

【书法家看过来】常用经典书法对联纠误版:《楹联丛话》集句联(一)

目录

楹联丛话

目 录


0001--0074 《楹联丛话》卷一 故事

0075--0302 《楹联丛话》卷二 应制

0303--0388 《楹联丛话》卷三 庙祀上

0389--0472 《楹联丛话》卷四 庙祀下

0473--0621 《楹联丛话》卷五 廨宇

0622--0786 《楹联丛话》卷六 胜迹上

0787--0992 《楹联丛话》卷七 胜迹下

0993--1085 《楹联丛话》卷八 格言

1086--1152 《楹联丛话》卷九 佳话

1153--1252 《楹联丛话》卷十 挽词

1253--1572 《楹联丛话》卷十一 集句 集字附

1573--1706 《楹联丛话》卷十二 杂缀 谐语附

 《楹联丛话》,清道光二十年(1840)梁章钜撰

梁章钜

1775-1849

人物简介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生于福州府城。其先祖于清初迁居福州市区。

曾任江苏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抚等职。上疏主张重治鸦片囤贩之地,强调"行法必自官始",并积极配合林则徐严禁鸦片,是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也是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为首务"的督抚。是一位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的官员。

晚年从事诗文著作,一生共著诗文近70种。其在楹联创作、研究方面的贡献颇丰,乃楹联学开山之祖。

梁章钜工诗,精鉴赏,富收藏,喜欢研究金石文字,考订史料。勤于读书,学识渊博,"自弱冠至老,手不释卷,盖勤勤于铅椠者五十余年矣"。博藏群书,闻见日广。喜作笔记小说,题材广泛,文笔畅达。精于书法,其小楷、行书,笔意劲秀。因居于福州黄巷,建一藏书楼名"黄楼",藏书数万卷。藏书印曰"芷林珍藏"。所藏书主要用于著述、创作。

梁章钜著述繁富,刊者达70余种。主要有《制义丛话》、《浪迹丛谈》、《称谓录》、《归田琐记》、《文选旁证》、《清书录》、《经麈》、《夏小正通释》、《论语旁证》、《孟子旁证》、《三国志旁证》、《退庵所藏金石书画题跋》、《藤花吟馆诗钞》、《三思堂丛书》、《南省公余录》、《退庵诗存》、《退庵随笔》、《枢垣记略》、《楹联丛话》等。林则徐认为他在当时"仕宦中,著撰之富,无出其右"。

梁章钜是清代颇有建树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和文学家,他一生勤于著述,卷帙浩瀚,内容题材极其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考证实录、笔记丛谈、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诸类,其著述之丰,在清代罕有其匹。他的许多著述填补了不同领域的空白。他的诗文创作记录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也折射出鸦片战争前后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梁章钜七十寿辰时,好友王淑兰所撰贺联非常贴切地概述了他一生的经历和成就:"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七言联115则

谢默卿邑侯(元淮)集句联。

01

枫叶荻花秋瑟瑟
浴鳧飞鹭晚悠悠
集李白杜甫句。
02
家酝满瓶书满架
山花如绣草如茵
集白居易杜牧句。
03
蝶衔花蕊蜂衔粉
犀辟尘埃玉辟寒
集李义山句。

清人集石鼓文为篆联。

04

道艺工于写华柳
秀灵时或载渊鱼
之一

05
不华不朴同所好
既安既宁乐乃时

之二

清人集西岳华山碑为楹帖

06

汉璧秦璆千岁品

光风佳月四时春
之一。

07
和平峻望中书令
典则高文太史公
之二。

08
岁星仙气原方朔
璧玉新词是义山
之三。

09
玉堂修史文皆典
香案承书望若仙
之四。

清人集柳诚悬所书元秘塔铭字作楹联

10

山静日长仁者寿
荷风香善圣之清
之一。
11
穷经岂有息肩日
学道方为绝顶人
之二。
12
情词超迈高常侍
书法清圆赵集贤
之三。

清人集敬客所书王居士砖塔铭字为楹帖

14

天然文吐春云润
悟后心如秋月超
之一。
15
明月超然怀远鉴
绪风和处觉春生
之二。
16
书求往迹得其化
文有真宗鉴乃神
之三。
17
风节为贞金乐石
心神如秋月春云
之四。

集颜鲁公争坐位帖字为楹联

18

身向尺天崇位业
人从香海望才名
之一。
19
恬然清行同南部
积有文才是左思
之二。
20
一诚有定同葵向
百故皆恬若海容
之三。
21
校书长爱阶前月
品画微闻座右香
之四。
22
清时盛治人同仰
名世高文众所师
之五。
23
其书莫废文明道
不爵而尊礼卫身
之六。
24
畏友恨难终日对
异书喜有故人藏
之七。
25
月寮烟阁标清兴
文府书城纵古今
之八。
26
书到右军难品次
文如开府得纵横
之九。
27
满室古香人有会
当阶清荫月初中
之十。
28
立志须如三古盛
为书自起一家言
之十一。

清人集颜鲁公多宝塔字为楹帖

29

天然深秀檐前树
自在流行槛外云
之一。
30
脱俗书成一家法
写生卷有四时春
之二。

集颜鲁公东方朔像錾赞字成联

31

德星人是东方朔
雄辨文如石曼卿
之一。
32
作者多大方家数
望之如神仙中人
之二。
33
清而不矫心无滓
俭以为节家之肥
之三。
34
学以精神通广大
家从清健足平安
之四。

集王右军兰亭叙字为楹联

35

有足春随惠风至
无怀人合盛时生
之七

36

游春人若在天坐
听曲情随流水生
之八。 
37
文生于情有春气
兴之所至无古人
之九。 
38
情文俯仰怀迁固
述作风流契老彭
之十。 
39
流水永无风浪作
春情时以管弦和
之十一。 
40
丝竹放怀春未暮
清和为气日初长
之十二。 
41
寄兴在山亭水曲
怀人于日暮春初
之十三。 
42
遇事虚怀观一是
与人和气察群言
之十四。 
43
与弦作契风生竹
列坐为情水抱山
之十五。 
44
观水期于无
生天当是有情人
之十六。 
45
随群流观及盛事
欣乐岁述古初言
之十七。 
46
得趣在形骸以外
娱怀于天地之初
之十八。 
47
流水情文曲有致
至人怀抱和无同
之十九。 
48
极清闲地是兰若
观自在春于竹林
之二十。 
49
追随永日情殊畅
坐领春风气不群
之二十一。 
50
坐随兰若幽怀畅
游及竹林躁气清
之二十二。 
51
静坐不虚兰室
清游自带竹林风
之二十三。 
52
随所遇时将静悟
老于文者不陈言
之二十四。 
53
得山水乐寄怀抱
于古今文观异同
之二十五。 
54
放水流长观其曲
为文气盛集于虚
之二十六。 
55
虚怀视水人咸悟
和气为春天与游
之二十七。 
56
将合万类为一己
每以内观当外游
之二十八。 
57
知足一生得自在
静观万类无人为
之二十九。 
58
大文间世有述作
至乐在人无古今
之三十。 
59
山水之间有清契
林亭以外无世情
之三十一。 
60
虚竹幽兰生静气
和风朗月喻天怀
之三十二。 
61
群然和者幽兰曲
快哉当之修竹风
之三十三。 
62
古与为怀稽作者
兴随所引契天然
之三十四。 
63
风人所咏托于古
静者之怀和若春
之三十五。 
64
清风有信随兰得
激水为湍抱竹流
之三十六。 
65
室因抱水随其曲
竹为观山不放长
之三十七。 
66
亭间流水自今古
竹外春山时有无
之三十八。 
67
山有此生未能至
竹为一日不可无
之三十九。 

郑开禧《知足斋集禊序楹帖》

所称既极自然又有生趣者信不虚也。

68

生当稽古右文日
老作观山乐水人
之一。

69
人品清于在山水
天怀畅若当风兰
之二。 
70
世间清品至兰极
贤者虚怀与竹同
之三。 
71
时契幽怀同静气
因观流水悟文情
之四。 
72
有时自向竹间坐
无事一至兰若游
之五。 
73
为人不外修齐事
所乐自在山水间
之六。 
74
随时静录古今事
尽日放怀天地间
之七。 
75
修己可知有乐地
作文自合舍陈言
之八。 
76
作文每期于古合
寄怀时或与天游
之九。 
77
万类静观咸自得
一春幽兴少人知
之十。 
78
世情岂尽能相合
贤者所为固自殊
之十一。 
79
人品若山极崇峻
情怀与水同清幽
之十二。 

80
大贤自合为九列
清风可以流万年
之十三。 
81
信之为言有诸己
文亦不外生于情
之十四。 

集怀仁圣教序中字作楹帖。古雅可喜。

82

黄昏花影二分月
细雨春林一半烟
之五。

83

明月不离光宅寺
清风常渡出山钟
之六。 
84
清华词作云霞彩
典重文成金石声
之七。 
85
胜地花开香雪海
妙林经说大罗天
之八。 
86
藏梵声涛在口
满林花影月
之九。 
87
九万里风斯在下
八千年木自为春
之十。
88
天机清旷长生海
心地光明不夜灯
之十一。 
89
承恩湛露三春重
被体香罗九夏轻
之十二。
90
机云才学有天趣
王谢风流本性成
之十三。
91
法雨慈云窥色相
清池明月露禅心
之十四。 
92
万里波涛归海国
一山花木作香城
之十五。 
93
座揽清辉万川月
胸含和气四时春
之十六。 
94
八体六书生奥妙
五山十水见精神
之十七。 
95
松涛在耳声弥静
山月照人清不寒
之十八。 
96
紫薇华省承纶诰
金粟香风舞彩衣
之十九。 
97
书成花露朝分洁
悟对松风夜共幽
之二十。 
98
珠林墨妙三唐字
金匮文高二汉风
之二十一。 
99
谢傅心情托山水
子瞻风骨是神仙
之二十二。 

100
灯火夜深书有味
墨花晨湛字生光
之二十三。 

集欧阳率更书醴泉铭字成联

101

月沼观心清若镜
云房养气润于珠
之一。
102
德取延和谦则吉
功资养性寿而安
之二。
103
西清恩挹三霄露
东观文成五色云
之三。
104
一室图书自清洁
百家文史足风流
之四。
105
岩前炼石云为质
槛外流泉月有声
之五。
106
为学深知书有味
观心澄觉宝生光
之六。
107
功深书味常流露
学盛谦光更吉祥
之七。

其他

108

室临春水幽怀朗
坐对贤人躁气无
姚姬传(鼐)集禊帖字联赠罗子信太史。

109

翠竹黄花皆佛性
清池皓月照禅心
吴信辰集司空曙李颀联。以题佛寺恰好。

110
人行柳色花光里

身在荷香水影中
林则徐题西湖桂斋联集杨万里句。

111
闲坐小窗读周易
每依南斗望京华
达诚斋(达三)榷税粤关自为别业净芳园集叶采杜甫句。

112
声为律吕身为度
云想衣裳花想容
徽州城中戏台联。

徽之巨商撰联得一句久不能对曰有能集成语对者当厚酬之时方朴山先生命其子往对徽商酬以百金。

113

林间虚室足觞咏
山外清流无古今
叶琴柯中丞(绍楏)集禊帖字题桂林风洞山(叠彩山)景风阁联。

114
粉墙丹柱动光彩
高崖巨壁争开张
梁章钜集韩愈句题桂林风洞山(叠彩山)景风阁联。

115

山泽高下理所著
金石刻作臣能为
集五代郑文宝重刻繹山碑字为联之四。

集句联

就对联的创作手法而言,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自撰联,另一种就是集句联。集句联(jí jù lián)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集"在这里做"聚集"、"集合"解。集句联的范围很广,可以集诗、集词、集骈文、集碑、集帖、集宗教经典,甚至连成语、白话、俗语,也可集。

它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同时,集联还可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所集的原作,无形中给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这对陶冶情操,交流心灵,大有裨益。

集句联可集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文,也可以集不同作者的诗文,既可以集同代作者的诗文,也可以集异代作者的诗文。也有对集句范围加以限制的。如必须是唐诗之间相对,赋文之间相对之类。不管集句的范围如何,当以集成的作品工巧为重,切不可让集句的规定束缚了手脚而影响作品的成色。

集句联的起源大约同摘句诗互为先后。何文焕在其《历代诗话考》中说:"荆公(王安石)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王安石可为集联之集大成者,然而集联并非自王安石始,据《蓼花洲闲录》所载,早在宋朝初年就已有集句联的出现。

集句联的范围很广,但比较普遍的是诗词集联,如清代瑞方集李商隐、苏轼诗词题镇江焦山夕阳楼联:

夕阳无限好

高处不胜寒

南京莫愁湖联则是集韩愈、李白诗句而成联:

水如碧玉山如黛

云想衣裳花想容

有人集白居易、王维诗句题于武则天庙: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衣冠拜冕旒

以上联句原来都是著名的诗句,文人们集诗句以成联,不但不会失去它诗的灵感,还能在所集之联中产生新的意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楹联
对联欣赏(教师中心稿)
杨远建: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对联续评(壹)
【对联目录】13-楹联丛话全编-清-梁章钜
怎样对对联
梁章钜《楹联丛话》的现代阐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