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振濂《草圣追踪》(节选一)
 

陈振濂《草圣追踪》(节选一)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一
陈教授:从本月开始,我们正式进入“草圣追踪”。“草圣追踪”对大家来说,是一个练习基本功,提高书写技巧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利于提高大家在今后的各种各样的展览有竞争力;同时,和魏碑学习一样,我们还要把它作为一个实验性书法教学的又一个内容。书法技巧提高是第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使大家对毛笔运用的感觉有一个大幅度的刷新,毛笔的感觉原来是什么样的状态,通过草书学习以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对毛笔运用的感觉,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的人原来的用笔很重,有的人对连绵线条的用笔技巧把握不准,有的人可能对写字变化不大注意,无论是何种状态,我们首先要有第一个目标,那就是书法技巧的提高。第二个目标要使草书学习具有教学的实验性。实验性就是我们的学习始终不要“定局”,因为,任何一门艺术,任何一种书体,只要成为“定局”,就会慢慢僵化,到最后变成习气,所以,我们也要象前几年学习魏碑一样,让它始终有新的学习内容,它给你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对经典的重新认识机会,还要让它成为你们再起跳的跳板。

在正式进入草书技法学习之前,建议大家先读赵壹的《非草书》,而且,这篇文章要细读,因为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的草书观点值得我们去研究。书法史上有很多经典的书法问题,而提出这些问题的人,恰恰是书法的局外人,比如说:碑学是阮元在《南帖北碑论》、《南北书派论》中提出来的。其实,阮元不是一个书法家,但他是一个一流的经学家和史学家,他不是站在书法技术的角度上看书法,而是站在书法的外面看书法,从书法外看书法,他反而看到了我们很多的书法家视而不见的东西。因为,我们很多书法家在处在书法中对书法已经“麻木”了,“迟钝”得没有了感觉。象阮元这样不是书法家的经学家和史学家从外面往里面看的时候,却发现了书法中还有一个“碑学”。就书法而言,赵壹是一个局外人,他只是汉代的一个政治家和辞赋家。我国汉代初期,文风非常简略,甚至说比较简陋,到了汉代中期的时候,针对文辞的简略和简陋现象,当时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文体,就是汉赋。汉赋文风非常华丽,比如:它为了描述一个杯子,可以用大量的对偶、排比等句子,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用洋洋洒洒数百字来描述。赵壹是当时的辞赋家,也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艺术家。在文学领域,辞赋家的作用是对应用文加以美化,按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把它变成文学艺术。我们在看汉代辞赋时,联想到书法中的一种书体,叫花体杂篆,在今天看来它很不好,但在当时是因为文字过于简陋单调,结构也不好看,所以花体杂篆是美术家干的事,他的动机是要美化汉字的结构造型,它和今天女孩子化妆、要穿漂亮衣服是一样的道理。赵壹没有墨迹留传下来,历史上也没有记载他是一个书法家,但他不可能不写字,所以,他站在会写字的立场上看当时已经逐渐流行的草书,汉代的草书还不是今天的草书,汉代的草书还是章草,一直到张芝开始才有稍稍流畅的草书,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草圣张芝的草书还靠不住,这些刻帖中拓出来的所谓的张芝的草书,有可能是唐人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出来的。汉代的草书,目前唯一可以作为参考依据的是索靖的《出师颂》和陆机的《平复帖》,就是这些作品也没有象我们今天这样连绵的线条。可以说:汉代草书和后来张旭怀素的草书相比,远远没有到达这个程度。就是那样的一个草书,已经让赵壹这样一个辞赋家感到非常不满,《非草书》就是指他反对草书,他的整个文章通篇讲的都是反对草书的说法,他认为草书不应该是这样的。在《非草书》中他完全采用实用主义的立场,这和他作为辞赋家,在文学中采取的艺术立场恰恰相反。而且他反对的草书还不是张旭、怀素式的草书,而是象张芝、索靖和陆机之类的的草书。大家可以想象:《非草书》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视点,赵壹是一个有艺术气质的辞赋家,但他的艺术气质一旦到了文字书写中却变得出奇的实用。对于书法来说他是一个保守派,但他又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人,在汉代能写这样辞赋的人,证明这个人的思维是高度发达的。写文章最重要的是想法多,没有想法哪里来的文章?他的思想丰富是他的文学方面的艺术气质,但他用他的思想丰富来反对文字书写的丰富而又希望使它回到应用立场的时候,这个时候的赵壹就留下了这么一篇绝妙的文章。
这篇文章里面用了很多的道理来说明草书的无用,他反对有人整天拿着毛笔在那里研究草书,认为这样的行为是非常错误的。对于这其中的道理我们不感兴趣,因为我们的草书班教学重点不在理论,所以,我们只关注这篇文章中的几句话,因为,那几句话和我们的草书实践有直接的关系,我觉得这其中对我们最有研究意义的是:“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它的大概意思是:草书的书 写本来是容易方便而且快速,今天反而把它写得非常别扭和困难而且又写的那么迟缓,这句话是今天我们讨论草书的第一个关键词。我们首先对“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作这样的理解:在赵壹所处的时代,写草书其实已经是“难而迟”,而“草本易而速”是赵壹看过去的古代的草书,它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易而速”,针对“易而速”和“难而迟”的理解,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写草书的时候是“快”还是“慢”?
在讨论这句话的时候,只能根据他当时的语境,我们不能把自己现在的语境加进去:“草本易而速”在当时语境中大概构成这样几种可能:第一,以前写草书是“易而速”,第二,“难而迟”是指他同时代的草书,而同时代的这些写“难而迟”草书的人恰恰是被称为草书家的人,按我们今天来说,不是写字的人,而是艺术家。正因为有了这些“难而迟”的艺术家,所以他要大动干戈、大张旗鼓写文章反对他们,这说明当时写“难而迟”草书的人不在少数,正因为这样,他要拚命反对,所以说“失指多矣”。

为什么要对“易而速、难而迟”进行讨论和研究?因为这和我们的草书学习有直接的关系,动笔的时候“难而迟”和“易而速”就会随之而来,所以大家首先要搞明白这个道理。对我们今天来说,“难而迟”当时是艺术,今天肯定也是艺术,我们假设我们写字“快”,也就是“易而速”;但我们对“难而迟”怎么理解,也未必一定排斥“易而速”;问题是你先要理解这句话,你后面“干活”才能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的学习花一点时间讨论理论不是坏事,这关系到学习的理性和不理性的问题,如果拿着字帖蒙头就写,这个班就和外面的班一样。因此,先把道理搞清楚,搞清楚草书是什么东西,将来大家出去,哪怕你写的时间不多,但你讲的时候会“头头是道”,所以说,我们现在讨论的课题和你们写字直接有关的。
这个阶段,同学们写得不准没关系,但要知道哪里写的不对,我们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和训练是通过对怀素的《自叙帖》的分析和临摹,建立起一个大草书和狂草书的流畅度概念,但这不是“易而速”的流畅,而是通过对古典字帖的研究和临摹,要让它既要“难而迟”又要流畅度
就流畅度的概念,给大家提出八个题目(流畅度标准):
1、长线条。(长线条是流畅度的一个主要指标。)
2、同一长线条中多方向的连贯。(多方向是指线条的指向是多方位的,连贯是指各种不同方向的线条又是相互连贯的。)
3、圆润。(毛毛糙糙的线条,非常粗犷的线条,很生硬的线条,肯定不流畅。)
4、线条的粗细反差较小。(如果一个字有很粗的笔画,也有很细的笔画,它会不会流畅,流畅应该象绸带飘过来一样,粗细比较均匀,和长线条比较接近。)
5、露锋尖笔较多。
6、字和字之间衔接非常轻松快捷。
7、有速度感。(有速度感的字不等于一定写得快,写得很慢的字也可以有速度感。人们说草书一泄千里,为什么不说篆书、隶书一泄千里,说明它还是有一个速度的大感觉。)
8、行笔动作不单调重复。(同一个笔画不断出现就是单调重复。)
有了这八个流畅度的标准,如果达到运用自如程度,大家写出来的字肯定有流畅度;同时,看字帖有没有流畅度,也用这八个标准去衡量。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二
陈教授:
    每一次学习都会给出一个主题,上一次学习给出的主题是流畅度(或流畅性),并且针对这一主题做了几轮练习,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对草书的理论尤其是技法理论作一些清理。在练习中,能达到要求的练习作业不多,和当初学魏碑是一样的,刚开始达不到要求,这也很正常。流畅度是草书的灵魂,通过一次练习是不能解决线条流畅度的问题,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
本次课程给出的主题:是关于草书线条的停顿、顿挫和休止。
    对每一次学习提出一个主题要求,目的是对某一类型的技法进行一次集中的突击练习,但在实际运用中,无论是流畅性还是这次的停顿、顿挫和休止都应该是自然的流露,但练习还是要从基础开始做起。专业的练习是分解的练习,对练习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也就是我们每一次给出的课题,这个课题对同学们的训练来说,都会在前一个练习的基础之上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从流畅度(或流畅性)的练习到停顿、顿挫和休止的练习,它概括了草书线条运行的最基本规则,最基本的规则在这里有二个含意:第一,是它的根本性,这是一个前提条件;第二,是它的及格性,及格性是指它不是最高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要成为一名草书家,所必须要做到的标准,也就是俗称的六十分的及格线。
    上次流畅性的练习我们做的不是很理想,但有此作为基础,在这次做停顿、顿挫和休止练习的时候,我们对古代经典中停顿、顿挫和休止的类型化能力会有所增强。在古代草书经典法帖中,这些类型有很多,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黄庭坚《诸上座帖》中都有这些类型,每一个书法家,他的停顿、顿挫和休止的方式不同,决定了他的风格展现的不同。宋代的书法家吴说创造了一种书体,称为“游丝书”,他把草书线条的流畅和连绵,理解成把所有的线条接成一条连绵不断的线,也就是说:已经到了草书较为成熟的宋代,还是有人对草书的连绵产生误解,他以为把每一线条连在一起就是流畅和连绵。出于对这种对草书流畅和连绵的误解的思考,回过头来看我们今天对流畅度以及停顿、顿挫和休止的理解,应该会感受到我们的学习有着足够的意义,也就是说:如果是全部连绵的线条,其结果给我们的感觉恰恰是不连贯的的线条,只有善于处理停顿的线条,才会在感觉上表现出连绵的意境。连绵的过程会产生出连绵形态,但我们看书法除了看形态以外,还要看连绵的气势,连绵的气势才是草书所取的,而事实上,连绵不断的线条是没有气势的,只有在连绵线条中不断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技法停顿,这种停顿才会产生连绵的气势。这是一个矛盾的现象,越是有停顿,而且停顿的技术很高,连绵的感觉就越强;越是没有停顿,看似所有的线条都连在一起,反而没有气势连绵的感觉。
    停顿、顿挫和休止给线条的流畅度增加了一个解释的角度,为此,对其进行类型分析显得非常重要,这个类型分析我们是以怀素《自叙帖》作为依据,分析的题目涉及停顿主题的五个方面:

1、起笔到收笔的停顿
    每一根线条都有起笔和收笔,起笔的时候不停顿,但到收笔的时候有停顿,有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字帖给我们的结果是:它有的时候是停顿,而有的时候看似停顿而并不是停顿。所以不能仅看表面,要悉心体会。
2、行笔过程中的突然停顿
    它是一个停顿中的顿挫概念,比如说:以前,我们在写魏碑线条的时候,一根线条写到中间的时候,笔忽然停下来,或者改变方向,这是一种行笔过程中的停顿方式;在行笔过程的“顿挫”是一种停顿的方式,“顿挫”实际上有两个动作组成,“顿”是直接停顿,“挫”是在停顿的基础上继续前行。
3、连绵线条的骤然停顿
    在怀素《自叙帖》中,有一些如急风骤雨般的连绵线条,但在线条中某一段会有一个停顿的现象,而且这个停顿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也就是说:它在你的预期中是不会停止的,或者说它在这个地方没有理由停顿,但事实上出现了停顿的现象,我们称为“嘎然而止”。
4、线条转折过程中转向停顿
    这种类型在唐楷中出现较多,也很典型,因为,唐楷在转向中线条的线形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线形的变化给我们对其停顿的判断有了一个明显的依据。但在草书中,线形的粗细变化可能不大,但停顿还是非常明显,这些现象在字帖中主要表现为转折后线形和方向上有所变化。
5、空间停顿和线条停顿的关系
    空间停顿的概念是指字和字、部件和部件之间的停顿关系,而空间停顿也会通过线条的停顿表现出来,所以,这个关系落实在结构上,让我们对结构和线条的停顿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
    这五个停顿分类只是停顿概念中的基础,是一个及格线的分类。如果要达到一个高层次的分类就没有这么简单,我们以后还要总结出各种各样的停顿,就目前而言,我们先找出这五种基本的停顿类型作为我们训练的基础。

陈教授:

    从怀素《自叙帖》中找出表现这五种停顿类型的例子,每一个类型要找两例以上,找出来以后对它进行重点的分析和解释。

第一个类型的分析和解释:

 

 

停顿图例①

第一个类型是起笔到收笔的停顿(停顿图例①)

      第一个是字帖中“杖”字,这个字的横笔的收笔和捺笔的收笔,可以理解为收笔的停顿;另一个是“颜”字,这个字的斜笔是一个较为明显的收笔停顿,它和提笔不是连贯的关系,而是停顿的关系。

    在《自叙帖》中有许多类似于上面两个范字的线条,但它不属于停顿,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线条断不等于停顿。大家可以从字帖中寻找哪些是“以断为停”的线条,哪些是“断而不停”的线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停顿就容易理解了,这个牵涉到草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要领,收笔有停和不停之分,有的笔画收了但有连贯之势,有的笔画收了以后就没有连贯之势,比如说“杖”字的撇捺线条,虽然感觉距离很远,但没有给人以停顿的感觉,而横画的收笔是停了,因为判断不出它的前进方向,所以它是停顿的。

第二种类型分析和解释:

 

停顿图例②

第二种类型是行笔过程中突然的停顿(停顿图例②)

第一个例子为“语”字,这个字的言旁起笔转折和斜笔收笔处有一个突然停顿;第二个例子是“史”字,这个字的最后捺笔的上半部分改变了方向,也属于停顿的意思。

    在《自叙帖》中有一些这样的典型例子,比如“语”字的言旁,就《自叙帖》的流畅性而言,这个地方一般不会这样写,但它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它也会出现和上下语调不同的线段,所以,给人以行笔过程中突然停顿的感觉,这个线条在这里就不流畅了,这就是停顿。

第三种类型分析和解释:

停顿图例③

第三种类型是连绵线条的骤然停顿(停顿图例③)

     “则”字的第一笔部位是明显的骤然停顿,这是一个在连绵线条中突然出现了停顿的典型例子,这种写法在张旭的《古诗四帖》中出现较多,这种停顿和“颠”字的三点停顿不一样,“颠”字的三点是不连贯,而这个”则“同我们在魏碑中所做的线条变速是同一个道理,是在行笔快速的时候突然出现的减速现象,然后继续连贯;如:“赞之动盈”这一组线条中,“动”字的第一笔表现的很突然,行笔的速度到了这里一下就慢了下来,在大量的流畅线条下的骤然停顿,你会感觉到它的技术含量非常高。

第四种类型分析和解释:

停顿图例④

第四种类型是线条转折过程中转向停顿(停顿图例④)

    这种类型比较容易理解,比如“间”字的两个折笔,如果是按一般的流畅性来写,这个折笔会连带走下来,但字帖中却做了一个停顿,这个停顿做的非常明显。如“驷”字的最后一笔,做了一个连续的折笔动作,我们认为每一个折笔过程都会出现行笔的停顿。

第五种类型分析和解释:

停顿图例⑤

第五种类型是空间停顿和线条停顿的关系(停顿图例⑤)

       “作”字属于这一类型的一个明显的例子,凡是停顿,都会有一个反常的动作,如果按我们平时的写法右边的部位不会是这样,但字帖中,它是外斜,这样做明显的是把它的势断掉,这个部位等于是一个重新起笔,这个才叫空间的停顿,如果是顺势连带出去的就不是空间的停顿,除了这个例子以外,“荡”字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把折笔写成断开的两段,把撇笔写成断开的两段,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做法,这个做法使空间和线条停顿关系显得很复杂。

 

“颠”字的三点,这个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空间结构的停顿例子,如果按空间结构排列,右边完全可以把它连带起来,这里也可以和左达到协调,但这三笔使运笔的速度停了下来,也使动势停了下来,这绝对一个高手才能干的出来,一般的人是不会去犯这个险。

  

字帖图例③

所谓的突然就是预想之外,原来应该是不停顿,但它却停顿了下来,这才是这种类型的真正含义。作业中这些都不算是突然,但字帖中的这个部位倒是突然的停顿,“得”字的第一笔在字帖中没有回上去,但作业却回了上去,所以不算,如果没有回上去,这个地方就有点突然,而恰恰是一个最突然的地方,被你写成了不突然。

 

“横”字的横画,这个部位更典型,这个笔画可以作很漂亮的回锋或者是引带,但字帖中却没有这样做,这个部位应该算停顿,而且停顿的有点怪。

 

“恳”字表现空间停顿和线条停顿的关系比较典型,草书很忌讳这些等距离的空白,一般这样写出来,没有几个人能写的好的,对于这个字,当时我们没把它挑出来作为类型的范例,原来的空间停顿是指部件和部件、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这倒是一个新的例子,它是指线条和线条之间的空间也是停顿的,因为,这些线条之间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关于停顿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说明。
    中国书法的篆隶楷行草都编有字典,看到这本草书字典,我想到我们这个大草研究班的学习,我要拿这个本草书字典作一些“文章”。
    对于草书字典的用途,有的同学认为是用来作字和字之间的对比,或者是用来背草法,或者是研究草法从古到今的流变和不同书家线条之间的比较;当然也有认为作为集字创作的需要。但我认为:五体书的字典其中篆隶楷行的字都可以作为范字来学,只有草书字典是没有办法作为范字来学习,换句话来说如果把草书字典作为学习的工具的话,草书字典的编辑是最不合理,最没有必要的,因为其他四体基本是单个成字,你把单个成字做成一件作品,叫作集字创作,但草书能不能集字,我们就要在这个方面做“文章”。这个“文章”和我们提到的流畅度和停顿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从怀素的《自叙帖》、张旭的《古诗四帖》中能发现大量停顿的例子,而草书的停顿和篆隶的停顿到底区别在哪里,篆隶楷的停顿以一个字为单元,而草书的停顿可能是两三个字,或者一个字和一个笔画作为一个停顿的单元,这些在篆隶楷中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认为草书做字典没有意义的理由是:篆隶楷行的停顿是以一个字写完作为单位,虽然它们还有字和字之间的气势连贯,但在物理意义上它是停顿的,而草书不是每个字都停下来的,我们不能把《自叙帖》一个字一个字切出来放在草书字典中去,如果把一个字切出来,没有上面和下面关系,这个字可能会非常难看,比如:以“恳”字为例,如果没有前后左右的关系存在,这个字很难看,只有在前后左右关系作用下,这个结构才有它的存在价值。如果,我们把每个字从行间剥离出来的话,这样做的草书字典是没有什么效果。也最容易犯错误,因为它的依托的关系没有了,因为所以的关系没有了。而字典是以单个字作为对象的,而大草狂草是最没有单个字的概念的。
    我们现在研究的停顿、顿挫和休止,和草书告诉我们的每一个字的结束绝对不是一回事,字帖中的停顿是在字的连绵过程之中,而字典的停顿必然是在每个字的结束处,所以,我们的停顿没有字的概念,我们的研究不是把它作为字来分析,而是把它作为艺术表达语言来对比,如果这是表达一个艺术语言,我们所说的这个停顿已经是“看字不是字”,所以,草书字典只有工具书的意义,而没有创作意义,如果按字典草字进行创作的话,这样的草书都是“状如算子”,这样,怀素、张旭的魅力都没有了。草书字典只能解决草法的规则问题,它不能解决我们讨论的草书艺术语言的问题,草书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不能事先用一个程序来框定它,用这样的方式来看今天我们大草班的学习,我们要学的是什么,我们要学的就是这个随机性,这个偶然性,就是这个不可预测性。刚才所说的突然停顿,就是一个无法预测的停顿,如果把停顿按草书字典来设定,所有的停顿都是可以预测的,可以估计的,可以等待的,而草书给我们的信息是不可预测,不可等待和无法算计。
篆隶楷行每一个字作为一个单体表达的很清楚,哪怕是行书中有一些连绵,但这些连绵都是辅助的,它的字形是主要,所以,它还是一个单体;只有草书,它的连绵是主要的,而字的单体却是辅助的,一个是字体是主要的,连绵是辅助的;一个是连绵是主要的,而字体是次要或者说是辅助的。

 

草书的停顿表现的不明显,还是以每一个字的结束作为停顿,这就不是我们所谓的停顿,如果停顿是在字的中间,这才是大草,如果在每一字写完停顿就不是大草。

 

第一行一、二两个有字的概念,但到了“千万”这个部位,字的概念已经被打破,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停顿不跟着字形走,只有打破了字的概念,这个停顿的变化才生动。

 

把字帖和作业放在一起看,作业肯定比字帖单调,单调的原因在哪里,主要是停顿运用不够,流畅和停顿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作业的流畅不够,可以说作业已经写的很灵活,但和字帖相比这个灵动和流畅还是很生硬,作业的势不委婉,不圆润,圭角很多给人生硬的感觉,比如说“远”字写的很方,停顿就出不来,第一行的几个字倒有些像,写的较圆润,这个部分在作业中很少见,作业上“动”字和字帖中的线条相比线条还是偏扁。

 

 


“空山不见人”这个部分的空间停顿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字写的有问题,线条扭的太厉害。作业小趣味太多,虽然我不认为这很差,但趣味多了以后,和字帖的差别就加大了,字帖虽然没有那么多的趣味,但很“大气”,字帖中笔画都是按着常态在走,不让它变出那么多的花样,一般来说,变出花样越多,理论上来说效果会更好,但格调反而下降了,当然也不是说格调下降就是俗气。字帖没有那么多的趣味,反而非常大气,象“出水芙蓉”。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三

陈教授:回顾已有的草书学习的第一个主题是草书线条的流畅性,第二个主题是草书线条的停顿,本次学习给出的主题是草书的环转。在对草书的环转的研究和分析中,还会涉及草书线条的质量,我们本次学习实际上是研究草书线条的质量和环转。“环转”,通俗地说,是草书线条的绕行,对于属于方块字形的汉字来说,要寻找一个方块的核心,所有任何围绕核心而绕行的线条在一定意义上都表现了草书的环转,这个环转不但包含着“转”,同时也包含着“折”,古代书论中所说的“转折”是两个意思,“折”是方笔,“转”是圆笔,线条硬一点是“折”,柔一点是“转”。而我们所说的环转,为什么叫环转而不叫圆转,因为它在一个包围之中。仅有“圆转”没有包围的意思,而包围的意思,就是指每一个字有一个核心,围绕这个核心的线条会有各种各样的走向,草书的走向尤其复杂,只要围绕着一个核心而走向的线条,它一定是“环转”。对草书来说,“环转”是必然的,这是一个前提,没有一种草书能脱离这个原理,哪怕就是孙过庭《书谱》这样的小草,它也有“环转”的特征,只要每一个字有一个核心,就一定有环转主题存在;在大草和狂草中,因为长线条比较多,它的环转特征更加典型。对“环转”主题的理解,我们首先要掌握其三个基本表现:
在对环转概念的认识前,我们先要理解环转的前提,也就是在环转的主题下,必定存在着一个字形的核心。汉字是方块字,围绕方块字而交织的任何一根“龙飞凤舞”的线条,只要它围绕着核心在走,它一定是“环转”。所有的“环转”围绕一个核心,线条的多方法多技巧的转向,在狂草和大草中体现得最为充分。多方向的线条转向,就是线条忽下而上,忽上而下,忽左而右,忽右而左作各个方向的运动,在怀素《自叙帖》中可以发现很多的典型例子,在对这些环转例子的观察中,可以找到环转的最基本的表现.

1、包围结构的环转典型(环转图例一):
怀素《自叙帖》中的“固”、“国”、“目”、等字,它们是这类环转基本表现的一个代表例子,它们的环转表现最为直观,而这个环转对线条的质量要求更高,许多人会把这种长线条的环转写“松”,而对于我们来说,它是从环转中理解线条的质量的一个最好方式。
环转图例一

2、半包围状态下的环转典型(环转图例二):
这种环转状态相对前者较难理解,这其中在字形上没有包围特征,但有局部环绕形态,如“激”、“辞”、“当”、“荡”等字,它们虽然没有包围的外形,但在字中有明显的环转表现,这些属于部件环转典型。
环转图例二

3、字组中的环转典型(环转图例三)。
在草书中常常有一组数个字的连贯线条组合,这些连绵不绝的线条中也有环转存在。比如,“胸中气”一组中,其中的“中”字,“忽然”的“忽”字,“三五声”的“声”字,“纵横”的“横”字,“书不得”的“得”字,“心手相师势转奇”的“相师势”几个字都有环转的特征。
环转图例三


在对环转典型范例的观察中,我们会发现有几个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在环转概念中,所有的线条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而在其核心外围绕转。这样的环转有点象太极拳,两个手掌在相互呼应时,掌心似乎有一个球,其实这个球是虚的,但手的运动要感觉它的存在,这就是我们所要理解的环转的核心。二是:凡是环转特征非常明显的结构,它的线条粗细都变化不大。粗细均匀的线条,反而给我们的临写增加了难度,因为,越是均匀的线条,越是要求有更深的用笔功力,线条粗细变化很大,很容易掩饰,你在某个地方写得不大周到,有了粗细变化以后,你可以在其他地方将它“冲淡”,而所有线条在粗细相差不多的时候,你的毛笔只能随势游动,对你来说,对毛笔的驾驭能力要求就很高。
怀素《自叙帖》的厉害之处就是它的线条不加掩饰,它不用粗细来掩盖它的线条,它的线条完全是一个“裸露”状态,就象一个人的身材,长得好不好,穿了衣服可以掩盖某种缺陷,而敢于“裸露”,就意味着自己有着很好的体形。所以说,这样的线条更显出它的难度,而驾驭这样的线条就要完全依靠我们的笔下功夫,而且这样的线条,它一定有流畅度,也一定有停顿。环转给我们的进一步理解草书增加了一个视角,围绕着一个字的核心,线条会有环绕游走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根直线,它会在行走的整个过程中,有“圆转方折”,有“停顿连绵”,它会有很多的复杂的技巧组合,如果我们认真去体会这些技巧组合,就会发现环转的不加掩饰的技巧对于我们草书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环转状态下的线条它既具有多向,又具有质感,这些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线条,逼着我们去追寻线条的品质,大家可以想象,空白的地方没有环转,停顿的地方没有环转,所在的环转在我看来,它要形成一个环绕,必须要落脚在线条之上,如果笔停下来,其直接的形态就没有了依托,在这种情况下,环转逼着我们去追寻线条的质量,尤其是怀素《自叙帖》这样的线条质量。在写《自叙帖》时,最忌讳的是三种结果:第一种是把线条写得“拖沓松懈”,第二种是把线条写得“毛糙粗野”,第三种是把线条写得“方折生硬”。这三种毛病在表现环转线条时最容易暴露,这样的结果会使环转不流畅。当然,在字帖中也有一些例外,如有一“颠”字,它的局部就很“生硬”,也就是说,它的整体基调偶然出现的局部“生硬”的笔画还是需要的,但是,作为基调来说,它的环转度要很高。我们强调了怀素《自叙帖》环转的基本基调,也归纳了它可能出现的错误结果,而正确的目标肯定是相对于它的错误结果,由此,我们可以作出相对的判断:和“松懈”相对的是“紧密”,和“粗野”相对是“精细”,和“生硬”相对的是“圆润”。今天我们环转练习的基调是关注线条质量的三大要素:紧密、精细和圆润。

(12月27日下午,作业点评)

作业一①                  
作业一(林光进),第一个问题,环转要有核心,象“固”字的核心和“非”字的核心本来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发现作业中这两个字的核心是相等的,这样就做得不够,实际上,字帖中的这个核心的宽窄距离有变化,因为有了字的核心才有环转,你不但要看得出来还要会用;第二个问题,环转线条的质量。对环转线条的质量,我们总结了三个要素:一是紧密,二是精细,三是圆润。对这个作业来说,三个要点哪一个表现得较好?比如说“国”字(作业一②)的外围线条,它的圆润度还不够;紧密的概念就是线条的密度和厚度,“非”和“虚”字(作业一①)看起来在部分线条上还做得不够,三者相比较,作业一给我的感觉是:圆润好一点,紧密差一点,精细可能更不够。为什么说做得还不够,“虚”字(作业一①)的第一笔,这根线条是“紧”还是“松”,我们写魏碑线条的时候,也说过“紧”的概念,如果笔锋是“扁”的,走的时候应该“直”(前后)走,而不是“横”(并列)走,“横”着走的线条肯定是“松”的;“直”着走,笔锋有两次切入的机会,所以线条会“紧”。作业中的这个问题,说明用笔的时候是用“扁平”的锋横扫出去,所以说它是“松”,这是用写魏碑线条的道理来解释草书线条的质量问题,这个道理是相通的。“激”字(作业一②)的第一笔线条非常好,象一条“钢丝”,但这个环绕的地方不好,为什么不好,一是笔锋平扫,二是不圆润,转过来的时候没有顺带着转过来,局部的圆润不够;作业一④,看上去线条连绵不断,但在我的眼里,处处是“断”,为什么说看似连贯的线条它却是到处是“断”?我们能不能发现它的“断”在哪里?看字帖的好不难,但看作业不好就有点难,把转的地方写成折了,是一种“断”;转得很生硬也是“断”,生硬就是不圆润;除此之外,用同样的速度表现线条,也是一种“断”,凡是表现得均匀的线条,肯定是不连贯,同样肯定是不环转的;太“平”的线条,它给我的感觉都是“断”。



作业二(洪厚甜)
“激”字(作业二)的第一笔没有作业一的好,它的势有点“虚”,这个笔画写到这里有没有问题,对照字帖就能看得出来;还有这个“切”字,我觉得是“斜”的,写“平”和写“斜”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平”的是停止没有动感,如果是“斜”,你觉得它有势在。写作业时,自信心不够强,流畅度不够,“奥”字第一笔很粗,后面连带的线条应该很流畅,连带的部分是往上还是平着走?应该是往上走,往上走是流畅的感觉;“平”着走,它的势就停了下来,而往上走的时候有一弧势,它就没有角。这是字形不环转的问题,线条不流畅,字形不环转,所以,这个作业做得不是很周道。

作业三(沈赐恩),这个作业做得比较好,作业的笔画虽也有不准,但线条给人总体的感觉很流畅,第一,从紧密的方面来看,作业三②的“激切”的笔画,紧密够不够?和前面的作业相比,这个作业的紧密是够的;第二,从作业的精细程度来看,作业三③的几个字线条有精细度,当然,另外几张也有;第三,看作业的圆润够不够,作业三⑥的“忽然绝叫”这几个字够不够?应该还可以,这里面有一些是字形本身的问题。

 


作业四(周斌),作业四①中左第一行的“固”字,这个包围的笔画不对,对照字帖可以发现,它的线条是均匀的,如果这里忽然变粗,它的环转气势就是“断”而不是“连”,所以,这个地方不能粗,从作业能看得出来,你在写草书的时候还有楷书意识,如果是草书的意识,这个横笔就不会这样写,同时,作业线条的紧密程度不够,圆润的程度也不够,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草书的千变万化的结构,到了你的手里都变成了一样的东西。


作业五(郑瑞),作业五④的“敢”字,线条有一定的紧密度,“当”字的环绕线条有点不自然,但流畅度够了;作业五①“固作”的线条紧密做到了,精细也够,圆润还过得去,整个笔画带过来比较好,这样的笔画感觉还是不错的,作业五③的右边第一行的“则”写得不错,线条紧密度有了,细心体会它的笔画还是有很大的好处。


陈教授:通过对同学们练习作业的分析,大家对环转的基本类型有了一些认识,但还是存在着很多疑惑,为此,我们有必要对环转的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强调。
我们研究的主题是草书的环转,在一开始我就强调:这个环转和“转折”不是一回事,“转折”是“圆转”和“方折”分开,而环转的技巧中包含着“方折”,它不仅包含“圆转”还包含着“方折”。刚才看了大家的练习作业以后,要反过来强调:做到环转的前提是必须先会“圆转”,因为,练习作业反映出来的信息是大家的圆转能力不够,圆转的能力不够,导致了环转问题的产生,圆转能力不够,你就转不过来,从这个意义来说,圆转成为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圆转的笔画是指什么?通俗地讲:就是笔锋随着线条无论往哪个方向“绕”,“绕”到最后它还是中锋,这个锋还是“竖”在那里。在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理解沈尹默先生所说的“笔笔中锋”的道理。如字帖中的“激”,一根线条有不断的回环,这个感觉,在写的时候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线条不能有明显的粗细,二是行笔不能有停顿,三是无论笔锋转到哪里,毛笔始终是中锋。部分作业中,环转的圆润度不够,实际上是环转中的圆转练习做得不到位,同学们在做练习时,可以按照“激”的线条圆转多作练习,你可以练它几百次,形写得不准没关系,先练手势,写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拖”着笔锋走,要“顶”着笔锋走,如果有几百次练下来,你的线条肯定是“钢丝”而不是“烂麻绳”,有了手势的感觉,以后就可以找准字帖的形,当然还有书写节奏的问题,因此,我们强调环转的前提条件是先掌握圆转技巧。
对于环转来说,圆转是环转技巧的基础,所以,我们特别注意:一根高质量的圆转线条有什么样的表现特征。刚才,我们从作业中找出了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每一个同学要有一个自我的追问,追究的题目:一是圆转的“势”有没有找到?这个势就象是体操动作中的“大回环”,这个势是不可以停止的;二是写的时候,行笔的速度是否有变化,凡是匀速的行进就是错误方法,当你行笔的速度很均匀,从头到尾的速度都一样,没有忽急忽缓,忽慢忽快,没有这样一个交替的话,这个圆转的感觉一定是不够的。所以你必须在一组字或一组线条中找到快和慢,找到急和徐,要找到快慢急徐的节奏,哪怕是字帖中是匀速的线条你也要将它调成有快慢感;三是在一个流畅的线条中没有生硬直笔,或者是一根很粗的直笔,这些生硬的笔画在圆转作业中不应该出现。

环转技法在怀素《自叙帖》中还有虚实的处理,环转虚的处理,就如刚才同学们在练习的时候,拿着毛笔在“拚命”的写,实际上是找一个“环势”,普通的意思就是找感觉,这个感觉一开始比较粗糙,但会越做越细,越做越精,到一定的程度,它会有一个“环势”,也就是“环转之势”。
开始临帖,马上和字帖“对应”很难,但要先把“势”写出来,在处理虚实关系时,先把“虚”的写出来,“虚”就是变环势、绕圈子,势做出来以后,再找笔墨感觉。
在分析和理解环转主题下线条的质量,我们还要进一步对环转主题下的“形势”进行研究,因此,大家在临写怀素《自叙帖》的时候,还要进一步掌握环转在形势上的三个要素:

1、虚空中心。大家初学书法的时候,都要写米字格,这时的米字格起着定位的作用,米字格的交叉点可以理解为中心点,我们在写楷书、隶书、篆书和行书时都可以以米字格的交叉作为中心点进行结构布置,但草书不能这样做,所有的草书和楷、隶、篆、行不同,草书的中心是敞开的,它不在你对汉字中心的理解之中,它的中心不在中心,所以,草书尤其是狂草,它的“形势”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心的虚空。也就是说:它有一个虚的中心存在,当线条在周边环绕的时候,在你的意识中应该有一个中心存在,而这个中心的概念是一个虚空的概念,它就好比我们打太极拳的时候,手的中间始终有一个虚拟的圆心,我们的手不断在跟着这个圆心在动,这个圆心就是一个虚空的中心。我们在写草书的时候,要有一个核心的意识,要知道字的核心大概在哪里,但又不在中心着墨,而周边线条的运动使中心虚空出来,虽然它可能空无一物,但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神韵。
2、做实四边。它和虚空中心有着本质的关联,在虚空中心的前提下,草书字形中的绝大部分的线条,无论是局部还是整体,是环绕在其周边。要保证中心的虚空,在其字形四边展现线条尤其重要,这才是线条的用武之地,这就是做实四边。如果进一步理解虚空中心和做实四边的关系,这其中虚空中心最重要,它是精神凝聚所在,但它不是线条的表现所在,所以,不能往里面“塞东西”,要空出中心,而在它的周边要尽可能地表现线条的质量和环势。
3,连缀上下。它既是一个连接的概念,又是一个表现的概念,它在狂草书连绵不绝的线条表现中起着一个重要作用。我们前面说写草书要有“虚空中心、做实四边”这一原理,这一原理还只是一个单体结构的表现,我们写草书的时候,绝对不会只盯着一个字做,一般我们在做练习的时候,是盯着一组三四个字,针对一组结构的连接和表现就是连缀上下的概念,但是这个“连缀上下”是在“虚空中心、做实四边”的前提下的过渡和衍伸。

怀素《自叙帖》是我们学习草书入手的字帖,以后,其它的草书字帖我们都会学到,但必须要用一家来打底。在我看来,怀素《自叙帖》的难度最大,所以先把它用来打基础,有了好的基础,将来临其他字帖会显得很轻松。对字帖的熟悉程度也很重要,如果对字帖不熟悉,临的时候就会顾此失彼,线条的流畅性就有影响。最好是大家一起做练习,回去练习是没有感觉的,也没有人告诉你写得行还是不行,大家在一起不断的切磋,不断的激发,才能有新的想法产生,这次学习我们以技术目标,一步步地往前推进,要在每一个阶段产生一些好的效果。

昨天我们讲到环转形势的三个要素:虚空中心、做实四边和连缀上下,事实上它们是环转主题下的三个原理。
怎么样理解环转主题下的三个原理,大家要结合字帖作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虚空中心是环转最主要的一个标志,所谓的“环”可以理解为没有实质存在的中心,这个中心是空的。我们知道,初学书法时会用到米字格,为什么米字格要比九宫格好用,因为米字格的中心很明确,初学者好把握,楷书中间的米字格表明它的中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它的每个字都可以按一个中心往外推。我们现在所说的虚空中心其实是草书和楷书的最大区别,草书在很多情况下是反楷书的。苏东坡说:楷书如站立,行书如行走,草书如奔跑;我们老一辈书法家说:楷书写不好不要写草书。过去的书法家都用这个经验来告诫大家,你写草书之前一定要有楷书的功底,但是真正到了要写草书的时候,这个楷书的功底是要被反掉的。虚空中心的概念就是要反以米字格作为支持的结构内容,我们又要利用它,又要反对它,利用它是需要有一个核心的概念,反对它是因为这个核心是一个虚空。它有点象武侠小说中“无招胜有招”的高深道理,大家都说,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无招”,当然,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也是“无招”,这样的“无招”一打就败,真正的意义上的“无招”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虚空,大家有没有发现怀素《自叙帖》中的虚空例子是非常明显的,每一个字形都有一个核心,而核心的中间部分尽量不“填实”,而把所有的重点放在四周,比如“激”字、“固”字、“非”字(图例一)等,虚空中心就是要建立起一个核心概念,没有核心概念是不懂草书,是不懂书法,但有了概念实实在在去做实它也不是草书,所以,既要有核心的概念又要虚空它,这似乎是一个很矛盾的命题,但我们在学习怀素《自叙帖》的时候,尤其要掌握这个既辩证又统一的原理。
图例一

 

在草书中,它核心的位置不断在变异,比如说“中心整齐”,比如说“均匀分割”,这些都是对核心位置变异的反动。“中心整齐”的概念是什么?是中心位置太一样,如果不断地“激荡”,就会出现每个字的中心位置不一样。看你临得成功不成功,其实就看中心有没有写出变异来。在对作业的分析中,有一个核心的概念,一排字写得好不好,其实是看它的核心位置,知道中心在哪里,如果下上中心均匀,核心位置越整齐,这个草书可能写得越“糟糕”。所以,一定要建立起每个字的核心意识。在核心意识下,任何一根让人“眼花缭乱”的线条在你的眼里,都是有序的,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核心的位置变化越大,这个草书的表现力就越丰富。
做实四边,有二种表现方式:第一,在一个草书的结构里面,用实际的线条环绕四边,这是最容易理解也是最简单的一种表现方式,如包围结构的“国”、“固”等字,第二,用各种变化多端的长短、粗细、枯湿、断连线条组合,把结构的周围“虚接”起来,这是需要有一个概念支撑和原理支持的表现方式,在怀素《自叙帖》中,更多的是这样的例子。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从字帖中找出几个例子,比如“目愚劣”(图例二)三个字,“目”字,它是用直接用线条环绕四周,这种“做实四边”的表现很直观,而“愚”字的“做实四边”怎么来理解,它的四边有没有做实,它四边虽然没有做实的实际的线条,但在形势上却有做实的依据,如“愚”字的上面这个部分有意撑大,是往上做势,中间部分往右倾斜的,它是往右边做势,下面心的三点往左右撑开,这是往左右做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既有形又有势的四边概念;如“钱起”(图例二)的“钱”字,它是怎么样“做实四边”?左边的“金”旁是“做实四边”,右边的一竖撑开,然后向左一个大的回环,再向右一个撑开圆转,这样既做到“虚空中心”,又做到了“做实四边”。一般来说,写“钱”字,很多人会把右半部分收紧,收紧的结果,竖画就不会往外拉,而回环部分一般也是上面大,下面小,当然,这个也可以叫“做实四边”,但会影响“虚空中心”的形成,把右半部分做大,它是有意把四面撑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虚空中心、做实四边”。
图例二

 不同字有不同的“做实四边”的语言,但都是围绕着这个目的,你不但要看懂一根很流畅的线条,同时,你还要看懂“边”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中,一种如“固”字,周边的线条是真实存在的边的概念,另一种是周边是虚的四边概念,是通过“虚空中心”致使线条向周边撑开,撑开的线条最终在字的核心周围形成了虚实变化的四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周边撑开的构成越不固定,其艺术语言表达越丰富,如果这个构成是可预测,其艺术语言的丰富性就大打折扣。
连缀上下是指单体字的环转之势,连接字形的环转,还有变换字形的环转,连缀的概念和环转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环转主题中连缀往往表现在:第一,独立字型的环转,每一个字都有环转,我们在说连缀上下的时候是指独立字形的每一笔,是字型变化过程中的环转,比如某一个字的突然撑开了,它在变化的过程中就有环转连缀的意识。第二,字形和字形的连接,字形连接过程中的环转,为了达到上下字形的连接,在字形中做一些环势的连带是非常有必要的行笔动作,象这样的环转是一种连缀上下的表现,而且在连接过程中的,它的连接一定是圆润的,一定是环转而没有直笔;第三,在字形和字形的连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变形、变化环转,变换字形的连接,它不是直接的连带,而是要以环转变化的连带出现,如“张颠” (图例三)二字,“张”字的连带“颠”字的一笔改变了颠字的左半部分的造型,使之产生了一个虚空的核心。如果这一笔没有向右撑开,则下一字的的字形就没有明显的变异,其结果,是这个笔画带动了结构往旁边靠了,中间虚空就出来了,这个字形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面有环转因素,也有连缀的作用。
图例三
“虚空中心”和“做实四边”更多的是针对单字中的概念,“连缀上下”不但是指单体字的环转之势,还有连接字形的环转,还有变换字形的环转的概念。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同时,它们也是在一个环转主题下的不同表现。虚空中心,确定了环转的中心理念,做实四边,确定了环转的变化意识,连缀上下是把环转不断地向前推移,确定了环转的相互关系。这三个要领是对环转主题的深入解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三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四系列3
打通草书经脉必看,停顿、顿挫、和休止,让你顿悟
草书线条的停顿、顿挫和休止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
怎样练好钢笔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