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之谦的魏碑神韵欣赏
赵之谦的魏碑体,在诸多师法魏碑的书家中是独具特色的。他以轻快的笔调模拟魏碑石刻的庄重与奇肆,使笔画婉转流畅,奇倔雄强,别出新意,超迈时俗,而自成一格。他在笔调上对单一中锋大胆地进行了突破,构成了他独特的用笔方式。赵之谦用笔的这一突破,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有价值的一次用笔革命:他把魏碑刚健峻利的方笔与流畅宛转的帖学用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即用方则婉转,用圆则劲挺,寓柔于刚,含忍内藏,从而创造出一种崭新的用笔形式。他以帖学的流美来改造魏碑的雄浑,又以帖派的流转为主调,调和魏碑的生拙,从而使生辣、刚劲的魏碑方笔与传统的流美婉转的帖学用笔相兼容,于是就出现了他特有的“赵氏笔法”。“赵氏笔法”的问世,使流畅的帖学运笔过程增加了一些新颖的内涵,使每一根线条都成为一个不同的多边形,改变了近千年来程式化的二王用笔方法,赋予每一点画以丰富的情调和全新的韵致。

赵之谦的书法在结体上,赵之谦取魏碑的横向扁平结构,中宫宽松而外围紧密,表达出了一种雄强厚重的“骨力”。他以帖学的气韵,佐以丰富的点画形态与结构造型,使书体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颖感—爽俊而不失朴厚,谨敛而不失飘逸,劲健又不沾火气。用笔方圆兼施,而以圆为主,形成一种外圆内方的结构特征。具体形象犹如“颜底魏面”,中宫紧收,撇捺外放,遒爽精劲,显得闲雅而又温润,流露出一种现代的审美趣味,形成了他的魏体楷书的新面目。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赵之谦能使真、草、隶、篆等各种字体的笔法融为一体,又能用同一种风格的用笔书写不同的字体,用笔的“赵家”风格特别明显。赵之谦的用笔格调,无论书写什么字体,行笔无论迟、速,都能始终统一在魏碑用笔的基础上,个性十分突出。赵之谦的篆书和隶书广泛学习秦汉碑刻的基础上,笔墨兼融,收放自如,以轻快婉转的格调来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具有独特的魏碑体味道。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赵之谦在他的《章安杂说》中说:“求仙有内外功,学书亦有之。内功读书,外功画圈。”这应该是他的书学理论之一吧。在书法上,所谓内功最初是不易见其功效的。时间越久,技法越纯熟,至一定阶段,内功的比重将逐渐显现出来。康有为所说“书法惟气息最难”,正是这个道理。

赵之谦书法作品欣赏

赵之谦《论学丛札》(选页)

赵之谦手札 安徽省图书馆藏

史游急就章

抱朴子内篇佚文 行书

为觉轩临郑僖伯白驹谷题字轴

赵之谦《楷书南唐四百九十六字册》 1865年

赵之谦的篆刻

一、印章风格

赵之谦是一位诗、书、画、印全能的多才多艺的大家,他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画家”。

赵之谦篆刻艺术的风格,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来讲:

第一阶段:二十八岁以前,主要研习浙派,丁敬的切刀法对其有一定的影响。这时期的印章,刀法生硬,雕凿味较重。不过,在章法上灵活运用,这与他擅长书画有一定的联系。后来,刀法有了很大进步。但还没能超越浙派的规范。

第二阶段:二十九到三十五岁期间,由于随缪氏宦游南北,所见之多,于是不满于现状,便转师皖派,同时研习秦汉印和六朝朱文印。从这时期的印章如“王履元印”等,仍不免留有浙派末流余习,但更多的是则取意于邓法。到此,赵之谦对浙皖两宗之优劣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进行大胆尝试,将两派之长融归于一。三十五岁时在《书扬州吴让之印稿》中对浙皖两宗有了自己新的认识。今日由浙入皖,几合两宗为一,而仍树浙帜者,固推撝叔。赵之谦在这阶段刻了大量的印章,如“丁文蔚”印(图一),乃是这时期的得意之作,在赵之谦的印谱中,也是绝无仅有的。此印以单刀刻字,用刀泼辣,留红大胆,表现出力感美。

第三阶段:三十五岁前后至其卒于南城官舍间,这时期绘画上层出不穷的新意,以及取材方法上也别具一格,书法上的新成就也不断向篆刻艺术输送着养料。赵之谦这阶段常外出寻碑访古,秦汉印章﹑战国钱币﹑诏版﹑汉镜汉砖汉镗﹑封泥,乃至魏晋南北朝碑版造像,凡有文字者,无不兼收并览,篆刻作品所资之源顿时大为丰富。他善于变通,师法改造,以及取材上的大胆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由于目睹的越多,加上思想上的改进,又不满于仅仅汇通浙皖,而向自己提出了“一心开辟道路,打开新局”、“为六百年来抚印家立一门户”的更高要求。如“沈氏金石”印,雄浑宽博;“滂喜斋”印,雄大闲静;晚年刻“赐兰堂”印,则华丽庄严。赵之谦篆刻边款艺术也有高度成就,除承继前学外,在表现形式上已大大开拓。初期的款识,字体单一,受浙派影响。三十五岁后,款风大变,真草隶篆各种书体运用于篆款之中,尤其以北碑体入款为最大特色。除了边款,印侧刻图像,在赵之谦这时期更进一步,由原来浙派中的陈鸿寿于印侧上端刻云纹图案发展到将汉画像、佛像等刻于印侧,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篆刻艺术的表现形式。

二、“印外求印论”

赵之谦是“印外求印论”的倡导者和开拓者,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赵之谦关于“印外求印”的论述,正是他求索独立的思想体现。分析其“印外求印论”,当从两方面来讲:其一,赵之谦的印章初学浙派丁敬、黄小松。丁敬及其弟子的印款中,已经表露出突破汉印的“印外求印”的倾向,这是因为浙派印人多为金石考证家。这种借鉴金石文字以丰富印章艺术趣味的审美认识,却给予赵之谦以启迪和影响。其二,赵之谦治印后来转向学习皖派,尤其膺服巴慰祖和邓石如。邓石如的“印从书出论”也是赵之谦“印外求印论”的一个重要来源。赵之谦印款上的“印外求印”论的目的,乃是利用金石文字的新鲜意趣,别开生面。例赵之谦印款上的“印外求印”(图二),如“寿如金石佳且好兮”印、“沈均初所赠石,刻汉镜铭寄次行温州。此蒙游戏三昧,然自具面目,非丁、黄以下所能,不善学之,便坠恶趣。悲翁并志。”

赵之谦的“印外求印论”的实践,还曾对印章中过去仅用来作文字记载的边款进行了艺术改造,将南北朝造像题记与汉画像石刻之趣味表现于印款。他不仅开了印面的新门户,也开了印款的新门户。他的审美观念和创作品,为印人提供了一条成功之路,开辟了文人流派印章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三、影响

赵之谦,字撝甫,号无闷、冷君、悲盦、憨寥,浙江会稽人。赵之谦既是印坛奇才,又是全才。涉及范围及其广泛,他的篆刻几乎是一个“博物馆”,什么样的内容都有,什么样的美感都能毕现。赵之谦之后深受其影响的吴昌硕、黄士陵,在“印外求印”之路上更显得活跃。由于对某种印外文字的偏爱而导致形成的不同风格面貌。

赵之谦篆刻作品欣赏

赵之谦(1829—1844),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工诗文,擅书法,初学颜真卿,篆隶法邓石如,后自成一格,奇倔雄强,别出时俗。善绘画,花卉学石涛而有所变化,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篆刻初学浙派,继法秦汉玺印,复参宋、元及皖派,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一扫旧习,所作苍秀雄浑。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艺术家:赵之谦印篆刻集粹
潘天寿书法篆刻思想探略
邓石如篆刻作品经典解析
【觅画记】赵之谦:今日海派之源(下)
赵之谦边款艺术开拓史无前例,篆刻边款的探析,宋雅雯
怀古情深——赵天伟篆刻选(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