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傅首尔:在养娃这件事上,我被“懒惰无能”的丈夫打败了

作者|天雅
责编|五花鹿


透过心理学,我们很容易发现:
 
一个人身上大部分的问题和困境,都能从原生家庭里找到影子。
 
比如,有的人很难在亲密关系中建立安全感。
 
这个问题很大程度就来自于,TA 小时候没有在原生家庭获得过稳定的爱与陪伴。
 
在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我便在心里暗暗发誓:
 
如果以后自己当了妈妈,一定要爱孩子多一点;

要让孩子的童年快乐一些,创伤少一些;

那样孩子的整个人生,也会更加顺利一此。
 
也因此,我很努力地做自我成长,以便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
 
但最近,我却发现:
 
完美的妈妈与幸福的孩子,两者之间可能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因为一个孩子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不仅仅有「原生家庭」影响的部分,同时还有「个人决定」的部分。
 
 

 

有的时候,并不是妈妈做得好,孩子就一定会幸福。
 
比如我的朋友小 A。
 
去年年初,她结束了一段疲惫不堪的婚姻。
 
而且是被前夫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赶出了家门。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很震惊。
 
要知道,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定她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因为她有一个看似 “ 完美 ” 的原生家庭,妈妈无条件爱她,母女关系一直很融洽。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妈妈总能积极回应她,很少给她压力。
 
在成长过程中,小 A 始终是轻松且快乐的。
 
在高考的时候,她更是超常发挥,轻轻松松就考到了一所很不错的学校。
 
按照我们一贯的设想,一个小时候被很好地爱过的孩子,长大以后内心多半会充满力量,能够坚强、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可小 A 的真实状态,又无形中打破了这个设想。
 
这些年,她似乎并没有随着年龄、经历的增长而变得成熟,反而始终以一种 “ 幼稚 ” 的状态停留在原地,不愿意向前迈步。
 
先是在婚姻中以一个 “ 小女孩 ” 的姿态,要求丈夫对自己百依百顺;

离婚以后又整天幻想着前夫能回过头来向她认错,求她原谅。
 
每次与她交谈,我都有一种很深的感受:
 
她似乎有意识地让自己停留在这种状态。
 
她其实有很好的自我觉察能力。
 
知道自己不够勇敢,不够有担当,思想很幼稚,也知道自己只要往前跨一步,就可以让很多事情变得不一样。
 
但她一直拒绝成长。
 
她想永远停留在受父母宠爱、受同龄异性追捧的 15 岁,不愿长大。
 
她总是习惯去为自己辩解:
 
“ 都是因为我妈妈太爱我了,把我保护得太好了,使得我现在根本不想去面对这个残酷的社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关于「个人决定」的部分,往往是无法预测与控制的。
 
即便是成长在同一个家庭背景下,不同的孩子也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去成长。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名为《孤味》
 
里面妈妈与三个女儿之间的关系,便很好地反映了孩子成长方向的多样性。
 
影片主角林秀英,是一个好妈妈。
 
在丈夫生意失败,欠债重重,出轨并离家出走以后,她一个人忍辱负重、含辛茹苦地把 3 个女儿抚养长大。
 
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体贴入微地关爱着每一个女儿。
 
但面对妈妈的好,三个女儿却内化成了不同的感受,做出了不同的行为选择。
 
大女儿把它内化成了压力与负担,于是她选择了 远离并拒绝 妈妈的好。
 
她叛逆,花心,追求自由,没有家庭责任感,活成了爸爸的样子。
 
后来即便癌症复发,她也不愿意告诉妈妈。
 
因为她知道妈妈一定会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她怕自己万一治疗失败死掉了,就无法偿还妈妈的恩情。
 
二女儿把它内化成了爱与责任,于是她选择了 认同 妈妈的好。
 
她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医学院,活成了妈妈期待的样子。
 
同时结婚以后,她也活成了母亲的 “ 翻版 ” 。
 
为了能上女儿去美国读书,获得更多的人生选择,她持续无底线地付出着。
 
比如把丈夫留在家里,她陪着女儿去异地陪读。
 
而三女儿呢,她能 体谅 妈妈的用心良苦,但也对妈妈的一些言行不太认可。
 
相对地,她活成了一个温和而独立的人。
 
表面上,她顺从妈妈,不会做太多的反抗;但暗地里,她会坚持做一些她认为对的事情。
 
比如,她会选择留在家里照顾年迈的妈妈,也会私下与爸爸保持联系,并偶尔去探望爸爸。
 
在同一个家庭背景下,三个女儿成长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性格。
 
这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了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并不是单向地接受着原生家庭的影响,然后成为一个固定的模样。
 
而是在接受影响的同时,孩子会内化成不同的解释,做出不同的行为选择,最终成为不同的个体。
 

 



而那些付出得越多,越想要成全孩子的 “ 完美妈妈 ”,往往会更容易感到失望。
 
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个人决定」的部分,决定了他们不会全然遵从父母的期待。
 
在电影中,有一个幕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影片中的爸爸十年不回家,没有为女儿的成长尽过一丝责任。
 
但当爸爸死后的遗体被送回家中时,三个女儿纷纷从外地赶回来为父亲奔丧。
 
但这个时候,母亲却感到非常愤怒。
 
她不允许女儿在父亲的葬礼上哭泣,也不允许女儿向父亲下跪;
 
她痛斥女儿不体谅自己多年的苦楚,反而对这个 “ 没良心 ” 的父亲这么舍不得。
 
我能理解这位母亲的委屈与愤然。
 
曾经,面对着丈夫的缺席与不尽责,她不得不肩负起独自养育孩子的重任;
 
而如今,孩子却 “ 胳膊往外拐 ” ,心向着长年缺席的父亲。
 
这份 “ 不公平 ” 的回馈,在那一刻转化成了她怒不可遏的怨气,向外爆发。
 
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母亲,并不会爆发,而是会选择持续的隐忍。
 
比如说小 A 的妈妈。
 
在上了大学以后,小 A 才从妈妈口中得知父母准备离婚的事实。
 
原来这些年,她爸爸一直想要再生一个儿子。
 
但她妈妈不同意,坚持要把全部的爱留给唯一的女儿。
 
这个问题,成为了夫妻两人不可协调的矛盾。
 
直到陪伴着女儿顺利走向成年以后,他们选择了和平离婚,成全彼此。
 
后来,为了不给孩子增加负担,小A妈妈嫁给了当地一名年长的男性,将就着成了家。
 
我其实很佩服这位小 A 妈妈的无私与伟大。
 
她常年累月为女儿付出的种种,无非是希望女儿将来能够幸福。
 
可遗憾的是,现实中的小A,并没有如母亲的期待般,收获幸福快乐的人生。
 
从这个角度来看,母亲的「付出」与「回报」,依然是不对等的。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感到困惑:
 
那妈妈到底要怎么做,孩子才能真正幸福呢?
 
我的回答很简单:
 
做真实的你,便已足够。
 
在最新一季《奇葩说》中,傅首尔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我带儿子的时候,他连牙都不会刷。

把儿子托付给丈夫,三天以后,儿子便学会了帮爸爸穿鞋;

如今爸爸带了几年,儿子还学会了炖汤。
 
那一刻,她才发现:
 
聪明能干的自己,带不出自立的孩子,但 “ 无能且懒惰 ” 的丈夫,却做到了。
 
如此看来,真实且不完美的父母,才是孩子的自我成长的重要契机。
 
面对一个 “ 懒惰 ” 的爸爸,也许孩子一开始没人照顾,或者吃不上准时可口的饭。

但慢慢地,他也便学会了自己做饭。
 
面对一个偶然的情绪失控的妈妈,也许孩子一开始会吓得哇哇大哭。

但慢慢地,他也便学会了不去触犯你生气的底线。
 
面对一个真实且不完美的成长环境,也许孩子一开始会感到痛苦。

但慢慢地,他会通过补偿性的发展结构,发展出一套新的生活模式,来减轻自己的痛苦。
 
而这,便是一个孩子的成长。
 
因此,我更建议女性们,把自己从完美母亲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做一个真实的妈妈。
 
孩子偶尔体验到你的局限,你的无力,这都没关系,因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
 
当孩子学会了接纳真实且不完美的你,TA 也会开始学着去接纳真实且不完美的人生。
 
正如在影片的最后,母亲向女儿坦诚了多年压在心底的秘密:
 
她偷了外公的钱给丈夫创业,但事情败露之后却嫁祸给了丈夫,导致丈夫无颜留在家里,所以选择离家出走。
 
她向女儿坦诚了自己不完美、自私与懦弱,她终于得到的解脱;
 
三个女儿接纳并谅解了母亲,母女之间的隔阂也终于得以消除。
 
当然,我支持每个女性都去通过持续的学习与成长,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基于你自己的需求。
 
如果只是为了孩子,我会更加建议你,不要刻意去苛求自己做到完美,只需做一个轻松、真实的人,就足够了。

作者:天雅,一个默默无闻的心理学爱好者。责编:五花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丹,你确定不去开个女德班?
夫妻关系首位
再婚家庭,该怎样与孩子相处
父爱的缺失,对女儿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思·悦读 你和父亲的关系决定了你的婚姻 新华思客
一个真实家庭的启示:抑郁症孩子的家长,唯有自我救赎,才能拯救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