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10首古典名曲,都是导演们的挚爱

古典音乐在西方的音乐中代表着主流传统,尽管属于它们的辉煌时代早已远去,但是作为欧洲文化自豪的象征,许多电影导演还是极力坚守着自己的传统。

与此同时,古典乐的运用也代表着新时代导演的素养。古典乐的细腻含蓄和情绪感染力以及文化的象征,往往能够比一首歌曲传达更广的信息。因此电影从诞生至今,与古典乐之间的结合从未停滞。

身为影迷,我们对各种“影史十大”榜单向来津津乐道,这也反映了电影爱好者们对广罗世界的美好愿景。但是世界之大、电影之多,无从穷尽;电影配乐也是如此。

纵观影史,其实很难统计哪些古典音乐被运用得最多。因此,本榜单也只能选用一些最经典的,以及令笔者印象最深刻的配乐,仅供参考。

另外,以下这个排名不包含作曲家们的个人传记片,例如莫扎特、贝多芬、拉赫马尼诺夫等人的传记片,因为这些作品本身便是对作曲家音乐的集中展示。而那些改编或虚构的音乐家电影,则在这份榜单的选择范围内,如《闪亮风采》《钢琴师》等等。

10.《Por unacabeza》卡洛斯·加德尔)

这首探戈舞曲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古典乐,但是几次成功的运用,几乎成为了90年代电影的重要回忆:《闻香识女人》《辛德勒名单》和《真实的谎言》,每个配乐段落都经典到毋庸赘言。

《闻香识女人》1992

相比之下,同样被屡次引用的皮亚佐拉的“自由探戈”,则要逊色一些。而类似如威廉姆斯、莫里康内的经典电影配乐自然也不少,但基于他们是专门为电影而写的特性,在此不过多提及。

《辛德勒的名单》1993

《真实的谎言》1994

09.《圣洁女神》贝里尼)

虽然贝里尼作为歌剧作曲家的名声不如普契尼、威尔第等人,但这段出自《诺尔玛》的咏叹调,在歌剧中脍炙人口的程度,跟任何唱段相比都毫不逊色。王家卫《2046》曾用它作为房东发火的背景音乐,伴随着优美的歌剧,爆发出对女儿的怒斥:你给我滚。

《2046》2004

当然还有一次不太显眼的运用在《廊桥遗梦》,爱听歌剧的梅姨正是用这首曲子作为做家务时的背景音乐。

《廊桥遗梦》1995

08.《G弦上的咏叹调》巴赫)

这原是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第二乐章,后由他人改编成小提琴曲,以“G弦上的咏叹调”之名,成为家喻户晓的世界名曲。大卫·芬奇的《七宗罪》中便用到了这首古典曲,摩根·弗里曼在空旷的图书馆中穿梭的俯视镜头,在巴赫的旋律中,显得异常冷静,却又有种苍茫的无力感。

《七宗罪》1995

深作欣二晚年名作《大逃杀》中也使用了这首曲子,温暖的旋律和冷峻的杀戮并置,反映人物内心的温情尚存。

《大逃杀》2000

07.《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理查·斯特劳斯)

这段被运用最多的极具戏剧张力的音乐,是这首交响诗的开头,写的是先知下凡(下山)布道。在尼采原著中,查拉图斯特拉的下山好像具有一种天启力量,重估一切价值对世界的体系,使旧秩序崩摇。电影领域最著名的运用当属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当众猿举起“工具”充当武器的那一刻,从此站立成人。

《2001太空漫游》1968

06.《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莫扎特)

莫扎特的这首钢琴奏鸣曲,常常被导演们用到电影中,多用以象征人物平静单纯而美好的内心。小津晚年的《小早川家之秋》,原节子的办公段落就以此作为BGM。

《小早川家之秋》1961

雅克·欧迪亚的《我心遗忘的节奏》中,这首“莫11”也是主题曲,讲述男主人对音乐和女教师若即若离的状态和内心对生活现状的挣扎,虽然不能重回舞台,却也心有释怀地听着女教师的弹奏。

《我心遗忘的节奏》2005

甚至还有李连杰《狼犬丹尼》结尾,他坐在音乐厅里,听女主角弹起“莫11”。

《狼犬丹尼》2005

05.《安魂曲》莫扎特)

莫扎特一生中最沉重不轻快的宗教作品,却往往被用于商业电影的配乐,虽然和生死主题关系不大,却可以彰显暴力的节奏和天神下凡的救世感,比如《飓风营救3》《X战警2》等等,都用到了这首。

《飓风营救3》2014

《X战警2》2003

其中《冒名顶替》并不算纯粹的商业电影,影片中偷窃学生作品的教授也爱听这首《安魂曲》,仅仅是为了显示其艺术修养。如此凝重的经典作品,记忆中却少有与电影主题成功契合的范本,用来不外乎装X,几乎是古典乐中被运用的最反讽的。

《冒名顶替》2001

04.《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贝多芬)

这段耳熟能详的旋律,出自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低音弦乐的节奏搏动,算古典乐中最著名的葬礼主题曲之一,运用程度之广令人咋舌。比如《坠入》这样的视觉片的开场,就用它配了一个装X的高速摄影镜头。

《坠入》2006

德国施隆多夫导演也不嫌弃此旋律烂大街,还要在《外交秘闻》片头配合德军占领巴黎的背景简介,果然是赤裸裸的文化优越感。

《外交秘闻》2014

乔治六世在《国王的演讲》尾声拼了命的广播演讲,也在这段音乐的渐强声了中取得成功。就连戈达尔的《再见语言》中也曾插播一会儿作为背景乐。

《国王的演讲》2010

《再见语言》2014

03.《乡村骑士》间奏曲马斯卡尼)

这段已经被用烂于女性口服液广告的名曲,曾经也是导演们的大爱。我们首先想起的是科波拉《教父3》最著名的片尾,那场歌剧院里的交叉蒙太奇,便用到了这首曲子。

《教父3》1990

当然,姜文导演《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夏雨对青春记忆的闪回片断,同样深入人心。夏雨行走在屋顶上的那场戏,配上《乡村骑士》,是很多影迷念念不忘的时刻。

《乡村骑士》1994

此外,在《美国往事》和《愤怒的公牛》中的运用也非常难忘。平心而论,撇开这段音乐被用烂的刻奇,其本身的感染力之巨大就足以与电影画面形成对等的力量。

《美国往事》1984

《愤怒的公牛》1980

02.《任我的泪水流淌》亨德尔)


这段著名的歌剧咏叹调出自亨德尔歌剧《Rinaldo》,作曲时设定为阉人歌手演唱,现多由次女高音演唱。这段旋律舒缓优美,又略带哀伤。第一个使这曲子红火起来的电影是《绝代妖姬》,即阉人歌手法瓦内利的传记片。

《绝代妖姬》1994

该曲目另外两个深入人心的著名段落,则是冯提尔《反基督者》中片头威廉·达福和甘斯布性爱戏的高速摄影,以及波·维德伯格《教室别恋》哀伤的结尾,都是对感情和节奏渲染的成功典范。

《反基督者》2009

《教室别恋》1995

01.《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巴赫)

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共有36首。最为著名的自然是第一组曲前奏曲,但凡电影里有练大提琴的角色几乎没有不拉的,例如前些年的《独奏者》,更早的如《她比烟花寂寞》等等。

《独奏者》2006

《她比烟花寂寞》1998

就连近年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孩童姿势》,影片中上层家庭母亲的手机铃声,就是这首第一组曲的前奏曲,X格确实是非常高。

《孩童姿势》2013

电影界的圣人伯格曼是巴赫无伴奏组曲的挚爱者,《犹在镜中》用了第二组曲的“沙拉班德”,他的遗作更是直接便以《萨拉邦德》(Saraband)命名,用的是第五组曲。

《犹在镜中》1961

《萨拉邦德》2003

当然,被运用到电影中的古典名曲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多多留言补充哦!

作者| 伊拉栖木;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补缺:电影《芳华》中的三段外国名曲
电影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10首古典音乐
电影中的巴赫丨沉默羔羊丨辛德勒名单丨哥德堡变奏丨英国组曲
享受生活,让古典音乐走进你的世界
浸没式音乐会?上海音乐厅新乐季320场演出要搞事情
《古典音樂CD百科》(The Classical Collection)[MP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