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学】高频知识点之针灸学总论(二)

01

下列各组穴位中可治疗肺系、咽喉、胸膈等疾患的是(单选)

A.外关、足临泣

B.后溪、申脉

C.公孙、内关

D.列缺、照海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D。

①手太阴肺经: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可以治疗腓、喉病。②手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复溜、肓俞,可以治疗肾病、肺病、咽喉病。



02

适用于颈肩腰腿痛病机分析的经络理论(单选)

A.经别理论

B.经筋理论

C.经脉理论

D.皮部理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B。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可用于颈肩腰腿痛的病机分析(B对)。十二经别(A错)的作用是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加强经脉与脏腑的联系;加强十二经脉与头部的联系;弥补十二经分布不足,加强各经与心的联系;扩大了经穴的主治范围。十二经脉(C错)是经络系统的主体,遍布全身,相和表里。十二皮部(D错)居于人体最外层,与经络气血相通,是络脉之气(卫气)散布之处,所以是机体的卫外屏障,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



03

手太阳经,手少阳经穴均能治疗的有(多选)

A.鼻病

B.目病

C.牙病

D.耳病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BD。

本题考查的是十四经腧穴的分经主治规律。手少阳经主治侧头、胁肋病、目病、耳病、咽喉病,热病;手太阳经主治后头、肩胛病,神志病、目病、耳病、咽喉病,热病,故二者均能治疗目病(B对)、耳病(D对)。



04

下列各项中,既治咽喉痛,又治热病的是(单选)

A.手、足阳明经穴

B.手、足少阳经穴

C.手、足太阳经穴

D.手、足太阴经穴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十四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手三阳经相同主治为咽喉病、热病;足阳明经本经主治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A对);足少阳经本经主治侧头、耳、项、胁肋、胆病(B错),足太阳经主治后头、项、背腰、肛肠病(C错);足太阴经本经主治脾胃病(D错)。



05

根据腧穴主治规律,手、足少阳经穴均治(单选)

A.眼病

B.胆病

C.神志病

D.咽喉病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

手少阳经主治: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等症;足少阳经主治: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颌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症。故手、足少阳经均可治疗眼病(A对)。注:此题结合十四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记忆即可。


针灸学
第一章  经络(二)
(全国卷历年出题数:10道)
 
考点四手太阴肺经的循行及主治
 
1.经脉循行: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2.经典原文:《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注释:①胃口:指胃之上口,贲门部。②肺系:肺及其相联系的组织器官。③上骨:指桡骨。

3.主治概要

(1)肺系病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咯血,胸痛等。

(2)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肩背痛,肘臂挛痛,手腕痛等。
 
考点五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及主治
 
1.经脉循行: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大肠。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翼旁(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

2.经典原文:《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注释:①合谷两骨:指第1、2掌骨。②两筋:指拇长伸肌腱、拇短伸肌腱。

3.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齿痛,咽喉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

(2)热病,神志病:热病昏迷,眩晕,癫狂等。

(3)肠胃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等。

(4)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手臂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等。
 
考点六足阳明胃经的循行及主治
 
1.经脉循行: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汇合,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

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

分支:从膝下三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

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2.经典原文:《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注释:①客主人:即上关穴,当耳前颧弓上缘。②气街:此处指气冲部,当股动脉搏动处。③髀关:股外为髀。穴在髂前上棘直下。缝匠肌外侧,约平会阴。④伏兔:大腿前正中部,股四头肌降起状如伏兔。⑤中指内间:“指”通“趾”。内间指它的内侧趾缝,实则止于第2趾外侧端。

3.主治概要

(1)胃肠病:食欲不振,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

(2)头面五官病: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动。

(3)神志病:癫狂。

(4)热病。

(5)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下肢痿痹,转筋。
 
考点点拨

此考点相对重要,复习时此点应掌握胃经的循行部位、联系的脏腑和器官。起点:鼻旁。体表上主要循行部位:鼻根、前额、胸部(乳中线)、腹部(正中线旁开2寸)、下肢前外侧。终点:二趾(及中趾)。主要分支:从足背分出,到大趾与脾经相接。联系脏腑:胃、脾。联系器官:上齿、喉咙、乳房、鼻、口。
 
考点七足太阴脾经的循行及主治
 
1.经脉循行: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2.经典原文:《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岀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注释:①咽:此兼指食管而言。②本经胸腹部有穴通路,循行分布于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和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至锁骨下周荣穴,而后折向腋下,终于大包穴。

3.主治概要

(1)脾胃病:胃痛,呕吐,腹痛,泄泻,便秘等。

(2)妇科病:月经过多,崩漏等。

(3)前阴病:阴挺,不孕,遗精,阳痿等。

(4)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下肢痿痹,胸胁痛等。
 
考点八手少阴心经的循行及主治
 
1.经脉循行: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

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2.经典原文:《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注释:①掌后锐骨:指腕后之豌豆骨部。

3.主治概要

(1)心、胸、神志病:心痛,心悸,癫狂痫等。

(2)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腕臂痛等。
 
考点九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及主治
 
1.经脉循行: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手背、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肩胛部,交肩上(大椎穴),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沿食道,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

分支: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

分支: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眼下,至目内眦(睛明穴),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2.经典原文:《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䪼,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注释:①踝:此指手腕后方的尺骨小头隆起处。②臂骨:指尺骨。③两骨:指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

3.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

(2)热病、神志病:昏迷,发热,疟疾等。

(3)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项背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
 
考点点拨

此考点较重要,同一道题目已出现了三次,因此复习此考点时,应加强对小肠经络循行路线的掌握。

青医说

用心做中医在线教育

■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学:手太阴肺经 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附口诀)
《针灸学重点》
针灸学重点笔记(个人总结)
中医综合-针灸学第二版(1)
4、【倪海厦讲解】手太阴肺经生理 循行 病候 主治
中医知识:人体十二经络的分布和循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